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奇葩諾貝爾獎

2021-02-15 數學e點通

   引力波探測的重要貢獻者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引力波被視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一百多年前的1915年,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次年,在此基礎上,他本人預言了引力波,而施瓦西預言了黑洞。

    1922年11月13日,中國上海匯山碼頭 [1]。一位德國猶太人從日本客船「北野丸」號上走下來。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在去日本訪問途中在上海暫停。歡迎的人群中有瑞典駐上海總領事,他通知愛因斯坦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的,前一年的獎。歡迎愛因斯坦的晚宴在書畫家王一亭家舉行,出席者中有上海大學校長于右任、後來做過中央大學校長的張乃燕、大公報的曹谷冰和張季鸞,等等。

   愛因斯坦對在上海正式得到的諾貝爾獎通知並不驚訝。他在船上從收音機裡已聽到新聞。而且在他出發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阿侖尼烏斯和物理學家勞厄都曾寫信給愛因斯坦 [2,3],暗示他將得到諾貝爾獎,勸他考慮要不要去日本。愛因斯坦沒有因此改變計劃,直到次年春天才回到德國。

   當時,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國籍並不清楚。

    1922年11月,瑞典科學院請德國駐瑞典大使代表愛因斯坦接受諾貝爾獎,引起瑞士的不滿,因為愛因斯坦是瑞士公民。

    12月4日,德國普魯士科學院確認愛因斯坦是德國公民;一周後,德國外交部又說愛因斯坦是瑞士公民。12月10日,德國大使在諾貝爾獎宴會上表達了德國人民的喜悅,並希望瑞士分享。次年1月23日,德國普魯士科學院再次聲明愛因斯坦是德國公民,因為他是公務員,而公務員必須是公民;幾天後又補充說並不否認他的瑞士國籍。愛因斯坦本人2月7日聲明不反對這一點,但3月和6月又表明自己是瑞士公民,用瑞士護照旅行。

   瑞典科學院1922年12月10日致愛因斯坦的信中說(筆者翻譯) [2]: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授予您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考慮到您對理論物理,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工作,但是沒有考慮您的相對論與引力理論在未來得到證實之後的價值。」

   同樣的說法當然也出現在頒獎詞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包括他1905年創立的狹義相對論,以及他1915年創立的廣義相對論,也就是他的引力理論。

   為什麼愛因斯坦1922年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獎?為什麼諾貝爾獎委員會強調給他的獎不是因為相對論與引力理論?本文將梳理這段歷史。  

2.    1915年前愛因斯坦被提名情況

    190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改變物理學的5篇重要論文,包括狹義相對論。但是學術界有個逐步消化的過程。普朗克和勞厄立即跟進研究相對論,兩年後,艾倫菲斯特和閔科夫斯基也相繼開展相對論研究。愛因斯坦本人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後續研究持續到1909年。也是在1909年,愛因斯坦才從專利局轉任第一個全職學術職位,蘇黎世大學副教授。

    從1910年開始,愛因斯坦開始被提名諾貝爾獎。除了1911年和1915年,愛因斯坦每年都被提名諾貝爾獎,直到1922年得獎。

   下面我把愛因斯坦每年被提名的情況總結成兩個表格,分別列出1910到1914年的情況,和1915年後的情況。1915年,廣義相對論創立。在這之前,狹義相對論就稱作相對論,但是為清晰起見,我用今天的說法稱之為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就是廣義相對論【本文中,著名的物理學家或化學家直接用中文譯名,或者中文加注英文,不熟悉的人名只用英文名】。

年份

提名人

提名理由

1910

奧斯特瓦爾德

狹義相對論

1912

奧斯特瓦爾德

狹義相對論

維恩

狹義相對論(與洛倫茲分享)

E. Pringsheim

狹義相對論

C. Shaefer

狹義相對論(獨得或與洛倫茲分享)

1913

奧斯特瓦爾德

狹義相對論

維恩

狹義相對論(與洛倫茲分享)

B.Naunyn

狹義相對論、量子論

1914

B.Naunyn

狹義相對論、量子論

Chwolson

狹義相對論、擴散理論、引力理論

(註:當時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還有問題)

可見,從1910到1914年,每個提名的依據都包含狹義相對論。但是諾貝爾獎委員會每次都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實驗驗證。

事實上,直到1915年後,學術界才普遍承認,狹義相對論得到了實驗驗證。但是這時人們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愛因斯坦1915年創立的廣義相對論。

3.     19151921年的被提名情況

年份

提名人

提名理由

諾貝爾獎委員會否決理由

1916

艾倫菲斯特

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

工作還不完備

1917

A. Haas

引力理論,包括對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解釋

高度讚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貢獻,卻提到在威爾遜山上的測量沒有發現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紅移,以此為理由否決了愛因斯坦的得獎。

E. Warburg

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

皮埃爾•外斯

統計力學、狹義相對論、光量子假說與光電效應、固體比熱

1918

艾倫菲斯特

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

同前一年

E. Warburg

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

維恩

狹義相對論(與洛倫茲分享)

勞厄

狹義相對論(與洛倫茲分享)

Edgar Meyer

布朗運動、比熱和引力理論

Stefan Meyer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

1919

E. Warburg

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

愛因斯坦的統計力學論文不如相對論與量子物理方面的工作重要;如果愛因斯坦以統計力學工作獲獎,而不是以更重要的貢獻獲獎,學術界會覺得奇怪。建議等待5月份日食時的紅移觀測結果。

勞厄

狹義相對論(與洛倫茲分享)

Edgar Meyer

布朗運動、比熱和引力理論

普朗克

廣義相對論,「邁出了超越牛頓的第一步」

阿侖尼烏斯

布朗運動(也提到三位其他科學家)

1920

E. Warburg

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

阿侖尼烏斯所作的報告認為:紅移實驗還不符合廣義相對論;提到有人批評1919年日食中觀測的光線彎曲不能證明廣義相對論,勒納德對廣義相對論的批評,反相對論的格爾克(E. Gehrcke)對水星近日點有另類解釋。

諾貝爾獎委員會判決,還不能因相對論而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獎。

Waldeyer-Hartz

廣義相對論

奧恩斯坦(L. S. Ornstein)

廣義相對論

洛倫茲、Julius、奇曼和昂尼斯聯名

引力理論,特別是對水星近日點以及光線彎曲的計算,「已經成為有史以來的第一流物理學家」

玻爾

布朗運動、光電效應、比熱理論,「第一和首要的貢獻在於相對論」,「這是物理學發展中決定性的進步」。

1921

普朗克

廣義相對論

眼科學家伽爾士德蘭(A. Gullstrand)所作的關於相對論的報告認為:狹義相對論的效應在誤差範圍內,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水星近日點進動是否與測量一致還是未知。

阿侖尼烏斯所作關於光電效應的報告認為:普朗克剛在1918年因量子論獲獎,而光電效應最好先由實驗家得獎。

但是委員們感到給愛因斯坦授獎的壓力,結果投票決定1921年不頒獎。

A. Haas

引力理論

E. Warburg

量子論、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

愛丁頓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超過同時代的科學家的程度與牛頓相當。」

W. Dällenbach

廣義相對論

G. Jaffe

廣義相對論

E. Marx

廣義相對論

G. Nordström

廣義相對論

W. Walcott

廣義相對論

O. Wiener

廣義相對論

哈達瑪(J. Hadamard)

建議愛因斯坦或者皮蘭(Perrin),理由不詳

賴曼(T. Lyman)

數學物理

奧辛(C. W. Oseen)

光電效應

1920年阿侖尼烏斯所引用的格爾克和勒納德都是反對猶太人的。1921年,勒納德甚至提名格爾克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對水星近日點的另類解釋。

伽爾士德蘭是視光學專家,當時在瑞典有很高地位。1911年,物理學諾貝爾獎委員會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分別決定授予他諾貝爾獎。他選擇了後者。然後物理學獎委員會和他本人籤署了一個文件,決定將當年的物理學獎授予維恩。

4.    1922年的提名情況

1922年,提名愛因斯坦的人數達到空前的數目,包括以前提名過的普朗克、奧辛、艾倫菲斯特、哈達瑪、勞厄、E. Meyer、S. Meyer、Naunyn、Nordström、Warburg以及新加入的布裡淵、郎之萬、T. de Donder、R. Emden、E. Wagner、E. Poulton。普朗克建議分別授予愛因斯坦和玻爾1921年和1922年的獎。奧辛再次建議以光電效應授獎。

布裡淵寫道(筆者翻譯):「想像一下,如果愛因斯坦不在諾貝爾獎得主名單中,五十年後,人們會怎麼看。」可以想像,諾貝爾獎委員會遇到了要求給愛因斯坦授獎的很大壓力。

諾貝爾獎委員會請伽爾士德蘭作關於相對論的報告,而奧辛作關於光電效應的報告。奧辛是一位理論家,研究液晶和流體,與伽爾士德蘭同為烏普薩拉大學教授。

伽爾士德蘭堅持他前一年關於相對論的意見。

奧辛則向委員會分析了愛因斯坦光量子和黑體輻射中能量漲落的工作。他強調「光電效應的定律的發現」(筆者翻譯),以突顯與實驗的相關度。還提議按照普朗克的建議,將1921年空缺的獎頒給愛因斯坦。這樣可以將1922年的獎授予在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工作之後提出原子模型的玻爾。作為奧辛的朋友,伽爾士德蘭沒有反對他的建議。而阿侖尼烏斯這時已經折服於愛因斯坦的魅力。

1922年9月6日,經過投票,諾貝爾獎委員會終於決定因光電效應定律將1921年的獎授予愛因斯坦。正如給愛因斯坦的信中提到,頒獎詞特別說明,這個獎沒有考慮相對論在未來被證實後的價值。

1923年3月,阿侖尼烏斯致信愛因斯坦,建議他7月來參加斯堪地那維亞科學協會在建市300周年之際的瑞典哥德堡召開的大會,而不必等到12月來訪瑞典。阿侖尼烏斯邀請愛因斯坦作一個公眾演講,內容自定,但是又說希望他講相對論。筆者覺得,大概諾貝爾獎委員會以此表達對相對論的敬意。愛因斯坦的演講題目是「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問題」(筆者翻譯)。瑞典國王在座,後來與愛因斯坦親切交談。在諾貝爾獎的檔案中,這個演講被當作愛因斯坦的諾貝爾演講。

5.    分析

愛因斯坦的成就是革命性的。越是革命性的理論,遭遇的質疑越多,而且當時諾貝爾獎委員會又對新理論持非常保守的態度。從1911到1922年,5位委員中有3位是從事實驗技術工作的。無論是從價值觀還是從評價能力上說,他們都不能對愛因斯坦的理論貢獻作出足夠全面和正面的判定,他們認為相對論缺少實驗支持、不算發現自然定律。

1915年之前,諾貝爾獎委員會每次都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實驗驗證。1915年之後,在學術界已普遍認為狹義相對論已經被實驗證實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持保守態度。

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更為抽象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創立之時,得到的水星近日點進動計算結果就與當時的觀測數據一致,另外他還相繼預言了光線彎曲、引力紅移(光的波長隨著引力場增強而增加)和引力波。光線彎曲於1919年被愛丁頓和克雷姆林領導的天文學家測到。準確的引力紅移到1954年才從白矮星首次測量到,地面上的引力紅移實驗1959首次完成。引力波則是1974年從脈衝雙星首次間接驗證,2015年首次被LIGO直接探測到。1915年後,在諾貝爾獎委員會討論對愛因斯坦的提名時,引力紅移測量結果確實與廣義相對論不符。

在1915年後,對愛因斯坦的提名中仍然有不少以狹義相對論為依據。這時諾貝爾獎委員會也無視狹義相對論已經公認被實驗證實,而以廣義相對論實驗證實不足為拒絕的理由。筆者猜想,箇中邏輯大概是將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視為一體,從而廣義相對論的實驗證據不足也導致對狹義相對論的懷疑。

1919年,光線在太陽附近的彎曲被觀測到與廣義相對論預言一致,愛因斯坦聲名鵲起,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具有超級影響力的洛倫茲也開始提名愛因斯坦,說他已經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流物理學家。到了1921年和1922年,愛因斯坦的聲望已經如日中天,很多著名物理學家都加入到提名行列。

1919年後,越來越多的對愛因斯坦的提名是以廣義相對論這個比狹義相對論更新更深的理論為提名依據。從提名愛因斯坦的科學家的角度,這是很自然的。但是,從說服保守慎重的諾貝爾獎委員會這個角度來說,這是缺少策略之舉。廣義相對論很抽象,相關的實驗或觀測也少。而且當時還有人視愛因斯坦所受的追捧為自我炒作,還有人反猶太。

另一方面,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獎的呼聲越來越高,諾貝爾獎委員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這時奧辛的提名以及他受諾貝爾獎委員會之託所作的報告就顯得很有策略。他對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起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奧辛的依據是光電效應。雖然也很重要,但在愛因斯坦的貢獻中是較小的一個,只是量子論的一個應用,在愛因斯坦光量子論的文章中只佔很小篇幅。奧辛將之稱為「光電效應定律」,強調了實驗現象。結果奧辛成功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光電效應的實驗是反愛因斯坦的勒納德所做。

另一方面,給光電效應的工作頒發諾獎,又比愛因斯坦對統計力學的貢獻更合適,因為1919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已經提出,後者不如愛因斯坦對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貢獻重要。

所以最終在1922年,愛因斯坦因為對光電效應的理論解釋獲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一旦獲獎,在未來獲第二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可能性又變得微乎其微。

考察歷史,筆者覺得,以量子論方面與實驗密切相關的貢獻作為依據,確實是當時給愛因斯坦頒發諾貝爾獎的不二選擇。

參考文獻:

[1] 戴念祖. 愛因斯坦在中國,社會科學戰線,1979.

[2] Pais, A. Subtle is the Lord. 本文還有其他若干地方資料來源於此。

[3] Issacson, W. Einstein.

本文原載知識分子2017.10.3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一生有多少發明,又得過多少次諾貝爾獎?
    這讓我們對相對論更加地肅然起敬,不禁要問:「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究竟發明了多少東西,他又獲得了多少次諾貝爾獎?」首先,愛因斯坦是理論物理學家,最擅長思維實驗,沒有實際的發明。他不像愛迪生是一位電器發明家。其次,愛因斯坦只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而且這個諾獎還不是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
  •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多次與愛因斯坦交流,卻遺憾不曾留下合影
    很多人只是聽到愛因斯坦的故事就感覺無比的敬佩,更何況是見到他本人。楊振寧先生曾與愛因斯坦見過多次,甚至還有過交談。不過,楊振寧先生也有遺憾,因為他從未與愛因斯坦沒有合照。 諾貝爾獎得主 每一個行業都有它的最高榮譽,比如一個演員,他最希望自己的作品人人皆知。如果他收穫了影后或者影帝的獎項,那麼不僅能說明他的事業蒸蒸日上,更能說明他演技精湛。對於一些科研人員來講,獲得諾貝爾獎將是他們的最高榮譽。
  •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後悔:多次與愛因斯坦交流時卻沒留下合影
    像他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比如愛因斯坦、鄧稼先,錢學森等等。他們每個人都為國家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愛因斯坦更是被世人誇讚。很多人只是聽到愛因斯坦的故事就感覺無比的敬佩,更何況是見到他本人。楊振寧先生曾與愛因斯坦見過多次,甚至還有過交談。不過,楊振寧先生也有遺憾,因為他從未與愛因斯坦沒有合照。
  • 愛因斯坦最後拼圖 LIGO獲得諾貝爾獎
    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引力波的科學家LIGO:好快的物理學獎一般來說,從發表成果到被授予諾獎,通常要間隔很久,有的時候因為發現者過世而不能辦法,成為一種遺憾(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已逝的人,是個傳統)。但是這次LIGO從去年發表成果驗證捕獲了引力波開始到今年授予諾獎,間隔短、頒發快,可見引力波的重要。場方程看不懂?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與屠呦呦在國內落選兩院院士形成對照的是: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圖靈等科學家一起被英國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其入選理由一是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二是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三是她的成績跨越東西。
  • 各種奇葩研究的搞笑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如何產生的?
    奇葩的搞笑諾貝爾獎?在2019年,研究袋熊粑粑的科學家獲得了這個獎項,他們研究的問題是,為什麼袋熊粑粑是方的?科學家通過解剖袋熊的消化系統,發現袋熊腸道的不同位置,有著不一樣的彈性,有的位置腸道彈性較大,而有的位置彈性較小。
  • 楊振寧距離愛因斯坦、麥克斯韋到底還有多遠?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楊振寧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至於偉大到什麼程度,有人說他可以和愛因斯坦比肩;有人說他有十多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有人說他是在世最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要對物理學家進行一次劃檔排名,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會劃到低一檔中,伽利略也可以位居其中。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兼工程師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他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並捐贈了他的大部分財富建立了諾貝爾獎。這些獎(物理、科學、化學、文學和醫學等領域)每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獎是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除了聲望之外,諾貝爾獎同樣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
  • 為愛因斯坦闢謠!被稱「科學巨人」的他,真實智商到底有多高?
    說起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到的理論,都是非常超前的,在當時科學界雖然引起了轟動,但是卻鮮少有人相信,愛因斯坦本人在生前,也從未因為廣義相對論中的內容,而獲得過諾貝爾獎。伴隨著近期2020年諾貝爾獎的公布,愛因斯坦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之一,諾貝爾獎官方,這一次為愛因斯坦正名了,前不久,官方公布了愛因斯坦的高中成績單,並且表示愛因斯坦從小到大都是學霸。愛因斯坦到底有多聰明?
  • 霍金那麼牛逼,怎麼一個諾貝爾獎都沒拿過
    在一片哀悼聲中,一個問題顯得尤其可愛:霍金那麼牛逼,怎麼一個諾貝爾獎都沒得過?諾貝爾獎大家都知道,那是科學界含金量最足的獎項,而霍金也被稱為最偉大的科學家,那麼問題來了霍老爺子居然沒得過諾貝爾獎,難道是他的屬相不合,跟諾貝爾獎相剋?屬相不合,相生相剋的說法當然只是一個玩笑,今天我們就聊聊霍金和諾貝爾獎。
  • 愛因斯坦都沒實現大統一理論,完成了75%的楊振寧有多偉大?
    筆者-小文提到影響物理界的偉大科學家,除了愛因斯坦、霍金等人以外,當然也少不了楊振寧。作為物理學界泰鬥界別的大人物,1949年,楊振寧與諾比爾獎得主恩利克-費米合作,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隨後,在與李政道的合作中,兩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1957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你是否知道,在楊振寧獲得的諸多獎項之中,哪一項成就最為傑出,足以影響世界嗎?這項成就就連愛因斯坦都沒能達成。提到楊振寧的成就,宇稱不守恆原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過去,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是守恆的,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更是提出「上帝不會個左撇子」這種說法。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二:愛因斯坦發現了光
    雖然生活不如意,但這並不能阻擋愛神追求真理的心,在1905年,愛因斯坦爆發了,他一連發表了五篇論文,每一篇都足以獲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一戰成名,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愛因斯坦也被江湖尊稱為愛神。這五篇論文中有狹義相對論、有質能方程、有布朗運動還有光電效應。
  • 如何打破諾貝爾獎的「不可能三角」
    可以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並沒有讓愛因斯坦拿到諾貝爾獎。它的理論驗證一直延續到2016年引力波的發現,以及2019年黑洞照片的公布。
  • 玻爾與愛因斯坦的四次大論戰,影響了物理學近100年的發展!
    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獎,1922年玻爾獲得諾貝爾獎,他們彼此祝賀,都為對方的獲獎感到「莫大的幸福」。但是,我們都知道,玻爾在191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玻爾模型,完美解釋了氫原子的結構和特性。後來經過不斷的完善,一個全新的物理體系——量子力學誕生了。這個學說與愛因斯坦的理論相衝突了。
  • 楊振寧曾多次見到偶像愛因斯坦,為何面對面交流卻「後悔終身」?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曾經遭眾多非議的「科學巨人」-楊振寧。而和他提起登榜的都是已經逝世的科學巨匠,包含愛因斯坦、牛頓、薛丁格等人。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 楊振寧:我曾與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卻沒獲得任何「智慧」
    愛因斯坦,被譽為全球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具有智慧的人,物理學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許多人都以能見愛因斯坦一面為榮。與愛因斯坦同為物理學家的楊振寧,自然也非常想見愛因斯坦一面,可是當真正見面之後,卻成了他的終身之憾。
  • 你有幾成把握能獲得諾貝爾獎?
    一個智商130分的科學家跟一個智商180分的科學家都一樣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用哈德森的話說,智商值更像籃球隊中球員的身高值。身高為1.68米的人能不能進職業籃球隊?這個可能性幾乎沒有。想進入職業球隊打球,身高起碼要1.83米,當然1.88米優於1.85米,1.91米優於1.88米。但是自身高超過某一高度後,身高的作用就會驟減。
  • 關於愛因斯坦的傳奇人生,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愛因斯坦開創性的科學思想使他的名字成為天才的同義詞,但他也以和平主義與支持民權運動的觀點而聞名。探索關於這位20世紀傑出人物的9個令人驚訝的事實。事實一: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沒有不及格。圖解: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