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李曉星是一位80後基金經理,工科男,劍橋大學工程學、帝國理工大學雙碩士。2006年至2010年期間任職於跨國公司——ABB有限公司,歷任運營發展部運營顧問,集團審計部高級審計師等職務。2011年2月加盟銀華基金,歷任新能源及TMT行業的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職務。
2015年7月至今,他擔任銀華中小盤的基金經理。他現在管理著9隻基金,基金淨資產合計規模近200億元。
他的投資目標不是和其他基金經理比,而是要每年跑贏指數10%以上。據統計,他在70%的月份都能戰勝指數,月度超額收益穩定,受到機構投投資者高度認可。在持有人結構中,機構持有比例超過50%。他認為,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就是不錯的絕對收益。從2015年7月7日至2020年8月31日,他所管理的銀華中小盤基金累計收益率達186.56%,複合年化收益率達22.64%。
精選景氣度向上行業裡的好公司
李曉星表示,做投資要看清大的產業趨勢。
他把自己的投資方法總結為景氣度趨勢投資,即在未來兩三年景氣度向上的行業中尋找業績增速較快、估值合理且有預期差的公司。在景氣度向上的行業,盈利與估值兩者都處於向上趨勢;但是,任何一個行業無論多麼好,最終只有一小部分優質公司能在競爭中勝中。
但是,由於景氣度向上的行業往往與受到炒作的熱門股有較大重合,常被市場給予較高估值。有些行業雖然景氣度很高,但估值太貴時,他會選擇放棄,轉而在次優景氣度行業中尋找。
他說:「投資上我們要『順大勢,逆人心』,堅持做簡單正確的事,當股市出現巨大波動時,我們要回歸投資常識,專注做好行業的景氣度研究,精選景氣度向上行業裡的好公司,並以合理甚至低估的價格買入。長期來看,這將是超額收益的最大來源。」
跟蹤景氣度的指標包括淨資產收益率(ROE)拐點、收入增速拐點、利潤拐點等。對於有些行業,會在景氣度拐點來臨之前,提前進行配置;還有些行業,可能在景氣度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再配置。
景氣度投資的本質是相信周期,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上下遊調研,訪談行業專家等,以驗證行業景氣度。李曉星每天7點前到辦公室。他表示,他見過的長期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們無一例外都是勤奮型:回顧每一筆交易的得失,為調研終端需求跑斷了腿,在孤燈下翻看一張張報表。
堅持平衡型投資風格
市場的風險大多無法提前預知,只能觀察和應對。李曉星表示,他屬於平衡型的投資風格,投資業績不受市場風格變化的影響。在風險控制方面,他要求所投資行業相對分散,同時持有8至10個子行業,在細分行業中尋找到機會。
在個股集中度方面,則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前十大重倉佔比50%附近。他保持投資組合相對較高的集中度,是基於對公司的深度研究。在買進之後不會頻繁交易,只有當股價上漲明顯高於目標區間,或者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或者找到性價比更優的個股時,才會賣出。他的股票投資年換手率在3倍左右。
他非常重視維持投資組合的最佳性價比。行業景氣度、公司業績增速、以及估值是影響投資組合性價比的三個關鍵變量,它們的變化都會導致投資組合性價比發生變化。只要投資組合本身能保持不錯性的性價比,就不需要太關注市場本身的漲跌波動。
近三年來,消費和科技成為A股收益率最高的兩大板塊,原因在於大的時代背景,即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工程師紅利,同時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科技股與消費股的投資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
消費市場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屬於高勝率、低賠率,講究步步為營。而科技股屬於低勝率、高賠率的事情,更加考驗專業投資者的眼光。在這兩個領域做得最優秀的投資經理,他們的長期收益率可能差不多。
由於市場對消費股的關注度一直很高,投資消費股需要等待景氣度低點或業績出現波動時,以合理價格買入護城河寬、行業格局好的公司,賺中長期ROE的錢,不動如山。但是,消費股很少出現價格特別便宜的時候,只有在短期景氣度、短期業績或市場風格不利時,才會帶來合理價格。
投資科技股則要做到其徐如林。科技股變化很快,很多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10年之後可能會天翻地覆,需要不斷把組合配在可能性最大的品種上,需要對產業鏈進行很深的研究。科技股的波動性大,容易暴漲暴跌,但長期走勢會跟著產業趨勢。如果基本面持續向上,公司股價會不斷創出新高。
繼科技股與消費股之後,李曉星認為,銀行、地產、汽車等價值股也有機會。2020年下半年,如果經濟逐步恢復,短期經濟數據較好,流動性邊際收緊,估值壓力會增加,估值因子可能會重新發揮作用,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的投資方法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重新奏效。
選股主線繼續圍繞科技和消費
在大的產業方向上,李曉星把握得比較成功:2015年挖掘了新能源和TMT的投資機會,2016年挖掘了小市值和家電板塊的機會。2017年,消費股表現良好,但他自己對消費股缺乏深度研究。通過引進對消費品理解很深的行業專家,他擴大了能力圈,抓到了消費品的景氣周期。2019年,他還抓到了消費電子和傳媒的投資機會。
他表示,從2017年起,外資加速流入A股,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投資者過去更加關注增長的速度,而現在更關注格局的穩定與增長的質量,把更多精力放在尋找真正優質的公司上,而不僅僅是表面數字上的增長。
他認為,通過此次疫情,中國在全球競爭力越來越凸顯,當前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仍處於低配。隨著下半的經濟季度數據環比提升,結合流動性較為充裕,對後市仍持樂觀態度。未來一段時間的選股主線繼續圍繞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將選擇兩大方向子行業中景氣度持續或者向上的,業績和估值相匹配的優質公司,選擇的行業集中在電子、新能源、傳媒、計算機、白酒、食品、家電、農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