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母親一人,11年供出3個大學生,小兒子681分考清華

2020-12-11 米醬讀書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北大才女劉緩緩在演講《寒門貴子》中說:「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簡而言之,在困難面前,我們唯有奮鬥才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希望。

對這些大道理,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充耳不聞。事實上,相信它的人,都會從中受益匪淺。

一年前,河南男孩江群就是相信奮鬥才會有希望,因家庭十分貧困,他通過8年的奮鬥,終於以681分摘得市理科狀元,考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

而他的母親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由於父親早年身體不好,無法工作,母親只能一個人養活全家6口人,供4個孩子上學,其中供出了3個大學生。

一、寒門弟子與母親

江群出生在河南省商城縣餘集鎮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一家六口人,有父母、哥哥和兩個姐姐。父母靠種田維持生活,供4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十分拮据。

儘管日子十分清貧,但是意外的事兒還是發生了。在2008年,江群剛上四年級,父親查出身體不好,住院治療轉了幾個醫院,終於保住了命,但是卻欠下了10多萬元外債,至今還要堅持每天吃藥。對於他們的家,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給丈夫治病,為了供4個孩子上學,母親用柔弱的雙肩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為了增加收入,母親種了10多畝田的水稻,又種下5畝玉米、花生、芝麻等農作物,還養了兩頭老母豬。就這些活已經夠母親一個人忙了,但是母親還要抽出時間在村裡打零工,幫人家插秧、收割等,一天能賺150元錢。因為母親相信,只要努力,日子就會越來越好,再苦再累也要供兒女讀書。

江群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看到一貧如洗,外債纍纍的家,看到母親勞累的身影,真是不忍看。他感覺被貧窮扼住了喉嚨,低沉壓抑,不想上學了。

後來母親看出了他的變化,多次跟他說:「孩子,人窮志不能短。窮不可怕,只要幹,只要發奮,窮可以變富,繩子斷了可以結,志短了怎麼結也結不起來。」

江群是一個聽話的孩,母親的話,他刻骨銘心。從此,他變得自信,自立,自強,笑對貧困和挫折。在學校,他認真學習;放學後,他總是儘量幫助母親幹活,做飯、餵雞、餵豬、拔秧、割稻、挑糞、砍柴……樣樣精通。

二、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最終收穫滿滿

2013年,江群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餘集一中。家裡離學校10多公裡,他沒有自行車,每個星期都是走著去學校,又走著回家。任何困難,也擋不住陽光少年奮鬥的腳步。

2016年中考,江群考出了613分的高分,考上了觀廟高中。因為成績優秀,家庭困難,學校全免了他學雜費,還從校友捐助的經費中,每月給他發了300元生活費。

苦心人天不負。2019年高考,江群不負眾望,最終以681分的優異成績,摘得市理科狀元,成功被清華大學工科實驗班錄取。

而他的家裡不僅僅是他一個大學生,他的哥哥曾以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餘集高中,三年後考入鄭州大學,現在太原工作。懂事的孩子每月發工資後,除了留下一些生活費外,餘下全部寄回家,給父親治病和弟妹上學。

江群的二姐,2018年在觀廟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語言大學。唯有他的大姐,不忍直視母親的艱辛,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初中畢業後就偷偷著去外地打工。

母親11年的堅持奮鬥,最終換來兒女的一片光明。

三、感謝母親,感謝勤奮!

江群考上了清華大學,市裡和學校給他辦了歡送會,並為他捐助了獎學金。

在回顧這一路的成長曆程,江群說:「特別感謝母親。她一位偉大的母親,雖然她沒有什麼文化,卻用艱辛的勞作付出為我詮釋了很多人生哲理,她面對家庭困境的頑強無畏深深的感染了我,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我不服輸的品質。」

在會上,當被問及是否有什麼學習秘訣時,江群說:「在學習方面我談不上有什麼秘訣,我始終相信勤奮才是成功的捷徑。」

在高中班主任的記憶中,江群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非常自律,他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讀書。晚上10點宿舍熄燈,但他總是開著檯燈學習到11點。他就是靠著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時間,獲得優異成績。

四、結語

從江群身上來看,母親在他的成長中,起的作用很重要。母親的品格和對生活的態度,是他人生豐富的營養,也是他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燈。

蘇軾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江群能有考上清華,有母親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奮鬥才有希望,並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氣。

如果說生命中的困難與挫折是一把鎖,那麼勇氣就是打開這把鎖的鑰匙。

對於江群和母親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675分考上清華「環化材」專業,看到他的書桌後,網友眼含熱淚!
    集眾多榮譽於一身的清華大學,不僅錄取分數線高,招生人數也是極少的,所以想考上清華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努力。在2020年,清華大學在內地一共錄取了3500名學生,其中有一部分學生來自於農村及貧困地區,還有197名農村學生通過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被清華大學降分錄取。
  • 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稱沒發揮好 更想上北大數學系
    原標題: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稱沒發揮好,考研想上北大貧困生690分考上清華稱沒發揮好安徽臨泉縣貧困學生高琦玉,今年以690分被清華大學環境、化工與新材料類專業錄取,他說這次沒有考好,數學和英語分數只比高二時多了1分,考研時希望能上北大。
  • 李丞汐報考清華藝術生,因1釐米身高之差被拒,卻憑裸分考進北大
    其實我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也算有一點點天賦吧,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虹貓藍兔七俠傳》這個動畫片了,裡面有個馬三娘,我曾把她畫了下來,而且還特別的像,不過那是我畫的唯一一幅動畫人物,也是比較不錯的嘛。
  • 偉大的母親麥方瓊:87個孩子中有90%考上了大學,11個考上了清華,9個...
    麥瓊芳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如果走在街上沒人會多看她一眼,但是在百色,她是家喻戶曉的模範,也是87個孩子和二十多位老人的「恩人」。普通的出身,不凡的精神對於1960年出生的人而言,對於生活的困難相信是深有體會的,這一年也正是麥瓊芳出生的年份。
  • 河南2020一本線公布,清華704,北大703,鄭大624,河大607
    2012年河南省一本線終於公布分數打出爐。再看看河南省2020年的分數線。河南高考分數線比較高,一批本科文科556,理科544。這個分數相對於2019年高了近50分。河南省高考700分以上169人700分考不上清華北大變成現實。那麼清華北大的具體分數是咋樣?清華大學分數最高,高達70分,而且清華大學一批本科招生高達61人,北京大學招生29人,分數只有703。清華北大分數第一第二不奇怪。第三是誰?
  • 河南一大叔靠賣油茶養家供出博士
    河南一大叔靠賣油茶養家供出博士 12月12日,河南商丘。
  • 一家5兄妹,4人考入清華北大。你要相信,這樣做,寒門也可出貴子
    網上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聲音越喊越強。可在這家寒門中,不僅出了貴子,而且接二連三地出貴子。他們兄妹5人中有4人考入了清華大學,最小的那個也正在全力以赴地衝刺清華北大。他們的父親近有小學文化,而母親是個文盲,大字不識幾個。就是這樣一對貧困的農村夫婦,自己吃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非常重視讀書,哪怕家境再難,也要咬牙堅持送5個孩子上學。而他們的孩子也不負他們所望。
  • 母親十年打工,供女兒考上清華,她說:我從來沒覺得生活苦
    在小學和初中的9年間,為了供她讀書,母親去廠裡打過工,也蹬過三輪。直到三年前,為更好照顧女兒,張媽媽才在中和中學的幫助下換了一份宿管員的工作。因此,結合張心語的成長軌跡以及家庭條件,有人把她比作難得的「寒門貴子」。但這位剛滿18歲不久的女孩,對於「寒門貴子」卻有著自己清醒的理解。首先,何為寒門?
  • 河南高考700分上不了清華,難道是今年試卷出簡單了?
    這樣的後果是,導致像過去能讀個好點公辦二本大學的河南考生,到了今年同樣的水平只能讀個民辦三本院校。由此可見,高考併線改革,對於成績中下遊的考生來說,是一種災難。對上遊的考生影響卻非常有限。從河南今年公布的成績來看,在幾個高考狀元省中700分以上的考生數量數河南最多,直接超過了河北的108人。河南在700分以上的人數達到了169人。
  • 不輸清華北大的籃球名校!培養出CBA第一個和最成功的大學生球員
    其中輸送人才最多的大學,大概要屬清華和北大了。這兩所大學背靠國內頂級的綜合實力,招募了不少出色的年輕球員,再利用成熟的培訓體系幫助球員們在CUBA進一步成長。其中清華大學為CBA輸送的人才包括劉子秋、曾令旭、鄭祺龍等人。其中鄭祺龍是中國籃球名宿鄭武的兒子,也是今年的新秀。他在第一階段場均為江蘇隊拿到11.7分4.4籃板1.6搶斷,成為了表現最出色的新秀之一。
  • 河南最美大學生名單出爐!是他們!
    本屆活動通過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班會」,讓我們認識了11個最美大學生的青春故事。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由於特殊的疫情,組委會特別設立了「出彩河南人」第三屆最美大學生特別獎,授予6個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大學生(先進群體)。
  • 他以688分考上清華,直言沉迷LOL,看到段位網友卻笑了
    他以688分考上清華,直言沉迷LOL,看到段位網友卻笑了!我們都知道,高考就等於學習,而學習的「反義詞」,在家長、老師們的心目中,應該就是遊戲了,沉迷網遊、無可自拔,有些人因此成為了世界冠軍,或者是被全球玩家評價為「第一ADC」,但全球的電競圈子裡,如果光是說LOL(英雄聯盟)的電競選手,可能只有1000人不到,所以所謂的電競專業,基本上都是噱頭,可偏偏有一位學霸,卻沉迷LOL,而且考上了清華。
  • 租房20年3子女都成才,一個讀博,一個軍校,小兒子上清華,工地上的...
    最近,一個培養出三位學霸的家庭受到了無數關注。 全家三個孩子,一個讀博,一個讀軍校,其小兒子今年即將步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迎接嶄新的大學生涯。 這個家庭裡的父親是家裡的頂梁柱,作為一名建築防水工,家裡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寬裕,一家五口共享著60平米的出租屋。
  • 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不甘心重查考卷,卷上11字讓她清醒
    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不甘心重查考卷,卷上11字讓她清醒。女神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築師,丈夫梁思成也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在林徽因的熱切期盼下,兒子梁從誡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當高考成績出來,卻以2分之差無緣清華。林徽因心有不甘,重查考卷,在考卷上的11個字讓她突然清醒: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至此,林徽因才知道,兒子一直喜歡的是歷史。
  • 李健母親:用雙手撐起兒子的音樂夢,兒子兒媳做丁克她坦然接受
    作為李健的母親,李媽媽用愛包容著兒子的一切,省吃儉用支持兒子的音樂夢,兒子兒媳做丁克她也坦然接受,真是個偉大的母親。 按照父親的打算,三個孩子都應該子承父業當京劇演員,所以李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武術,每天大早上起來壓腿。 李媽媽是個典型的慈母,每次看到兒子疼得呲牙咧嘴就心疼,但又拗不過丈夫,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受這份罪。
  • 「非典型學霸」:愛打遊戲從不補習,卻以725分考上清華,太強了
    01「非典型學霸」愛打遊戲從不補習,卻以725分考上清華,太強了說到考上清華的學霸,大家都會第一時間以為學霸應該是每天埋頭苦學的,但是北京市的一位名叫朱宸卓的高考狀元卻是愛打遊戲從不補習,卻以725分考上清華,網友們紛紛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談起自己為什麼看似不用功學習也能考取好成績時,朱宸卓如是回答:「學習的方法很重要。」
  • 靠養豬供三個女兒讀書,如何供出名牌大學博士、公務員,日語翻譯
    河南一個農民靠養豬把三個女兒供成了天津南開大學博士、天津公務員、日語翻譯。這樣的家庭一定有與千千萬萬個普普通通家庭不同的地方,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大叔家這個簡陋的豬圈供三個女兒上大學1、一家人平平淡淡從不張揚在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的一個不足三百戶人家的小村莊裡居住著這樣一戶人家,在我的印象中
  • 母親曬孩子清華錄取通知書,為何無人問津?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便將通知書照片分享到村群中,群中便出現各種各樣的祝福語,顯得熱鬧無比,他們也知道寒門難出貴子,畢竟這是全村的「榮譽」。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考入其中一所便可光宗耀祖,但學校的錄取分數極高,在省內佔前幾十名,或者有一技之長,有可能進入清華北大,否則只是痴人說夢罷了。
  • 四個兒子竟沒一人願意贍養母親,鬧來鬧去只因房子惹的禍!
    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有這麼一位88歲的老婦人,她膝下養育了4個兒子,且全部已經成家立業,但現在自己的養老問題卻無一人負責。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老人的兒孫們不願意贍養他呢?據了解,老人名下原先有一套45平方的房子,在2010年的時候,這被大兒子以10萬元的價格買走了。大兒子從那時開始每個月支付1500元給母親,到去年為止,總共支付了近15萬元。因為現在大兒子年齡也大了,體弱多病,生活上也比較困難,所以才沒有給那麼多。但是小兒子則認為,做大哥的得了房子就應該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
  • 小葛:母親病情穩定,是我最大的心願
    母親被接到椒江後,小葛很開心,他正細心地在幫母親剪指甲。浙江在線03月20日訊 近十年來,黃巖上鄭鄉下鄭村65歲的老人葛荷香從來沒有出過房間一步。由於身患疾病,腦子不清楚,在外打工的兒子只得僱人,每頓給老人送飯。同村的一位阿姨說,沒見過比她還苦的女人。但是,葛荷香也是幸運的,兒子一直沒有放棄對母親的治療。十多年來,兒子一攢夠看病的錢,就帶母親去醫院,但直到現在,病情仍沒有好轉。一個人撐起一個家下鄭村位於黃巖西部山區,村裡的人幾乎都沒什麼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