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上海局南沿江城際鐵路站前工程10標段太倉梁場項目現場,建設者在架設復工後首片箱梁。
計海新攝(人民視覺)
已復工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項目。
史自強、武殿森攝
好消息!在湖北被「封」了一個多月的員工,現在可以跨省復工了!
3月15日凌晨,首批4輛「就業大巴車」搭乘72名在鄂員工,抵達浙江紹興高速出口。這是全國首趟接送湖北員工復工上崗的「點對點」專車。
湖北員工可以外出務工,說明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疫情高峰已經過去。
「在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時強調。
這,讓我們的復工復產更有底氣。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復工復產率不斷提升,訂單完成情況不斷好轉。
「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返崗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湖北省要同有關省份主動對接,做好「點對點、一站式」輸送返崗、外地滯留在鄂人員返鄉等工作,人員流入地要落實屬地責任。
據介紹,首批「就業大巴車」由湖北潛江市政府根據紹興市預報名的人員名單擬定出行方案,這72名務工人員分布潛江市15個鄉鎮,均在紹興市10餘家企業務工。
「因為疫情影響不能返崗,我們待在家裡都特別著急。現在政府組織專車免費送我們過去,既方便又有安全防護措施,真的很貼心!」來自潛江周磯團結村的王磊激動地說。
據悉,2019年年底湖北在紹流動人口有7.6萬人。紹興市人力社保局於3月10日正式啟動湖北「就業大巴車」預報名工作,目前已有272家企業1500餘名持湖北健康碼的綠碼員工報名。
紹興對來自湖北的返崗人員,嚴格實行「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隔離點門」的全程閉環式管理。這樣的「紹興速度」和「紹興溫度」,令人感佩。
不過,幫助務工人員復工返崗,是一場接力賽。潛江市作為「送」的一方,也花費了很多心血。為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潛江市人社局3月初就開展外出務工人員及在潛滯留人員需求調查統計,做到每日匯總、動態掌握。為做好本次返崗護送工作,所有務工人員的交通和食宿費用全部由潛江市政府負責,不僅如此,市政府還為每名務工人員購買了抗疫情特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央企復工帶動上下遊
這段時間,我國防疫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度提升,但是面對復工復產帶來的巨量需求,供給依然存在不小缺口。這個難題怎麼解決?
中石化不僅僅是「一桶油」,也是國內最大的醫療衛生原料供應商。在這場大考中,中石化的表現不俗:春節期間迅速復工,開足馬力生產醫護設備所需的聚丙烯原料;最近又開始生產抗疫急需的熔噴布和口罩。
2月6日下午,中國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同時發聲,尋求下遊企業口罩生產合作信息——「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這則小小的微博廣告,短時間內就有超過1000萬人次的點擊量、2.5萬次轉發和10萬+微信閱讀量,合作夥伴在3小時內基本鎖定。
口罩產能迅猛增長,必然導致熔噴布緊張。而且,熔噴機投資大,新增產能周期長,因此熔噴布就成為「瓶頸」。2月24日,中國石化黨組決定:投資2億元,快馬加鞭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哪個環節薄弱,我們就加強哪個環節。哪種資源不足,我們就生產哪種資源,一定要讓老百姓買得到口罩,買得起口罩!」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說。
預計5月底全部投產後,中國石化將形成35噸/天的熔噴布產能。這是個什麼概念?這意味著,中國石化將有望成為中國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熔噴布生產商。
中石化的跨界經營,既有市場靈活性,更有大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3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緊急通知,要求中央企業要著力抓好復工復產,能開盡開、能產盡產、能達盡達,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穩定就業崗位。
《通知》強調,著力加快投資項目落地和重大工程建設……確保實現2020年度接收高校畢業生人數、農民工用工數、新吸納就業人員總數均不低於2019年度……
據悉,「抗疫穩崗擴就業、國資央企在行動」大型網絡招聘活動,3月中旬將全面啟動。招聘活動以吸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等三類人群就業為重點,全部實行免費服務,扎紮實實促進穩就業。
打通「堵點」 補上「斷點」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提高復工復產效率,圍繞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需求,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
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目前,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在企業復工復產過程當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
企業反映用工短缺依然存在,一些關鍵崗位員工受困於疫情嚴重地區難以返崗。還有,一些地方物流運輸存在「堵點」,「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一年之計在於春。打通復工復產路上的「堵點」,必須要加快、加快再加快!各地各行業都開始為打通「堵點」採取措施。
「@外出務工人員,60萬+工作崗位等你來!」前兩天,人民日報「暖春行動——全國求職招工雲對接平臺」正式上線,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信息。這個平臺匯聚眾多知名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超過60萬個。
把復工復產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這是珠海的舉措。
「終於坐上到珠海的返崗免費高鐵了!」來自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丙中洛村東風二組的小劉高興地說。
怒江,是珠海市對口幫扶對象。從2月20日至3月12日,珠海與怒江攜手合作,共組織怒江務工人員包車返崗119趟,接送怒江籍務工人員到珠海4306人,創下了怒江務工人員在珠海就業的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珠海企業出現了用工難。「特殊時期怒江務工人員千裡馳援,助力珠海企業復工復產,這也是對珠海的『幫扶』。」不少珠海人這樣認為。
復工復產,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消費者。為幫助市民選擇「放心餐館」,助力餐企恢復堂食營業,杭州日前正式上線「餐飲企業健康碼」,綜合餐飲企業的員工健康碼、健康證、監管檢查以及消費者評價舉報等相關數據,動態生成餐飲企業「健康信息」。
「消費者通過掃描『餐飲企業健康碼』,就可以查看該商家的食品安全情況,以及復工人員的健康碼狀態等信息。」杭州市上城區市場監管局餐飲科科長陸永華介紹,系統還可以將顧客就餐時間、就餐地點留痕,為疫情排查和人員追溯提供便利。
有了大數據「健康碼」這樣的科技利器,自2月26日起,杭州市餐飲單位逐步開放堂食,外出就餐的消費者也逐漸增多。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只要大家都來搭把手,千方百計打通「堵點」、補上「斷點」,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何愁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