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取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戰「疫」中堅定「四個自信」,對於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凝聚中國力量,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堅定道路自信,夯實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底氣
江河萬裡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一個國家發展選擇的道路行不行,要看這個道路能不能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近代以來,一批批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發展道路進行了不斷探索,直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帶領中國人民走出黑暗,走向黎明,取得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道路走得怎麼樣,要靠事實來說話,在這條路上,黨和人民走出了新中國的成立,走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走進了新時代;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這樣的發展與巨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屬罕見。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路不僅能走通,更能走好。
一個國家的制度必然是自根自生的,即便是學習借鑑而來,也一定要符合本國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以及基本國情。一些西方學者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實踐成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不通,這些論調如今在疫情大考面前又一次不攻自破。面對疫情的快速蔓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中國壯士斷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而「封城」這一舉措卻被一些西方媒體批評是「侵犯人權」。如今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是仍然毫不懈怠做好防控工作。不僅如此,在全球呈現大規模疫情蔓延態勢之時,中國不斷加大對外支援力度,向伊朗、義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伸出援手,派遣醫療隊,並送去大量醫療物資,分享抗疫經驗,助力全球抗疫。目前中國已經向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援助,彰顯了中國推動抗疫合作、穩定世界經濟的大國擔當。
經此大考,我們更加堅定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輝煌。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不為邪路所惑、不為老路所蔽,團結一心、直面困難,腳踏實地。這條路看準了、認定了,就要始終保持清醒、保持強大定力,不畏風險、不受幹擾,堅定不移走下去,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定理論自信,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能夠順利進行,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科學性,不僅在於它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更在於它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指導,已經被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所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先進性。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眼於新實踐、新發展、新問題,與時俱進,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人民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源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並始終堅持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把「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帶領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執政理念。2020年1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對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專門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對疫情防控特別是患者治療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2月10日、2月14日、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武漢看望慰問抗擊疫情一線的幹部群眾和醫務人員,對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進行具體安排部署。疫情暴發第一時間,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進駐武漢,密切關注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訴求,調動全國醫療資源支援湖北,形成「一省包一市」格局;主動向全社會徵集線索,對侵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從嚴從速查處;了解當地群眾的生活困難和飲食喜好,為當地民眾提供愛心菜、愛心肉,還免費向民眾發放活魚;在基層,黨員幹部始終衝在一線,拉網排查患者,做到應收盡收,為社區居民免費買藥,為孤寡老人等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
這次戰「疫」既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是檢驗了其是否能夠在面對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時作出科學的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掌握科學理論才能正確把握前進方向」,實踐證明,理論優勢始終是我們黨的核心優勢、核心領導力。我們只要始終堅持完善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為「中國號」巨輪揚帆遠航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
堅定製度自信,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建設實踐而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等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蹟。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適合中國發展。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一定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這個國家人民自己的選擇。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則正是如此,它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我國國情出發,凝聚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構起了一套科學、規範、穩定、發展的制度體系,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再次彰顯了這一制度的巨大優勢。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黨中央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執行,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充分展示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全面動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中央指導組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應收盡收、刻不容緩」的重要指示,動員武漢市各單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一手抓拉網排查,一手抓擴床收治病人;僅用29個小時建成3家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從設計到建成完工僅用10天;第一時間從全國調派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省,各醫療隊從接收指令到組建2小時完成,24小時內到達;通過調動企業迅速復工擴產等方式保障醫療物資供應,N95口罩日調度供應量從1月27日前的日均7.2萬隻增加到3月1日峰值56.2萬隻,這種效率得益於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充分展示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談到中國防疫工作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給予了這樣的評價。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評價說:「除了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用這種速度動員各種資源,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戰「疫」大考,取得的諸多成就,證明了我們制度的含金量,也彰顯了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我們一定要牢牢紮根本國土壤,汲取養分,只有這樣產生的制度才最管用、最可靠,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增強、充分彰顯。
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根植於深厚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紮根本土、脈脈相傳,在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的實踐與發展中,不斷積澱形成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中,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標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修身自律、保持節操等為核心內容的革命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70多年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偉大實踐中,凝結成的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甘於奉獻、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嶄新精神風貌,也是激勵當代中國人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這場大考中,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時時閃光、處處感人,給人力量。湖北人民特別是武漢人民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全社會迅速動員,支援力量源源不斷朝荊楚大地匯聚,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局意識;一線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的衝鋒陷陣、科研院所夜以繼日的攻關、城鄉社區工作人員無怨無悔的守護、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產、快遞小哥的「逆行」送服務、環衛工人以街道為戰場,還有許許多多服從大局自覺居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普通百姓,這一切無不彰顯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詮釋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力量。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陳穎、汪勇……一個又一個「最美科學家」「最美醫護人員」「最美快遞小哥」「最美社區工作者」「最美志願者」「最美警察」在戰「疫」中湧現,他們用愛心和善行,用堅守和執著,在危急時刻勇於付出、無私奉獻,展現人間大愛。他們是當今中國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他們身上彰顯出的科學精神、價值追求、職業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真實的寫照。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同時,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這就要求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用中國精神引領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增強中國自信;正確認識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理論必將越來越深厚、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作者:徐 曼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學生張哲浩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