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會說中文崩潰大哭,怪父母崇洋媚外,還是被西方文化侵蝕?

2020-12-18 排頭聚焦

"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因為自己不會中文,一個華裔小女孩為此哭了起來。

"為什麼想學呢?"

"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爺爺奶奶都會說,但我們不會說。"

女孩帶著哭腔向母親傾訴道。

女孩的家人將這一幕拍了下來並傳到了網上,這段視頻迅速走紅網絡。

身為華裔卻不會說漢語,這種現象已經十分普遍了。

許多移居他國的華人並不熱衷於教孩子說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浙江的林先生長期生活在西班牙,經營著一家服裝批發公司,相比於和中國人做生意,林先生更喜歡西班牙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林先生毫不避諱的表示和西班牙人交往,讓他感到體面而舒服。

林先生一直致力於讓自己的家人完全融入西班牙社會,他很少參加華人聚會,特地避開華人鄰居,搬進了高檔小區。他不吃中餐,也很少去中國超市購買國產商品。即使妻子也是中國人,在與家人交流時,林先生也總是使用英語。

林先生的行為在外人看來可能有些"崇洋媚外",但這的確反映了一部分移民者的真實心態。

這些移民者在移居他國後,往往因語言和身份問題遇到過種種困境,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成為"當地人",擺脫這種困擾,在異國更好的生活,他們寧願拋棄自己的傳統文化,讓子女從小接觸當地文化薰陶。

一部分華裔父母不樂意讓孩子學習中文,也有一些華裔父母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學習中文。

中國人對外移民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以美國為例,自19世紀開始,便有中國人陸續來到美國生活。

這些移民者大多來自廣東,在這些初代移民者心中,漢語指的是自己家鄉的方言,也就是粵語、潮州話,或閩南語。他們生活在戰亂年代,文化水平較低,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這些一代移民的子女基本上便是完完全全的美國人了。

對這些華裔來說,漢語並不是什麼家鄉的語言,而是來自其他文化的一種新奇事物。

即使這些華裔父母有意願並且有能力教孩子學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他們的子女是否願意花時間學習也是個未知數。

學習中文對於許多華裔子女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華裔專欄作家尼克·楚曾經在一篇文章描述過自己身為二代移民的尷尬處境。

他的母親是中國人,從小便教導他說漢語、吃中國菜、慶祝中國傳統節日,也經常帶他參加華人聚會,試圖讓孩子記住自己華人的身份。

但兒時的他卻對此十分牴觸,因為這些傳統文化讓他格格不入,其他美國人不會花時間學學一門基本上用不到的語言,也不會慶祝大洋彼岸的傳統節日,在美國社會中強調華人身份只會惹來更多歧視。

於是尼克·楚開始排斥母親的傳統文化教育,他不再學習中文,也不願參加家庭聚會,在生活中排斥一切中國元素。

"也許你覺得否認華裔身份毫無必要,但如果你從幼兒園起便被人嘲笑為ching-chang-chong,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這種行為或許十分叛逆,但確實也讓年輕的尼克·楚在生活中過得舒適一些。

一些家長不願教,一些家長不會教,大部分孩子不願學,這便是華裔家庭必須要面對的殘酷現狀。

但並不是所有移民家庭都被迫放棄了本國的傳統文化。同是亞裔,韓國移民卻大多會說韓語,同時會讀會寫。

是什麼讓韓國人身在異國他鄉仍然堅守本國傳統文化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許多,韓國移民家庭優渥的家庭條件以及崇尚抱團的社區文化皆是其中之一。

但對於年輕一代的韓國移民來說,讓他們重新回憶起韓國人身份的,是前些年風靡各國的韓國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影響年輕人的最佳方法。

在西方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之時,不僅是華裔,就連本國年輕人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華裔的語言困境問題背後,其實是一場文化上的戰爭,要麼影響他人,要麼或被他人影響,沒有第三條可走。

相關焦點

  • 華裔小女孩崩潰大哭,質問媽媽,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一名大概四歲多的小女孩蜷縮在媽媽的懷裡不停地哭泣。她的媽媽就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小女孩哭訴道:「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為什麼我不會?」媽媽接著又問她:「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小女孩抽泣著回答道:「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國話?爺爺奶奶都會說,但我們不會;我真的好想學中文,因為中文真的很有趣。我想和爺爺奶奶一樣會說中國話。」說到最後,小女孩不禁嚎啕大哭起來。
  • 看完花木蘭,華裔女孩痛哭:為何我不會說中文?這就是父母的問題
    導讀:華裔女孩看完《花木蘭》失聲痛哭: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教育是個大問題,教育要從小抓起,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做到了問心無愧呢!實際上這種追求本末倒置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尤其集中在一些華裔家庭中,就跟下面這個小女孩的例子一樣。小女孩來自一個華裔家庭,在看完電影《花木蘭》後,小女孩失聲痛哭,質問媽媽為什麼自己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 女孩半路被叫回加班崩潰大哭:打工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
    這幾天,#女孩半路被叫回加班崩潰大哭#的話題在網絡引發熱議。2020年11月23日,北京冬夜,在一輛計程車上,一位女孩著跟司機說,麻煩掉頭回到原來的地方。接著,女孩開始崩潰大哭。司機趕緊安慰她,女孩哭訴,她已經連續加班15天,好不容易早一點下班,又被叫回去加班。
  • 華裔女孩哭著向媽媽發出靈魂拷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會說中文?
    惹得年輕的媽媽也眼眶泛紅,媽媽問她為什麼哭,小女孩用稚嫩但傷心的口吻哭著說:「為什麼我不會說中文?我真的很想學中文。」小女孩的媽媽問她為什麼想學中文,小女孩哭著說:「因為我是中國人,可我不會說中文,爺爺奶奶都會說中文。」
  • 西方體制的缺陷與中國人崇洋媚外思潮
    那篇文章讓我真正的審視,所謂「快樂的教育」,是否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或者說是為惰性開脫的藉口。文章中指出,在英國,教育有著極其嚴明的劃分,貴族官僚以及有權勢家族的子弟都在私立學校中上學,有著良好的條件和嚴格的管理,也許壓力並不會比中國學生小。而那些平民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公立學校,散漫、喧鬧、輕鬆,嗯,這就是我們之前爛在嘴邊、所趨之若鶩的「快樂教育」。
  • 許可馨事件背後的思考:有些人骨子裡的「崇洋媚外」思想根深蒂固
    在這樣的前提下,人們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國民素質等方面明顯沒有緊跟時代的發展,一些固有思維和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下面筆者就和大家談談一些國人的「崇洋媚外」思想。這些孩子出國的選擇是孩子的意願還是家長的「企圖」?出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的心裡都會有答案。
  • 小女孩偷玩理髮器,把自己剃成「謝廣坤」,照完鏡子後崩潰大哭
    不一會,場面就慘不忍睹了,頭頂又禿又亂,孩子的顏值大跌,父母忙著拍視頻大笑,也沒有制止父母的行為,讓人不禁感嘆:心真大。然而,用電推子,理髮器禍害自己的孩子,可不止這一位,不過和這一位女孩比起來,下面這一位的畫面就沒有那麼慘了。
  • 加拿大華人女孩哭求媽媽「想學中文」!百萬點讚留言
    然而最近Tiktok上,一名加拿大華裔小女孩因看完《花木蘭》後,哭求媽媽想學中文的視頻意外走紅,引發百萬點讚,數萬轉發和留言,同時引發眾多移二代的深思!視頻剛一打開,就聽到一個小女孩震耳欲聾的哭聲,她的媽媽抱著正在嚎啕大哭的女兒,輕聲問道:「你因為什麼哭的這麼傷心?」
  • 關於崇洋媚外的思考
    「崇洋媚外」是一個貶義詞,其本意是說崇拜西方的一切,向外國人獻媚。如果我們從這個詞表達的整體含義出發,而不是把它拆散了一個字一個字分析含義的話,從深層次去思考,它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西方文明在特定人類發展階段所代表的人類文明的先進性和權威性。自從我們打開國門,接收到來自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的浪潮衝擊後,出現了幾乎一邊倒的「崇洋媚外」。
  • 小宋佳在女兒面前崩潰大哭:「別跟孩子表露脆弱」害了多少父母
    文丨功夫媽咪前幾天,熱播劇《白色月光》迎來了大結局,劇中小宋佳扮演的女主張一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的一幕也引發了熱議。張一原本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和老公張鑫是人人豔羨的佳偶,還有一個5歲的女兒笑笑。這一切來得猝不及防,再加上女兒一直哭鬧,再也忍不住的張一把車停在路邊,大喊了一聲之後崩潰大哭。在發洩完之後,她才意識到坐在後排的女兒。只見笑笑抓著安全帶渾身抖動,瞪著眼睛無神地望著媽媽。
  • 女孩生日當天被叫回加班崩潰大哭:億萬外地打拼人的孤獨你懂嗎?
    跟三五好友去吃頓大餐、與男朋友一起去看場電影然後去逛街、還是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頓母親燒的一手好菜。01、B京,一段網約車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視頻熱傳,視頻中一名女孩連續加班半月無休,生日當天準備早點下班卻被半路叫回公司加班,瞬間情緒崩潰傷心痛哭。哭訴就只有聯通和銀行給她發過一個生日祝福簡訊。司機見狀安慰女孩,並免費將女孩送回公司。
  • 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那些被「狠逼」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談及10歲的自己,吉娜崩潰大哭,郎朗落淚如果讓你對10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這是最近熱播劇《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的一個環節,沒想到吉娜情難自禁,崩潰大哭,朗朗聽了妻子一番話後也紅了眼圈。吉娜回憶起小時候的練琴經歷,從4歲開始,直到今天,生日、聖誕節、新年……沒有一天不用練琴。
  • 生日當晚被要求返回公司加班,崩潰痛哭的女孩讓多少人感同身受?
    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長大,以為逃離父母的絮叨,擺脫老師的嚴苛,步入社會自力更生就是生活最好的模樣。但漸漸地的,我們才發現,成人的崩潰,往往只在一個瞬間。一個女孩,連續加班半個月,生日當天終於有機會早點下班回家,坐在網約車上,女孩可能還在籌劃晚上如何放鬆一下疲憊的心,再犒勞犒勞自己的胃,又或許到家第一件事是給父母開個視頻,聽他們講講家裡的趣事。但因為一條領導臨時喊她回去加班的信息,女孩瞬間崩潰大哭。好不容易放鬆的心情,在那一刻被現實擊得粉碎。
  • 從一個問題看中國學者的崇洋媚外思想
    而斯賓格勒卻斷定:世界城市的最後人類不想再活下去...再也不會有孩子了,這並不是因為不能生育,而是處於強度之頂峰的理智再也找不到需要有孩子的理由。生活伴侶式的婚姻、高級精神結合的婚姻、易卜生式的婚姻、蕭伯納式的婚姻...男女雙方都是自由的理智人,他們徹底擺脫了血統自我延續的本能要求...高度的文明導致文明的不育。」斯賓格勒站在海拔8000米的歷史哲學高度,看透了人類歷史的命運。
  • 周杰倫被質疑網上「崇洋媚外」,以前只講中文,現在卻一口英語
    在周杰倫出道之前,華語音樂基本以輕旋律、重歌詞的芭樂情歌為主,90年代人們說聽到那些經典的港臺歌曲,也大多數是改編自日韓,甚至歐美歌手的作品,某買曲版權,然後填上中文歌詞。而周杰倫的出現,是徹底改變了這種芭樂情歌的現象。
  • 比亞迪堅持中文按鍵被評沒檔次,網友怒懟:就這麼崇洋媚外?
    比亞迪堅持中文按鍵被評沒檔次,網友怒懟:就這麼崇洋媚外?比亞迪的名字其實來自於一個英文短語的縮寫,就是Build Your Dream的縮寫,將洋名字再翻譯成中文,因諧音的緣故也受到很多車主的吐槽,完全不如吉利、長城等名字叫的響亮。
  • 華裔女孩對媽媽的靈魂拷問: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
    視頻中,華裔女孩在媽媽懷抱裡非常痛苦地一邊哭泣,一邊和媽媽用英語對話。媽媽問:為什麼哭泣?女孩說:我想學中文。媽媽問:你為什麼想學中文啊?女孩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卻不會說中文?我爺爺奶奶都會,為什麼我們不會?
  • 我們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崇洋媚外」!
    很久之前就想寫這個題目,有些話想跟大家聊一聊,順便也說一下,我以及我這個教育號,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崇洋媚外的行為。前些日子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崇洋媚外的現象和行為發生?又是什麼樣的因素會加劇這種現象?
  • 崇洋媚外?當你把車內的英文全部換成中文,你願意嗎?
    上面都是英文,但是這些功能鍵到底有什麼用處,我們自己肯定也不是很清楚,但問起來了,如果把你這裡面的英文鍵全部換成中文的話,你真的願意嗎?很多網友都覺得如果把功能鍵從英文變成中文的話,一定會覺得很low,而且一點都沒有檔次,畢竟現在崇洋媚外是很多人都追求的事情。
  • 女孩腹痛被查出是「石女」,父母崩潰
    所以父母都會多多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以便隨時了解孩子身體的具體狀況,所以正常體檢都會做,可是女孩腹痛被查出是「石女」,父母崩潰,石女和正常人有何區別?說到腹痛很多人都不在乎,認為就是短暫性的,但時間往往有很多嚴重疾病都是從腹痛開始的。所以在身體不適的時候,一定不可以忽視,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