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鄉親辦實事——記集寧區白海子鎮小東號村駐村第一書記高志

2020-12-16 烏蘭察布新聞網

高志在龐家村村民梁永家中交流科學養牛育牛技術。 唐璇博 攝


走進集寧區白海子鎮小東號行政村,藍天白雲之下,水泥路面乾淨整潔,兩旁一座座磚瓦房錯落有致,顯得格外寧靜祥和。而不遠處,人居環境整治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幾年來,小東號行政村不僅發生了很大變化,駐村第一書記高志也經歷了一場「變形記」:多年前走出農村,如今帶著扶貧責任回到農村,用心用情努力為村民辦實事,成為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貼心人。
  記者見到高志時,他正靠在牆根與村民們嘮家常。咱們村在危房改造後「整體環境變好了,房屋整整齊齊,現在我們工作隊把重心放在了村裡環境整治上,爭取把咱們村的環境建設再提一個檔次,也希望大伙兒把各自家裡、院裡打掃乾淨,一起把我們村的環境衛生搞上去,咱們一起努力,共同進步!」
  2016年6月,高志被委派到小東號村委會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機關到村裡開展工作,雖然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高志所面對的困難遠比想像中複雜。
  小東號行政村位於集寧區東北部,由小東號村、三號村、龐家村、金秀店、仁義村5個自然村組成,常住人口103戶211人,平均年齡57歲,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39人,多為因病、因學、因殘致貧。村裡沒有產業,沒有集體經濟,村民僅靠土地流轉和最低生活保障維持生活,即使有想發展產業的,也苦於沒有資金,年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
  「剛來小東號村,晚上經常睡不好,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總想著怎麼找準路子把工作做好,不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面對巨大的壓力,高志不斷思索著。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就加強學習惠農政策和扶貧政策;想了解村裡生產生活狀況,就多入戶、下地頭,與村兩委成員、農民群眾座談交流,徵求發展意見建議;要和村民打成一片,就與他們多交心,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用真情和真心感化他們。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再次回到農村,再難也要為鄉親們做些實事。」高志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首先要讓村級集體經濟「活」起來。小東號行政村屬於丘陵、平原結合地,草種豐富多樣。通過摸底調查、徵求村民意見、民主商議,高志與村委會幹部商量,從錫盟引進一批黑頭羊進行養殖。

經過半年多的經營,該項目不僅完成了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任務,毛利潤達到七萬元,除了用於工人工資和購買飼草料外,剩餘的和貧困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年底拿出村集體經濟利潤百分之二十給貧困戶進行分紅。同時,小東號村去年還引進市凱軒種養殖合作社與村集體合作,建立年存欄1萬隻紅羽蛋雞養殖場,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每年為集體經濟創收5萬元,還能解決3-5名貧困戶就業。去年11月,村裡又購回78隻基礎母羊,到目前已經產下了86隻小羊羔。
  「下一步計劃為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每戶培育雞苗20隻,讓農戶自己養,雞蛋按市場價進行收購。這樣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可以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高志充滿期待地說。
  扶貧重點在於扶心、扶志和扶業,關鍵要在產業發展上謀出路。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集寧區加大金融扶貧工作力度,積極落實「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低、財政全額貼息」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無需抵押和擔保就能直接辦理貸款。這一惠民政策一經發布,高志立刻組織工作隊全面摸排掌握村民基本情況,梁永的養牛產業就受益於此。
  走進龐家村養殖戶梁永家中,9頭體格健碩的母牛在院中來回穿梭,梁永正忙著給牛餵飼料。56歲的梁永因早年給妻子治病,供養孩子上大學,欠下了一大筆債務,2017年底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中,高志得知梁永一直想自己發展產業。村民有發展意願,高志非常高興,他開始東奔西走幫梁永申請小額貸款。幾個月後,5萬元小額貸款到位,梁永馬上買回了27頭小牛。
  高志還兼任著村裡的產業指導員,為了更好地支持村民搞養殖,提高產量和質量,高志通過書籍、網絡自學養殖技術,對各個養殖環節如數家珍。在對小牛品種有了詳細了解後,高志覺得梁永買回的這27頭小牛因品種原因兩三年內很難長大,長期養殖會有虧損。在高志的多次勸說下,梁永同意賣掉了27頭小牛,買回9頭西門塔爾牛。
  「今年已經生了3頭小牛啦。以前壓根就沒錢還債,如今有了產業,雖然債還沒還清,但不愁了,多虧了高書記幫我出謀劃策,現在遇到什麼事兒首先想到就是和高書記商量。」梁永對這個「兩腳牛糞兩手泥」的書記發自內心地佩服。
  如今梁永已經脫了貧,他在心裡盤算著,就這麼養下去,要不了幾年,家裡經濟定能實現翻倍。而能給村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這是高志最開心的事。
  危房改造是政府的一項民生工程,可在實施過程卻困難重重。小東號行政村常住戶裡45戶都是危土房,且戶主年齡偏大不願意進行危改。如何把這部分村民的工作做通,讓他們儘快享受到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搬進安全房,成了高志的頭等大事。
  為了確保小東號行政村如期完成危房改造,讓村民們儘快住上新房,高志「5+2」「白+黑」,與村兩委一起入戶宣傳、做動員。危房集中改造正巧趕上了每年的雨季,擔心臨時搬到偏房的村民有危險,每逢雨天,高志都會挽起褲腿,挨家挨戶地查看。
  三號村86歲的任貴花老人孩子常年在外,自己獨自生活。得知要拆掉老房子重建,老人堅決不同意。高志並沒有放棄,一有空就到老人家裡勸說、做工作,就這樣持續了50多天,任貴花終於被打動了。「以前就想著人上了歲數,不願意再折騰了,小高書記就天天帶著工作隊來家裡做工作,搬家時,柜子、甕這些大件都是小高書記他們一件一件給搬出的,比我的孩子們都管用。」在任貴花的新房,老人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新房就是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用水用電都方便,早知道這樣就早早答應小高書記蓋新房了。」
  「目前,小東號村45戶危改戶全部住進了新房,而且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全部實現脫貧,年人均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兩不愁三保障』解決了,下一步『就是人居環境整治,我最新的目標就是讓小東號的村民們住得舒適、生活無憂。」高志堅信,只要幹部群眾團結一致,美麗鄉村夢就一定會實現。
  四年的扶貧路,高志把村民們擰成了一股繩,一起將舊村換新顏,讓小東號行政村煥發了新的活力。可高志並不滿足,他認為,幫扶工作還需做得再細再實,才能夯實小東號村的發展基礎,讓其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更紮實。記者 雲娜

相關焦點

  •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駐村工作】記清水河縣韭菜莊鄉榆樹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馬鵬飛 2020-09-25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
    今天讓我們走進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了解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的故事。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三條路」詮釋他的扶貧抱負張家口市崇禮區白旗鄉西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三元用三條路,完美詮釋了他的扶貧抱負。
  • 範佳佳:「實事」書記情灑駐村扶貧路
    編者按:32歲的範佳佳作為修武縣委宣傳部駐習村第一書記,是一名有著11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也是一名歷經錘鍊的退伍老兵,駐村工作近三年,他好事實事辦了「一籮筐」,被村裡的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實事書記」。歷數修武縣王屯鄉習村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離不開該村的脫貧致富領路人——駐村第一書記範佳佳。範佳佳上任時,正好趕上村隊部翻蓋,為了借鑑好的經驗做法,他跑遍了全市十幾個有名氣的村級陣地參觀學習,還把駐村工作經費拿出來,全部用於支持陣地建設。「工地上的一些碎活兒,範書記總是帶頭幹,村裡人都服氣他這實在勁兒。」習村黨支部書記陳獻忠說。
  • 以心駐村,奉獻青春——記鳳山縣鳳陽社區第一書記林丹丹
    不久,林丹丹又主動請戰駐村。「考慮到她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工作經驗較少,我們安排她到離鄉政府較近的砦牙村當駐村工作隊員。」砦牙鄉黨委書記周隆科說,「期間,她以『心』駐村,真情奉獻,表現很優秀,有擔當精神,獲得群眾的認可和讚許。我們覺得她可擔大任,決定給她壓擔子,便調整她到更偏遠更貧困的隆梅村當駐村第一書記。」
  • 駐村第一書記張躍傑:與貧苦戶心貼心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2018年2月,偃師市郵儲銀行華夏支行長張躍傑到寺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的心中時刻裝著寺溝村貧困戶,真正撲下身子,以村為家,全力以赴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彰顯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真、善、美」。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村支書薛龍生乘車到鎮裡開會,村民李體恩搭車為妻子買藥。周五,張書濤下山回城探親,山裡的父母託他為城裡的子女捎瓜菜。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
  • 村民眼裡的「領路人」——記土左旗善岱鎮善岱村駐村第一書記鄧旭光
    2018年9月,被派到土左旗善岱鎮善岱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鄧旭光緊緊圍繞精準扶貧中心工作,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全村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為整村脫貧工作兢兢業業,積極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而努力奔走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
  • 【脫貧攻堅面對面】解難題辦實事!金昌陳家溝駐村工作隊和群眾關係...
    陳家溝村是金川區雙灣鎮政府所在地,擁有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全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點等響亮的稱號,是金川區的後花園、雙灣鎮對外的窗口和門面,這決定了陳家溝村的駐村工作任務起點相對較高。
  • 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金銀花情結
    原先村委會旁的一片荒地上,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的金銀花農產展銷研發服務中心拔地而起,金銀花小鎮已初具規模……5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後選派張武軍、鞠波、王敬濤接續擔任陝西國家級貧困縣蒲城縣堯山鎮閆家村駐村第一書記。
  • 駐村第一書記與和田合熱萬村鄉親們的緣分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布亞鄉合熱萬村脫貧攻堅總負責人夏盛亮,這樣理解自己的工作。 新疆201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指標69.6億元,其中27.9億元用於新疆南疆四地州脫貧攻堅,和田地區就是四地州之一。夏盛亮是合熱萬村第一書記,如何把國家的扶貧政策普惠到每個老百姓,是他的重要任務。
  • 鄉親們稱他「鐵書記」——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幹部...
    他入戶走訪,聽民聲、講政策,徵求意見建議;帶領鄉親們修水渠、剪果樹,抓春耕生產。他就是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5年來,亞庫甫·阿沙木都先後在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罕艾日克鎮吉格代艾日克村駐村,幫助達奎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帶領吉格代艾日克村從落後村發展為致富示範村。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央廣網南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唐河縣趙氏三兄弟先後主動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三兄弟在工作中比擔當、比幹勁、比成效,交流心得、方法,一時在廣大幹群中傳為美談。
  • 長春市農安縣高家店鎮劉家屯村駐村工作隊:沉下心 俯下身 做實事...
    把精準扶貧做實、做深、做細,是長春市衛健委駐高家店鎮劉家屯村工作隊的原則,他們沉下心、俯下身,真正幹出實效,幹出成績,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貧困戶危房改造是改善民生、惠澤百姓、促進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工作和關鍵環節之一。
  • 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脫貧致富開拓新路子
    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金燦說,通過第一次直播帶貨小試牛刀,他對踐行好第一書記的「使命」信心更足了。為了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和動人風採,去年5—12月,我市組織開展了8場「我們村裡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2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帶貨熱潮。
  • 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
    新華社長春3月23日電題:左手抓防疫 右手抓脫貧——吉林駐村第一書記返崗記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從正月初三開始返崗,初七全部到位,在過去的50多天裡,吉林省14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在兩個戰場衝鋒陷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定心丸」。
  • 抗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
    面對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135名駐村第一書記主動放棄休假,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爭當守門員、宣傳員、勸導員。第一時間返村開展疫情防控萬安縣夏造鎮橫江村駐村第一書記肖力光,今年56歲。正月初二,肖力光不顧家人勸阻,主動放棄休假,返回所駐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橫江村地處偏遠,是萬安縣與遂川縣交界處。
  • 帶著妻子駐村 看第一書記韓宇南咋做到「忠孝」兩全
    為此,大河網特推出系列報導「扶貧豫記」,分享河南在脫貧攻堅進程中的那些特別故事。大河網記者 劉楊「我現在就在北京,過兩天是全國脫貧攻堅獎的表彰。」10月14日,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電話採訪時,國家稅務總局周口市稅務局派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韓宇南頗為激動和感慨,分享了他6年的駐村扶貧之路。韓宇南幫村民種的西瓜找銷路 資料圖片為啥選擇駐村?
  • 記滄州市海興縣張常豐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巍婷
    今起,由河北省委網信辦、河北省扶貧辦主辦,河青新聞網、騰訊廣告區域發展部河北站承辦的「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如果您身邊有令人感動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起添加話題詞#決勝2020我們村裡最熟悉的陌生人#,講述您身邊駐村第一書記的感人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滄州市海興縣張常豐村,了解駐村第一書記張巍婷的故事。
  • 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餘勇 當起駐村「經紀人」
    「他雖然是第一書記,但他更像是我們村的『經紀人』。」 日前,在眉山市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村委的黨員活動室裡,村支書這樣介紹道駐金崗村第一書記餘勇。  今年44歲的餘勇,2015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彭山區保勝鄉,2017年5月擔任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