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節」習俗和禁忌

2021-02-10 英語語法學習大全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的重要節日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也有系統的習俗。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那天,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裡採他人的菜湊成七件,都不會被當成小偷。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人日節,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後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正月裡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裡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舊時,正月裡忌請醫生看病,認為此兆一年到頭都要生病。生,是人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有的地方習俗正月裡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有災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財」。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儘量在正月裡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薦

十月初一寒衣節禁忌

日常禁忌習俗

禁忌和習俗

相關焦點

  • 【傳統習俗】大年初七「人日節」習俗與禁忌!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小編的話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完整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那麼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 過年習俗和禁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 大年初七的習俗與禁忌!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大年初七「人日節」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
  • 正月初八被稱為順星節、穀日和八仙節,你知它的習俗與禁忌嗎?
    傳說正月初八是祭祀星辰、穀子和神仙的日子,因此又被稱為順星節、穀日和八仙節。正月初八「發發發」,是「發財」吉祥喜慶的節日正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傳說是一個可以預知新年運氣的節日。那正月初八的習俗是什麼呢?一、正月初八的習俗如下:01 大年初八又稱順星節在民間,傳說正月初八被稱作是眾星下界的日子,也是小孩子們認星星的日子。
  • 春節習俗與禁忌
    臘月二十八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
  • 端午節習俗和禁忌,錯一個一年不順,告訴家人千萬小心!
    端午節習俗只有一位鼓手拼命抱住大鼓僥倖活命外,其餘三十八人無一生還。習俗二: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古人插艾葉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 大年初七,這些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正月初七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
  • 11月29號下元節,農祀節日習俗多,祭祖打餈粑,4個禁忌需知曉
    這不,11月29號,也就是農曆的10月15號,正好就是一年一度的下元節。那麼關於下元節,農村又有哪些說法、習俗以及禁忌呢?下文就來和大家說說吧!農祀節日——下元節可能很多朋友都只知道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七月半。相對中元節,上元節和下元節的確不是那麼被人熟知。上中下元節其實和道教有關,道教有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
  • 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與禁忌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
  • 大年初五到初八 不可不知的習俗和禁忌
    從過小年到十五,中國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正月初五迎財神人們認為人的貧窮或富裕都出於財神之手。傳說中,趙公明掌管著天下財物,是玉皇大帝敕封的正神。這天一早,人們沐浴淨身,穿戴新衣,準備鼓樂、供果、大香、鞭炮和煙花,舉行祭拜。因財神不入暗堂,祭祀場面一般燈火通明。也有人焚燒紙質金元寶,放生表示對財神的敬仰。正月初六送窮日初六這天,民間要把破爛的衣服,雜亂的東西掃出門外,點火焚燒窮氣,稱為送窮。那些孤苦伶仃的孤魂野鬼、窮鬼,飄遊不定,無吃無喝,異常艱苦。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的完整版,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小編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
  • 大年初七的習俗與禁忌!人和家旺,事事順利
    中國農曆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
  • 二月二龍抬頭:一定要知道這些禁忌和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一定要知道這些禁忌和習俗!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順其自然也成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春耕節,在這種大型的祭祀節日中,少不了有很多的禁忌,那麼二月初二龍抬頭忌諱做什麼事,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習慣。
  • 晉源 | 清明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在古代,清明節遠不如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節和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現在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與寒食節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說說寒食節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禁菸節」、「冷節」。
  • 中元普渡這些習俗和禁忌一定要知道
    傳說該日陰曹地府開門值日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到陽間,民間在節日到來之際準備好祭品進行祭祀先祖的活動,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那麼中元節這天各地有什麼習俗?中元普渡有什麼禁忌?中元節習俗放河燈中元節放河燈是傳統習俗。
  • 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小編祝大家按照中國傳統,在春節過年期間,都有很多的習俗講究,小編也採訪了一下身邊的朋友,對於大年初一都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好像大家都不相同呢!那你們那邊都有什麼風俗呢?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大家哦~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關於大年初一的那些事吧~記得轉發告知好友哦~正月初一,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稱,辛亥革命以後改稱為「春節」。
  • 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時間:2020-01-29 10: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初五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又是什麼?
  • 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饑饉和瘟疫。元宵節的習俗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 大年初三習俗與禁忌
    以上關於初三的習俗、禁忌,但隨著歷史發展,像天慶節、赤狗日、餓鬼日,等等這些民俗已經在逐漸淡化和消失。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開井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