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是民間為了擇吉避兇,禁止同「神聖」或「不吉」的事物相接近,是對某種神秘力量產生恐懼而採取的消極防範性措施。它是老百姓希望避過災禍,獲得吉祥、幸福心理的體現,有些禁忌放到自然科學面前是毫無道理和科學性而言的,但在民間卻得到人們普遍的遵守和認同,這主要是一種擇吉避兇的心理在起作用。禁忌這種習俗歷史悠久,多是原始信仰的遺留,一部分帶著迷信色彩,一部分脫去迷信轉為規範社會的禮俗。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經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土族習俗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人人遵守的禁忌習俗。
一、 飲食忌俗
土族人忌諱吃馬、驢、騾等圓蹄牲畜的肉,其原因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昔日唐僧西天取經,白龍馬馱經有功,為給白龍馬報恩,所以不吃馬肉,而驢和騾子與馬同類,故嚴禁食圓蹄牲畜的肉;有的說:土族供奉騾子天王神,所以不吃;還有的說:吃了圓蹄牲畜的肉,來世轉牲畜,不能投胎轉人,等等。貓和狗是家庭的衛士,無論主人在家或不在家,它們忠實的為主人守護家園,有守家之功,因此也禁食狗肉和貓肉。
二、衛生忌俗
土族人家把泉水保護的很好,泉眼附近不準洗東西、嚴禁大小便,認為違者將會招惹水神發怒,降病與人。
土族人忌諱在牲畜棚圈內大小便,認為弄髒了棚圈,影響牲畜的發育和發展。若有人在牲畜棚圈內大小便,認為這是對主人的不友好或對主人懷有敵意。發生此事,則立即剷除汙濁,點燃柏香燻圈,以示淨化。
三、禮儀忌俗
土族人忌諱在客人面前吵架或打罵孩子,如是這樣認為是逐客令。婦女不戴帽子或不穿長衫,不得在長輩面前過往。
忌諱在有裂縫的碗裡給客人倒茶或盛飯。不能向客人問「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等話。
到土族人家坐客,到了大門時要呼喊打招呼,待主人家有人應聲後方能進門,不打招呼入內,被視為無禮。上炕必須脫鞋,否則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不得坐在被子、枕頭、衣物上,鞋襪、褲子不能掛在高處。
四、出門忌俗
土族人清晨出門走遠路時,若遇到有人挑著滿桶的水或載物的車迎面而來,則認為是吉祥如意、一路順風的徵兆。反之,如遇到空水桶、空背鬥、空車等時,認為是不詳之兆,就返回來改日再上路。
五、宗教忌俗
土族村落附近的山頂修有鄂博(山神),山壑上掛著以五色彩布做的小旗,土語叫「加達」。村前、村後的山被視為神山,四季封鎖,山上栽有松樹和楊樹,其中如有古老大樹,那便是神樹。村旁有「本康」(十萬佛塔)、「東本」(十萬塊白石頭)、三角土墩,是鎮邪之地。在這些地方禁忌動土和大小便。
土族地區的婦女不能進入寺廟大殿或家庭佛堂內。
六、其它忌俗
土族人有忌門的習慣。家裡生了孩子,為給產婦和嬰兒創造一種比較清淨的環境,則在大門的「墀頭腿」處貼上一小塊紅紙,以示外人禁止入內。安新大門、安中宮下寶瓶、發現有傳染病忌門時,則在門上插一支樹枝或掛一個破篩子,任何人不得進入庭院,忌門天數不等。不能在年青婦女的臥室隨意進出,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笑。
上述忌諱,是有它合理、科學的方面,如,有傳染病忌門可以防止傳染,但也有不合理的方面,隨著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提高,這些禁忌習慣也在不斷地改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