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新總統有何來歷,為何是一名堅定的「親美派」?
蘇聯解體後,預示著世界冷戰已經結束。但事實上並非那樣簡單,其實蘇聯解體,俄羅斯等國獨立後,美國並沒有停止打壓蘇聯前加盟國,不過有的國家,從歷史上由於對俄羅斯仇恨多,因此解體後迅速倒向西方。比如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與俄羅斯關係始終不冷不熱,而這三個國家親西方,快速想融入歐洲。
波羅的三國加入蘇聯時間較短,從歷史上看,當年三國中獨立意識最強的當屬立陶宛。即使獨立後立陶宛與俄羅斯關係也不好。立陶宛這個國家迅速融入西方後,無論價值觀還是意識形態都傾向於美國等國看齊。
2019年5月,立陶宛大選中,立陶宛獨立候選人、經濟學家吉塔納斯·瑙塞達擊敗中右翼黨派候選人、前財政部長因格麗達·希莫尼特,被選為立陶宛新一屆總統。
近期,從外媒資料顯示,立陶宛新當選總統瑙塞達不久,便對外稱,我國對立陶宛的投資將會惡化立陶宛與西方關係,還會限制本國發展,並稱我國投資是陷阱,是為了藉機制約美國。這位新總統一上臺就被立刻「翻臉」,改變之前與我國友好關係。那麼這位新總統有何來歷?為何這樣做?
留學西方的經濟學家
關於新總統瑙塞達的資料很少,只是通過立陶宛大選時,才了解這位新總統一些情況。2019年,在立陶宛的大選中,本來瑙塞達並不被看後,但在決勝階段,迅速領先莫尼特一半還多的選票,當選已成定局。
據外媒資料記載,瑙塞達與莫尼特一樣,也是一位有名經濟學家,從年齡上看,瑙塞達比莫尼特大11歲,雖然政界經驗很少,但人氣很旺。
瑙塞達也是在蘇聯體製成長起來一代人,他出生於1964年,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畢業於立陶宛紐斯大學經濟學系。1990年,立陶宛獨立後,瑙塞達有機會到西方深造,他到德國曼海姆大學繼續學習經濟。
就是德國學習期間,瑙塞達深受西方生活方式和經濟的影響,改變他以往在國內對經濟和生活的看法,這一留學經歷,徹底改變了瑙塞達的一生,而且瑙塞達滿腦子都是西方式經濟與生活,邱吉爾和裡根是他的偶象,他認為蘇式體制早就淘汰了,也不適合立陶宛。
瑙塞達在競選中,就強烈支持前總統格裡包斯凱特的主張,必須與北約和歐盟保持密切配合。2004年,立陶宛加入北約與歐盟,並成為歐洲的申根區成員和歐元區成員。
瑙塞達的政治主張中,還認為應該讓美國加強立陶宛軍事力量,這樣就能達到威懾俄羅斯的目的,甚至還支持波蘭邀請美國在其國內駐軍的主張。就差邀請美國在立陶宛駐軍了。
這種以美國制衡俄羅斯策略並非高明,而且很危險,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小國在大國之爭中,永遠是吃虧者。但能看到瑙塞達強烈新西方的觀念。
民眾眼中的「媒體紅人」
之所以說瑙塞達不是一個有政治驗驗的人,除了他經濟學家的身份,他還是一個媒體人,而且是立陶宛家喻戶曉的「媒體紅人」。
因為瑙塞達經濟學家的身份,他經常在經濟新聞節目中出現。他曾擔任立陶宛最大銀行歐斯安銀行高級經濟師。立陶宛民眾對瑙塞達的印象很深,而且他身材高大,足有兩米身高。瑙塞達還是一個能熟練講英語、德語和俄語的人。因此,他成為民眾心中的「紅人」。這或許為他當選打下基礎。
據有關資料記載,瑙塞達平時喜歡西洋棋和排球,他還喜歡收藏珍本書籍。其婚姻狀態顯示已婚,並有兩個孩子。
據外媒資料顯示,對於瑙塞達的當選,也有很多批評者。立陶宛人認為他的政策主張說不清,而且與金融界關係太好。當然支持他的人,認為瑙塞達是一位情商與智商都很好的人,而且是政治新面孔,其競選的承諾也成為民眾支持的口號,他當時承諾國內「政治和平」。
當然瑙塞達在媒體中表現出是一個有智慧的知識分子,但他自己承認他是一個急性子,不過已經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但在國際政治上「急性子」卻很危險。
能否處理未來難題?
瑙塞達上任後,需要面臨很多問題,其中經濟難題就是立陶宛需要解決的。目前立陶宛收入不平等的問題在歐盟成員國排名靠後,比保加利亞略強些。而且國內很多人大量移居西歐,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目前立陶宛只有280萬人口,且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陷入貧困,農村地區這一問題更加嚴重。
瑙塞達上任能否解決這一問題,是擺在這一親西方領導人面前的難題。如果一味親西方,跟在美國後面混,立陶宛不僅難以解決問題,而且還會成為大國間博弈的「犧牲品」。
據資料顯示,另一方面,瑙塞達對華不友好也與其親西方的環境有關。有人說這是瑙塞達做給美國看,希望得到美國支援。但這種可能性很小,美國並不像之前無緣無故就會因意識形態而援助一國,除非此國能在地緣政治中發揮作用。立陶宛與我國既不相鄰,也不存在任何矛盾。但在美國眼裡利用的價值也不大,不過制衡俄羅斯或許有一定作用。
立陶宛應該知道與俄羅斯為敵的結果,如果不出意外,波羅的海三國將是下一步俄羅斯應對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