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知生命的最後期限時,過往歲月的一切,都輕了。
不管你重名,重利,抑或是其他。
沒有了生命,這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就像一座大樓,沒有了地基,再美也沒價值了。
註定了轉瞬即逝。
被時間驅逐出來的人,
才是一無所有。
在這裡,給大家鄭重推薦《遺願清單》。
希望你不會虛度歲月,萬事蹉跎,回首時,只是不堪回首。
之前在微博看到一個話題,如果把你的一生拍成電影,你會起什麼名字。
評論一邊倒:
「鋼鐵是怎樣煉廢的」
「反面教材」
「重在參與」
「人類充數計劃」
如此云云,搞笑又心酸。
《遺願清單》的主人公或許像我們,或許不像。
沒有女主,沒有愛情橋段,全憑深刻。
誰的一生都不容易,不能也不該輕易捨棄。
簡單來講就是兩個男主相遇,一起同行。
兩個互無交集的男人,因為癌症相識,因為生命所剩無幾而同行。
他們不一樣。
卡特是工人階級,故事的開頭,他在修理汽車,和另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一邊工作一邊交談。他仿佛無所不知,他的知識面大到幾乎不會被難倒。
一切都很和諧,但是一個電話來了。
笑著接電話的卡特,平靜地聽完,手中的煙掉了。
畫面一轉,便是成功人士愛華德的生活。
悠閒地喝著咖啡,甚至批判性地提意見,面對一干人員,很有些蠻橫。
直到他突然的咳嗽,當然,咳血了。
他的生活大約,也就此差不多了。
總而言之,他們在同一間病房相遇了。
毫無懸念地,一番化療後,兩個人都得到了最終結果:
還有六個月,最多能撐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的情節十分到位。
明明你猜到了結果,還是會和他們一起期待著,失望著。
卡特是幽默且和善的。
與愛德華不同,他沒有那麼多錢,醫院不是他開的,他沒有特殊。
甚至連檢查結果,都要一等再等。
護士前來問候,友好地說,
「我還有一個小時下班,有什麼需要的嗎?」
「如果有的話,給我一份健康證明。」卡特玩笑道。
護士笑著走了:「堅持住啊,卡特。」
「我這不一直在堅持著嗎」
輕輕地,仿佛說給自己聽。
結果出來的時候,卡特在寫自己未來的計劃。
而愛德華,早已先他知道了到達自己歸宿的時間。
這個一直平和冷靜的男人撕了手中的紙扔了出去。
這便是結果,已成定局。
晚上下床的愛德華撿起了地上的東西,包括那張紙。
他對卡特的憤怒很無措:
「我從地上撿的,不知道是國家機密。」
可也就是這張紙團,燃起他們最後的希望。
對未來歲月的規劃,也稱遺願清單。
去跳傘,去紋身,去完成不辜負時光的事情......
愛德華鼓勵卡特:
「別為錢犯難,我也只剩下錢了。」
這句話聽起來既心酸,又諷刺。
半輩子過去了,也沒有收穫太多東西,
只等來一個難以預料的結局。
一路同行,一路歡笑,
他們體味到了別樣的生活。
生命卻到了盡頭,
在一次爭吵後兩人不歡而散。
卻沒想到這是最後一面。
離院後又一次回歸,
愛德華離開了醫院,
卡特離開了人世。
流水帶走了他。
愛德華獨自完成了他們剩下的計劃。
這只是兩個男人的故事,
關於最後的歲月。
它不沉重,卻難以釋懷。
我們該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