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禁忌習俗

2021-02-19 青海土族

禁忌是民間為了擇吉避兇,禁止同「神聖」或「不吉」的事物相接近,是對某種神秘力量產生恐懼而採取的消極防範性措施。它是老百姓希望避過災禍,獲得吉祥、幸福心理的體現,有些禁忌放到自然科學面前是毫無道理和科學性而言的,但在民間卻得到人們普遍的遵守和認同,這主要是一種擇吉避兇的心理在起作用。禁忌這種習俗歷史悠久,多是原始信仰的遺留,一部分帶著迷信色彩,一部分脫去迷信轉為規範社會的禮俗。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經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土族習俗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人人遵守的禁忌習俗。
一、 飲食忌俗
土族人忌諱吃馬、驢、騾等圓蹄牲畜的肉,其原因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昔日唐僧西天取經,白龍馬馱經有功,為給白龍馬報恩,所以不吃馬肉,而驢和騾子與馬同類,故嚴禁食圓蹄牲畜的肉;有的說:土族供奉騾子天王神,所以不吃;還有的說:吃了圓蹄牲畜的肉,來世轉牲畜,不能投胎轉人,等等。貓和狗是家庭的衛士,無論主人在家或不在家,它們忠實的為主人守護家園,有守家之功,因此也禁食狗肉和貓肉。
二、衛生忌俗
土族人家把泉水保護的很好,泉眼附近不準洗東西、嚴禁大小便,認為違者將會招惹水神發怒,降病與人。
土族人忌諱在牲畜棚圈內大小便,認為弄髒了棚圈,影響牲畜的發育和發展。若有人在牲畜棚圈內大小便,認為這是對主人的不友好或對主人懷有敵意。發生此事,則立即剷除汙濁,點燃柏香燻圈,以示淨化。
三、禮儀忌俗
土族人忌諱在客人面前吵架或打罵孩子,如是這樣認為是逐客令。婦女不戴帽子或不穿長衫,不得在長輩面前過往。
忌諱在有裂縫的碗裡給客人倒茶或盛飯。不能向客人問「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等話。
到土族人家坐客,到了大門時要呼喊打招呼,待主人家有人應聲後方能進門,不打招呼入內,被視為無禮。上炕必須脫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不得坐在被子、枕頭、衣物上,鞋襪、褲子不能掛在高處。
四、出門忌俗
土族人清晨出門走遠路時,若遇到有人挑著滿桶的水或載物的車迎面而來,則認為是吉祥如意、一路順風的徵兆。反之,如遇到空水桶、空背鬥、空車等時,認為是不詳之兆,就返回來改日再上路。
五、宗教忌俗
土族村落附近的山頂修有鄂博(山神),山壑上掛著以五色彩布做的小旗,土語叫「加達」。村前、村後的山被視為神山,四季封鎖,山上栽有松樹和楊樹,其中如有古老大樹,那便是神樹。村旁有「本康」(十萬佛塔)、「東本」(十萬塊白石頭)、三角土墩,是鎮邪之地。在這些地方禁忌動土和大小便。
土族地區的婦女不能進入寺廟大殿或家庭佛堂內。
六、其它忌俗
土族人有忌門的習慣。家裡生了孩子,為給產婦和嬰兒創造一種比較清淨的環境,則在大門的「墀頭腿」處貼上一小塊紅紙,以示外人禁止入內。安新大門、安中宮下寶瓶、發現有傳染病忌門時,則在門上插一支樹枝或掛一個破篩子,任何人不得進入庭院,忌門天數不等。不能在年青婦女的臥室隨意進出,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笑。
上述忌諱,是有它合理、科學的方面,如,有傳染病忌門可以防止傳染,但也有不合理的方面,隨著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提高,這些禁忌習慣也在不斷地改革著。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與禁忌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回天述職。
  • 關於土族,你了解多少?
    一、迎接1、迎接:土族人對尊貴客人有遠迎習俗,稱為「圖斯乎哇日」。
  • 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與禁忌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下面來和大家介紹下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
  • 大年初七的習俗與禁忌!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大年初七「人日節」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完整版!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那麼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 過年習俗和禁忌
    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1、臘月二十三(1月17日)過小年(1)習俗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
  • 「人日節」習俗和禁忌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 中國56個民族的簡介、禁忌及習俗
    3,布朗族的禁忌    舊時,布朗族禁忌種種。現大部分禁忌逐漸淡化,但在生產、生活中仍保留著若干傳統禁忌的影響和習俗。擇其要者,舉例如下:  (1)打掃寨子期間,不準人進出寨子。  (2)過新年期間出門玩耍,不準在外住宿。  (3)上山種地,住臨時搭的地棚時間不能超出一個月,須在28天以內趕回村寨,否則要殺雞祭祀家神。
  • 【傳統習俗】大年初七「人日節」習俗與禁忌!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大年初七「人日節」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 新疆穆斯林禁忌習俗民俗
    在新疆有許多禁忌,這些禁忌是伴隨著新疆的歷代宗教信仰及長期的生活習慣沿襲下來的。因此這些禁忌對於穆斯林少數民族來說根深蒂固。這些禁忌一方面約束著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逐漸地形成了他們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風俗。
  • 大年三十的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1傳統習俗除夕晚上,家人要共聚一堂吃團圓飯我國的傳統習俗,除夕晚上,一家人一定要在大年除夕晚上共聚一起吃團年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合家團圓,幸福美滿。
  • 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元宵節的習俗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吃元宵的習俗,其實在千年歷史的演變中曾出現過許多種類的「元宵」,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元宵是一種肉粥,到了唐朝時期人們吃的是一種帶餡的麵食。
  • 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時間:2020-01-29 10: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 大年初三習俗與禁忌
    初三小年朝 赤狗不吉利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以上關於初三的習俗、禁忌,但隨著歷史發展,像天慶節、赤狗日、餓鬼日,等等這些民俗已經在逐漸淡化和消失。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開井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 回族的習俗禁忌
    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食物禁忌,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等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
  • 土族婚禮——傾我一世,許你芳華
    土族,為我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和甘肅兩省,特別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為土族的主要聚居地。土族相對人口相對較少,全國土族總人口大約29萬人。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許多獨具特色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
  • 初四習俗與禁忌,要記得
    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大年初四的習俗1迎灶神、接火神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於是,這個習俗就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大年初四的禁忌1忌出遠門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保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
  • 過年習俗:過年禁忌知識匯總
    現代人對於很多傳統的過年習俗知道的很少,過年的「禁忌」很多人也不了解。其實,過年時候「禁忌」也特別多。但並不是迷信,而是人們為了求得吉祥平安的古老習俗。過年日常語言凡「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 土族歷史
    在漢文史籍中,關於土族或「土人」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蒙元帝國時代,但在蒙古文記載中一直稱其為「察漢蒙古爾」(意即「白蒙古」),操蒙古語的大部分土族——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達拉土族鄉和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土族現在也這樣自稱之;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及與其相鄰的甘肅積石山縣等地的土族多自稱「土昆」;黃南州同仁縣土族自稱「土民」或「霍爾」;甘肅卓尼縣的勺哇土族則自稱「土護家
  • 民和土族來源及變遷
    土族是青海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歲月裡,土族人民生息、繁衍在河湟地區。對青海高原遠古文化的弘揚,東西方交通的溝通,經濟文化的發展曾有過重大的貢獻。其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及黃南州的同仁縣和海東地區的樂都縣,在甘肅省境內也有一定分布。民和三川地區是土族主要聚居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