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遺願清單》:生命的意義在於你是什麼

2020-12-23 科技叭知識

如果我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怎麼回答我?你可能會說,賺錢;也可能會說,生活是你生命的意義,答案不同,沒有真正確定的人。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再看看《遺願清單》,感覺這句話正是他想要表達的主題。

上映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兩位老人的故事,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背景和不同的階級,但同時也患有癌症,他們偶然成為朋友,在剩下的幾個月裡時間裡,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計算出他們想做的「遺願清單」。在生命的最後旅程中,他們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

影片《豆瓣》獲得8.6分,上映首日票房640萬美元,在日本票房排名第一。截至該片以195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榮登周北美票房榜首。截至該片累計票房達到3687萬美元。接下來,我將從角色塑造、視聽語言和主題表達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和魅力。

0101號,角色塑造:在整部影片中運用大量對比,完成人物之間的轉換,豐富人物的情感色彩

首先,人物之間的對比。

這部電影刻畫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愛德華和卡特,這兩個人物有著不同的身份、社會地位和性格,但癌症恰好被安排在一個病房裡。導演故意把兩個相反的角色放在一起,這樣可以突出角色本身。

同一性比較。愛德華是白色的,是總裁的醫療機構,曾與皇室一起吃飯,受到皇室的尊敬;而卡特是黑人,是機械師,處於社會底層。由於愛德華「一個房間兩張床,誰也不能搞特殊」的醫院管理理念,原本身份差異較大的兩個人並沒有見面,結果,他們住在同一個病房,一起度過了最後的a時光時期。

一個是黑人,一個是白人;一個是億萬富豪,一個是平凡活著;一個是受王室尊敬的,一個是社會底層的。這種巨大的反差創造了影片的衝突和喜劇笑點,促進了影片故事的發展。

字符對比度。在愛德華和其他人的情況下,他們自言自語,不顧他人的意見,傲慢自大。當他搬進病房時,與醫護人員和助手的談話表明他不講理,是他生氣的表現容易責罵。在影片中間,愛德華只有助手在沒有親屬的情況下到醫院來看他,後來卡特知道愛德華結過四次婚,雖然他想結婚,但他認為單身很好,除了在飛機上廁所裡與乘務員偷情的場景外,他還創造了充滿愛的愛德華形象。只要愛德華出現,各種表現就讓觀眾不自覺地恨他,把他定義為「壞人」。

相反,卡特,第一次從車庫裡出來,一旁的工人拿著一本書給他測試,卡特一本一本地準確,他也知道許多書沒有寫什麼,讓觀眾知道他是一個有淵博知識的人。第二次出現在愛德華進入病房時,與愛德華大喊大叫、罵人相比,卡特戴著眼鏡,認真讀著手中的書,讓觀眾知道卡特也安靜溫和。在醫院裡,他的妻子和兒子時不時地拜訪關懷,這與愛德華孤身一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個人總是自言自語話嘮;一個人是溫和的,一個人是憤怒和虐待的;一個人是誠實和忠誠的,有自己的信仰,一個人是傲慢的,只相信自己;一個人是充滿孩子的,一個人是孤獨的。這兩個對立的人物使卡特和愛德華的電影形象更加生動、充實,也預示著後期故事的發展。

第二,人物自身的比較。

卡特前後比較。卡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大學歷史教授,結果,他的黑人身份和妻子懷孕迫使他放棄夢想,成為一名機械師來養家,這是。他溫柔安靜,博學淵博,非常理性,當他寫「遺願清單」的時候,他只寫了一些簡單的願望來幫助別人,笑到流淚。

遇見愛德華後,他受到愛德華的鼓勵,打開鐐銬,打破一切,跳傘、賽車等等,做一些他從未想過的瘋狂的事情。前面的原因比後面的原因溫和。

愛德華前後比較。當愛德華第一次進入病房時,他看到卡特在他旁邊,對助手說「如果讓我在這個傢伙身邊躺三個星期,我會死的」,並且鄙視卡特。後來,他主動與卡特交談,並與卡特完成了「遺願清單」,兩人成了朋友。回家後,他得知卡特背著車開到女兒家門口,想讓他和女兒修理,他拒絕了,他認為他這輩子永遠不會和女兒有任何交往。當卡特去世時,他給了他一封信,看完後,他主動找到女兒,與她恢復正常關係,這時,他的孫女從後面走了出來,他吻了一下小女孩的臉頰,劃掉了「遺願清單」的「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

最後,在卡特的葬禮上,愛德華的代表作了發言,並在「遺願清單」上劃掉了「幫助其他人」,在這裡,觀眾的眼淚,原來愛德華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已經改變了許多,不再是觀眾以前痛恨的傲慢性格,變化前後,他形成了對比,使觀眾對這種變化更加直觀感受到愛德華,從他的故事中品味生命的意義。

三、情節比較。

卡特和愛德華結束他們的旅程,回家後,一家人吃晚飯,卡特從後面擁抱他的妻子,妻子推開卡特,去洗手間換衣服,想和卡特重溫第一次。卡特在房間裡坐立不安,焦急地等著妻子,就像一個毛茸茸的年輕人在等他的情人一樣,但是妻子出來沒看見卡特,想著卡特和她玩捉迷藏的時候,突然發現倒在地上的丈夫在顫抖,悲劇直接發生在喜劇的下一秒,非常殘酷。

接到卡特緊急電話後,我急忙去醫院看卡特。卡特說起愛德華喜歡喝咖啡的由來,兩個人笑了,笑到流淚,原本是一個快樂的場景,然後卡特拿出「遺願清單」,劃掉「笑到流淚」一個項目,讓觀眾再次哭泣,悲劇性的感受到死亡步步緊逼。

一喜一悲,喜憂參半。情節的顛倒讓觀眾跟隨電影的人物情感,就像坐在過山車上下,感受深刻。

視聽語言:完美呈現鏡頭和音樂語言,烘託電影氛圍,調動觀眾情緒,給觀眾更深刻的觀影感受

視聽語言是電影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可以再現電影所要展現的環境和空間,從側面襯託和調動觀眾的情感。要分析電影的價值,我們必須分析視聽語言的要素。

首先,從鏡頭語言入手,運用淡入淡出鏡頭轉換技術,加上近距離特寫,冷暖色調的搭配,無限放大人物的情感。

影片開頭,一個人爬上喜馬拉雅山峰向遠處望去,鏡頭跟著他的眼睛,看到遠處重疊的群山,這個人慢慢張開嘴說愛德華,最後,段時間比其他的要豐滿得多。

鏡頭轉向愛德華,在法庭上傲慢地與對方辯論,突然,他站起來,不帶尊重地對法官說話,他在說話,劇烈地咳嗽,相機被從遠到近地放在愛德華的手帕上,上面的血似乎在嘲笑什麼。

當愛德華躺在床上看電視評論運動員時,醫生走過來告訴愛德華他的體檢結果出來了,只剩下六個月了。這時,攝像機從電視轉到愛德華臉上,他的眼睛從眼鏡上反射出來,他很無助,不敢置信抗拒結果。

就像愛德華,當卡特得知自己時間不多時,他也不得不微笑。他們面部表情的特寫鏡頭使觀眾感到無助和無助。

當愛德華和卡特旅行歸來時,卡特回到家中,與妻子、孩子和孫兒共進熱飯。房間很小,畫面裡人山人海,卡特居中,暖色讓觀眾感受到卡特內心的滿足被家庭的愛包圍。

恰恰相反,別墅裡只有他一個人,他想給自己煮一袋咖啡,卻發現裡面沒有咖啡豆,他想吃一盒米飯,沒打開蓋子,他背著幾個女人偷偷地哭了。這盞燈散發出咄咄逼人的氣勢。

這種冷暖色彩的對比不是隨意設計的,他還隱含著人物隱喻的背景、人物和象徵意義,給觀眾帶來更強的情感感受。

其次,從音樂入手,情感音樂正好襯託出電影的情感。

《遺願清單》主題曲《Say》是歌手JohnMayer為電影創作的歌曲。《Say》在美國100熱榜中排名第12,成為JohnMayer個人中打榜最好的歌曲。在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中,JohnMayer憑藉這首《Say》歌曲被提名為「最佳流行男歌手」,此外,在電影/電視/視頻類別中,《Say》也被提名為「最佳影視歌曲 」。

當愛德華和卡特放下一切,放手去完成「遺願清單」時,他們環遊世界的主題曲也響起了,他呼應了電影的內容,正如歌詞所說:「Even if your hands are shaking,And your faith is broken,Even as the eyes are closing,Do it with a heart wide open,Say what you need to say……」鼓勵觀眾大膽地做他們想做的事,不要為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音樂在電影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他不僅確立了整部作品的基調,而且配合鏡頭語言中適當的表現人物,刻畫人物心理,渲染故事氛圍,從而將情感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或表達出來,讓觀眾沉浸其中。

生命的意義在於你是什麼,珍惜現在,不為自己留下遺憾

在影片開頭,愛德華助理湯姆正在攀登喜馬拉雅山峰,他回憶道: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答案是不同的。有人說這取決於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這取決於他的信仰,有人說這取決於愛,有人說生活毫無意義。我想我們可以從那些拿你當鏡子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生命的意義。我敢肯定,以任何標準衡量,科爾在人世間中的最後一次時光比大多數人的一生都要充實。他死後,閉上眼睛,敞開心扉。

愛德華的生命充滿了逆轉,他16歲就開始創業賺錢了,他成了億萬富翁,結過四次婚,因為女婿和女兒吵架,他說雖然後悔,但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成為總裁的醫療機構和遭受癌症的結果,只剩下六個月了,在化療過程中,我遇到了最後的我的朋友卡特,並與卡特一起,從最初的抵抗到最後的的接受。

卡特,擁有淵博知識,夢想成為一名歷史教授,因為要養家餬口,他不得不放棄夢想,成為一名機械師,他是理性而溫和的,但他被束縛住了。與愛德華見面後,他被愛德華說服了:生命中只剩下最後一次,為什麼不把時間留給你自己,做一些你不會後悔的事呢?於是,他和愛德華開始完成「遺願清單」之旅,在他生命的盡頭,他回到了自己和家人身邊。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和愛德華一樣,不要想太多,多體驗,專注於「成功」,也有人說像卡特,有家人陪伴,有關愛。

人生是一段旅程,不是一路上的路標或地標。人的生命意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結果,一類是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選擇,因此生命的意義取決於情況,正如胡適先生所說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他就在你所處的位置

最後寫下:

《遺願清單》是一部在視聽語言和情感表達方面都罕見的最佳影片,他通過簡單的敘述,講述了愛德華和卡特在生活中最後的時光的故事,使觀眾對生活的意義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我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閱讀《遺願清單》之後,您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相關焦點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電影《遺願清單》是典型的美國好萊塢式喜劇,傑克·尼科爾森與摩根·弗裡曼兩位奧斯卡影帝聯袂出演,2007年上映至今已十餘年,豆瓣給出8.6的高分證明了這部片子經久不衰。《遺願清單》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家財萬貫卻孤身一人的富翁愛德華和為了培養子女成才而做了一輩子汽車修理工的黑人科爾,兩人同時得了癌症住進同一間病房。
  • 列份遺願清單,才知活著的意義——電影《遺願清單》的啟迪
    文/高英 簡單地講,人生就是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可以說人活著的種種努力首先源於生存的本能需要,只有當基本生存問題解決之後,普通人才有閒心追問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古今中外對此已有諸多相關論述,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理解。
  • 《遺願清單》:人生在世,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遺願清單》,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講述的是兩個罹患癌症的老人,在偶然之中相識並成為好友,兩人決定在餘下來的日子完成他們內心的「遺願清單」的故事。故事的兩位主人公,一個擁有美滿的家庭,卻也因為家庭的負擔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四十五年匆匆而過,仿佛沒為自己活過。
  • 《遺願清單》豆瓣8.9評分:尋覓生命真諦的故事,暗藏3種人生啟示
    你完全不明白何為失去,我曾聽聞王國覆滅終歸無聞,今天的任務是找點兒吃的。撿個窩修繕世間,我獨來獨往,同伴只是個負累,我背著的是什麼?與你何幹,當你忙於拯救世界之時,每個人都想和你聊上半天,你應該感到幸運,因為你擁有大片時間,一個愚蠢的錯誤,一個我不會再犯的錯誤,我還活著,但我還有多長的時日呢?
  • 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起舞,豆瓣高分電影《遺願清單》
    被告知生命的最後期限時,過往歲月的一切,都輕了。不管你重名,重利,抑或是其他。沒有了生命,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堅實可靠的基礎。在這裡,給大家鄭重推薦《遺願清單》。希望你不會虛度歲月,萬事蹉跎,回首時,只是不堪回首。之前在微博看到一個話題,如果把你的一生拍成電影,你會起什麼名字。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如果有一天被告知你的生命就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是整天自怨自艾,混沌的過日子。還是振作自己,積極的面對。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是不同的,不管你是光鮮亮麗的過完這一生,還是普普通通的過完一生。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出現,也有自己所力不能及的事情。或許人生就是有一個一個的遺憾疊加而成的。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一個人在出生之前,沒有人會告訴他這一生該做什麼,該怎樣活才有意義。所以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01年當如果你得了絕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時,你想過你將如何度過剩下的時光?放棄還是享受?電影《遺願清單》是關於講述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光中度過兩個人。2007年,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主演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認為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毫無意義。而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愛德華·科爾在人世間最後的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都要充實。他在最終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一切都來得及實現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簡介】 《我的遺願清單》(以下簡稱《遺願清單》)是一部韓國原創音樂劇,中文版在2017年首演。 觀眾不僅能在劇中陪著主角們又哭又笑,還會在走出劇場後去回味、思考、探索「生命」這一終極命題;就像是在陪伴「劉寶」走到生命的盡頭之後,反過來又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從這一點上來看,《遺願清單》這部劇已經是成功的。
  • 《遺願清單》:從三個階段淺析兩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及其現實意義
    《遺願清單》是由羅伯.萊納執導,兩個影帝級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的電影。單是看這個陣容就知道影片的質量不會差。影片講述了本是兩個世界的富商科爾和汽車修理技工卡特,因身患癌症住到了同一間病房。
  • 《我的遺願清單》首次登陸「主場」,華語音樂劇市場「造血能力...
    《我的遺願清單》聚焦當下戲劇內核凸顯共情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講述患病少年劉寶和厭世少年楊曉宇一同完成「遺願清單」的故事。他們在啼笑皆非的過程中經歷了彼此救贖和成長,最後終於領悟生命的真諦:每天都不留遺憾,才是活著的意義。 自2016年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開啟整劇製作以來,《我的遺願清單》在四年裡演出逾百場,足跡遍布全國22座城市。作品以溫暖與堅定的戲劇內核爆發出一種持久而繾綣的力量,鼓舞著走進劇場的觀眾。
  • 在這命運弄人的一年,我們需要重溫的是這部電影《遺願清單》!
    假若你也正在因為 2020 的變化而感到人生唏噓,總是覺得生命充滿著無力感的話,這部電影或許能給予你一些安慰和啟示。倒數的生命《遺願清單》是由 Rob Reiner 執導,並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的電影,在 2007 年上畫。雖然是 13 年前的電影,但故事帶來的感動卻未有因為時間而變淡。
  • 最近看完《鞋狗》、《飛越瘋人院》和《遺願清單》的一些感想
    它也許不能讓你了解目前的鞋業現狀,但能讓你感受到做一件事情堅持到底的寶貴。其中有一點比較有趣,他為了維持藍帶公司的運營(耐克成立前的公司名),為了出工資給員工,竟然又找了份工作以養著公司。有一點為了副業(興趣、創業、夢想),找一份正業(收入、養家餬口)來撐著的感覺。書中,他提及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飛越瘋人院》(1975年),另一部是《遺願清單》(2007年)。
  • 遺願清單:這部07年的電影讓我哭了好久
    然而一張發黃的遺願清單改變了這平靜的一切,富人看見窮人在紙上寫著自己想做的事情,開福特野馬,看最美的風景,頓生興趣。緊接著也寫下自己的遺願,高空跳傘,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就這樣,他們奇幻的旅程開始了。高空下跳落,體會人生終點時的放縱;極速飆車,感受激情與勇氣;高空俯瞰,感受生活的壯麗與世間的美麗。
  • 溫情高分電影,遺願清單解說,兩位癌症老人臨終前最後的「瘋狂」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每天忙碌的人們,都沒有時間認真思考的問題。那麼如果你只能再活一年,你該如何度過?一天老白偶然發現了老黑的「遺願清單」這讓除了錢之外,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的老白,一下來了興致。他補充了這份遺願清單,並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和老黑實現夢想。
  • 電影《遺願清單》講述如何讓人生更有意義,真正看懂的卻沒有幾個
    人活一輩子,究竟怎樣才算活得有意義?有人認為要看他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有人則認為看他留給世間多少愛?也有人說人生毫無意義。電影的主人公卡特,卻有著不同的體會。卡特有個幸福的家庭,自己經營一家修車鋪,平時也會自己找些樂趣,生活從不感到枯燥。卡特知道很多知識,工人提什麼問題他總能給對方一些答案。
  • 《我的遺願清單》《拉赫瑪尼諾夫》年底上演
    《我的遺願清單》《拉赫瑪尼諾夫》年底上演 時間:2018.08.07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日版《遺願清單》:兩個女人最後的狂歡,少了狂野卻多了細膩
    說到遺願,我們總會想起死亡,但實現遺願其實可以很歡樂。就像07年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以及去年上映的日版《遺願清單》。日版《遺願清單》是翻拍美版,不過主角由兩個男人換成兩個女人,由老戲骨吉永小百合和實力派天海佑希主演。
  • (瞎看什麼)《遺願清單》——罹患癌症「小丑和上帝」最後的瘋狂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由兩位好萊塢大佬演員摩根福爾曼和傑克尼科爾森參演的暖心劇情片——《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劇照卡特就這麼走了。這時,愛德華完成了遺願清單上的最後第二項——親吻世界上最美的女孩。故事逐漸走向末尾。影片中,隨著一個身影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山頂。那個人打開面罩,原來是愛德華的助手,助手把兩人的骨灰埋藏在山頂的石碑裡,並且划去了清單上最後一個項目——登上珠穆朗瑪峰。影片就此結束。
  • 喚醒靈魂的電影《遺願清單》,人這一輩子,做到不後悔,便是值得!
    你曾害怕死亡嗎?在過去,喵喵總是無法接受死亡,會牴觸、會害怕,偶然間發現了這部電影《遺願清單》,讓喵喵對生死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重新規劃了自己的未來,審視了自己的存在意義。喵喵希望通過介紹這部電影,讓大家領悟到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