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紀實

2021-02-28 互助信息港

小莊土族民俗村,位於青海省互助縣威遠鎮小莊村,距青海省會西寧30公裡。是集農業觀光、土族民俗、歷史古蹟為一體的旅遊區。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展民俗旅遊,現有土族民俗接待點34處,風情園5處。1992年從事旅遊經營以來,小莊民俗村遊客量逐年快速增加,2004年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7年縣政府把小莊村從古城村單列出來,設為專門發展土族民俗旅遊的行政村。目前,小莊村90%以上的人參與民俗旅遊經營,景區集農業觀光、土族歌舞、土族服飾、土族花兒、輪子秋、土族婚俗等為一體,是土族民俗文化較集中典型的民族文化村。土族民俗風情已成為青海省最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
若干年前,小莊村原是互助縣城西郊一個貧窮的土族村莊,100多戶人家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當時,一名日本學者因為聽了他演唱的「花兒」到小莊村做客,讓他明白:風格獨特的一首「花兒」、質樸優美的一段土族舞蹈,也能掙來錢!於是他把自家的院子開闢成了「鄉村遊」的一個點,這應該算是最原始的小莊村旅遊業吧。
此後幾年,小莊村陸續有幾戶村民辦起以家庭為單位的土族風情接待點,創業之路雖不是一帆風順,但我們並沒有退縮。自掏腰包,先後到雲南、廣西等地考察少數民族風情旅遊;通過縣文化館的幫助,豐富和改進土族歌舞表演;在農家菜餚中增加青海及土族特色品種;此外,我們還在土家院落上做起文章,不蓋紅磚大瓦的現代民居,而是刻意保留傳統松木大房畫梁雕棟、木製窗格等韻味。
改革開放以來,依託當地豐富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土族民俗旅遊業。2004年被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隨著小莊村民俗旅遊的發展,不但帶動了村民收入持續增加,而且及時搶救和保護,挖掘了部分土族傳統文化,豐富了一批極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推出了以飲食品嘗、婚俗體驗、歌舞欣賞、服飾及手工藝品展示等土族民俗旅遊項目,使小莊成為遊客了解土族民俗文化的首選地。

如何做大做強旅遊業,成為一個能夠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小莊村走出了一條靠旅遊致富的好路子。2005年爭取項目資金190萬元,進行了村道硬化;2006年又爭取扶持資金100萬元,改善接待設施;2007年投入150萬元對全村進行了整體包裝,修建、安裝了民俗村大門、文化牆、繡房、路燈等設施。同時鼓勵村民種草種樹,整治村莊環境,為打造土族民俗文化村奠定了基礎。
如今,小莊土族民俗村不斷開闢新的旅遊品種,打破單門獨戶搞接待的舊格局,形成了互相支援,團結協作,一家來客,幾家出動的新格局,使安召舞、輪子秋等土族群眾性民間文藝得以更廣泛的推廣。目前全村已有民俗旅遊經營戶45戶,95%以上的村民從事土族民俗風情旅遊業,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其特色飲食有:狗澆尿餅餅、油炸盤饊、油炸薄什佐、油煎餅、饊子、麻花、焜鍋饃、宣麻口袋、熬飯、土雞、焜洋芋等。

悠然駛入,潔白的哈達,酥油糌粑,龍碗茶,酒麴兒兩風匣……

田園鄉間,心曠神怡……


山頂之上,雪漫無痕……


來也忙忙,去也匆匆……


松木瓦房,美麗新家……


吉祥安召,幸運輪子……

華燈初照,光影闌珊……


白雲掩映,午後時分……


風情濃鬱,行雲流水……


當你走進,請你細聽……

我們想把最好的互助呈現給您,我們想把互助最新鮮的資訊帶給您,關注互助信息港,第一時間掌握家鄉最新動態。

微信公眾帳號:互助信息港或qhhzxxg 同步網站:互助城市熱線:http://huzhu.rexian.cn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最下面閱讀全文進入

相關焦點

  • 答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小莊答卷」
    >  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小莊村是全省聞名的「民俗文化旅遊村」,近年來,小莊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好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的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好路子。
  • 王國龍:土族鄉村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支持下,我們緊緊依託民俗文化發展旅遊產業,精準脫貧全面完成,社會治理和諧有序,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村民們住進了新房、開上了轎車,過上了好日子。王國龍和幾位村民一合計,利用自家庭院開起了集土族特色餐飲、住宿於一體的小店。「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旅遊』這個詞,只知道這麼做比種地收入好,要堅持下去。」1992年,土族民俗旅遊接待點在小莊村掛牌,旅遊興村之路在小莊村徐徐鋪開。發展旅遊,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
  • 相約美麗彩虹部落,感受土族民俗風情!
    古色古香的建築,獨特的土族民俗文化,寬闊的安召廣場。將互助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濃縮在這一方院落中。環繞四周雕刻精美的建築,凝聚著土、藏、漢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木刻浮雕,層層疊疊,豐富多彩。每一個細節都在向你講述匠人們心思的細膩和技藝的巧奪天工。
  • 土族老人徐秀福民間文學作品《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獲「青海省文學藝術獎」
    批示指出,海東河湟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廣大文藝工作者歷來有紮根群眾、反映時代的優良傳統,希望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順應時代召喚和人民期盼,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精品力作,講好海東故事、弘揚海東精神,為海東城市崛起、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民和縣土族老人徐秀福民間文學作品《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獲「青海省文學藝術獎」
    批示指出,海東河湟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廣大文藝工作者歷來有紮根群眾、反映時代的優良傳統,希望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順應時代召喚和人民期盼,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精品力作,講好海東故事、弘揚海東精神,為海東城市崛起、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會議要求,要堅定正確方向。
  • 豐收季節,聆聽三川土族納頓的「喜訊」——民和縣土族納頓節開幕式隨記
    時值一年一度的豐收節,也是地處黃河岸邊土族兒女慶豐收的季節。8月29日,世界最長的狂歡節——土族納頓節拉開了喜慶豐收的序幕。在開幕式現場,儘管秋雨綿綿,但省政協副主席馬海瑛,原省政協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會會長鮑義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呂霞,原省人大科教文衛專委喬正孝,原海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秦國祥受邀出席開幕式並觀看土族兒女的精彩演出。
  • 對話徐秀福 「三川大地民俗文化的執著守望者」
    1945年生於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現身兼青海省「花兒研究會」理事、青海省土族研究會理事、民和縣民族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等職。主要作品有《黃河上遊民間儺——人神狂歡》(合著),《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徐秀福還搜集整理了土族婚禮歌、土族情歌二百餘首,搜集整理土族民間故事三十餘篇。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
    2016年,借著《白鹿原》電視劇熱播之後的餘溫,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拔地而起,5月1日開業當天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很多商鋪一時重金難求。但4年之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卻已經退卻繁華,即將被拆除。藍田縣宣傳部方面則稱,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除是企業的行為,企業之間的事情宣傳部不清楚具體情況,白鹿原管委會在和企業聯繫。不過,有當地村民向記者表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雖然佔地1200畝,為了保留原來的生態面貌,很多都是改造,整體建設費用並不大。據村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投資額度或在1億元左右。
  • 【視頻】土族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序
    中國土族大型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劇情概述祁連山下,青海湖畔,生活著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的古老民族。約1600年前左右,在這片草肥水美的高原上,建立過一個歷時350多年之久的地方政權——吐谷渾國。他東與隋、唐兩代王朝會盟聯姻,又和西域文化相交流;漫漫絲綢之路曾從這裡穿越,吐谷渾人培育的青海驄,影響了宋元時期的「茶馬互市」。
  • 探大美奇景 賞大美冬韻 品大美民俗2016——2017青海省冬春季旅遊...
    > 活動內容:組織遊客觀看、參與、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冬季法鈴神會」、正月祈願大法會,隆務寺誦經、轉彌勒佛、曬佛、跳虔等活動,體驗熱貢藏族、土族、漢族春節年俗活動,以及鑑賞唐卡、堆繡、木雕等熱貢藝術品,參與各類民俗活動,體驗熱貢藝術品製作。
  • 到「納頓」體驗民俗風情
    在納頓莊園舉行的土族民俗歌舞展演,就是此次民俗風情之旅活動中的一項。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土族人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並以淳樸、善良、好客聞名遠近。納頓莊園作為融民俗風情展示、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傳承和保護、旅遊產品開發、民族歌舞演藝為一體的國家4A級土族民俗體驗景區,其主體建築及內部陳設均彰顯了中國土族燦爛的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成為宣傳推介互助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的重要窗口。
  • 土族禁忌習俗
    它是老百姓希望避過災禍,獲得吉祥、幸福心理的體現,有些禁忌放到自然科學面前是毫無道理和科學性而言的,但在民間卻得到人們普遍的遵守和認同,這主要是一種擇吉避兇的心理在起作用。禁忌這種習俗歷史悠久,多是原始信仰的遺留,一部分帶著迷信色彩,一部分脫去迷信轉為規範社會的禮俗。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經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土族習俗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人人遵守的禁忌習俗。
  • 五彩城花博園、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都在贛州這個村兒~
    五彩城花博園、臺灣部落民俗文化村,都在贛州這個村兒~ 2020-12-15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大普奔,這個冬季互助彩虹部落土族園將免費開放!約嗎?
    為感謝廣大人民群眾幾年來對彩虹部落土族園的支持和關愛,讓廣大群眾深入了解土族悠久的文化歷史,體驗濃鬱的土族民俗風情,決定2016年冬季期間彩虹部落土族園向全省人民免費開放,具體事宜通知如下彩虹部落土族園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西南部,距省會西寧30公裡,是互助土族故土園國家AAAA級景區的核心景點,也是環夏都西寧旅遊圈中的一個重要景點。
  • 小莊
    這些果子掙到的錢一部分用來繼續管理這些果樹,一部分存起來供小莊上學。小莊小時頑皮淘氣,經常做一些令父母生氣的事兒,不好好寫作業啦,和別人打架啦,偷別人家的東西啦,他的父母一點都不慣著他,該罵就罵,該打就打,特別是在偷東西這件事上,打得那才叫狠,一邊打一邊喊,你要再偷以後就給你改個名字叫小偷,讓人人知道你是小偷。小莊嚇壞了,以後再也不敢偷東西了。
  • 2018年日文口試——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皆様、こんにちは、今日は中國民族文化村をご案內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中國民族文化村は56の少數民族の民間芸術、民族風情(ふぜい)、民居建築を一つ大きな文化遊園地を集中していたのです。この民俗村には21の民族、24の村が建てられ、これらの村の建物はほとんど、各民族の手芸職人によって、設計され、造られたのです。ある建物は當地に建てられたものを取り外し、ここに運んできて、新しく組立てられたのです。
  • 土族花兒的特色
    土族少年(花兒)是用漢語敘唱的土族愛情歌曲(土族情歌是用土語敘唱的),曲式大多數上、下兩句,以五聲音階的商、徽調式為主,有音域寬廣、旋律起伏頻繁,自由遼闊等特點。有二十餘種不同的曲令,如《好花兒》令、《尕連手》令、《黃花兒姐》令、《紅花兒組》令、《尕妹妹》令、《尕三妹》令、《楊柳姐》令、《梁梁上浪來》令等,以上曲目命名是以曲調內特有的襯詞句為曲名,也有按地方名稱命名的如《東山》令、《丹麻》令、《五十》令等,有些兄弟民族的歌手把土族少年「花兒」稱為《土族》令。
  • 金聲玉振集大成——記國家一級作曲,土族音樂家:馬佔山
    馬佔山出生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橋頭村,土族,畢業於西北師大音樂系。現為國家一級作曲,青海師範大學客座教授,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青海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青海省委,省政府專家庫專家,國家藝術基金會專家,青海省文化藝術系列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委,青海省非物質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寧市非物質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 值得借鑑的村風民俗
    原創 輪動大牛 輪動大牛 村風民俗「村風」:以農村為基礎,以村民 行為道德為準則,自行組織構建起 的「村規民約」。「民俗」:簡稱民間文化,是依託華夏文明為基礎,受到諸子百家文化影響,各民族或一些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
  • 探險紀實80年代蒙古民俗,荒漠《死亡蠕蟲》開機
    9月18日,探險紀實類網絡大電影《死亡蠕蟲》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正式開機。該片源起於蒙古蠕蟲傳說。據傳,蠕蟲深藏於沙漠底下,體長可達3-5米、無頭無尾、血紅色、劇毒、會電擊,可以活吞駱駝。該片取景於石嘴山市,號稱「塞上煤城」,因黃河兩岸「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戈壁風光壯闊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