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運動員防護知識之: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2021-02-23 今日排球volleytoday

可以說是隱形殺手的夾擠症候群,

在排球人的傷害排名中居高不下,

因排球運動的特性,

需要過多的肩關節過頭動作,

過度使用後容易造成此狀況~

肩關節正是人體關節中活動度最大的關節,

所以受傷的機率也更大!

熱血排球人一定常常會被醫師診斷有此症候群,

但卻不了解為何造成?

甚麼方法可以減輕疼痛?可以回場打球?正常揮臂?

今天,讓我們一同延續你/你的肩關節熱血play的時光~

肩關節/肩胛骨動作

解剖位置-我痛在哪裡?

傷害機轉 / 成因

初期症狀 / 傷害分期

如何自我檢查?

如何減輕疼痛呢?

伸展教學

肩胛骨運動

自我保護-貼扎DIY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小事!

  ※別小看小事的威力~會積勞成疾的!

以上資訊轉載自《臺灣排球運動協會網站》,原始圖片像素比較低,點擊可以察看大圖,如仍不能詳盡掌握,請參看以下文章。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此關節結構非常的精密與複雜,以維持關節穩定性與動作協調性。夾擠症候群是除了五十肩之外非常常見的肩關節症狀,在臨床上常見到的是手舉不高,因此容易誤判為五十肩,但是兩者是不一樣的機制,因此處置方式並不相同。

肩關節是由鎖骨 ,肩胛骨 、與肱骨 所組成,包含四條旋轉肌,包括棘上肌 、棘下肌 、小圓肌、及肩胛下肌 ,主要附著在肱骨上以穩定並帶動關節活動。而肩胛骨頂端肩峰位置與肱骨之間形成一個通道,滑囊與旋轉肌腱通過此信道,滑囊的作用在於潤滑信道,以利肌腱滑動,保護防止旋轉肌腱與肩峰摩擦。

正常情況下,肩峰與旋轉肌之間有足夠空間,以利手臂上舉時肌腱可以在此空間滑動。手臂上舉時,肌腱和滑囊會產生摩擦或擠壓,此情況稱之為〝夾擠〞,夾擠可以在每人身上看到並且不會造成疼痛,只是程度上會因肩峰本身角度及動作模式有所不同。若長時間重複使用手臂上舉或投擲動作,便容易引起滑囊發炎與腫脹,造成通道空間狹小,夾擠通道內旋轉肌腱,若不改變動作模式,持續摩擦肌腱,便會使得炎症加劇。

症狀:左手無法正常舉起

肩關節夾擊症的典型症狀為痛弧,角度介於70-120度,也就是說在70-120度之間的外展動作會產生疼痛,過了這個範圍就不會了,所以患者通常是抱怨在手舉高時會痛。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初期病人會感到肩膀前側、外側酸痛,手舉高時疼痛特別明顯,手向背後的動作也會引起不舒適感和緊繃的感覺。若初期並未接受適當治療或未適當休息,後期便會影響肩關節活動度,手臂會開始舉不高,肩膀周邊肌肉群開始緊繃與僵硬,夜間睡覺時容易發生壓迫到手臂而痛醒。

造成肩關節夾擊症的因素:


1.肩峰斜角異常導致空間狹小。

2.肱骨粗隆太大,使得肩關節做外展動作時和容易與肩峰產生摩擦。

3.臨床上多數的夾擊症患者合併有姿勢不良症候群;例如:駝背、頭部過度前移、肌肉失調(胸肌緊繃、肩胛內收肌群無力)等。

4.反覆做許多手臂過頭的動作的人(例如投球、遊泳、打網球、排球等)

治療

1.冰敷:在急性發炎期,冰敷可以幫助消炎、止痛,每隔一小時冰敷10~15分鐘。

2.肌內效貼布:使用肌貼可以快速降低疼痛,增加淋巴引流,並舒緩緊繃肌群,誘發作用不足肌群。

3.脊骨神經醫學矯正:宋治鋼老師將會仔細評估肩關節、胸鎖關節、肩峰鎖骨關節、肩胛胸骨關節接合等關節,適當矯正錯位關節可以降低疼痛,減緩關節周邊肌肉緊張,增加肌肉協調性,並可促進血液循環與淋巴流暢。

宋治鋼老師除了檢查肩膀關節外,也會檢查頸椎及胸椎並矯正錯位的頸椎、胸椎可以促進神經傳導正常,加速修復功能。

4.營養:夾擠症候群病患平時更是需要重視養分攝取,若營養不均衡,如蛋白質及鈣質不足,便會影響細胞修復,因此需多攝取蛋白質、鈣質、維他命B群及維他命C,幫助身體細胞修復。

5.伸展:每天早晚做伸展旋轉肌群,增加肌肉柔軟度,降低疼痛。

(作者:宋治鋼)

歡迎參與「體育和性別」社會調研

現在有一份關於「體育和性別」的匿名社會調研,

是一位香港中文大學在讀博士生的研究項目的一部分,

主要目的是考察幾項球類(包括排球)運動在男男女女生活和心目中的地位。

此類研究在國內仍屬少數,學術人需要傾聽我們的聲音,

作為排球愛好者,有此表達意見和觀點的機會,豈可錯過!

回復「調查」獲取。



回復「文聖明」獲取韓國排球運動員文聖明帥照集。


回復「於大偉」獲取男排前國手於大偉最新近況的消息。


排球 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

搜索:shanghaivolleyball

查找公眾號:上海排球在線

點右上角 —> 查看公眾號 —> 關注

我們的新浪微博是: @上海排球

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肩痛難舉手,不一定是五十肩 肩夾擠症候群自救法大公開
    事實上,導致肩膀不適、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單純肌腱、韌帶發炎外,「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更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誘發因素之一。但究竟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又是如何發生,與五十肩有何不同之處呢?張軒彬博士解釋,「肩夾擠症候群」的成因主要與民眾長期過度彎腰、駝背,形成圓肩、圓背等姿勢不良有關。
  • 「肩夾擠症」如何治療?旋轉肌康復運動的關鍵!
    在肩膀抬高過程中,需要週圍的旋轉肌群穩定出力,如果因為旋轉肌的受傷或發炎腫大,很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甚至破裂。在治療上,旋轉肌的康復運動和再生注射非常重要。30歲的陳女士今年開始到健身房做重訓,最近他漸漸覺得右肩在抬高的過程中,會有一陣的酸痛感,原本以為是自己是不是得到五十肩,但經檢查發現,原來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 肩胛骨失衡與肩夾擠有何影響
    舉一個例子:肩胛骨的動態失衡與肩夾擠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來自幾條控制肩胛骨的肌肉。不管是骨頭結構問題、或是因為肩關節肌力不平衡,都極有可能導致肩夾擠的出現。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病人會有疼痛弧(Painful Arc)的特徵。所謂的疼痛弧,意指當病人的肩關節於肩胛骨平面上舉,在 60-120 度(或70-120 度)之間會有疼痛感。
  • 運動造成的腔室症候群
    隔了兩天後他去看醫生,竟被醫生告知他罹患了小腿前腔室症候群。他這才發現他的小腿前側已經硬到無法將腳背屈曲、腳踝已無血色,血液無法流通到足部,醫師告知他若是在晚一點來看醫生,小腿可能就要把外層皮膚切開讓血液流通,輕度的話肌肉組織會產生孿縮,重度的話就需要到截肢,之後也有可能無法再參與運動比賽了!
  • 胸廓出口症候群
    胸廓出口症候群是在頸部和上胸廓的神經血管組織受到壓迫、傷害或是刺激造成的。這些神經血管組織穿過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鎖骨和第一肋之間(鎖骨下肌過度發達會讓空間變小),從胸小肌下方經過,這幾處是較常見的神經血管受壓迫區。
  • 倪海廈——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多是藥物引起(許多疾病也都是藥物引起的,像柏金森氏症等。)約有一半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案例與藥物引起有關,常引起藥物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癲癇藥物(Carbamazepine、Phenytoin)、降尿酸藥(Allopurinol)、磺胺類(Sulfonamide)。因此需提醒病患服藥期間應特別注意皮膚、黏膜的變化,如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讀者看到這裡後,你還敢吃西藥嗎?我告訴大家這還只是冰山之一角。)
  • 香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香港一些精英與組織站在暴徒一邊,背後是心理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害者同意犯罪者行為,並參與犯罪
  • 什麼是「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是一種不需要病毒、細菌傳染的傳染病。通常一個同事生病,就會經由眼神、語言、及寫得很差勁的企劃書傳染給別人。星期一症候群其實是有改善的可能。方法之一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好好休息。何謂星期一症候群?星期一症候群,如同星期五亢進症,其實這兩種病是同一種病。
  • 從影視劇走進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閒暇時間看看影視劇,除了娛樂消遣之外還能在不經意間漲漲知識。像《法證先鋒》中法證組的第一定律——羅卡定律。羅卡定律是法證之父羅卡建立,也稱為羅卡交換定律。兩個物體接觸,必然會發生轉移現象,在犯罪現場,嫌疑人必然會帶走一些東西,也會留下一些東西,簡單來說六個字,凡走過,必留下。
  • 測試:你是星期一症候群嗎?
    職場測試:你是星期一症候群嗎?星期一,辦公室的氣氛格外低迷,你拖著腳步進公司,只見周圍的人看起來都沒精打採,意興闌珊。10點半開會,一個小時下來,也不知道經理究竟說了什麼,只看到坐在對面的幾個同事對著會議記錄發呆……  不用點頭了,很多上班族都會有以上的經歷。
  • 指關節響、膝關節響、肩關節響……哪些是疾病的象徵?
    肩關節聲響的嚴重程度,要依據年齡來判斷。 如果年齡在35-60歲之間,帶疼痛的聲響(特別是雙臂上舉、後拉時),很可能患了肩關節夾擠症候群,肩膀周圍的肌腱受感染。初期可用物理療法成功治癒;後期可通過固醇藥物注射減少感染,嚴重者還需要做手術。
  • 什麼是夾擊症候群?~ 簡單預防夾擊疼痛的訓練
    但當手抬高越過頭再往前,像投手投球的動作,這時肩胛骨的上緣會和肱骨頭互相磨擦撞擊,會撞擊到的包括「滑囊」和「肩袖」等組織,當撞擊次數太多、或強度太大,或局部結構變異(如骨刺),而造成疼痛,也就是所謂的夾擊症候群,典型的症狀是『痛弧』,角度在 70 ~ 120 度之間,也就是說您在做 70~120 角度間的外展運動就會產生疼痛,但如果您不在這範圍運動的話,疼痛感就會消失
  • 蘇珊大媽患亞斯伯格症候群:曾以為是腦部受損
    蘇珊大媽患亞斯伯格症候群:曾以為是腦部受損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蘇格蘭歌手「蘇珊大媽」蘇珊•鮑以爾 (Susan Boyle)透露,她被診斷出有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
  •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不滿抗議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不滿抗議
  • 《巴託比症候群》:寫作之不可能,不過是一種高級拖延症!
    這就是寫作之不可能,其實不過是一種高級拖延症。 對於一個成熟作家來說,只要你想寫,肯定能寫出來的,可寫的東西很多,哪怕對當下新聞點評一下,哪怕是一個字,也算寫了出來。 最怕的就是得了【巴託比症候群】,從此徹底放逐自己,再也寫不出一個字。
  • 同陳敏學基因之:透納氏症候群
    透納氏症候群只含有一條X染色體,是唯一可存活的人類單染色體疾病,有可能有部份或是整條X染色體缺失
  • 「中餐館症候群」涉歧視 亞裔抗議《韋伯字典》
    美國文化對味精(MSG)的排斥根深蒂固,韋伯字典描述「中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CRS)是早自1968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現實中可能人人會犯
    第一次聽說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忘記是什麼時候了,但是這件事情對我印象卻非常深刻,並逐漸讓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更多的一些思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得出一個結論:人是可以被馴服的。其實發生這樣的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但是大家不會去過多在意。例如,之前報導過的很多密室囚禁案,幾個被害人被關押在一個密室裡,犯罪人對他們進行安撫,並給他們食物和水。一段時間過後,這幾個受害人不僅不反抗犯罪人,反而為了犯罪人爭風吃醋,最後被警察解救出後還為罪犯求情。
  • Ibanez代言人張宇煊、張星入駐《樂隊的夏天2》白日夢症候群
    最近,萬眾期待的樂隊網綜《樂隊的夏天2》終於開播,預告一上線,參與列表上風格各異的樂隊就佔足看點,其中一個名為「白日夢症候群」的樂隊十分矚目,因為這個樂隊名讓人十分陌生,但仔細一看就發現該樂隊主唱竟是歌手白舉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