量子力學家的矛盾,是怎麼被愛因斯坦化解的?

2020-12-17 付饒說新經濟

量子力學究竟帶來什麼新的世界觀?

這個問題波爾和愛因斯坦曾相互爭論。波爾認為量子的不確定性或者隨機性,這個是本質的。但是公開出來的很多文章說愛因斯坦是站在對立面的,最著名的話就是「上帝不能扔骰子」,這種隨機性是直觀的,但是本質上還是具有某種確定性。

後來我查資料發現,他們之間的矛盾,通過愛因斯坦非常高的智慧基本解決了。當然,波爾學派認為量子的不確定性、隨機性是本質,這個當然沒有錯。但是,給人帶來很大困惑的是,這很難說是一個新的世界觀。

倒是愛因斯坦1933年在牛津大學一次演講中明確提出了:「如果承認量子的不確定性,就是所謂海森堡不確定原理。那麼他給我們帶來的新世界觀叫非定域性的世界觀,就是NonLocal"。我倒覺得,愛因斯坦點破了量子力學新的世界觀的本質。也就是說,非定域性是建立未來量子力學世界觀的基礎。

什麼是「非定域性」呢?有一位量子力學愛好者對「非定域性」這樣描述:量子力學是一個「看見的世界」後面還有一個「看不見的世界」,這也算是對非定域性的一種通俗的說法。

相關焦點

  • 量子論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相互矛盾這件事其實是還沒有定論,或者說,如果從純粹理論的角度上看,目前它們是有一部分融合了,有一部分科學家還在試圖用各種辦法把它們融合到一起,因此,現在就下定論說,兩者是相互矛盾的說法是不太合適的。那具體是咋回事呢? 我們要先從兩個理論描述了什麼來進行入手。
  • 一篇文章徹底搞懂「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理解
    首先我還是指出關於量子力學中比較出名的學術爭論,第一派就是以愛因斯坦、薛丁格為首的大咖級別人物,另一派就是以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牽頭的另一批大咖級別人物,下面我們就來正式看看這兩派人物對量子力學觀點上的差別。
  • 愛因斯坦-薛丁格VS玻爾-海森堡,誰的量子理論是對的?下
    那麼,如果不能直接探測第一激發態,這個實驗又怎麼能夠給出第一激發態的信息呢?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三個量子態:基態、第一激發態和第二激發態,它們三個是相互獨立、互相不幹擾的。這個實驗的原理其實就是去研究第二激發態,我們可以去觀察第二激發態和第一激發態,這兩個量子狀態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如何,其實是被第一激發態間接影響的。
  • 世紀辯論—玻爾與愛因斯坦,一場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
    波爾和愛因斯坦在歷史上因為量子力學上的一個知識點,進行了一場世紀辯論,這就是量子糾纏。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在研究光的幹涉現象時,提出了概率波這個概念。光子最後出現的位置是隨機的。
  •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EPR)悖論是如何描述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簡稱為EPR悖論,它是一個思想實驗,旨在證明量子理論早期公式中的內在佯謬;它是量子糾纏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根據量子力學,這個悖論涉及兩個相互糾纏的粒子。根據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每一個粒子在被測量之前都處於一個不確定的狀態,此時該粒子的狀態變得確定。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如何顛覆我們熟悉的世界?
    舊量子論已經讓愛因斯坦無法認同,那麼更加「瘋狂」的新量子論就更使他忍無可忍了。雖然愛因斯坦本人曾經提出了光量子假設,在量子論的發展歷程中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現在他卻完全轉向了這個新生理論的對立面。愛因斯坦堅信,量子論的基礎大有毛病,從中必能挑出點刺來,迫使人們回到一個嚴格的,富有因果性的理論中來。
  •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量子力學有多可怕?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正常人要是能弄懂它,改變命運只在分秒之間。愛因斯坦70歲生日時,收到了一份非常獨特的生日禮物,共有25位學者合寫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其中最長的〈與愛因斯坦討論原子物理中一些認識論問題〉是由玻爾寫的,兩人是老朋友。它為他們多年來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數據。總之,對於愛因斯坦的攻勢,玻爾可以見招拆招,愛因斯坦被困其中。
  •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終極矛盾——黑洞奇點
    在尺度上它屬於微觀,然而它卻讓不確定性失效了……因此如果按照量子力學,奇點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量子力學不允許奇點存在,就像不允許絕對零度存在一樣。然而按照廣義相對論,奇點必然存在!那我們究竟信誰的???
  • 瑞士科學家用量子技術研究鬼怪,起因是愛因斯坦的一項懷疑!
    最近瑞士的一些科學家正在用量子技術做些奇怪的實驗,企圖用他來研究人世間的鬼怪!量子技術的起源最早是來源於愛因斯坦和鮑裡斯波多爾斯基,發現的一個奇怪的東西。這是兩顆相互糾纏的粒子,並且起名為愛麗絲和鮑勃。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即使他們在很遠的距離,都可以互相產生影響。
  • 非搞笑正經文章|「量子速讀」背後的科學原理
    若干年之後,這篇文章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順便開創了一個被後人成為「量子力學」的全新領域。這個年輕人,叫做愛因斯坦。大部分人知道愛因斯坦,都是因為相對論。沒錯,他獨自一人純靠理論思考,就相繼提出了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完全顛覆了人類以往的宇宙和時空觀,也為到現在為止一個多世紀的科幻作家們,提供了最迷幻而優美的理論土壤。
  • 太空創造出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打開量子世界探索新大門
    第五種物質形態,對於量子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科學家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只不過因為很多技術方面的限制,科學家一直沒有實現,第五種狀態的太空研究。不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終於開始在國際空間站,進行這類研究,而且取得了全面成功,這對於未來量子研究意義重大。
  • 愛因斯坦的奇葩諾貝爾獎
    Warburg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統計力學論文不如相對論與量子物理方面的工作重要;如果愛因斯坦以統計力學工作獲獎,而不是以更重要的貢獻獲獎,學術界會覺得奇怪。建議等待5月份日食時的紅移觀測結果。
  • 量子糾纏背後的故事:深藏幕後的神秘力量
    因此,從1909年的泡泡悖論到1927年的波函數坍縮,愛因斯坦頻繁地提請同僚們注意這個致命的缺陷,卻始終不得要領。 在早先的十年裡,愛因斯坦曾經是量子概念的獨行者,沒有人認同他的光子概念。這時,他又在群星璀璨的索爾維會議上發現自己依然形單影隻,沒有人理解他對超距作用的憂慮。
  • 愛因斯坦,我替你感到臉紅!這是愛因斯坦的朋友說的一句話
    此次會議聚集了當時的頂尖科學家,而會議的主題,或者說交流的內容,便是量子力學。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的質疑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會議臨近尾聲時,埃倫費斯特說了一句話:「愛因斯坦,我替你感到臉紅!你現在和當初那些想推翻相對論的人一樣!」
  • 量子力學史上的四次大論戰
    在玻恩發言之後,愛因斯坦起來發言,表達了他對量子力學的一般性見解。   愛因斯坦認為:「由於對量子理論的應用領域的不同估價,可以從兩種觀點來看待這一理論。」第一種觀點把波函數看成是描述粒子在空間的實在分布;第二種觀點把波函數看成是描述粒子在空間出現的機率分布。愛因斯坦承認,第二種觀點比第一種觀點更加完備,因為第二種觀點包含第一種觀點。
  • 中國分5年投入上千億,全球頂級量子實驗室呼之欲來
    兩年前在合肥高新區的744畝黃土地上,全球最為尖端的量子實驗室在這裡正式破土動工,作為安徽全省聯合中科院、中科大傾力打造的科技創新工程——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是我國正在籌備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核心工程。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德語/英語: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1892年,愛因斯坦開始讀伊曼努爾康德的著作。1894年,愛因斯坦一家人移居義大利米蘭。1895年,愛因斯坦自學完微積分。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失敗。
  • 貝爾不等式: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的最終裁決者
    1935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愛因斯坦、博士後羅森、研究員波多爾斯基合作完成論文《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被認為是完備的?》,並且將這篇論文發表於5月份的《物理評論》。在這篇文章裡,愛因斯坦提出了EPR謬論,用來反擊哥本哈根學派玻爾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論戰從 1920 開始,到 1955 年愛因斯坦去世,共持續了 35 年。
  • 逢九「村務日」化解矛盾時
    為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該縣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群眾的身份解決群眾的問題」,結合農村習俗,利用逢九「村務日」,把農曆每月的初九、十九、廿九定為全縣矛盾糾紛集中調處日,組織領導幹部、群眾代表等參與矛盾糾紛化解調處,實現了新矛盾不激化、老問題得解決的目標。    上下聯動齊發力,接地服務讓群眾「暖心」    縣級領導幹部帶頭入村。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悖論,英語:Paradox,亦稱為佯謬或詭局,是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通常從邏輯上無法判斷正確或錯誤稱為悖論,有時候違背直覺的正確論斷也稱為悖論。悖論的英文paradox一詞,來自希臘語paradoxos,意思是「未預料到的」、「奇怪的」。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