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下令追剿紅軍劉湘叮囑郭勳祺給紅軍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活路
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中國的四川省被譽為『』天府之國『』,這裡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抗戰時期四川是中國參戰人數最多,犧牲最慘烈的幾個地區之一,這裡有一隻作戰勇猛的軍隊川軍,在劉湘的帶領下,這支隊伍十分團結,抗戰決心大,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湘1888年出生,四川省成都人,幼時就讀私塾,後進入四川武備堂學習,1908年升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團,1909年畢業後到新軍任職,1912年升任營長。因作戰有功。1913年。被提升為第一師。第三團團長。
隨後劉湘在一次次的戰役和鬥爭中,逐漸在川軍站穩腳跟,1921年7月,正式就任川軍總司令四川省省長。成為四川王。
1939年五月,蔣介石集結百萬大軍圍剿紅軍根據地,當時紅軍難以抵抗蔣介石如此大規模的戰役,決定北上抗日保存實力,開始了長徵。
但蔣介石不會輕易放過紅軍,當時的蔣介石,雖然是國民政府的領導人,但國民政府下的地方政府各有各的武裝,這些地方軍闊並不真心聽命於老蔣。
老蔣一直對驍勇善戰的川軍感到不安,多次想除掉這個威脅。於是他想到一個計策,派川軍去和準備長徵的紅軍部隊作戰,這一招,可謂是一石二鳥。
1935年1月,蔣介石命令劉湘派出精銳部隊協助圍剿紅軍,但是劉湘早就看清他的意圖,雖然表面上沒有反對。其實劉湘心理非常清楚。老蔣一直對川軍不滿,只不過是現在紅軍更加棘手,紅軍一旦被打敗,老蔣一定會空出手來對付川軍。
劉湘無奈因為蔣介石是國民政府的負責人,它屬於國民政府的一員,不能公開反抗蔣介石的命令。
所以他決定派出自己的心腹愛將郭勳祺前往,讓他帶三個旅的士兵,去追剿紅軍部隊。出發之前他把郭勳祺找來關上門分析當前的局勢認為:蔣介石讓川軍與紅軍決戰是為了消耗川軍的戰力,從中漁翁得利。
劉湘給郭勳祺下了死命令:無論怎樣,『』給紅軍留活路,就是給自己留活路『』。
郭勳祺對劉湘的命令還有些迷惑,但最終經過劉湘的分析之後,他欣然接受了這個命令,開始了圍剿之旅。
在圍剿一開始的時候,郭勳祺就已經做好了打算,他要求部隊和紅軍撤離的隊伍。保持1到2天的距離,無論蔣介石下令多少次要求他加快行軍速度,組他仍然我行我素,並不真正的追趕紅軍。
最終這次的追剿是以『』失敗『』而告終,紅軍全身而退,雙方無一人傷亡,郭勳祺帶著好消息回去向劉湘復命,劉湘非常高興。甚至重賞郭勳祺,給他升官。任命他為模範師師長。
劉湘告訴郭祥琪這句話也為郭勳祺最終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在最後的國共內戰中,郭勉祺因為戰爭被俘,但他在抗戰之前的所作所為。所以我黨並沒有為難他而且給予了他報效國家的機會,新中國成立後,更是讓她身兼要職,這位清醒的將領走上了自己想走的那條路。
可以說,劉湘的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在那個年代卻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遠見。
郭勳祺不負眾望,成功完成任務,蔣介石十分氣急,可劉湘卻重賞了自己的將領,這更讓蔣介石鬱悶。最終蔣介石的計謀沒有得逞,紅軍和川軍的實力都得以保存,為後來的抗日戰爭保存了非常重要的實力。
1936年抗日戰爭爆發,對於抗日劉湘將軍決心抗戰到底。劉湘主動請纓,率川軍出川抗日,雖然川軍在抗日戰場上表現一般,但沒有軍官投敵當漢奸。
出川不久,劉湘病重。1938年1月20日去世。臨終前,他留下了令國人感動的遺言:『』抗戰到底,始終不渝,既敵人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振奮軍心,特追贈劉湘為陸軍一級上將。
他的遺囑成為大多數出川將領的信條,對整個抗戰時期川軍各部的抗戰奮勇殺敵起著相當大的激勵作用。
參與圍剿紅軍的郭勳祺繼承了劉湘將軍的遺志,開始了抗日之旅,在這段時間裡,他和新四軍相互配合,做了很多好事,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新四軍與郭勳祺的合作,引來了國民黨的敵視。
蔣介石早就對郭勳祺圍剿紅軍不利懷恨在心,就以作戰不力為藉口撤了郭勳祺的軍職,押回重慶進行了軟禁,直到皖南事變之後郭勳祺的撤職原因才被爆出。原來是因為他不願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友軍新四軍。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發動了國共內戰,郭勳祺只好隨著蔣介石參戰,最終在襄樊戰役中被俘。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沒有忘記郭勳祺將軍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給了他該有的榮譽和地位,任命他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員兼任交通廳副廳長,四川省水利局副廳長,省體委副主任,省人大代表等職。
1959年,這位愛國將領在成都病逝,享年64歲。
在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雖然他們不屬於同一個陣營,但他們都是響噹噹的中國軍人,無論是四川王劉湘,還是國民黨將領郭殿祺,他們都為國家的統一和獨立,付出了鮮血和熱情,最終才迎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的事跡,也被後人所頌揚,最終被後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