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當早餐也不錯》【英】蘿拉·簡·威廉士
這本書裡講的是家住倫敦北部的三個女孩子,無意間教給作者的那些孩子式的問題處理方法,而他用這些方法解決了自己成年人的問題(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自找的麻煩),也找回了生而為人的喜悅。同時,本書還會講到選擇的樂趣。有時,在生活中「犯傻」並不只是孩子的特權,也是成年人的權利。要麼「玩」,要麼「死」。太過黯然的日子根本不叫生活。
這本書旨在讓你了解成年人世界的規則,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刺激。問問自己「應該」做什麼,然後選擇能讓自己更快樂的做法。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拿冰淇淋當早餐,但在早餐時真的吃冰淇淋確實顯得歡樂大膽,自由灑脫。
書裡還有一些關於好奇和玩樂、活在當下、減少煩惱的內容以及人真正的價值所在。向讀者展示孩子們是如何重新教會成年人用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找回樂趣。做回真正的自己,讓自己快樂。找回你心中的那個小孩。
睡眠是世上最好的靈藥,讓人更有趣、更聰明、更友善、更漂亮。檢查昨晚是否睡好的最快方法就是記下自己醒來後的第一個想法。大部分孩子睡醒後不會真的從床上跳下來(抱歉,我不是說你也會這樣)。精力恢復的孩子們會為一天接下來各種安排而興奮不已。作為成年人的我們也應該多保持這種心態。藉助長睡和小盹,去感受「哈!今天一切皆有可能」。休息好,精力才充沛;精力充沛,才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賦予睡覺儀式感。你值得享有必要的休息。讓我們打破這個流傳太久的謊言,別再說睡眠是一種奢侈。睡覺是你的「權利」。請行使你的權利。
我們忙於生存,卻忘了怎麼生活。當一切都具有儀式感時,普通就會變得非比尋常。那時候,每一刻都有了意義。這就是樂趣!生活的唯一意義就在於我們賦予其意義。我們認為這一刻特殊,那麼這一刻就是獨一無二。就像孩子那樣,讓自己感覺每件事都對自己非常重要。找個藉口搞慶祝。編個理由去派對。讓每時每刻都變得有意義。
放空15分鐘。只要態度正確,放空也有意義。我們已然忘記無聊是什麼感覺。略感無聊難道就這麼可怕?這是因為我們總能聽到自己的心聲,所以哪怕只是靜靜地坐著,一些負面情緒也會強行湧上心頭。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這麼做。事實上,我個人更覺得我們更應該傾聽自我。只要我們對黑暗發出一點光,黑暗就不那麼可怕。
孩子做決定完全是基於原始直覺和本能,通常在那個決定時刻,要做真實的自我——有點像喝醉了一樣。孩子不會寫出利弊列表,權衡所有案例依據,也不會給最好的朋友打電話求助。做出決定時,孩子允許自己去追求夢想(人有自由,想你所要!你清楚了沒?這就是啟示),然後他們說出自己所想,接著也就得到了。重視第一反應。首先,讓自己產生第一反應,然後再大聲說出來。練習這個過程時,儘量不去擔心人們對我的看法。如果一個人足夠信任別人並說出心中所想,人們也會欣賞這種袒露心扉者。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必相互猜測。這種信任使得他們更為誠懇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我們總認為自己「不該」遭遇種種離譜境況,所以成年人(我)容易因此而憤怒,但有時也會壓抑這種情緒。我們總認為「成熟」的「成年人」應該冷靜處理,而非「大驚小怪」。「發洩」不是「成熟」,「依賴」沒有「魅力」。這真是胡說八道。憤怒讓我們明白什麼對自己至關重要。因為這是一個極端的反應!極端反應體現深層情緒!有情緒,很正常!在孩子們身邊,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孩子生氣後很快就會消氣,他們沒有繼續拗氣,讓事情惡化。
消除怒氣不是「擊鼓傳花」,不是向別人大喊大叫來傳遞你的憤怒,直到對方開始生氣,消除怒氣在於感受憤怒,承認並將其釋放給神靈,減輕自己的負擔。
對於我們自己,原諒他人如同一種自我解脫。原諒他人,就此遺忘,並不意味著寬恕他人後自己就能平復心境。只不過我們原諒他人時,自己更容易感到快樂或提高工作效率。
怨恨以各種方式剝奪我們的尊嚴。放任怨恨加深無疑將形成心理陷阱。怨氣隱而不發無異於堆柴引火,釋放怒氣才能釜底抽薪。當我們被人冤枉而倍感無力,有時唯一可以做回自己的方法就是原諒。這樣做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我們昂首繼續自己的生活,這既是我們的決定,也是我們的權利。
人生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不要歪曲了人生的意義。學會愛自己是一生的事。因為作為成年人,我們往往都會不喜歡現在的自己,這種情況時常發生。社會教導、文化規範、性別差異、性的禁忌、「做個好人」以及其他社會要求讓我們疲於應對。好吧,成年人的生活真是糟透了。成年人負面自我評價的習慣經年累月,根深蒂固。因此,你不可能讀完我這段話,就決定崇拜自己,然後永遠地喜愛自己。先學會和自己做朋友:拒絕把所做的事、曾經的想法以及過去的生活單純地以「好」「壞」區分。
成功最高的定義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不尊重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會做出糟糕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最終又會讓我們感覺更加糟糕,繼而做出更加平庸的人生選擇。我們厭倦了平淡無奇的生活,用「大家都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也會沒事」這樣的「常識」麻痺自我。不過,我們真的就一定會沒事嗎?難道這種低級痛苦就是所謂的成年人生活嗎?悲傷的成年人做出糟糕的決定,但這不是成年的意義。成年人應該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且更多地依據自己的喜好,儘可能地過好自己的生活。
總之,放棄不喜歡的一切。如果你有某個愛好——讓你感覺良好,並且不會傷害到他人——請繼續保持。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愛的事物中去。這個世界需要更多激情。勇敢絕對是表達個人喜好的最佳代名詞,畢竟人一生之中做到忠於自我太不容易。要誠實地表達自己,首先得了解自己。不過,這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我們也會一次次地改變自己。了解自己的本質在於擁抱你所喜歡的,對不喜歡的別偽裝。
孩子們能感受到幸福,因為他們每項需求都得到了滿足:有人給他們洗澡餵飯,提供住所,安排計劃。這還有什麼不幸可言?如果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基本需求並盡力去滿足,那麼我們自然也會感覺幸福。那些最懂幸福的人明白幸福狡猾至極,把幸福抓得越緊,幸福越容易從指縫溜走。幸福是一種安詳的滿足感,是並非一切都要「更高更快更強」,是理解一切皆有意義的頓悟。
你把「今天」照顧好,「明天」自然對你不薄。儘管很多事情可以等待,但想吃甜點或者與人擁抱時,要的就是現在。生活也是如此,把握當下才是人生的關鍵。只有沉浸在當下,視野才更加清晰,感受才更為深刻。人所有的創造力都是在「當下」迸發。無論是想法、信念與期望,它們的意義都在於當下。
關注此刻的快樂,快樂會延續。感覺良好的你對此刻充滿期待,那麼此刻就充滿希望。如果沒有期待,那就沒有希望。就是如此。我們的生命一分一秒在流逝。無法倒退,無法快進。但孩子們對此毫無壓力,因為他們能把握當下。
人們總會談起擔憂,而擔憂總會擾亂現在,使得當下難堪,產生更加負面的體驗。
或者,問題無一得到解決,我們就會感覺更加悲慘,而悲慘現實又會加重當前的苦難。
你越擔憂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會越嚴重。
你無法通過擔憂來減少擔憂。人要擔憂起來,越擔越憂。因為擔憂會滋生更多擔憂!所以,我們必須現在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就現在。
以某種最恰當的方式意識到不必為過去或未來自尋煩惱是一種解脫。我們不是非得超前憂慮才能過好生活。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在此刻感覺良好。無論你擔心與否,該發生的終將會發生。所以,大可不必自尋煩惱。讓自己釋懷。
你當下所處的這個時刻,都有哪些美好?
按照自己的方式堅持下去才能成就偉大的自己。希望你能告訴身邊的人,他們也很偉大。也提醒你愛的人,生而為人雖然艱辛,但他們依舊那麼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