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讀姜夔的詞應該就是這一首,當時年幼,大多不懂。一是因為名字不認識,查了好多資料才對姜夔有了了解。二是因整詞韻律極強。三是因為文詞典雅用典處牽扯出更多知識面。直到後來漸漸懂了一些,越讀越厚重。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時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府衙所在,故稱淮左名都。左,古時方位名。面南,東為左,西為右。竹西:竹西亭,是個遊覽勝地。
薺麥:薺草和野麥。
胡馬窺江:指的是金兵南侵。
這首詞為姜夔自度曲,因為詩人是一個音樂才華很高的詩人,所以讀起來就更吸引人。以盛景對悽景,衰敗更加突出。
因為詩人過揚州距離金兵南侵也就十幾年的時間。看到現在情況,再想到繁華時的揚州城,觸景生情,感慨由衷,哀婉低沉,不能自已。「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人何以堪?感傷之情,無以復加。
清角吹寒,清與寒是心境,就算春風十裡也無用。聲音在蕭條空蕩的孤城裡迴蕩,欲加清冷。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杜牧《贈別》有「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另《遣懷》有:「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二十四橋即廿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月光下的廿四橋仍在,只是不見當年的笙歌燕舞,四下冷冷清清,獨自隨著水波蕩漾。橋邊的紅藥依舊年年還生,不過,再也沒有才子佳人觀賞吟詠,只能自開自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