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數學博士—楊武之之子楊振寧:最初啟發我的並非我的父親

2020-12-17 一個人精彩1

1957年,楊振寧和李正道共同提出了宇宙非守恆理論,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為此楊振寧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而深深感到自豪。

李正道(左)楊振寧(右)

他在接受諾貝爾獎時代表總統發表演講:"我深深地意識到,從廣義上講,我是中西文化的產物,都是雙方和諧與衝突的產物。我想說,我不僅為自己的中國傳統感到驕傲,而且致力於現代科學。"

大家都知道楊振寧的父親是著名數學家楊武之。1923年至1928年,楊武之赴美留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後回國,在廈門大學任教,轉學各大學,最後長期擔任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他是我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與代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他也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老師。

楊武之

然而,並不是他的父親啟發了楊振寧的數學。

1983年2月19日,楊振寧和香港中學生提到:"早在中學,由於偶然的機會,我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發現了自己的數學能力。上世紀30年代,開明圖書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學生》的雜誌。我認為香港的一些圖書館也必須有這本雜誌。這本雜誌對中學生很有幫助。很有趣。有一位數學家叫劉薰宇,他寫了許多通俗易懂、非常有趣的數學文章。我記得讀過他的一篇關於智力測試的文章,目的是理解排列和奇偶排列的極其重要的數學概念。(本文摘自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科學大師楊振寧,看人看世界》一書。)

說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方法,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民國時期著名數學家、教育家。他一生出版了許多經典的數學著作,特別是影響了幾代人的數學科普書籍。

那麼楊振寧教授說的劉薰宇先生是誰呢?他是寫了哪些著作來啟發和發展楊振寧的數學能力?

劉薰宇先生

1926年的時候,劉薰宇先生和葉聖陶、豐子愷等人創辦了中學生、《新少年》青少年期刊,在兩年之後,章錫琛開辦了開明圖書公司。我們熟悉的《背影》作者朱自清先生,《京華煙雲》作者林語堂,還有賈祖璋,周建人等都給中學生寫稿子。這也反應了當時大作家,大教育家們對下一代教育的關懷。這也是許多科學家,學者科學知識啟蒙時期的作品。

開明圖書公司

當時,在中學生雜誌上面,有劉薰宇先生的數學專欄,叫"數學講話",被很多學生收藏著。據劉老先生所說,因為有學生寫信給書店,說在上海一二八逃難時丟了雜誌,所以,請求他能補給他們一份。劉薰宇先生就依託了開明圖書公司,出版了《數學趣味》。

為什麼大家會對《數學趣味》這麼感興趣,因為劉老先生把它說的風趣,容易懂,瞧瞧當時收錄的文章名吧:恨點不到頭,八仙過海,棕欖謎,韓信點兵,假使我們有十二個指頭,王老頭子的湯糰……

中學生

竟然沒有半點數學高冷的範兒,完全是接地氣的故事啊。之後,在中國抗戰之前,儘管時局動亂,劉老先生仍舊想著怎麼寫更好的,提高學生們興趣的數學書。從1937年寫到了1939年,他生終於完成了《馬先生談算學》,這位馬先生就是一個虛擬人物。雖然這部書放入了上百道題目,但是仍舊不枯燥,到處都是好玩的話語,完全不像我們現在許多課外輔導書,題海戰術那麼死記硬背。

這套書當時在中國很受歡迎。我國另一位著名數學家、前數學組成員、副主席齊民友先生曾撰文稱,讀了馬英九初中數學講座,感到很震驚。

他還有一本著作,叫《數學的園地》也是收穫了一眾粉絲,其中就包括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顧朝浩院士。他也提到,自己看了《數學的園地》之後對數學愈發地感興趣。

顧朝浩院士

且不說那些科學家、數學家,著名畫家豐子愷,因為近水樓臺,被劉薰宇先生請作序,激動萬分,連夜讀了《韓信點兵》之後竟然把豐子愷的眼睛給看得很疼很疼,第二天就去看了醫生。

說起來,劉薰宇先生的這三套書對中國這百年來的數學教育影響頗深,作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總編輯,他還親自參加編寫並審定了全國中小學生教材。後續所有的數學教材均以這套教材作為藍本,可見劉薰宇先生寫的數學有多麼影響之大。

所以說中國要發展就是要在科學研發方面多下功夫,眾所周知,數學是研究科學、科技等發展的重要基礎!世界上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有強大的數學依據,作為支撐!只有把自身的內力練強大了,這樣才能時刻抵禦一切外來阻力。這就是科技強國的硬道理!

在從小傳統教育的應試考試中,數學是最讓家長和孩子們感到枯燥與無聊的,甚至大部分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產生厭惡的情緒。

如何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給了我們答案。

我們都知道數學和物理不是分開的。如果我們想贏得物理獎,我們需要有一個高水平的數學技能楊振寧有很深的數學知識。

他表示:

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任何課程都需要良好的興趣基礎。

第二:學習需要同時掌握好方法。僅僅表現出對學習的興趣是不夠的,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所以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一本好書或一個好故事足以改變他的態度。(下圖為劉薰宇的數學,1948年版)

對於中國國內的數學科普讀物來說,劉大師的作品堪稱最佳。它們延續了近百年,對中國啟蒙數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啟蒙數學的最大貢獻。

劉薰宇出生於19世紀末。他年輕時在中學和師範學校教書。後來,他去法國學習。回國後,他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和同濟大學任教。"七七"事變後,劉薰宇等教師移居西南,到西南聯大任教。解放後,新中國任命劉薰宇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劉薰宇畢生致力於使數學變得有趣,從而提高數學的吸引力,最終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目的。劉薰宇的數學有三卷。今天,推薦給大家。

劉薰宇先生寫的有關數學的書。他對數學有獨到的見解,能把數學問題與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聯繫起來,幫助人們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他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成文章,發表了報刊,後來就總結成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

楊振寧曾說,他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劉薰宇的作品。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學者、前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谷超豪也提到了劉薰宇,他說劉薰宇的作品是他數學學習的關鍵。

媒體評論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楊振寧1983年和香港中學生的談話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它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

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谷超豪

我一直沒有嘗過數學的趣味,一直沒有遊覽過數學的世界,到底是損失!最近給我稍稍補償這損失的,便是這冊書裡的幾篇文章。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

——豐子愷 《數學趣味》序言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掌握好學習數學的方法,在這給你推薦劉薰宇老師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本書通過有趣的語言描寫,將枯燥複雜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有趣的數學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他們可以輕鬆地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許多中小學生深受啟發,成為一套經典的數學科普讀物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個中小學生,你可以給孩子看一本啟發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三本兒童數學書,這對提高他的數學成績非常有幫助。

而且,價格也不貴。三本才89,比輔導班便宜很多。而且,輔導班上也不會有劉薰宇這樣好的老師。

點下面的橫條購買,從培養興趣開始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博士楊武之,學成後毅然回國效力,其子楊振寧卻截然相反
    古人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我之鮑叔乃楊師也。 ——華羅庚家國情懷是每個人生來就帶著的東西,中國人講究的是落葉歸根,這樣才能活得舒心走的安然。楊振寧是有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世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
  • 楊振寧今年98歲,曾坦言: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始終沒寬恕過我
    楊振寧今年98歲,曾坦言: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始終沒寬恕過我 楊振寧先生今年98歲了,精神矍鑠,身體康健。
  • 楊振寧今年98歲,他曾說:我放棄中國國籍後,父親一直沒寬恕過我
    楊武之學成歸國,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任教。楊武之先生是非常有名的數學教育家,是我國現代數學的先驅者之一。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帶領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 楊振寧自幼聰明好學,學數學的能力很強。楊武之對兒子也期望很高,不僅教兒子文化知識,還教給兒子許多愛國思想。
  • 楊振寧之父楊武之,我國數論先驅,曾教出華羅庚、陳省身
    楊振寧,如今是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的父親楊武之。楊武之,我國數論第一人,一生也頗為傳奇。於是,在安慶教書期間,楊武之積極準備留學考試,也正是在此時,長子楊振寧出生,之所以叫「振寧」,振寓意振興,寧則是安慶的簡稱。很快,楊武之順利地通過了安徽省公費出國留學考試,先後就讀於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並成為我國第一位數論研究方向的博士。
  • 楊振寧之父:中國首位數學博士,至死都不原諒兒子放棄中國國籍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風華正茂時去了美國。多年後,三十出頭的他回到家鄉。此時的他,頭髮已經花白,卻深深愧對父親楊武之。他放棄了中國國籍,以至於父親到死都不會原諒他。成為數學博士的楊武之1896年4月14日,楊武之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秀才。
  • 98歲楊振寧坦言:自從我放棄國籍加入美籍後,父親始終沒有寬恕我
    1957年,一則消息傳到了國內,瞬間轟動全國,千萬人為之歡呼,那便是我國學子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楊振寧激動地表示:「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7年後,楊振寧再次幹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但這一次,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無盡的傷心和憤怒——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那麼他當年為何要這樣做呢?他的父親又對他說了什麼?
  • 楊振寧之父:9歲喪母,12歲喪父,寄人籬下,如何打破人生僵局
    而這一切也是從他父親身上耳濡目染來的,楊振寧之父楊武之,是一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家,早年出國留學之後,歸國投身於大學數學教育,為國家培養出了大批學術人才。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父親,楊武之的實力之強,和兒子相比也是完全不遜色的。
  • 他是楊振寧之父,和娃娃親夫人相伴到老,對兒子美國籍始終介懷
    提起楊武之,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是提起他的兒子物理學家楊振寧,全國人民都知道。楊振寧能成為物理學家,父親對他的影響很大。楊武之是中國數論研究成為博士的第一人,他是數學家,也是教育家,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在當時清華任教期間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 回憶楊武之——陳省身教授訪談錄
    採訪即在賓館會客廳進行,氣氛隨意而融洽,在場的還有鄭士寧師母及《中國現代數學家傳》編輯部成員嚴瑜。陳老對我的提問很感興趣,認真思索,細敘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往事,我們談話的主題是楊武之先生的史績及關於中國數學史的研究。張友餘:今年(編者註:指1996年)是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生誕辰100周年。楊武之是您的老師,過去您曾多次提到他。
  • 楊振寧爸爸楊武之的家庭教育分享
    楊振寧是近代集大成的物理學家,對近代的物理學有巨大的貢獻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教育學家,他是如何培養楊振寧的呢?其實楊爸爸很早就發現楊振寧的理科天賦,但是他就沒有立即開發楊振寧的理科知識,而是先培育楊振寧的國學功底。楊爸爸有條不紊地讓兒子接受了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在楊振寧很小的時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詩,背下了大量的經典。
  • 楊振寧答中小學生:數學是研究物理的工具,這個說法我不贊成
    他曾經回答中小學生:數學是研究物理的工具,這個說法我不贊成。把數學當作是一種工具,這種看法著實太過膚淺。數學之中蘊含的種種美妙,絕非三言兩語所能形容。為此楊振寧選擇了留在美國,並在自己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就之後,才轉而回到中國。誠然,這樣的舉措是楊振寧的個人選擇。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科學在楊振寧的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他對待科學是尊重的態度,並不想讓外界的種種影響科學的發展。因此楊振寧不贊同數學是研究物理工具的說法,實在是出於自己對於科學的尊重。
  • 楊振寧:不僅是物理界的巨擘,看他的日常,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
    楊振寧的曾祖父楊家駒,在清朝當過太湖縣分管營兵的都司,離任後,安家合肥縣,祖父楊邦盛在李鴻章部下做幕僚,後染上鼠疫而亡,9歲的楊武之就跟隨叔叔楊邦瑞長大成人。年輕時的楊武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一表人才。1923年,楊武之考取美國公費留學生,就學於芝加哥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 當今世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
    物理學家楊振寧在82歲那年娶了28歲的學生翁帆,如今兩人已經相伴16年之久。許多人一提到楊振寧就會想起來這段老少戀,師生戀,實際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楊振寧被《自然》雜誌評為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是之一,是最偉大的。
  • 楊振寧原配杜致禮:這個出身名門的頂級名媛,是楊振寧唯一愛情
    不管您願不願意,中國當代科學史,繞不開楊振寧,談論楊振寧,繞不開他的第一任妻子。 不管楊振寧和翁帆八卦如何受歡迎,楊振寧和原配杜致禮的婚姻持續了53個春秋,他們在最美好的年紀琴瑟和鳴是蓋棺定論的事實。
  • 楊振寧跟李政道的故事人人皆知,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
    兩人分手之後,楊振寧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論,比如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有多牛牛呢。楊振寧自己有一個評價:通常得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可以說那是10年之間最重要的物理的文章。可是我想你要是去問內行的人,現在所有的人都會認為規範場的重要是世紀性的重要,不只是10年的重要。
  • 嶽父獄中寫信祝賀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信中只有短短兩句話
    在物理學這一領域,一直獨佔鰲頭的美國,卻在1957年讓一個中國人獲得了物理學的最高獎,諾貝爾獎,全世界的科學界沸騰了,這個人,就是楊振寧。楊振寧出生在一個數學家庭,父親楊武之是國內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得知楊振寧獲獎消息的楊武之非常高興,感嘆於兒子耀眼的成績,更是欣喜於自己的一個心願,希望楊振寧可以回國來搞研究,做輔導,一起建設新中國。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有關數學的兩則「笑話」1980年代初, 楊振寧曾在韓國漢城作物理學演講時說「有那麼兩種數學書: 第一種你看了第一頁就不想看了, 第二種是你看了第一句話就不想看了」。當時引得物理學家們轟堂大笑。此話事出有因。
  • 楊振寧:把天賦帶到美國,對中國有何貢獻?讓中國損失減少100億
    楊振寧先生的回答是: 第一:太費錢! 第二:目前中國一線物理學家並沒有多少。即使是製造出來了,也是拿給外國科學家使用。中科院院士丘成桐先生才說:「每當了解楊振寧先生多一點,我們對楊振寧先生的學問就更敬畏」為什麼楊振寧先生的物理成績這麼高?其實和他父親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父親楊武之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
  • 楊振寧:通過我的求學及研究經歷,獲得了這些啟發與感受
    最初我覺得這與我的直覺感受不同,仔細考慮後才了解,原來速度是一個向量,它不僅有大小而且是有方向的。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一方面直覺非常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要能及時吸取新的觀念修正自己的直覺。青年時期的楊振寧1942年春天,為了準備寫一篇學士畢業論文,我去找吳大猷教授,請他做我的導師。吳大猷教授叫我去研究《現代物理評論》中一篇討論分子光譜學和群論的關係的文章。父親推薦了狄克遜的《近代代數理論》。我學到了群論的美妙和它在物理中應用的深入,對我後來的工作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個領域叫做對稱原理。
  • 物理學家楊振寧的3個遺憾,如今98歲的他,還有機會彌補嗎?
    楊振寧曾經說過:父親是除了那些物理教授外,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所以諾貝爾獎有父親的一份功勞。楊武之與楊振寧可見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對他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楊武之曾經赴美留學,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