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海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高精度ADC晶片叫板國際巨頭

2020-12-22 中國證券網

  3月31日,上交所披露受理芯海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

  芯海科技是一家具有「網紅」性質的公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芯海科技利用現有的內置高精度基準源的高精度ADC(模擬/數字轉換器)晶片和MCU(微控制器)晶片,短時間內完成了紅外額溫槍硬體、軟體和算法的研發。目前,公司的紅外額溫槍方案已大規模出貨,可與德國海曼、泰科、森霸傳感、煒盛(漢威科技子公司)等數十家傳感器廠商適配。

  根據招股書(申報稿),芯海科技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500萬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5.45億元,用於高性能32位系列MCU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壓力觸控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智慧健康SoC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

  與國際半導體企業同臺競技

  資料顯示,芯海科技成立於2003年9月,註冊資本7500萬元,法定代表人盧國建。公司於2016年5月在新三板掛牌,並於2017年11月終止掛牌。本次發行前,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盧國建持股37.35%,公司員工持股平臺海聯智合持股22.05%。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全信號鏈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智慧健康晶片、壓力觸控晶片、智慧家居感知晶片、工業測量晶片、通用微控制器晶片,主要應用於體脂秤、智慧型手機等領域,客戶包括華為、Vivo、小米、樂心醫療等。

  值得稱道的是,在核心技術高精度ADC方面,芯海科技的主要競爭對手是TI(德州儀器)、ADI(亞德諾半導體)、ST(意法半導體)等國際知名晶片公司,這充分顯示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據披露,芯海科技在2007年推出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42,打破了中國中高端衡器晶片市場完全依靠進口的格局。2011年,芯海科技推出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32,有效位數達到23.5位,目前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低速高精度ADC晶片基礎上,公司成了業內首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採用微壓力應變技術量產壓力觸控SoC晶片的企業。公司的壓力觸控SoC晶片實現了對Vivo、小米、努比亞等多個品牌多個機型的批量供貨。

  對於未來3年的發展目標,公司表示將完成高性能32位系列MCU晶片升級產業化,推出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智慧健康測量晶片等。

  高研發投入 盈利能力強

  芯海科技的「競爭力」源頭之一是高研發投入。根據披露,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019.66 萬元、4115.69萬元和5108.6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52%、18.77%和19.77%,佔比較高。

  專利方面,公司目前共擁有6項核心技術、172項專利、134項軟體著作權和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芯海科技盈利能力頗強。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億元、2.19億元、2.5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51.23萬元、2078.07萬元、4280.23萬元。公司報告期內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1.49%、45.04%和44.80%,在晶片行業頗為拔尖。

  公司的多個股東均是「實力選手」。比如,持股3.63%的股東南山鴻泰,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子基金;聚源載興持股3.56%,聚源載興的股東包括中芯寧波、飛凱材料等;屹唐華創持股0.8%,其背後股東包括北京亦莊國際新興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兆易創新、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等;安謀科技持股0.69%,系軟銀旗下ARM與中資成立的合資公司。

  另外,芯海科技還是一家具有「華為血統」的晶片公司。根據披露,盧國建於1997年10月至2003年8月就職於華為,擔任基礎研究管理部副總工程師和ASIC數模產品部總監。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擬科創板IPO,早盤大漲超10%!你看好中芯國際嗎?
    作者雪球ID: @今日話題#中芯國際擬科創板IPO#5月5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向上證交易所遞交申請書,擬募資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衝刺科創板IPO。公告顯示,募資金額約40%資金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本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剩餘約40%作為補充流動資金。此次中芯國際擬發行的16.86億股份,將全為人民幣股份新股,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在5月5日,中國國際宣布將於科創板上市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6月1日,中芯國際的遞交的申請被受理,6月19日,成功過會。同月29日,中芯國際的科創板註冊申請獲得證監會的同意。中芯國際僅用29天的時間,便走完其他公司或許要費上幾年才能通過的上市流程,堪稱神速,創下了科創板最快紀錄。
  • 一周概念股:中芯國際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產業鏈企業業績預告一覽
    集微網消息,本周內,半導體行業最熱議的話題無疑是中芯國際回歸A股掛牌上市。作為中國內地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與此同時,半導體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潮還在持續。本周內,科創板審核工作有序進行,天科合達科創板IPO獲受理,芯海科技、藍特光學科創板IPO成功過會。
  • 科創板日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尚處虧損狀態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中牧股份  解碼科創板:跳空上行 海目星收漲8.04%!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
  • 芯海科技:國產替代急先鋒,MCU研發能力全球矚目
    2020年11月19日,覽富財經網發文《兆易創新:MCU漲價疊加ARM架構爆發,利好不斷助推業績提升》,實際上,國內MCU企業中,科創板上市公司芯海科技(688595)也是MCU龍頭企業,公司ADC和MCU產品已達到國外TI、ST同類產品的同等水平,目前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華為2020松湖對話:芯海科技極致拓展HiLink應用邊界
    9月11日下午,參加華為開發者大會HiLink生態戰略論壇的芯海科技總裁盧國建這樣表示。作為國內領先的信號鏈晶片廠商,芯海科技推出的高性能產品一直是Hilink大家族中的優秀一員。特別是在Hilink平臺的賦能之下,芯海科技針對AIoT領域的解決方案,全方位獲得了升級,為下遊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 「集微早報」①中芯國際擬科創板IPO,募資4成用於12英寸晶片SN1...
    5月6日#集微早報#★中芯國際擬科創板IPO,募資4成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公司將向上海證交所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並於科創板上市及交易。此次發行的募資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及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中芯國際董事會認為:人民幣股份發行將使公司能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於維持其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其資本結構。
  • 科創板IPO大狂歡:市值飆升,財富自由的聲音響徹雲霄
    AI晶片企業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88%,市值過千億,出乎很多投資者的預料。而在此之前,中芯國際也迎來了回A首日202%的股價暴漲,刷新了各項數據。對科創板而言,紀錄的存在,就是用來被刷新的。雷軍投資的公司已經有7家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交易,包括金山辦公、勢頭科技、樂鑫科技、芯源微電子等,其中有6家企業的股價已經超過百元。另外,創鑫雷射、九號智慧機器人兩家企業已經成功過會,也將登陸科創板。7月23日,金山辦公的總市值已經達到1824.96億元,位列科創板市值第二,僅次於中芯國際。
  • 晶片巨頭業績大爆棚,中芯國際透露大消息,機構緊急上調...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二季度業績大幅飆升,還公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超額募集資金將用於12英寸晶片SN1等項目。公司致力於創新和發展,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機遇,為更多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司不斷成長。」中芯國際預測,第三季度收入環比增加1%至3%,毛利率介於19%至21%的範圍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經營開支將介於2.2億美元至2.35億美元之間,由非控制權益承擔的損失將介於零美元至1千萬美元之間。
  • 國產「芯」風暴已來!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眾所周知,晶片、作業系統對於全球科技企業而言,無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在全球科技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最難以突破的技術領域,這一點也是能夠從我國科技行業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時間中,都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目前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相對而言,無疑也是較為落後,所以目前國產手機廠商
  • 中芯國際今日科創板上市!板塊熱度太高 專家提示風險!晶片股會怎麼...
    晶片股會怎麼走?】中信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認為,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晶圓代工龍頭,在國內核心地位顯著,長期成長空間高於臺積電且盈利能力有持續上升空間,因此向上對標臺積電可以給到4-5倍左右PB水平。( e公司)   終於來了!
  • 銳芯微衝刺科創板IPO,公司存累計未彌補虧損
    6月29日,資本邦獲悉,科創板IPO公司銳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銳芯微)的上市申請近日獲上交所受理,其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圖片來源:上交所網站) 自成立以來,銳芯微專注於從事高端圖像晶片定製業務、高靈敏度圖像傳感器晶片和攝像機芯的研發、設計及銷售業務。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國信證券: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利好中芯國際(00981)
    海思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對外出售晶片,將會擠佔非國內代工的國際晶片供應商的市場。2. 考慮成本、貿易限制等因素,海思很有可能選擇國內半導體廠代工,這將減少國際代工需求,增加國內代工需求。3.目前看,國內半導體工藝的先進位程只有中芯國際能夠承接,所以,中芯國際將受益於海思對外出售晶片。三.評論:1.
  • 中芯國際創始股東、世界半導體投資巨頭華登國際董事長陳立武寫在...
    7月16日,中芯國際(688981)正式登陸科創板。19天過會,募資總額532.3億元,創造科創板史上乃至A股近10年來最大規模IPO。同時,中芯國際也將成為A股科技股龍頭企業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作為中芯國際的創始股東和華登國際的董事長,也是中芯國際唯一一位18年不變的董事。在此,衷心祝賀中芯國際科創板成功上市。
  • 大陸第一的中芯國際,放眼全球,晶片代工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一直以來,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的一地晶片代工廠商,光芒卻被臺積電所掩蓋。如今,臺積電受美國制約,緩衝期過後可能無法再為華為代工,這時中芯國際就忽然被推到大眾的眼前。那麼,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等全球代工巨頭相比,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 晶片創投教父陳立武,投資120家半導體公司,一手扶起了中芯國際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人民都寄希望於中國半導體巨頭,能夠儘快突破技術瓶頸,打破美國的壟斷。這段時間裡,最被授予眾望的就是中芯國際、紫光展銳、華潤微電子、中興微電子等等。眾所周知,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扶持這些半導體巨頭,希望能儘快將「中國芯」推進至世界頂尖水準。像是中芯國際不久之前就獲得了,賴在國家大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共計160億元的投資。
  • 一代科技巨頭中芯國際「被盯上」,美國:很抱歉,你已經被拉黑
    人類發展至今,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頻頻出現,而在如今人類最需要且最難攻破的科技產物無疑就是晶片,晶片的發展歷程不是那麼早,但是卻歷經了多次摩爾定律後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了,在製程工藝上愈發精進,但是在製造工藝方面卻不然。
  • 從美股退市到科創板募資超500億,中芯國際成色幾何?
    屆時,中芯國際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創板「募資王」。作為中國大陸晶片製造龍頭企業,如今備受投資者追捧的中芯國際在二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2004年,中芯國際在紐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但由於業績表現平平,其遭遇了上市即巔峰的尷尬局面。2019 年 6 月,因成交量持續低迷、企業融資成本太高, 中芯國際宣布從紐交所退市。
  • 「吞金獸」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能否撐起「6000億+」的市值?
    此外,多家半導體產業鏈上市公司通過參與投資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參與了中芯國際在科創板戰略配售,其中不乏韋爾股份、瀾起科技等獨角獸企業。中芯國際科創板此次上市,也創造了驚人的市值規模。根據發行價27.46元/股計算,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後,中芯國際上市時的市值約為2029.09億元,將超越目前科創板所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