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在「眨眼睛」,科學家給出了三種解釋!

2020-12-26 痴狂科學

在宇宙中大多數的星系中心都存在一個大質量的超級黑洞,我們的銀河系也同樣有一顆質量超過太陽430萬倍的黑洞——人馬座A*,天文學家在這顆大質量黑洞附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觀察人馬座A*時,無意中發現這顆天體會發生奇怪的閃爍現象,猶如眼睛一樣在銀河系中心一閃一閃的,目前並不清楚人馬座A*發生了什麼現象。

地球距離星系的中心約有2.6萬光年,由於黑洞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到的,科學家通過分析射電波強度變化發現了人馬座A*在有規律地發生閃爍,而且在紅外光線和X射線波段都能觀測到這種奇異的閃爍現象,由於黑洞擁有極強大的磁場會吸引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吸積盤,科學家就是在這些發光的星際塵埃中拍攝了首張黑洞照片。

最早觀測人馬座A*的閃爍現象是從2017年開始的,科學家發現這顆黑洞每次閃爍會持續10分鐘,每天都會有規律地出現7次,對於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有如此奇異的現象還是首次發現,在宇宙中幾乎不可能還有外來因素能影響到黑洞,最初研究認為可能是黑洞周圍聚集的天體遮擋造成的,但人馬座A*的質量實在太龐大了,即便是把人類已知最大的恆星都聚集起來也遮不住黑洞,倒是有可能是吸積盤過大遮擋了一部分發光的區域。

推測一:吸積盤遮擋

研究團隊認為人馬座A*旋轉的速度接近光速,致使其內側吸積盤與外圍吸積盤的溫度差別很大,所以外圍吸積盤由內往外是逐漸變暗的的,然而物質吸積盤並不是均勻存在的,當某部分吸積盤旋轉過來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此時黑洞發出的射電波強度變弱了,直到這部分物質吸積盤離開觀測區域後就恢復了正常觀測,這也就是為什麼發現黑洞會出現「眨眼」的現象,當然這只是目前最令人信服的解釋之一,並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實。

推測二:受另一顆黑洞的影響

天文學家希望能觀測其它星系中心的黑洞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在星系中心並不是只有一顆大質量黑洞,有些星系是有多顆黑洞並存的,科學家觀測到在雙黑洞運行的周圍會出現光線被扭曲的情況,通過觀測射電波的強度也會出現閃爍現象,科學家還認為大質量黑洞基本都是通過與其它黑洞合併才形成自身質量的,這也意味著雙黑洞或者多黑洞相互影響的現象其實很常見,那麼人馬座A*的「眨眼」情況或許也是這種原因造成的。

推測三:黑洞不明原因的活動

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人類對於黑洞的了解還非常有限,雖然黑洞是一個不斷吞噬物質的天體,當它在吞噬大量物質的時候會產生很強烈的物質噴射流,當噴射流面向地球時我們就會觀測到黑洞在逐漸變亮,當噴射流轉向其它方向時觀測到的黑洞就會變暗,黑洞如此神奇的特性才是讓人著迷的原因,或者黑洞還存在其它未知的現象,不過這三種推測也基本解釋了黑洞會出現「眨眼」的幾種原因。

當然關於人馬座A*為什麼會「眨眼」到底是哪種情況,還需要更高的技術來驗證。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心黑洞發現了神秘物體!
    我們知道,與銀河系中心相比,地球其實處於銀河系的外圍區,銀河系中心大約有26,000光年遠。我們星系中心的恆星密度比我們所在星系的密度高10億倍。地心引力要大得多。磁場更加極端。銀河系的中心是極端天體物理學發生的地方。
  • 黑洞,溫柔的殺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活在孕育新恆星
    一直以來,黑洞都是以冷面殺手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它們是宇宙中的饕餮,無所不吞,連光也不放過。任何天體膽敢靠近它,都必死無疑。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黑洞一直被我們看作是宇宙中的殺手,但它可能也有溫柔的一面。有的時候,它反而或孕育出一些新的恆星。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它們在各自的星系中主宰著一切,而且即使是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也是太陽質量的上百萬倍。
  • 一個和銀河系一樣重的超級黑洞居然失蹤了!宇宙這個玩笑開大了
    然而最近幾年來用多個最先進望遠鏡觀察的結果卻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在這個可能擁有宇宙中最大星系核的星系中心,不但沒發現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就連30億倍的也沒有看見,更準確地說,這個星系的中心似乎根本就沒有黑洞存在的跡象,這無疑令人瞠目結舌,不知所措。宇宙在給我們開玩笑?
  • 科學家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巨大的氣球狀結構
    事實上,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氣球狀結構,圖片是科學家在這個區域觀察到的最大的結構之一。如圖所示呈沙漏狀排列的一對巨大氣泡正在向銀河系外數百光年處發射無線電輻射。科學家們還不確定它是如何形成的,但它的存在可能會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潛伏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 長文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科學家因為他們對宇宙中最奇特現象之一——黑洞的研究,而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oger Penrose發明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他的研究揭示了廣義相對論如何預測了黑洞的形成。這些時空和空間的怪物會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
  • 銀河系中間最亮的地方是什麼?銀河系大漩渦的中心點是什麼?
    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有25000至28000光年,就像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樣,太陽繞著銀河公轉一圈大約需要2.5億年的時間。銀河系的最中心是銀河系的自轉軸與銀道面的交點,我們可以用赤經和赤緯來表示。
  • 「黑洞吞噬太陽」圖片刷屏:黑洞中心真有蟲洞嗎?
    黑洞吞噬恆星?很普遍在宇宙中,黑洞吞噬恆星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比如在銀河系裡,將近一半的恆星都處在雙星系統中,即這個系統中有兩顆恆星。」苟利軍解釋,兩顆恆星可能質量不一樣,質量越大的演進會越快。當然,具體到黑洞,從各個方向掉進去都是一樣的結果。另外,黑洞本身並不發光,看起來中心始終是黑漆漆的一團,綜合起來,人們最終給它取了「黑洞」的名字,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2019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曾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只不過,它的模樣看起來有點像個「甜甜圈」。
  • 科學家發現巨型怪物黑洞,每天吃掉一顆太陽!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是由足夠大質量的恆星在核聚變燃料耗盡後引力坍塌形成所致。吞噬是其最大的特點,它可吸入任何物質,甚至是光線。在去年4月份人類獲得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前,沒有人見過它的存在。但能通過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釋出強大而明亮的輻射能量,從而被科學家捕捉。
  • 地球速度比想像中更快,更靠近銀河系的黑洞
    根據日本的天文學家VERA對星系的一項新調查顯示,地球移動的速度比想像中更快,離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更近。但是不用擔心,我們的星球是安全的!
  • 宇宙再現奇特景象,科學家發現591顆恆星,在高速逃離銀河系
    ,此後,科學家們確認銀河系中的確存在著許多「速度型選手」,研究者將這些高速逃離的恆星,稱作「超高速星」。簡單來說,它們一般都來自於雙星系統,這些雙星系統距離銀河系的中心黑洞距離也很近,受到黑洞引力的影響,雙星系統就被潮汐瓦解,之後,就會形成超高速星。
  • 不到0.1秒的信號,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科學家直呼人類太渺小
    其中原初黑洞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早期,它們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而超大質量黑洞則位於宇宙中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銀河系的中心光斑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麼,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現代研究認為,所謂的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經歷過超新星爆發後坍縮形成的。
  • 科學家計劃拍攝首張黑洞照片
    多勒曼還擔任著「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顧名思義,這一項目的目標就是拍攝到黑洞的照片。多勒曼說:「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可以做出嘗試的相關技術。」黑洞的概念最早是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導出的,在隨後的數十年間又經過了大量的觀測,測量和實驗驗證。但是人們從來未能實現對黑洞的直接觀測,或者拍攝到黑洞的照片。
  • 宇宙中存在的四個謎團,困擾我們多年,科學家也難以解釋
    宇宙學知識的突飛猛進也使得科學家們發現了近2000個超級地球,數千個恆星,並發射了距今僅有的從太陽系出來的旅行者1號,這些都是科技帶給我們的偉大成就。這些已經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令人驚嘆的成就,但對整個宇宙來說卻是微不足道的。這些我們發現的超級地球,數萬顆恆星在宇宙中只是冰山一角,畢竟人類的科學仍然有限,使得我們還不能去探索。
  • 歐洲公布銀河系大地圖,驚訝發現:地球正朝著一個黑洞前進!
    歐洲公布銀河系大地圖,驚訝發現:地球正朝著一個黑洞前進!據英國太陽報12月4日報導,俗話說得好,坐地日行八萬裡,也就是人在赤道隨著地球自轉,人本身就已每日移動4萬公裡,約合8萬裡。不僅如此,我們整個恆星系在大家長太陽帶領下,也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速度大約為220公裡/秒,如此神速也要2.5億年才能繞行一周,上次處在同一位置時,地球上還是恐龍橫行的中生代。
  • 「黑洞照片」摘得年度自然科學突破桂冠,科學家怎樣發現黑洞?
    對於黑洞,也是類似的觀測原理。大家現在看到的動圖,其實是我們對銀河系中心的18顆恆星進行長達16年的觀測後得到的一個結果。夏季,如果大家去比較偏僻而寬闊的地方,或者光汙染比較弱的地方,抬頭應該會看到一條銀河光帶。在這條光帶最寬的區域裡,有一個茶壺狀的星座,這個星座中就是銀河系的中心。團組進行長達20多年觀測研究的就是銀心區域附近的恆星。
  • 日本科學家稱:地球和巨大的黑洞更近了,未來會被它吞噬嗎?
    目前已知黑洞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假想中的原初黑洞,這類黑洞被認為廣泛存在於宇宙深空,只不過質量都非常小。科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高速被拋出,很多物質受力被擠壓在一起,就形成了小巧的原初黑洞。只不過目前科學家沒有真正發現它們的蹤跡,原初黑洞也被認為是驗證「霍金輻射」最合適的天體。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成千上萬顆「黑洞行星」?是否會存在生命?
    在旋渦的中心可以噴發出超強輻射的X射線。黑洞除了可以吞噬一切的特點,它還會向外噴射出明亮的物質噴流,這種明亮程度在太空中清晰可見。有科學家懷疑在超大質量黑洞中可能藏著數以萬計的「blanet」,也就是black hole+planet黑洞行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都可能形成黑洞行星。黑洞行星的形成可能是因為圍繞黑洞旋轉的塵埃雲,它們和普通的圍繞恆星旋轉的行星沒太大差別。有的可能像地球似的巖石行星,但是可能要比地球大十倍還多,有的可能像海王星似的氣態巨行星。
  • 震驚,科學家提出我們可能生活在「黑洞」中
    美國、日本、臺灣等地多名科學家的聯合猜測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暗物質的神秘問題,暗物質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物質,暗物質是理論上佔據了宇宙大部分質量並且將星系團聚在一起的無形物質。物理學家提出各式各樣的理論,它是由尚未被發現的粒子組成的,它是由沸騰的血漿形成的,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
  • 銀河系出現聖誕樹狀的雲團?近期銀河系黑洞中的奇異事實
    2019年10月,銀河系的中心黑洞 射手座A星然變亮,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休眠火山,一個沉睡的怪物。在這個時空沉睡的區域,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內部的任何物質都不會逃出來。2020年6月,哈勃太空紅外望遠鏡觀測到,在大約350萬年前,銀河系黑洞爆發時顯示的巨大閃光。對於這個事件,毫無疑問,在遼闊的非洲草原上,早期的原始人都能目睹這個閃光。因為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爆發所造成的閃光是如此強大,以至於像聖誕樹一樣照亮了銀河系內部的大麥哲倫星雲和與之相伴的小麥哲倫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