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交所披露受理芯海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
芯海科技是一家具有「網紅」性質的公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芯海科技利用現有的內置高精度基準源的高精度ADC(模擬/數字轉換器)晶片和MCU(微控制器)晶片,短時間內完成了紅外額溫槍硬體、軟體和算法的研發。目前,公司的紅外額溫槍方案已大規模出貨,可與德國海曼、泰科、森霸傳感、煒盛(漢威科技子公司)等數十家傳感器廠商適配。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芯海科技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45億元,用於高性能32位系列MCU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壓力觸控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智慧健康SoC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
與國際半導體企業同臺競技
資料顯示,芯海科技成立於2003年9月,註冊資本7500萬元,法定代表人盧國建。公司於2016年5月在新三板掛牌,並於2017年11月終止掛牌。本次發行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盧國建持股37.35%,公司員工持股平臺海聯智合持股22.05%。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全信號鏈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智慧健康晶片、壓力觸控晶片、智慧家居感知晶片、工業測量晶片、通用微控制器晶片,主要應用於體脂秤、智慧型手機等領域,客戶包括華為、Vivo、小米、樂心醫療等。
值得稱道的是,在核心技術高精度ADC方面,芯海科技的主要競爭對手是TI(德州儀器)、ADI(亞德諾半導體)、ST(意法半導體)等國際知名晶片公司,這充分顯示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據披露,芯海科技在2007年推出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42,打破了中國中高端衡器晶片市場完全依靠進口的格局。2011年,芯海科技推出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32,有效位數達到23.5位,目前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低速高精度ADC晶片基礎上,公司成了業內首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採用微壓力應變技術量產壓力觸控SoC晶片的企業。公司的壓力觸控SoC晶片實現了對Vivo、小米、努比亞等多個品牌多個機型的批量供貨。
對於未來3年的發展目標,公司表示將完成高性能32位系列MCU晶片升級產業化,推出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智慧健康測量晶片等。
高研發投入 盈利能力強
芯海科技的「競爭力」源頭之一是高研發投入。根據披露,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019.66 萬元、4115.69萬元和5108.6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52%、18.77%和19.77%,佔比較高。
專利方面,公司目前共擁有6項核心技術、172項專利、134項軟體著作權和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芯海科技盈利能力頗強。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億元、2.19億元、2.5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51.23萬元、2078.07萬元、4280.23萬元。公司報告期內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1.49%、45.04%和44.80%,在晶片行業頗為拔尖。
公司的多個股東均是「實力選手」。比如,持股3.63%的股東南山鴻泰,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子基金;聚源載興持股3.56%,聚源載興的股東包括中芯寧波、飛凱材料等;屹唐華創持股0.8%,其背後股東包括北京亦莊國際新興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兆易創新、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等;安謀科技持股0.69%,系軟銀旗下ARM與中資成立的合資公司。
另外,芯海科技還是一家具有「華為血統」的晶片公司。根據披露,盧國建於1997年10月至2003年8月就職於華為,擔任基礎研究管理部副總工程師和ASIC數模產品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