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數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人才,都希望能獲得含金量高的獎項,這不僅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益,而且還是一項榮譽,是對自己成就的認可。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
一、湯非凡
這位科學家的名氣不高,但為微生物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出生於1897年,畢業於哈佛。當時正值抗戰時期,他毅然回到國內,組建中央防疫處。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技能,為我國瘟疫的解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發表了我國第一批狂犬和牛痘疫苗,還分離出世界上第一個沙眼病毒。
這樣的成就,能夠降低發病率,對世界都有巨大的貢獻卻未能如願獲得諾獎,令人惋惜,也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科學家
要知道諾貝爾獎只授予個人,不頒發給集體。我國在1965年一些優秀的中國科學家聚在一起,成功合成了牛胰島素,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合成,為科學家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成就獲得了全世界科學家的高度認可,不過就因為不能授予集體的這一規定,沒有如願獲得諾獎。
三、王淦昌
作為我國兩彈元勳,王老為我國核物理科學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王老畢業於清華和柏林大學,學業有成後回到祖國,致力於科研和教學工作,曾培養出李政道等優秀的科學家。1931年提出中子的實驗設想,這一設想對核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第二年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在這一思路下發現中子,直接獲得了諾貝爾獎。
很多人覺得這一獎項應該頒給王淦昌,而不是外國的學者。這也體現出諾貝爾獎的歧視性,也可能是排斥中國人。
四、趙忠堯
這位科學家也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曾在南京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讀書,1930年發現正電子的存在,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人。當時他正好博士畢業,回國了,但當時諾獎評委會以為是他同事安德遜的成果,就頒發給了安德遜。
當時這一獎項的頒布,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但趙忠堯教授最終未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成為中國的一個遺憾。
看完這三位科學家以及牛胰島素科學家們的經歷,不禁為他們感到遺憾。明明就有實力拿到諾獎,卻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如願。現在隨著國力的增加,也湧現出更多優秀的科學家等人才,相信他們會繼續努力,為全世界的科學事業以及其他事業做出貢獻,如願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