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呂不韋?從1865到2020,滙豐銀行在中國的故事

2020-12-16 無相財經

唯一能為給出答案的,恐怕就只有時間了。

無相財經出品

前段時間,梁振英點名滙豐銀行,稱「這家自稱英資的銀行萬萬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著西方國家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

數天後,滙豐銀行在微博上公開支持國安法,結果卻被英國政界批評向中國 「跪低」(屈服)。

一家銀行,為何能同時引起兩國政府的關注呢?

這一切,必須從滙豐如何成立,如何在香港站穩陣腳講起。

1. 成立

1864年初,大英輪船公司香港總代理蘇石蘭(蘇格蘭人)在去中國的途中,閱讀到了有關銀行業務的文章。

作為在亞洲地區打滾多年的商人,他意識到隨著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對外開放的趨勢,中國極需要一所現代化的銀行去配合其對外貿易。

數月後,蘇石蘭得知孟買有商人抱著同樣打算,於是搶佔先機,馬上走訪香港各大洋行,成立了組建滙豐銀行的臨時委員會。

組成臨時委員會的十四所洋行,包括英資的寶順、美資的瓊記、德資的禪臣、印度猶太裔商人開創的沙遜等等。

它們在中國和東南亞有著龐大商業網絡,實力雄厚!

擁有這些商業夥伴,使得滙豐在成立時比其他在港外資銀行多出一個優勢,就是明確把自己的利益和香港——或者是說英國對貿易的利益綁定。

當時,香港大部分的外資銀行的總部均設在印度或者歐洲。

由於當時的通訊技術所限,很多重大的商業決定在諮詢總行後往往錯失時機。

於是蘇石蘭在滙豐臨時委員會成立不久後,就寫信給英國殖民地部大臣,提到外資銀行在華的分行,並不能滿足東亞地區的貿易需要。

所以,需要一家新的銀行,來發展香港的金融事業,以配合英國的對華貿易。

大臣聽取了建議,因此,時任港督積極協助滙豐的註冊,並很快對其開放發鈔權。

就此,憑著龐大的商業網絡,以及港英政府的政策配合,滙豐銀行在香港站穩了腳跟。

作為投桃報李,滙豐也需要配合港府的金融需求。

例如在1866年,滙豐借款十萬給港府應急。

後來,港府更加長期委任滙豐領導層為港府最高決策機關——行政局的成員,並把滙豐定位為香港的中央銀行。

2. 大清的裱糊匠

清朝末期,李鴻章曾自嘲是清廷的裱糊匠。

而滙豐銀行,就是漿糊。

在香港站穩陣腳後,滙豐積極擴展對華的業務,成為了在華領軍金融事業的外資銀行。

先後在福州、寧波、漢口、廈門、天津、北京等各路設立分行或辦事處。

清廷的一些顯貴,例如北洋大臣李鴻章、慶親王奕劻、肅親王善耆等人,都紛紛託滙豐保存各種或明或暗的收入。

滙豐在中國業務成功有兩大原因。

第一是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讓滙豐有大量的商業借貸活動。

第二是滙豐多次為清廷提供貸款,讓滙豐獲利甚豐。

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滙豐銀行,我們在歷史書看到的很多清廷的重要決策均無法實行。

比如1876年,正在準備西徵新疆的左宗棠急需貸款,滙豐就向其貸款500萬兩,讓左宗棠得以順利出兵。

後來,隨著清廷的各種需要的擴張(廣東海防、福建海防等等),滙豐亦多次向其放款。

據記載,清廷自1880年代初到甲午戰爭期前15年間,對外借款22筆,滙豐銀行就包攬了當中的14筆,佔借款額總數的68%。

而且,滙豐對清廷借款所得盈利甚高,佔當時滙豐每年純利的20%以上,甚至在某些年份高達50%。

在華的連番動作,讓滙豐在亞洲地區打響了名堂,成為了亞洲金融業的領頭羊。

由於在亞洲地區享崇高地位,滙豐得到了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並且,英國政府還多次協助滙豐爭取包攬清廷的戰爭賠款借貸。

例如1895年馬關條約的對日賠款,和1901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

1890年8月15號,當時在華最有影響力英文報紙《北華捷報》寫到:

在中國只要一說「銀行」,大家就知道說的是滙豐。

3. 滙豐曾經幫過大忙

早前,有輿論曾抨擊滙豐「出賣華為」,讓孟晚舟被捕。

其實,這是大水衝了龍王廟。

因為冷戰期間,滙豐曾經也為中國打破美國的金融封鎖,做過不少事情。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曾經對我們進行了漫長的經濟封鎖,外資企業幾乎全面撤出中國。

在當時美國的金融封鎖下,中國並不能利用美元和美資銀行做結算,就在這個時候,國家終於有任務交給滙豐了。

這時候,滙豐建議用英鎊來繞開美元,此舉得到了上層的同意。

就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定期把貿易順差和僑匯交託給滙豐香港總行。

讓滙豐從世界各地搜購大量英鎊,以應付對外貿易的結算。

其中一大部分的英鎊,會定期轉送到中國銀行的倫敦分行,作為處理中國對歐洲貿易的結算之用。

同時,十六家在英國從事對華貿易的企業嗅到了商機,率先派遣使團訪華,與中國籤訂貿易協定。

這些財團當年組成的英中貿易協會,拼命遊說英國政府不要放棄中國市場。

而該會的主席,就是滙豐控股的主管 Sherard。

英國的網開一面,讓中國看到了希望。

短短五年間,中英貿易的總貿易額從9700萬美元上升到2億300萬美元。

實際上,滙豐此舉是一個極大的賭博。

因為美國 一直在密切監察著中國的財政狀況。

滙豐為了配合中國銀行,必須要小心行事,避免被美國政府抓到痛腳,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

綜合英國解密檔案、滙豐的內部文件、中方的對外貿易數據,由1953到1971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的近四十年期間。

中國在香港購買的英鎊平均有40%到50%都是由滙豐提供的。

二十多年後,中國改革開放。

第一個重返大陸的外資銀行,也是滙豐。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逐步開放金融市場,滙豐和旗下的恒生在中國的多宗併購中頻頻得手。

如今,滙豐也是中國最大的外資銀行!

4. 政治投資大於經營投資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謂其父曰:「耕田之利幾倍?」

曰:「十倍。」

「珠玉之贏幾倍。」

曰:「百倍。」

「立主定國之贏幾倍?」

曰:「無數。」

從上面的滙豐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滙豐除了善於營商,更加善於作政治投資。

這些政治投資,按呂不韋的說法,可能比一般營商所得的利益還要高。

回顧滙豐一筆筆的政治投資,我們不得不佩服滙豐的眼光。

滙豐的座右銘是:「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其中的「智慧」,就隱含了「政治」兩個字。

不過,政治獲利高,但風險也可能更高 。

雖然滙豐曾冒著被美國制裁的風險為中國服務,但當時的中國並非美國的眼中釘。

當場景來到2020年,中美的關係變得複雜,滙豐還能獲利嗎?。

唯一能為給出答案的,恐怕就只有時間了。

相關焦點

  • 揭秘:依賴中國市場,卻還「陷害」華為的滙豐銀行,是怎麼起家的
    而小夥伴們也一定或多或少的聽說過,華為或孟晚舟的遭遇背後涉及到一家叫滙豐銀行的企業。這是一家在中國建立、發展、壯大,並且至今還在依靠中國賺錢的公司。但小夥伴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在歷史上曾兩次望風「逃離」中國。
  • 滙豐:獅子銀行,還是狐狸銀行?
    梁振英說,滙豐的利潤主要來自中國,但董事局和高階管理層幾乎全部是英國人,在政治問題上,這家自稱英資的銀行萬萬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著西方國家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中國和香港都沒有欠滙豐,滙豐在中國的業務,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完全可以隔夜取代。
  • 懂點兒啥:150年來,滙豐銀行是如何吸血中國的?
    最近,滙豐還對「港版國安法」裝聾作啞,直到被梁振英點名批評後,才發文支持。要知道,滙豐目前四分之三的業務和9成利潤來自中國。那麼,這個列強時代的活化石,哪來的膽量做這些事?它還做了哪些見不得光的事呢?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聊聊,滙豐銀行是怎樣吸血中國的。
  • 從毒販到PPT:滙豐銀行的牛排館大戲
    不僅如此,2020年7月,孟晚舟律師團隊提交的證據材料顯示,這次會面前,滙豐銀行始終知曉華為與Skycom的關係。這場下午4點左右的會面,發生在2013年8月22日。這需要人們回到7年前,甚至更久遠一些,在走進那間牛排館之前,滙豐銀行面臨的,則是為毒販洗錢的指控,美國司法部門派駐監管……滙豐的「毒販時刻」1865年3月3日,滙豐銀行在香港創立。
  • 從毒販到PPT:滙豐銀行的牛排館大戲-虎嗅網
    滙豐銀行高管,曾在一家牛排館主動約見孟晚舟,後者則用一份PPT,介紹了華為與香港星通技術有限公司在伊朗的客戶、產品、合規要求、合規制度,並如實陳述了華為和Skycom在伊朗的業務。不僅如此,2020年7月,孟晚舟律師團隊提交的證據材料顯示,這次會面前,滙豐銀行始終知曉華為與Skycom的關係。
  • 渣打銀行和香港滙豐銀行為何能夠發行港幣?
    港幣主要是由香港政府(不過它主要發行的是10元貨幣)、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這幾家一起發行,所以不同鈔票上的發行銀行是不一樣的。(1)港幣的發行史香港這個地方最早是用銀圓的,但是銀圓拿起來並不那麼方便,於是在1845年,法國人的東方匯理銀行就發行香港貨幣,不過這些貨幣並沒有得到殖民香港的英國當局的承認,只是作為商業上的往來,這純粹是靠著銀行本身的信譽,後來,滙豐銀行在1865年、渣打銀行在1862年也開始成為了發鈔行。
  • 滙豐銀行業績下滑明顯,為何平安要不斷增持成為第一大股東?
    到了2018年2月9日,中國平安又以30億港元價格再次購入滙豐控股股份,隨後中國平安所持有的滙豐控股股權比例達到6.17%,持股數量12.53億股。到了2018年11月1日,中國平安再次通過平安資產管理購入滙豐控股537.56萬股,此後,中國平安正式取代貝萊德集團,成為滙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東及持股比例為7.01%。
  • 滙豐銀行的中國往事
    美國司法部盯上了滙豐,在隨後的五年時間裡進行了100多次訪談,審查了超292000封電子郵件,並且派了一些監控人員駐紮到滙豐。當時的清廷大半的軍費開支都在左宗棠那裡,慈禧讓李鴻章想辦法去解決臺海問題,於是李鴻章四處向外資銀行借錢,而各大銀行又不想得罪日本,無奈之下李鴻章找上了滙豐銀行。
  • 滙豐銀行出賣華為,將資料洩露給美國,陷入信任危機
    他是這樣說的:滙豐的利潤主要來自中國,但董事局和高階管理層幾乎全部是英國人,在政治問題上,這家自稱英資的銀行萬萬不能一邊賺中國的錢,一邊跟著西方國家做損害中國主權、尊嚴和人民感情的事。中國和香港都沒有欠滙豐,滙豐在中國的業務,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完全可以隔夜取代。
  • 中國平安!不要做滙豐銀行的「救世主」!
    二0二0年九月二十八日,滙豐銀行股票迎來近十餘年最大增幅。 自滙豐銀行出賣華為事情曝光後到現在,滙豐銀行在涼涼的道路上已經越來也成功。
  • 從毒販到PPT:揭秘滙豐銀行如何用一出牛排館大戲構陷孟晚舟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從毒販到PPT:滙豐銀行的牛排館大戲當年牛排館內景 圖片來自網絡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郝成 北京報導隨著孟晚舟案庭審程序推進,逐步公開的證據文件裡,擁有155年歷史的滙豐銀行,露出了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 2020年滙豐銀行最新大額存款利率 滙豐銀行大額存款利率是多少?
    上海滙豐銀行以業務為出發點,開業時以當時股東之一沙遜洋行擁有,位於中環域多利街(現稱銀行街)的域多利大廈作為總部,並取得發鈔權。總部位置與2012年的所在地相若,並於1886年購入改建為第2代總行行址。1880年代,東藩匯理銀行因錫蘭咖啡失收結業,滙豐取得源自東藩匯理銀行的政府的往來帳戶,成為的準中央銀行。
  • 中國平安「抄底」滙豐銀行,再次成為大股東,釋放什麼信號?
    對於滙豐銀行,相信現在已經無人不知。自今年以來,受到「黑天鵝」事件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滙豐銀行股價出現較大程度的下跌,而且業績方面也遭受很大損失,2020上半年淨利潤下跌69%,這也致使滙豐銀行的大股東們承受了很大的損失。
  • 滙豐銀行取消派息背後:中國平安單日損失超百億
    據法新社3月27日報導,歐洲央行要求歐元區銀行業至少到2020年10月都不要支付2019年和2020年的股息,以保持流動性來幫助家庭和企業挺過新冠肺炎危機。同時,報導稱,在各國決策者紛紛採取前所未有的舉措支持全球經濟之際,歐洲央行還要求歐元區各銀行不要回購股票。
  • 滙豐銀行牆頭草:賺中國人的錢,傷中國的心
    想讓滙豐銀行公開表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雖說滙豐銀行成立於中國香港,但是公司董事局和高層管理者基本上都是英國人,所以這家銀行到底和誰姓只有它自己知道。但不管這家銀行銀行究竟姓什麼,它的利潤點主要是來自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
  • 滙豐銀行往事:東西逢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鴉片戰爭後,中國外債猛增,亟需一套完善的銀行體系。但長期閉關的中國只知錢莊,不懂銀行,而外資銀行總部多設在英國或印度。這種金融體系,不管誰開一家總部坐標在中國的銀行,都能從清政府身上揩油。這個主意在蘇石蘭的心中醞釀了三四個月,並沒有馬上付諸實施,直到他聽說幾個孟買人準備來香港開辦「中國皇家銀行」,才馬上行動起來,跟律師一起準備商業計劃書。
  • 出賣華為之後,滙豐銀行第一大股東被挖出,我們錯怪中國平安了
    其實滙豐銀行之所以這麼做,據說是因為其協助墨西哥毒販進行違法行為,而這一行徑被美國司法機關發現,如果滙豐不在孟晚舟事件上協助美國,那得到的制裁將不可小視。最終滙豐銀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將孟晚舟出賣。作為英國滙豐集團的全資公司,滙豐銀行在整個亞太地區擁有不少於700家分行,年利潤更是高達近千億。
  • 滙豐銀行屬於哪個國家 未來是否退出中國?
    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捕,滙豐銀行可以說是幕後的一個推手,這樣出賣華為的行業,讓不少國人感到憤怒,已經有不少滙豐銀行的客戶,表示要抵制滙豐銀行,那麼滙豐銀行屬於哪個國家?未來滙豐銀行是否退出中國?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中國十大外資銀行排名,滙豐銀行居首
    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有: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滙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星展銀行,恒生銀行,美國銀行,東京銀行,華僑銀行,滿地可銀行,澳新銀行、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永亨銀行、南商銀行、友利銀行、巴黎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大華銀行、韓亞銀行、華商銀行、華一銀行、協和銀行、華美銀行、新韓銀行、大新銀行
  • 中國平安耗資3億增持滙豐銀行,引發輿論關注所圖為何?
    1、中國平安以3億元增持滙豐銀行股票過程2020年9月23日,中國平安花費3億港元增持滙豐銀行(其實是上市公司滙豐控股,我們習慣性成為滙豐銀行了),增持股份1080萬股,按照當時的估計,花費金額大概是3億港元,經過這次增持後,中國平安持有滙豐銀行的股份數量上升到1655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