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大家都見得多了,有英雄就有叛徒,所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背信棄義的少年叛徒。在所有人為理想和事業赴湯蹈火時,這個人竟背叛自己的立場投靠了敵人。他就是曾經的紅軍的高級將領、粵贛軍區司令員,名字叫楊嶽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說楊嶽彬的最終結局。
楊嶽彬出生於1908年,他是湖南華容人,十幾歲時就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19歲的楊嶽彬參加了秋收起義。秋收起義後,楊嶽彬跟隨大部隊到了井岡山,先後擔任了紅四軍的黨代表、第四縱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是紅軍的一名年輕的得力幹將。
1930年8月,紅一方面軍正式成立後,楊嶽彬的職位更高了,他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彼時的楊嶽彬年僅22歲,儼然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當時大家都對楊嶽彬很是敬重。更重要的是,楊嶽彬不僅年輕有為,而且頗有指揮才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他被任命為粵贛軍區司令員,他指揮部隊躲過了國民黨數次「圍剿」,堪稱少年天才。
那麼,楊嶽彬既有地位又有權力,同時深受士兵們愛戴,為何會叛變投敵呢?這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有很大關係。1933年9月,蔣介石對紅軍發起了第五次反「圍剿」,當時的負責人博古深信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指揮李德,讓李德瞎指揮,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徵。
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楊嶽彬身受重傷,當時蘇區的醫療條件較差,他沒得到有效救治,因此日漸嚴重。紅軍長徵開始後,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組織決定讓楊嶽彬留守,楊嶽彬和一些受傷的戰士只能在蘇區徘徊。
他們一行人突破重重難關才在油山上找到了隱蔽之處,可是山上沒有糧食,沒有彈藥,日子一久,楊嶽彬就撐不住了,眼見著大部隊還沒來救自己,楊嶽彬決定投降。他背著所有人偷偷跑下山,投靠了蔣介石。
按照蔣介石一貫的性子,他根本不欣賞楊嶽彬這種首鼠兩端的人,但是考慮到宣傳,蔣介石還是選擇禮遇楊嶽彬,同時讓他擔任國民黨《閩西日報》社的社長,讓他宣傳國民黨的政策。楊嶽彬確實有才華,蔣介石雖然不屑於他的人品,卻被他的才華打動,不久後任命他為河南桐柏縣縣長。
抗戰勝利後,楊嶽彬在有了髮妻的情況下又娶了一個名門之秀劉東秀,兩個女人卻處不到一起,劉東秀被楊嶽彬的髮妻一怒之下槍殺。糟糕的是,楊嶽彬的三個大舅哥,也就是劉東秀的三個哥哥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學生,而且都在國民黨政府部門擔任大官。劉東秀死後楊嶽彬沒法和他三個大舅哥交代,這事後來被捅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又極其愛護自己的學生,最終下令徹查此案。
1949年,楊嶽彬被蔣介石下令槍決,年僅41歲,曾經的天才少年,紅軍的司令員楊嶽彬就這樣喪命。其實如果蔣介石真想保住一個人,楊嶽彬的小命不算啥,只怕是楊嶽彬被當槍使自己還不知道。人可以窮,但不能沒有志氣,更不能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出賣原則,否則下場很有可能像楊嶽彬這樣。
參考資料:
《華容縣人物楊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