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最喜歡的寶貝,只有清朝有

2021-02-23 飾迦



《清史演義》第四十三回中,在談到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被查抄的贓物時,特別提到查抄到了11個滿綠(祖母綠)翡翠翎管和835個各色翡翠翎管,總計846個翡翠翎管。翎管,一般人已不知為何物了,更不知道和珅為什麼收藏這麼多翎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翎管的歷史背景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產物,是隨著冠制的改革而誕生的。清代伊始,便徹底改變了從宋、元、明一直流行的高冠或帽翅之制,而以禮帽代替。

禮帽分兩種:一種為暖帽,圓形、有一圈簷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以黑色居多。暖帽最高處都鑲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由紅、藍、白、金依次紆尊降貴。二為涼帽,無簷、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外裹綾羅製成,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翎管,就是在頂珠下用來安插翎枝的管子,一般如旱菸管粗細,長兩寸左右。

清朝的官帽,在頂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

翎管多為圓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菸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質有翡翠、白玉、碧璽、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銅等。

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鎮國公、輔國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帶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徵。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10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


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定臺灣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後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7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20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極品翎管一隻難求!痴迷者可能終其一生也難覓一隻!經歷了百餘年的滄桑巨變,翡翠翎管大多已幾經易手,四散各地。但其不變的光澤、獨有的文化歷史底蘊,一直成為眾多翡翠愛好者畢生的追求。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購買古董首飾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推薦關注【盡藏】

推薦關注【壹好】

相關焦點

  • 清朝巨貪和珅:抄家時一貧如洗,但最終卻成了神話
    當然,清朝也不例外。雍正皇帝雖然下大力氣整頓吏治,但死後,政府也停止了工作。政府內外的腐敗浪潮又捲土重來,甚至孕育了何震這樣的大貪官! 他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大臣,熱衷於收集財富,他的家族財富甚至可以與國庫相媲美。再過20年,清朝將一掃而光。皇上積累這麼大的財富,恐怕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雖然他不想篡位,但他非常貪財,知道收集土地的方法。
  • 和珅是清朝中期重臣,李鴻章是清朝晚期重臣,誰更厲害?
    在清朝的大臣中,和珅、李鴻章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朝廷器重的重臣,都立過軍功,在民間的名聲都不怎麼好…… 那麼,如果把和珅和李鴻章來做一個對比,他們誰更厲害? 先來看官職的大小。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貴重?整個清朝僅七人榮獲,連和珅都沒有!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不同的人的階級地位有著非常高的差別,尤其是在清朝,滿人居於統治地位,漢人的地位更低。並且不同階級的人在外表打扮上都會有很明顯的差異。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知道的官員的朝服。
  • 清朝巨貪和珅的結局如何?
    沒了父母雙親的和珅,差點就被趕出了家門,好在有一位老家丁和其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方才留在了家裡。後來,和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鹹安宮,不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同時通讀四書五經,也算是滿腹經綸了。和珅十九歲時,開始參加科舉考試,想要以此進入仕途,然而,科舉考試豈是那麼容易的?和珅很快就名落孫山了。
  • 清朝十公主:乾隆的愛女,嘉慶的寶貝,道光的好姑姑
    清朝時期,在偌大的紫禁城中,有一位公主被稱為「波羅公主」。這位公主是乾隆的掌上明珠,平日裡最為乾隆所鍾愛,在乾隆心中這位女兒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使是在乾隆這位皇帝龍顏大怒之時,這位公主也有辦法能夠讓乾隆的怒氣打消,一時間這位公主成為了皇宮中人見人愛的「寶貝」。這邊是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
  • 和珅不為人知的一面,清朝的美男子
    提到和珅大家印象中都是王剛飾演的白白胖胖的模樣,和美男子的差距差的真的不是一點。王剛是國家一級演員,把和珅狡猾,貪婪,奉承的個性飾演的入木三分。讓這個大反派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很多觀眾眼裡,王剛就是和珅,甚至王剛在出門的時候,都沒人叫他老王而是親切地稱她一聲和大人。
  • 黑龍江發現和珅後人,隱姓埋名200多年,至今保留清朝習俗
    史書記載和珅一共有2子1女,但只有長子豐紳殷德跟女兒活到成年,女兒嫁給了康熙皇帝的曾孫愛新覺羅·永鋆,但和珅去世後,夫妻倆受到嚴重衝擊,都鬱鬱而終。兒子豐紳殷德情況差不多,但他卻娶了乾隆帝最寵愛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和珅被賜自盡,豐紳殷德倖免,但他從此以後一直被嘉慶皇帝針對,36歲就早逝了。而他跟固倫和孝公主,只生了一個兒子。
  • 為什麼清朝乾隆皇帝寵臣和珅的第一條死罪是私藏吉林東珠?
    嘉慶給和珅定了二十條大罪,這是第十五條。具體是說和珅他們家的東珠手串比大內皇宮的多,東珠個頭比「御用冠頂」的大!以這條罪名為界,之前的十四條說的是和珅藐視皇權;之後的五條罪狀,說的是和珅貪的財多。甚至他的僕人劉全竟然也藏有東珠手串!所以,這條應該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罪狀,很能說明嘉慶殺和珅的真實原因!
  • 和珅作為清朝第一貪,家中妻妾也都不簡單,個個都是「賢內助」
    ——和珅引言和珅給我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貪,一個清朝第一大貪官。但是實際上和珅的一生何嘗不是傳奇,他自己何嘗不是滿腹經綸,也算是乾隆身邊的一位理財能手。文首的詩句是和珅臨死時撰寫的,從詩句中就可以看出和珅對他一生的感嘆,如夢如幻。
  • 清朝乾隆年間,紀曉嵐、和珅一年的俸祿折算成現代人民幣是多少?
    紀曉嵐、和珅之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作為清朝乾隆年間最得勢的兩個人,一文一武,一紅一白,成為了乾隆爺最為倚靠的對象。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由此可見,在清朝做官,那是很掙錢的一件事情。
  • 清朝大貪官——和珅到底多有錢!令乾隆都捨不得殺
    清朝時期,論起貪官的級別,和珅那是甩了別人幾條街。那麼和珅是怎樣做到的呢? 首先,不得不說一下,和珅家世背景可不一般,正宗的滿洲正紅旗出身。第二就是暗中放高利貸,從事典當行業,同時還經商,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當然最簡單還是接受賄賂了,大大小小的官員或者富商都想攀上和珅這座大佛,這就免不了金銀珠寶之類的錢財,源源不斷的湧入到和珅的府上。
  • 清朝正史之中,和珅、紀曉嵐、劉墉誰的功勞最大?
    先說和珅,和珅確實是一個精明強幹的人,又善於打交道擅長外交手法,18歲是就精通漢語、滿語、蒙語、藏語四種語言,同時學習能力還十分的強,在任職於戶部三庫郎中時學會了理財,成為此後和珅發展商業,管理幾百家商號資產的基礎。但他於國而言,卻是遺禍後世。由他開始,清朝開啟了貪汙合法化的先例。
  • 清朝最沒用的皇帝,只有一件事被人記住,還不如溥儀有意義
    在中國封建歷史當中,清朝的皇帝個個都比較有名氣,因為和最後的封建王朝掛鈎,所以歷代的皇帝在歷史學者的筆下都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在清王朝的前期,基本上都是以強勢的男權主義為主,來到了清朝後期的時候,男性的權力相對而言就被逐漸削弱了很多,在掌權方面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那麼如果提到清朝最窩囊的皇帝到底是誰?會不會有人想到光緒或者末代皇帝溥儀?其實大家都忽略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兒子,嘉慶帝。
  • 和珅不為人知的一面,不僅是滿腹經綸的御前侍衛,還是清朝的美男
    和珅不為人知的一面,不僅是滿腹經綸的御前侍衛,還是清朝的美男王剛飾演的和珅白白胖胖的模樣已經在觀眾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他把和珅的狡猾和貪婪,還有奉承的個性展漏無疑。但是在歷史記載中的和珅身材頎長,並且眉清目秀,還是當時滿清第一俊男。
  • 和珅修建豪華陵墓卻無福消受:墓地被大水淹沒,墓前石獅被搬走
    「鳳毛麟角」完全配得上「吉尼斯紀錄最貪貪官」的頭銜。幾個膽大妄為之徒鑽入其中,發現是一座古墓,偷竊了不少寶貝。如今這些寶貝早已散落民間,無從查找。2001年,和家墳遭到了有組織有預謀的大規模盜墓。趙松海組織了一批人盜掘了八座古墓,其中的大量陪葬品失蹤。趙松海早年經商,由於缺乏商業頭腦,虧了很多錢,欠下了大筆債務。
  • 乾隆為何離不開和珅
    明明知道和珅是貪官,但為什麼乾隆一直不辦他呢?我們知道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富可敵國。要說乾隆不知道和珅是貪官,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為什麼乾隆遲遲不辦他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乾隆離不開和珅。
  • 清朝大臣真實形象:圖1縣令好大的官威,圖4才是大貪官和珅
    清朝是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滅亡至今不過才百餘年時間。雖然清朝滅亡的時間距離現在並不遙遠,但是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們來說,清朝仍然充滿了神秘色彩。不過,隨著照相技術在十九世紀中期傳入中國,使得清朝留下了不少影像資料,這些資料的存在使得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
  • 清朝三眼花翎有多珍貴?200多年來僅8人擁有,連和珅都沒資格
    清朝的官階封為了九品十八級,每一品官員衣服以及所佩戴的頂珠都大有不同,同時還有正從之分,太師太傅還有殿閣大學士,就是正一品,而少師、少傅、協助大學士就要低一些,為從一品,至於內閣學士就是二品官,光祿寺卿、王府一等護衛就是三品官了。清朝是按品階發放俸祿的,其功能有點類似於現在世界上普遍實行的軍銜制度。
  • 為什麼乾隆明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卻沒有殺掉他呢?
    說起和珅相信我們大家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他在大清朝是個典型的大貪官。他平時善於阿諛奉承,迎合乾隆的心意,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貪汙腐敗,他的貪汙財產富可敵國。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抄他的家時,發現他的家產足夠大清朝十五年的花銷,可以說在大清朝他是最有錢的富翁。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清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注重嫡系,滿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礎,也是朝廷最親近的一支部隊。八旗兵全部訓練有素,由八旗旗主率領,在清朝有相當高的地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