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2020-12-15 科學雜貨店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

他們既有光輝熠熠的成就,也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趣聞。

居裡夫人:元素釙(Po)和鐳(Ra)的發現者

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居裡夫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03年物理學獎:因為發現釙元素。瑪麗·居裡、皮埃爾·居裡(居裡夫人的丈夫)和亨利·貝克勒共同獲得193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居裡夫人

1911年化學獎:居裡夫婦從數噸殘渣中分離出十分之一克極純淨的氯化鐳RaCl2,並測得鐳原子量為225,後來得到的精確數為226。1911年,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獨自獲諾貝爾化學獎。

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症的有力手段。鐳療術被稱為居裡療法。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居裡夫人與好友愛因斯坦

萊納斯·鮑林: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

萊納斯·鮑林自幼聰慧超群,被譽為科學奇才。是第一位以唯一獲得者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54化學獎:1954年鮑林因闡明了化學鍵的本質和分子結構的基本原理獲諾貝爾化學獎。把經典的化學理論與量子力學相結合,從而改寫了20世紀的化學。

1962和平獎:諾貝爾委員會把1962年和平獎授予了這位堅持不渝的反核鬥士。這是因為二戰結束後,他積極參與開展反戰活動。1958年,他還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他起草的《科學家反對核武器試驗宣言》。

萊納斯·鮑林

約翰·巴丁:電晶體之父,讓手機,電腦成為現實

約翰·巴丁是第一位兩次在物理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他本該有張狂的底氣,但卻低調了一輩子。那麼他究竟能低調到什麼程度?著名作家張純如曾想為這位兩奪諾獎的傳奇人物著述立傳,但是卻遭到極力反對。

約翰巴丁
張純如曾給錢學森寫過傳記

1956物理學獎:約翰·巴丁因共同發明第一個半導體三極體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發明了電晶體,直接引發了一場電子工業革命,真正地改變了世界。若不是他,我們現在用的手機、電腦乃至一切電子產品,都仍是科幻小說的素材。

1972物理學獎:1957年因共同提出低溫超導理論,即通常所說的BCS理論獲獎。這也是發現超導現象以來的50年裡,人類首次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超導現象發現於1911年

弗雷德裡克·桑格:生命天書的解密者

弗雷德裡克·桑格是第一位兩次在化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基因組學之父,近代生物學的奠基人。他在訃告中把自己描述為「只是一個在實驗室裡搞亂的一個人」和「學術上不是很輝煌的一個人」。

1958化學獎:弗雷德裡克·桑格發明酶法測定人胰島素序列,從而確定胰島素的分子結構,開創了蛋白質測序的新領域。

1980化學獎:弗雷德裡克·桑格再次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貢獻在於:分別使用不同的方法測定DNA的序列。

為了紀念桑格,人們將雙脫氧終止測序法稱為「桑格測序法」。桑格法後來成為主流,並用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測序。

1958年弗雷迪裡克在諾貝爾獲獎慶典上

相關焦點

  • 這4位中國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留下遺憾
    對於無數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人才,都希望能獲得含金量高的獎項,這不僅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益,而且還是一項榮譽,是對自己成就的認可。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
  • 艾弗森:NBA只有四個人的影響力達到全世界,我還不夠格
    艾弗森:NBA只有四個人的影響力達到全世界,我還不夠格!只有擁有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球員才能夠進入NBA打球,一些取得卓越成就的球員還有可能成為超級巨星,退役之後還能保持著極高的影響力。作為當年的一名非常偉大的球員,AI艾弗森儘管身高只有1.85米,但是在加入NBA後不久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他的職業生涯沒有拿到過冠軍,但是很多球迷還是將他的偉大牢記於心。
  • 艾弗森:NBA只有四個人的影響力達到全世界,我還不夠格!
    艾弗森:NBA只有四個人的影響力達到全世界,我還不夠格! 只有擁有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球員才能夠進入NBA打球,一些取得卓越成就的球員還有可能成為超級巨星,退役之後還能保持著極高的影響力。作為當年的一名非常偉大的球員,AI艾弗森儘管身高只有1.85米,但是在加入NBA後不久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85歲高齡,身體也有些不能勞累,所以她不得不推掉在瑞典安排好的一些活動。國人聽到獲獎的消息後,激動自豪感油然而生。
  • 構建科學為仁 李嘉誠先生獲兩諾貝爾獎得主送贈複製版獎牌
    兩位諾貝爾得獎人同時宣布會將各自收到的三面複製版諾貝爾獎獎牌的其中一面,送予李嘉誠先生,令他一口氣獲得兩枚「諾貝爾獎獎牌」。據悉,每名諾貝爾獎得主會額外收到三面複製版獎牌作紀念,李嘉誠先生對於獲贈諾貝爾獎牌感到光榮。
  •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諾貝爾文學獎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六個領域的獎項;菲爾茲獎是數學獎項,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則是計算機獎項,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包攬五分之一諾貝爾獎,3個人就影響全人類
    全世界現在的猶太人大約有1600萬,僅佔世界總人口的0.25%左右。可是猶太人卻包攬了全世界諾貝爾獎的5分之一,得獎比例遠高於其他的民族,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猶太人聰明的腦子,除了用在科學上,還大多用在經商上,在這方面他們的水平更是一流,據統計,猶太人佔全世界超級富豪的百分之五,這個數據足以證明一切。更甚至有人稱,猶太人裡的3個人,直接影響了全人類。
  • 諾貝爾獎獲得者經典語錄100句,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14. 如果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於五,你只會感到憐憫而不是憤怒。 15.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 那個拒絕諾貝爾獎的人
    要說當今世界什麼獎項備受人類關注,當屬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涉及的領域非常廣,而這些基本都是造福全人類的領域,對於社會的發展還是有著很大的促進。全社會的科學家們基本都以諾貝爾獎為自己的目標,那是自己工作的最大榮耀,那是全世界的認可。
  • 楊振寧獲諾貝爾獎後 嶽父杜聿明寫信祝賀 信中只有兩句話
    他們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楊振寧獲獎的消息,很快傳到中國大陸。當時,楊振寧的嶽父杜聿明還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杜聿明通過新聞報導,知道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獲獎為華人爭光的事情,卻並不知道那個叫楊振寧的年輕人,就是自己的女婿。後來,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教授跑到功德林,來會見親家時,杜聿明才明白這一切。
  • 愛因斯坦一生有多少發明,又得過多少次諾貝爾獎?
    這讓我們對相對論更加地肅然起敬,不禁要問:「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究竟發明了多少東西,他又獲得了多少次諾貝爾獎?」首先,愛因斯坦是理論物理學家,最擅長思維實驗,沒有實際的發明。他不像愛迪生是一位電器發明家。其次,愛因斯坦只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而且這個諾獎還不是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
  • AI:NBA真正影響全世界的只有4個人,我還不夠資格
    不過在一次之前的採訪中,艾弗森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到影響全世界,因為他個人認為,在NBA中真正能做到影響全世界的只有四個人而已! 韋德和艾弗森的私交還是非常好的,這也是艾弗森認為韋德是影響世界的球員的主要原因了
  • 門捷列夫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扒一扒這史上的黑料
    門捷列夫的一生中的三大不幸門捷列夫,全名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最讓我們熟知的就是對元素周期律的貢獻。01命途多舛的門捷列夫童年話說門捷列夫這個人也是命途多舛,出生不錯,但是命運卻不斷的給他開著玩笑。怎麼說呢?
  • 中國大陸只有屠呦呦獲諾貝爾自然學獎,預測下一次高光時刻
    中國大陸只有屠呦呦獲諾貝爾自然學獎,預測下一次高光時刻 2020-12-18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貝爾獎得主: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人一生品格、能力、成就的基礎,往往是幼年時期奠定的。 01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 會上,有位媒體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平靜地回答:「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 他是「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獲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只不過後來因為新中國成立所以造成了他的回國,由於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中,所以他未來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了,不過這位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錢永健卻沒有了錢學森那般一腔熱血。 當然這也與他研究的方向有關,對於生物化學的研究似乎並不是中國最急需的,所以對錢永健而已,即使回到中國發展其地位也不可能超越錢學森的,不過獲得諾貝爾獎的美譽也使得他在榮譽中獲得了自我肯定
  • 清華大學校長的他,一生培養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死後卻無錢下葬
    1931年,就職清華大學校長典禮中,梅貽琦先生發表了著名的「大樓與大師」言論,這是梅先生畢生追求的事業,也由此揭開了其傳奇清廉的一生。 其父中過秀才,後淪為鹽店職員,甚而失業,梅貽琦懂事時,家境已每況愈下。作為五個兄弟和四個姊妹中的長兄,他幫助父母撫養弟妹,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也讓他逐漸成為一個謙虛、勤謹、責任心很強的人。 梅貽琦自幼熟讀經史,且善背誦。190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南開私立學校第一屆師範班,隨後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學堂。
  • 諾貝爾獎五問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 圍繞諾貝爾獎,人們常提出五個問題。一、誰是諾貝爾?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 被譽為最接近神的男人,一生11次拒領諾貝爾獎,不想當世界首富
    說到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還有霍金,而其中又數愛因斯坦最為出名,愛因斯坦一生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建立的科學理論至今仍然是現代科學的指導理論,由於愛因斯坦創立了很多「上帝才會想到」的理論,因此愛因斯坦常常被人譽為「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但是在人類近代史上有一位科學家的成就要比愛因斯坦要高很多
  • 獲得諾貝爾獎的她至今仍非院士,屠呦呦一語道出原因
    屠呦呦是被全世界稱讚的科學家,但就是這麼一個科學家,至今仍非中國院士,這就令人匪夷所思!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屠呦呦的生平和成就。屠呦呦用一輩子在做研究!1969年1月,當時屠呦呦是實習研究員,她以組長的身份加入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的項目當中,而小組發現青蒿素可以,那麼如何提取呢?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