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橋梓鎮峪口村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上日前頻頻轉發著由蒲墩、鉤織等用大自然取材製成的裝飾品所裝飾的精品民俗院落,抖音裡也不時展示村民們的精湛茶道。濃濃的「鄉風民俗文化」心得眾人點讚。
而這場「鄉村民俗文化風」則是兩年前由三位愛好「鄉村民俗文化」的在村居民所倡導和發起的。疫情期間,懷柔峪口村20多名婦女,在三位鄉風民俗文化藝術老師的影響下,掀起了學手工製作民間藝術作品、茶道、花道、院落裝飾等技能的熱潮。只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從學員手中誕生。
「目前村裡有3名女學員能熟練掌握鋪墩製作技能,5名學員能獨立製作鉤織手工作品,3名學員掌握了茶道、花道、庭院美感家庭管理技能。這些上至60多歲下至20多歲的農村姐妹,」懷柔橋梓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該村在了解情況後,得知三名培訓老師免費教村民學技能,專門召開了村兩委幹部班子會,研究決定,騰出村裡大會議室作為培訓基地,並利用村微信公眾號向村民宣傳,同時通過廣播和打電話等形式,組織更多的婦女參加學習。
目前,鋪墩手工藝術作品種類有5款、鉤織作品具備10款、精湛的茶道、多樣花道、家庭自然裝飾等方面都納入到培訓課內容。村裡廣大婦女通過學技能,鄰裡關係更融洽,潛移默化的正了家風、淳了民風、清了村風、踐行了橋梓鎮「三風」傳統文化。
不僅如此,精美的手工藝術作品通過網絡大量分享轉發後,迎來了大量訂單,有意要購買收藏的人紛紛詢價,大家特別開心,在享受鄉風民俗文化帶來快樂的同時,又能足不出村增收致富。
據介紹,近年來,懷柔橋梓鎮以「振興鄉村,文化先行」為抓手。通過把鄉風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把民俗文化產業打造成服務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優秀鄉村民俗文化能夠凝聚民心、教化人心,是情感的紐帶,能夠增進鄉土生活的幸福感。同時充分發揮鄉村民俗文化在鄉村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發展觀光農業,使農民在家門口致富,使鄉村成為宜業宜居的新家園。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通訊員/丁志友
編輯/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