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2021-02-23 民間禁忌大全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辭舊迎新,消災祈福為目的。

1

傳統習俗

除夕晚上,家人要共聚一堂

吃團圓飯

我國的傳統習俗,除夕晚上,一家人一定要在大年除夕晚上共聚一起吃團年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合家團圓,幸福美滿。

年夜飯尤為重要

年夜飯尤為重要,而且年夜飯不要吃得太快,每樣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預示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餘之意。

如果家中供奉神靈等,要記得在除夕的晚上二十三時上頭炷香,這是敬拜神靈,祈求期盼神靈在新的一年會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運,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2

守歲熬年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

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

守歲又稱「熬年」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別的門飾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對聯,中國人的傳統裡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年夜飯代表著至高無上,古時的賢明聖祖。

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要「掃 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連拐角都要打掃得于于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戶戶貼對聯和門神,屋裡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3

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

一定要吃餃子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4

鞭炮驅年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兇殘的動物

叫做「年」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裡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年」的來歷

為什麼過春節有放鞭炮的習俗呢?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放鞭炮就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時的風俗。

5

除夕禁忌

吉利話是民俗的「除夕課」

亂說話會新年不順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汙水、燈油於地等。

禁忌一

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生,以驅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如果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若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民俗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會不順。

禁忌二

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後,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佔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後,對其不利。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禁忌三

吃完年夜飯後,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譁,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

相關焦點

  • 普洱人過年曾經的那些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就是這樣的一個中國年,你可知道曾經有多少的習俗和禁忌嗎?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盤盤。1、掃塵掃塵,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在過年前選一黃道吉日,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清明節的習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多少?
    它的來歷、習俗和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它與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進了臘月門,9種習俗,5種禁忌,一定要知道!
    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臘月的習俗和禁忌也比較多,這9種習俗、5種禁忌,一定要知道。一、九種習俗1、臘八,喝臘八粥每年臘月初八是中國的臘八節。相傳臘八節源於佛教,僧侶以五穀、果實煮成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後來傳入中國,臘八節開始成為祭祀祖先、祭祀五穀之神的節日。
  • 大年初四的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於是,這個習俗就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忌出遠門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保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 大年三十的習俗與禁忌你知多少?(附新年祝福語)
    我國的傳統習俗,除夕晚上,一家人一定要在大年除夕晚上共聚一起吃團年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筷子,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寓意合家團圓,幸福美滿。現在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都很繁忙,但也應儘量抽出時間在過年的時候與家人團聚,好好的吃一頓年夜飯吧。
  • 正月初四的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於是,這個習俗就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忌出遠門  忌出遠門,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保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 春節習俗與禁忌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戶戶的」掃塵日「。民間信仰以為,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回天述職。
  • 臘月到,九種習俗,五種禁忌,你必須要知道!
    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也比較多。九種習俗1、臘八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稟報這一家人的德行,讓玉帝賞善罰惡。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準備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讓灶王上天之後嘴巴被黏住,說不了壞話。
  • 中國人傳統過年習俗和禁忌完整版!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 那麼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今年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找全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看咱們的老祖宗是如何過年的!大年三十:除夕(1)習俗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 臘月裡,這9種習俗,5種禁忌,一定要知道!
    臘月十五是一年的結束,在這一天,民間習俗是「祭玉帝,祈平安」。過去的人們要在這一天寫一封「平安文書」。向玉皇大帝表達祈求平安的願望。無論今年如何,惟願明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3、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灶王爺上天每年臘月二十三又稱之為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
  • 鬼節(中元節)禁忌,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的禁忌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 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 民間習俗:喪事四禁忌傳說你都知道嗎
    很多人認為靈魂也是有壽命的,不否認輪迴的存在,都寧願相信肉體消亡後靈魂仍然存在,而民間習俗對喪事都會特別注意禁忌,具體禁忌有哪些都知道嗎1、眼淚不能掉逝者身上親人過世都會難免傷心,要節哀,都聽過節哀這句話,卻不知道節哀是什麼意思,而在各處都有哭喪的習俗,在過去哭的聲音不夠大,還說明不夠孝,這話是我外婆跟我說的現代早已淡化了這些哭喪習俗,但是據民間老輩人傳說,節哀的深層意思就是節制眼淚,如果傷心過度把眼淚掉到了逝者身上,逝者會有感覺的,會影響逝者無法專心上路。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
  • 清明節掃墓禁忌,你知道多少?
    清明在即,有些掃墓的禁忌大家得知道一下,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講究,這就跟「過年穿紅衣服討個好彩頭」是一樣的道理,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有些還是很有理由的
  • 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自然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它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個初一,自古就有很多習俗,比如聚財、飲酒,放炮   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 進了臘月門,九種習俗,五種禁忌,必須知道!
    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也比較多。九種習俗1、臘八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稟報這一家人的德行,讓玉帝賞善罰惡。所以人們在這一天準備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讓灶王上天之後嘴巴被黏住,說不了壞話。
  • 正月初九天公生,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
    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正月初九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自古流傳,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天公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大年初九俗稱天公生,是玉皇大帝的誕辰。中國神話中的玉皇大帝,在道教上稱為「元始天尊」。
  • 大年初七,這些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那麼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呢?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大年初七的禁忌是什麼,正月初七人日不能做什麼吧。大年初七「人日節」這個已被漸漸淡忘的「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的「人類生日」—「人日」。民俗專家說,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
  • 「七月半」將至,「鬼節」這些民間禁忌你知道多少?
    以上為中元節習俗下面給大家看一下「七月半」的禁忌(註:膽小慎看)我就笑笑不說話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人身上有三把火,分別是額頭與兩肩,這三把火不要被遮了,在七月半期間,火焰低的人夜裡會夢見自己已故的親人託夢,這是很正常的,大家也不用害怕,一般親人是在夢中向你訴苦,或者問好,你只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好。比如他們說沒有錢花,就多燒點紙錢,沒有衣服穿就多燒點衣服,沒房子住就燒一棟房子等等。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有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嗎?
  • 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關於春節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些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有一些卻讓人覺得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