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護國公」制度崩塌,克倫威爾死後,繼任者不具備軍事威望

2020-12-18 史實追蹤

克倫威爾去世,護國公制度走向滅亡

克倫威爾掌權英國時期,是軍事獨裁制以及護國公制快速建立,以及不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破壞英吉利共和國共和政體的過程當中,克倫威爾及其忠實追隨者,無疑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他們對於專制權力和政治欲望的極致追求下,大量的民主主義者在當時的英國社會被壓制,那些之前轟轟烈烈開展的民主、自由革命運動,在當時也正處於絕對低估階段。

因此,隨著公元1653年克倫威爾宣布護國公體制的建立,之前資產階級發動的武裝革命運動,所取得的勝利果實,最終被獨立派這些利慾薰心的高級領導者給竊取了。

或許這麼說並不合適,畢竟獨立派曾經是資產階級暴力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和作戰成員,特別是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議會派才最終消滅了君主勢力集團,在英國的短暫時間內實行過一段真正的民主共和政體。

很可惜,歷史的發展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這其中由於社會環境的極度複雜,社會政治團體之間的矛盾頻發,導致英國的民主共和局面僅僅維持了短暫的幾個月。

護國公制度建立之後,英吉利共和國那一層所謂的共和制度外皮,也最終被克倫威爾及其支持者,給完全剝掉了。

由此,護國制度正式在克倫威爾主政時期,演變成為了一項充滿專制、充滿軍事獨裁色彩的體制。

不過此後的英國政局發展,並沒有朝著克倫威爾內心所構想的趨勢進行,當克倫威爾僅僅享受了短短五年的軍事獨裁官的感覺之後,他便於公元1658年9月因罹患瘧疾而不治身亡了。

隨著一代梟雄克倫威爾的去世,英國政局必然會發生劇烈震動,這也是護國公制走向滅亡的最重要時期。

為何護國公的繼任者無法穩定局勢?

克倫威爾去世之後,立即對當時的獨立派內部產生了重大影響,獨立派高層集團內部一片恐慌,根據護國公制度的統治者繼承原則規定,新的護國公將由克倫威爾的小兒子理察擔任。

而當新的護國公順利即位之後,整個獨立派之間的內部矛盾開始全面爆發,這也直接導致了獨立派集團走向分崩離析,最終決定了護國公制度的滅亡。

那麼為何克倫威爾剛剛去世,並且之前已經有了明確的護國公繼承原則,還會出現這種混亂局面呢?

這個問題也是小編在本篇文章將要重點講述的問題與內容,克倫威爾時代是護國公體制建立的重要階段,而這之中高度集中的軍事獨裁政體能夠成功建立,並不是因為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所致。

這是因為克倫威爾及其獨立派,作為當時英國政局最具統治力的領導者和團體,他們有著絕對的統治力量和軍事力量,這為英國護國公制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條件。

此外,克倫威爾作為獨立派元老級的人物,率領獨立派軍隊先後消滅王黨派勢力,徵服愛爾蘭、蘇格蘭,打壓平等派勢力,由此奠定了獨立派領到英國的政治局面,在這個過程中克倫威爾本人積攢了崇高的威望。

因此,克倫威爾在世之時,他本人能夠起著穩定英國政局的作用,特別是能夠將獨立派,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統一的政治團體,可是當克倫威爾去世之後,獨立派的主心骨也就散架了。

因此最先出現矛盾的便是獨立派內部,而新繼任的理察由於年紀尚輕,涉世未深,對於政治博弈的理解和局面的把控更是無從入手,因此這直接導致了護國公制度出現了多方面危機。

新任護國公親信文臣,引發軍官的不滿

護國公政治雖然是一種類似於君主專制的政體,但是我們也要清楚,這只是英國政局發展到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政治模式。

從根本上來說,克倫威爾及其獨立派所建立的護國公制,並不是真正具有法律約束力和社會公信力的體制,這是獨立派憑藉其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克倫威爾憑藉其具備絕對的軍政領導理論,所建立的軍事獨裁體制,軍事性是其典型的特點。

那麼何為軍事性典型特點呢?就拿克倫威爾來說,雖然其一直都是獨立派的最高領袖,也是當時英國護國公政體的統治者。

但是隨著在英國全國範圍逐漸建立起軍區統治模式,這就標誌著克倫威爾作為軍事獨裁者身份的回歸和強化,其原來那種絕對的政治身份,開始被軍事獨裁者的身份所掩蓋,整個政體的軍事性色彩被得到無限放大。

而這種軍事性色彩被無限性放大之後,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便是,只有擁有絕對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擁有軍隊將士公信力的高級軍官,才有可能繼續穩定這種護國公體制。

而當克倫威爾去世之後,其繼任的小兒子理察,是不可能具備其父親之前崇高的軍政威望和領導力的。

因此,理察只得在獨立派的文臣集團中不斷拉攏人心,同時也受到他們控制。

這樣做的目的,明顯便是要壓制軍隊高級軍官的勢力,這種護國公愈發親信獨立派文臣的現象,徹底將其內部的矛盾激發出來。

高級軍官們十分不滿護國公的行為,甚至揚言重新選派一個人擔任軍隊的總司令,而一旦理察失去軍隊總司令的職位,那麼這種護國公軍事獨裁體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克倫威爾明明可以當國王,為什麼偏要發明「護國公」這一頭銜?
    在英國的歷史上,克倫威爾算得上一個極特殊的存在,因其首創「護國公」制度而成為「不是國王但比國王更有權勢」的人。後世之所以對克倫威爾感興趣多是關注於其「護國公」的頭銜,在克倫威爾之前以及之後,無論英國還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護國公」這一稱謂,可以說這是克倫威爾的獨創。
  • 趁亂復闢:「護國公」制瓦解,獨立派勢微,斯圖亞特王朝趁機復闢
    不過正當獨立派內部矛盾不斷激化之時,隨著新任護國公的即位,獨立派對英國政局的專制能力有所下降,這使得之前的民主革命運動,以及民主主義者開始繼續活動起來。在此時的英國社會當中,那些被用來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反對軍事獨裁專制內容的小冊子,開始大量出現。
  • 牢牢掌握軍政大權,凌駕於議會之上,克倫威爾為什麼沒有稱帝?
    不過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該文件的官方規定,身為護國公的克倫威爾實際上是一個集行政權、司法權、軍事權等,多方面權力於一身的專制者和領導者。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克倫威爾對英國軍隊的絕對掌控,作為全國軍隊的最高統治者、總司令,克倫威爾具備無條件領導軍隊、發動戰爭、調動軍隊作戰等一系列權力。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如果說起英國陸軍的締造者,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起那位砍了英國國王腦袋的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這位仁兄在英國歷史上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畢竟砍了處死國王的人在歐洲實在不多,何況這老兄還是頭一份呢?也因他克倫威爾的'功績',所以英國陸軍整體拿不到皇家稱號,足見英國王室當年多恨這位老兄。
  • 「護國公」克倫威爾的崛起與改革:王軍的決定性失敗
    17世紀中葉,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軍事改革已經憑藉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深得人心。但在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國會軍的騎兵依舊身著重甲,被魯伯特親王麾下輕裝靈活的德意志騎兵譏諷為「龍蝦」。另外,越來越多的陣地戰也開始令王室軍隊戰爭初期軍事行動放緩。1643年9月20日,查理一世集結重兵圍攻倫敦門戶,港口重鎮——格洛斯特,但在紐伯利遭遇到支持國會軍的埃塞克斯伯爵。這一次,倫敦民兵以如林的長矛一次又一次擊退魯伯特親王指揮下的王室騎兵,最終導致查理一世撤回牛津。
  • 英國史上最牛的軍事統帥,打遍歐洲無敵手死後屍體卻被挖出斬首
    40多歲才開始軍事生涯的名將在歷史上並不多見,何況他在此之前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不過騎術倒是挺厲害)。當我們看到克倫威爾日後在沙場上N次打得敵軍哭爹喊娘的時候,不得不感嘆此人真乃軍事天才也!不過,他自己並不那麼認為,他把他的勝利全部歸功於「上帝」,因為他一輩子都很相信「天意」。
  • 克倫威爾的腦袋
    兩年半之後,在復闢政府針對「弒王者」的激烈報復活動中,這位護國公(Lord Protector)經過防腐保存的遺體從西敏寺的墓穴中被挖出來,插在長矛上遊街示眾,吊上泰伯恩的行刑架讓喧鬧的群眾看個高興,然後屍體被斬首。幾天以後,他的頭顱被插在一根長二十英尺的杆子上,安裝在西敏堂(Westminster Hall)的屋頂,供倫敦全城民眾欣賞。
  • 英國簡史(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對士兵鼓吹官兵平等,真的有人信了,然後他見了長官不行禮,克倫威爾問何故?士兵說:我和你是一樣的。然後被秘密處決。士兵有樣學樣,議會軍怎麼反對議會的,他們就怎麼反對軍官,幾千人起草了一份抗議書,向軍事會議提交,克倫威爾只能將帶頭的勒令退役。一人因為官兵不平等煽動叛亂被處死,出席葬禮的士兵就有一千人。
  • 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的頭顱,就這樣變成了收藏品
    兩年半後,在復闢王朝政府大肆報復「殺死國王的兇手」期間,這位護國公經過防腐處理的屍體從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陵墓裡被挖了出來,放在囚籠裡拖著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隨後被吊在泰伯恩刑場的絞刑架上,並被斬首。幾天後,他的首級被釘在一根20英尺長的旗杆上,豎在威斯敏斯特宮的屋頂,好讓全倫敦人都能看到。
  • 廢除王權的護國公克倫威爾,從議員到軍隊統帥,充滿爭議的一生
    而有一些人,則對其勇於廢除當時落後的君主制度表達了支持,那麼真實的克倫威爾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位護國公的背後,又有哪些真實的歷史故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長期議會"召開期間,國會通過了一份架空國王權力的"大抗議書",同時還處決了國王的寵臣斯特拉福伯爵;制訂了一份《三年法令》,明確規定議會必須按時召開,不經議會允許不可擅自解散議會……被激怒的國王在1642年1月,在諾丁漢宣布國會為非法組織,並宣布向國會開戰。
  •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克倫威爾和拿破崙,知多少?
    一、克倫威爾(1)主要活動①早期反王權思想的形成;初期議會活動。③「護國主」與護國政體;軍事獨裁;就任世襲護國主。(2)歷史評價一個具有雙重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一個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的矛盾人物,共和國成立前的克倫威爾應基本肯定,後期應基本否定。
  • 桓楚:短暫取代東晉的政權
    一,桓溫奠基永和元年(345年),東晉朝廷任命桓溫為都督荊梁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永和二年(346年),桓溫見成漢國勢衰落,請求出兵討伐。永和三年(347年),東晉朝廷命桓溫討伐成漢,晉軍屢戰屢勝,消滅成漢,朝廷於是封桓溫為徵西大將軍、臨賀郡公。
  • 克倫威爾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偉人?還是獨裁者?
    這是《西方文明的歷程》《簡介》《作者簡介》的第二部英國革命的第十三節《克倫威爾》,克倫威爾在中文歷史書中的名聲並不好,根據這些中文他是一位軍事獨裁者,是篡奪資產階級革命果實的人,以下是百度百科對他介紹的一些內容,「奧利弗·克倫威爾出身於亨廷登郡的一個沒落的新貴族家庭。青年時期就學於劍橋一個著名清教學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
  • 紐西蘭克倫威爾:昔日淘金者的樂土如今變成水果王國
    克倫威爾是紐西蘭南島奧塔哥區的一個小鎮,距離皇后鎮60公裡,位於卡瓦拉河和克魯斯河的交匯處,1992年克萊德大壩竣工後小鎮後方的谷底便被河水淹沒,形成了鄧斯坦湖,所以這是一個與「河」很有緣的小鎮,而且這裡也是魔戒的取景地之一哦~而這個小鎮的歷史更是充滿了一絲電影中的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