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司令員楊嶽彬,叛變後投靠蔣介石,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2020-12-08 悟空談歷史

少年英雄大家都見得多了,有英雄就有叛徒,所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背信棄義的少年叛徒。在所有人為理想和事業赴湯蹈火時,這個人竟背叛自己的立場投靠了敵人。他就是曾經的紅軍的高級將領、粵贛軍區司令員,名字叫楊嶽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說楊嶽彬的最終結局。

楊嶽彬出生於1908年,他是湖南華容人,十幾歲時就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19歲的楊嶽彬參加了秋收起義。秋收起義後,楊嶽彬跟隨大部隊到了井岡山,先後擔任了紅四軍的黨代表、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是紅軍的一名年輕的得力幹將。

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正式成立後,楊嶽彬的職位更高了,他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彼時的楊嶽彬年僅22歲,儼然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當時大家都對楊嶽彬很是敬重。更重要的是,楊嶽彬不僅年輕有為,而且頗有指揮才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他被任命為粵贛軍區司令員,他指揮部隊躲過了國民黨數次「圍剿」,堪稱少年天才。

那麼,楊嶽彬既有地位又有權力,同時深受士兵們愛戴,為何會叛變投敵呢?這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有很大關係。1933年9月,蔣介石對紅軍發起了第五次反「圍剿」,當時的負責人博古深信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指揮李德,讓李德瞎指揮,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徵。

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楊嶽彬身受重傷,當時蘇區的醫療條件較差,他沒得到有效救治,因此日漸嚴重。紅軍長徵開始後,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組織決定讓楊嶽彬留守,楊嶽彬和一些受傷的戰士只能在蘇區徘徊。

他們一行人突破重重難關才在油山上找到了隱蔽之處,可是山上沒有糧食,沒有彈藥,日子一久,楊嶽彬就撐不住了,眼見著大部隊還沒來救自己,楊嶽彬決定投降。他背著所有人偷偷跑下山,投靠了蔣介石。

按照蔣介石一貫的性子,他根本不欣賞楊嶽彬這種首鼠兩端的人,但是考慮到宣傳,蔣介石還是選擇禮遇楊嶽彬,同時讓他擔任國民黨《閩西日報》社的社長,讓他宣傳國民黨的政策。楊嶽彬確實有才華,蔣介石雖然不屑於他的人品,卻被他的才華打動,不久後任命他為河南桐柏縣縣長。

抗戰勝利後,楊嶽彬在有了髮妻的情況下又娶了一個名門之秀劉東秀,兩個女人卻處不到一起,劉東秀被楊嶽彬的髮妻一怒之下槍殺。糟糕的是,楊嶽彬的三個大舅哥,也就是劉東秀的三個哥哥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學生,而且都在國民黨政府部門擔任大官。劉東秀死後楊嶽彬沒法和他三個大舅哥交代,這事後來被捅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又極其愛護自己的學生,最終下令徹查此案。

1949年,楊嶽彬被蔣介石下令槍決,年僅41歲,曾經的天才少年,紅軍的司令員楊嶽彬就這樣喪命。其實如果蔣介石真想保住一個人,楊嶽彬的小命不算啥,只怕是楊嶽彬被當槍使自己還不知道。人可以窮,但不能沒有志氣,更不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出賣原則,否則下場很有可能像楊嶽彬這樣。

參考資料:

《華容縣人物楊嶽彬》

相關焦點

  • 紅四軍早期幾個將領,資歷相似,結局各異
    比如,紅一軍團早期軍團層級的將領朱雲卿、楊嶽彬,就分別屬於犧牲、叛變兩種情形。楊嶽彬 (1908-1949) ,參加過秋收起義,曾先後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軍委總參謀部動員科科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第四局局長等。
  • 他們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後來各自的結局如何?
    中華民國是中國近代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統治階級依舊是那個時代的代表,在抗日的戰場上也是可圈可點。其手下也是猛將輩出,在那個時代,手握重兵,叱詫一方。而其中的五個將軍被後人稱為「五虎上將」。然而他們的結局在新中國成立後,卻是各不相同。
  • 人稱「倒戈將軍」,叛變七次後投靠日本人,部下不願做漢奸將其活埋
    人稱「倒戈將軍」,叛變七次後投靠日本人,部下不願做漢奸將其活埋 呂布殺丁原,弒董卓,認一個乾爹殺一個乾爹,比僅僅是坑乾爹的網絡炫富女們,還要厲害十倍,被後人罵了一千多年,而在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比呂布更「厲害」,他曾先後投靠七個主子,絕對的牆頭草,他就是有「倒戈將軍」之稱,曾火燒少林寺的石友三
  • 膽子最大叛徒,紅軍連指導員叛變後成少將,劫持司令員建國初槍決
    然而,新四軍成立之初,可謂是歷經艱難險阻,首先是蔣介石把「八省紅軍遊擊隊」視作眼中釘,不允許其存在,不承認這支隊伍,特別是中央紅軍長徵後,這些所謂的還鄉團,對留守蘇區的紅色武裝和政權進行了瘋狂的搜剿和燒殺,對無數黨員、紅軍傷病員、紅軍家屬和民眾進行迫害,燒毀村莊房屋不計其數。尤為令人髮指的是新四軍成立之初,發生在江西南部的「瑞金事件」。
  • 紅25軍的司號員,親手砍死紅軍叛變師長,50年後成大軍區司令員
    殺了一個敵團長對於他來說並不稀奇,因為周世忠此前還手刃一位叛變的紅軍師長。 1933年的七裡坪戰鬥,經過長達43天的血戰,重建的紅25軍損失慘重,全軍由一萬兩千人減至六千多人,損失最大的紅75師由三個團縮減到三個營,當時紅25軍士氣一度低落,紅75師師長周希遠更是有了投敵的想法。
  • 新四軍秘書長朱克靖,曾收服國民黨集團軍總司令,後來結局如何?
    不過,因為當過漢奸,所以不被蔣介石信任,而且自從投靠蔣介石後,蔣介石總想把他當炮灰,讓他進攻解放區的新四軍。這讓郝鵬舉的思想產生了動搖,新四軍一位高級將領及時抓住了郝鵬舉的心理變化,與郝鵬舉接觸後成功策反了郝鵬舉。
  • 新四軍四師叛變的三團職幹部,帶二千人投降湯恩伯,三人下場如何
    新四軍第四師原來是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師長兼政委,「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四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這個師曾有三位團職幹部叛變,帶二千人投降湯恩伯,這三人後來下場怎麼樣?
  • 皖南事變中叛變的最高將領,勸降葉挺遭痛打,被新四軍活捉槍斃
    在被俘人員中,少數人叛變投降了國民黨,其中職務最高的一位,就是時任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的趙凌波。他叛變之後,還去勸降葉挺將軍,遭葉挺痛打,之後他被新四軍活捉並槍斃。
  • 此二人是全軍,唯獨當過兩個兵團司令員的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而開國上將大多都是兵團級別,也就是說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兵團司令員,政委或者副司令員。中將人選都是軍長職務,少將則是師長,當然了也有少數的軍長,人選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然而就在這些開國將領中,職位的調動很常見,但是,職位級別高的調動就比較罕見了。比如野戰軍司令員,在著名的解放戰爭時期都沒有更改過,包括兵團司令員也沒有更改過,畢竟這個兵團制度,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就陸續被取消了。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不過,蔣介石為了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可是下了血本,把棺材本錢都押上了。投入了全部精銳之師,把能徵善戰之將也全部派上戰場,為他打天下。儘管,蔣介石很重視此戰,也下了血本,但淮海戰役最後的結局是蔣介石敗個精光,手中的精銳之師全軍覆沒。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他們各自結局如何?
  • 1949年末,老蔣手下的五虎將,有4人逃往臺灣,結局怎麼樣?
    引言:1949年末,老蔣手下的五虎將,有4人逃往臺灣,結局怎麼樣? 國民政府之所以能夠在北伐時期瓦解了各地的軍閥勢力,以最快的快速基本上實現了全國的一統,除了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感召,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蔣介石招攬到了一大批優秀的將帥之才。其中,「五虎將」的名聲如雷貫耳。
  • 後來結局如何?
    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軍長滕海清(1909年-1997年)是安徽金寨人,早年放過牛燒過炭,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4軍第10師連長、師部通信隊排長等職,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徵,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新四軍,任遊擊支隊第2大隊大隊長兼政委,新四軍4師第11、第9旅旅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師長、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21軍軍長等職。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主動叛變 拋棄13萬戰友 4年後被抓回判處極刑 決不寬恕,這個人是誰?
    今天的人們回首二戰,無論他屬於哪個陣營,基於何種立場,只要他站在相對客觀公正的角度,都會承認蘇聯紅軍在這場戰爭中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然而,同樣不容否認的是,在血火交融、英雄萬千的蘇、德戰場還出現了為數眾多的軟骨頭和賣國賊,他們賣身投靠德寇,甘為驅使,助紂為虐,甚至把屠刀對準以前的同志和戰友,在二戰史冊中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
  • 1947年,主動投誠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趙壽山,後來結局如何?
    1947年,主動投誠的國民黨高級將領趙壽山,後來結局如何?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和內部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悍然發動內戰,導致大量愛好和平的抗日將領對其失望,紛紛走上起義的道路,比如陶峙嶽,陳明仁等,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趙壽山將軍也是著名起義將領之一,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 紅九軍團成立時4巨頭,2位犧牲1人叛變後處決,只有1位成開國上將
    馳騁川滇黔邊,進烏蒙、走雲貴、佔宣城、襲會澤、歷艱辛、大會師,後根據上級決定,紅9軍團改稱第32軍,完成了其神聖的歷史使命並立下赫赫戰功,那麼,紅九軍團成立之初的軍團長、政委、政治部主任、參謀長四位高層領導的結局如何呢?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1951年,劉精鬆參軍入伍,後來經歷過抗美援越戰爭,擊落擊傷美軍飛機12架,功勳卓著。1985年,劉精鬆由陸軍軍長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後來還擔任過蘭州軍區司令員。1988年恢復軍銜,他被授予中將軍銜。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北京軍區也沒有調整合併,司令員是秦基偉,他出生於1914年,湖北紅安縣人。革命年代,秦基偉歷經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驍將。建國後,秦基偉成為了開國中將,歷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
  • 洋顧問李德,回蘇聯後擔任什麼職務,後來結局怎麼樣?
    但到達上海後,因為與博古等人關係密切,李德最終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紅軍軍事顧問,由此開啟了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在中央蘇區,李德這個軍事顧問堪稱「太上皇」,不僅有獨立的住處,生活起居還有人伺候,他每一句話都被當作聖旨,逐漸掌握了紅軍的軍事指揮權。可話又說回來了,雖然李德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但他並不了解中國實際國情,打仗只會照搬硬套。
  • 蔣介石下令追剿紅軍劉湘叮囑郭勳祺給紅軍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活路
    蔣介石下令追剿紅軍劉湘叮囑郭勳祺給紅軍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活路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 1935年1月,蔣介石命令劉湘派出精銳部隊協助圍剿紅軍,但是劉湘早就看清他的意圖,雖然表面上沒有反對。其實劉湘心理非常清楚。老蔣一直對川軍不滿,只不過是現在紅軍更加棘手,紅軍一旦被打敗,老蔣一定會空出手來對付川軍。 劉湘無奈因為蔣介石是國民政府的負責人,它屬於國民政府的一員,不能公開反抗蔣介石的命令。
  • 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趙壽山,1955年大授銜時,為何沒有獲得軍銜?
    02紅軍陝北會師後,蔣介石命令十七路軍圍剿紅軍,他開始不滿蔣的做法,有了革命的想法。後來,他跟著楊虎城參加了西安事變,給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貢獻。西安事變後,楊被迫去到國外,手下的十七路軍被改編為了國軍38軍,派到了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