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國寫字樓 外資再度大手筆加倉

2021-01-10 新浪財經

原標題:看好中國寫字樓外資再度大手筆加倉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於祥明 ○編輯 林堅

近日全球領先的保險及資產管理公司——安聯集團旗下公司以約78億元人民幣(10億歐元)的估值收購了北京一寫字樓項目85%的權益。這也是今年以來,又一宗外資加倉中國寫字樓案例。

據戴德梁行統計,2018年全年加上2019年一季度,外資機構僅在北京的大宗房產交易已達10起,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50億元。

對此,戴德梁行大中華區資本市場主管李志榮向上證報記者表示,無論是對中短期投資者還是中長期投資者而言,中國都存在大量投資機遇。

據悉,本周三安聯不動產代表多家安聯集團公司,與首峰亞洲宏觀趨勢基金III(Alpha Asia Macro Trends Fund III)成立合營公司,以收購北京融新科技中心85%權益,餘下15%的權益仍由賣方東久中國繼續持有。

交易雙方給記者的材料顯示,北京融新科技中心物業為位於北京望京區的國際甲級寫字樓,估值約達10億歐元。該物業於2018年3月落成,由六座辦公樓及兩座商場裙房組成,可租賃總面積約為131000平方米。物業坐落北京望京區來廣營地鐵站上蓋,區內匯聚當地眾多獨角獸及科技公司。目前該資產已進入穩定運營期,出租率達70%。

「自去年以來,各路外資就已經對北上廣深的核心物業青睞有加。」國際房地產顧問「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副董事總經理劉兵曾向上證報記者表示,今年給他的感受是,外資越來越活躍且有很多交易曝出來。他預計外資持續加倉中國寫字樓的態勢仍會持續。

有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商業地產總投資額達2960億元,外資佔總交易額的32%。其中,外資機構參與北京大宗物業收購金額達到了169億元,佔北京大宗物業總成交的三成。

相關焦點

  • 貝萊德、花旗、施洛德……外資巨頭紛紛加倉中國資產,全球資金再...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自從3月以來,中國資產就頻繁地被包括摩根史坦利、摩根大通等海外機構稱為「全球資產避風港」。在國際疫情尚未出現明顯拐點的當下,諸多海外投資機構更祭出真金白銀加倉中國資產,除了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流入A股市場,港股市場也成為了其押注中國資產的「橋頭堡」。
  • 北京寫字樓空置率創十年新高,為何外資還持續看好?
    不過,雖然短期表現不好,但北京寫字樓市場長期還是非常樂觀,尤其,外資持續看好北京寫字樓市場,機構認為,未來對北京寫字樓起決定性作用的是TMT和金融行業的迭代更新。02外資持續看好北京寫字樓市場雖然寫字樓市場低迷,但北京今年卻出現價格較高的大宗物業交易,比如,LG雙子座大廈以80億元出售給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 史上第二大單日淨買入,外資抱團核心資產,一「吊牌大王」被逆勢加倉
    從具體日期上看,資金最大淨流入日為上周五,當日大盤衝高回落終結六連陽,而外資則呈現出反向大幅加倉的態勢,以實際成交口徑統計,單日淨流入233.12億元,佔據周度買入額的逾三分之二,數值更是創下近1年來的新高。據統計,這也是北上資金連續第十周大幅加倉A股。
  • 世邦魏理仕:上海市外資企業寫字樓租賃需求小幅上升
    中新網上海11月24日電 (記者 繆璐李佳佳)CBRE世邦魏理仕24日發布的《中國重點城市寫字樓租戶普查報告2020上海》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金融業、製造業和服務業是上海甲級寫字樓的三大需求來源,上海市外資企業租賃需求也有所上升。
  • 人民幣跳漲300點,做空美元頭寸創9年新高,外資大舉加倉中國資產
    同期,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51個基點,報6.9752。8月5日,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匯率升值300多個基點,突破6.94,創下3月以來新高。放在全球背景下來看,人民幣升值也是非美貨幣反彈的一部分,過去一段時間內,非美貨幣都在不同程度反彈,包括了日元、加元、澳元等一系列非美貨幣都在反彈。而美元指數則出現持續下調,美元指數已經跌到93。
  • 領展大手筆買入倫敦寫字樓
    來自中國香港的房地產信託領展已經提出報價,欲買入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核心區的寫字樓The Cabot。該樓作價3.9億英鎊,約35億人民幣。The Cabot賣家是美國房地產基金Hines,按照3.9億英鎊價格計算的話,年租金收益為4.75%。The Cabot大樓的地址是25 Cabot Square,位於金絲雀碼頭CBD核心區,具體方位如下。
  • Chelsfield Asia與施洛德鵬裡看好中國房地產投資機會
    其中,外資投資受到疫情和謹慎情緒的影響尤為明顯。 外界普遍關心,此前在國內表現活躍的外資投資商和資產管理公司,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如何判斷中國房地產未來的走勢和投資價值?對於外資之前已經在國內收購的房地產項目,外資持有後究竟是抄底坐等分享城市發展的紅利,還是通過優化改造並運營資產,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呢?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畫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
  • 外資為何屢屢加倉索菲亞?定製龍頭索菲亞上演疫後逆襲
    5月26日,深交所對索菲亞、美的集團、華測檢測三股同時發出外資持股預警,這是歷史首次同時對3股預警。5月28日,深交所再發外資持股預警,索菲亞依然在名單之列。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外資持有索菲亞比例為26.75%。
  • 外資又在瘋狂掃貨,愛上順周期,銀行股要漲60%?
    中國基金報 江右11月,外資狂買A股,一改前幾個月的徘徊之勢!最近,A股又成了外資的香餑餑,陸股通的北向資金,11月以來已經大舉淨買入529.9億元,昨日銀行股暴動,更是狂買A股的「宇宙行」工商銀行。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中國市場策略師王瀅等人也在最新報告中繼續堅定看好A股,預計滬深300指數明年底將上漲14%。高盛就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和資本市場動態舉行了一場媒體電話會。會上對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政策安排、人民幣匯率、資本市場等作出最新預判:對於人民幣匯率,高盛表示,「非常看好」。
  • 看好上海,外資股權投資熱情不減
    斯道資本中國區負責人臧加綸舉例,對於成長於線上的新消費品牌而言,疫情會促進他們在供應鏈協調和品牌力方面的提升,這也正符合上海大力支持的在線新經濟發展方向。  與此同時,美國世邦魏理仕環球投資與澳大利亞樂歌集團也於近日在上海宣布,總認繳出資額為55億元人民幣的CPE LOGOS中國物流基金已募集完成。
  • A股31隻風電概念細分龍頭名單一覽,總龍頭獲外資加倉
    A股31隻風電概念細分龍頭名單一覽,總龍頭(002531)獲外資加倉 華伍股份 東方電纜 通裕重工 *ST湘電 森源電氣 大金重工 泰勝風能 京運通 福能股份 中國船舶 嘉澤新能 中材科技
  • 國美撤離 顥騰投資40億收購北京悅秀城的外資圖鑑
    此次在北京再度收購大型商辦物業,也顯示出國際資本對中國商業地產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  雖然疫情原因,大宗交易成交受到一定影響,但事實上北京大宗交易仍保持較好的態勢。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2020上半年中國內地大宗交易市場共有884億人民幣成交,較去年有所回調,北上兩地合計成交約700億人民幣,佔到內地總成交額的80%  數據顯示,上海大宗交易上半年成交金額455億元、北京大宗交易成交金額為244億元。其中,外資買家方面,北京首次超越上海成為外資買家最多的城市,外資佔比達44%。
  • 連續兩個月加倉!私募最新布局思路曝光
    10月以來A股的震蕩調整並未打亂私募加倉的步伐。華潤信託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CREFI指數)月報顯示,11月末,該指數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倉位為78.52%,較上月末上升1.44個百分點,至此已經連續兩個月倉位提升。從調倉情況來看,11月私募顯著加倉順周期板塊,減倉科技和醫藥行業。
  • 外資進場節奏加快!36億元瘋狂掃貨這隻醫藥龍頭股!富時羅素指數...
    上海證券報消息,在沉寂了約半個月後,外資的進場節奏近期再度加快。北向資金昨日全天淨買入80.58億元,創下近12個交易日新高。今日早盤,滬股通渠道呈現單邊流入態勢,半天淨買入19.86億元。
  • 突發利空:50倍白馬股愛爾眼科跳水大跌 外資17億高位接盤
    國藥股份再度觸及漲停,消息面上,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同時舉行,這是全球首個III期臨床疫苗。該股一直受到外資青睞,目前北上資金已持股公司流通盤超8%,10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還盤踞著3位QFII投資者。愛爾眼科月K線外資連續流入A股,22股獲兩大活躍資金加倉外資大幅流入A股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多隻個股又觸發外資買入預警。
  • 明星基金經理三季度大舉加倉績優股
    原標題:明星基金經理三季度大舉加倉績優股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市公司三季報的陸續披露,讓明星基金經理的最新持倉情況浮出水面。睿遠基金傅鵬博、廣發基金劉格菘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三季度大手筆加倉績優股,如果三季度末至今持股不發生變化,以10月26日收盤價計算,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所持有的單只股票市值超過70億元。記者梳理發現,三季度部分業績頗為亮眼的上市公司被明星基金經理大幅增持。例如,去年公募權益基金業績冠軍劉格菘旗下管理的多隻基金三季度大舉加倉通威股份。
  • 睿遠成長價值重倉股變動 剔除醫藥股加倉信維通信
    具體來看,兩隻醫藥股——新和成和科倫藥業從十大重倉股名單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消費電子龍頭信維通信,此外該板塊另一隻龍頭股立訊精密也獲得了大手筆加倉。在賣出兩隻醫藥股的同時,基金對消費電子股進行了加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睿遠成長價值混合持有1915萬股立訊精密,佔基金淨值比例為5.89%,相較於去年四季度增持800餘萬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傅鵬博曾對立訊精密進行了大手筆減持,而立訊精密的股價在今年3月經歷了一輪顯著下跌,股價從此前高點51.63元一度回調超過30%。
  • 市場波動、洋私募A股基金照發不誤:外資選股邏輯生變
    目前,我們更傾向於增配食品飲料、家電等防禦性板塊,其外部依存性很低,例如茅臺、格力都仍是外資青睞的重倉股。」王國輝稱,就中長期而言,加碼中國科技板塊仍是其堅持的策略,儘管短期可能面臨外部不確定性和盈利的壓力,但「科技興國」的主題始終是多數外資長期加碼中國的理由。
  • 又現大宗交易 GIC逾80億收購LG雙子座的外資進退
    同時,另一位房產投資從業人士對此表示:「出售大宗物業碰到經濟環境不太好的時候,出手還是比較困難,估計LG對目前的前景不太看好,儘快套現補充現金流。」無獨有偶,在LG出售雙子座之前,摩託羅拉、諾基亞等外資企業均已從北京核心商圈搬離。顯然,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上述三者遭遇了相同的「命運」。伴隨著中國區域市場主業盈利步步下滑,乃至全球市場盈利下滑,它們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十幾年前,持有大宗物業資產的成本對它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