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用車 原創]
隨著解除二手車限遷政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再次得到強調,很多人的買車夢又近了一步。二手車之所以變得便宜是因為注入市場的車源激增,在排放標準和出廠日期不能改變的大前提下,想在供大於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車輛的使用公裡數便成了新的賺錢門路。
二手車評估中,公裡數在評估權重佔有較大比例。比如同一年款、同一配置的上汽大眾帕薩特,公裡數相差20000km就有4萬元的差價,可見二手車的裡程表就是商家們掘金的寶地。
現在很多車的儀錶盤都由更高精的電腦控制,於是調表變成了一項技術活。
正是如此,一批以調表為生的「技術團隊」橫空出世,不管這車跑了幾十萬公裡,幾分鐘后里程表數字就會乖乖的還原六位數以內,對於車況好點的車,根本辨不出真假。
一些賣家在推銷過程中總是特別強調「自己的車沒動過表」,大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意。
裡程表是不是被調過不是一句話就說了算的,我們暫且以100000km作為車況變化的分水嶺,告訴大家幾個方法快速找出調表車會露餡的地方。
一、看內飾
打開車門,泡沫清潔劑的清香撲面而來,二手車裡千篇一律的被錶板蠟裹得鋥亮,在這種偽裝下內飾的缺陷很難浮出水面。
這時我們就要開啟「柯南模式」了,想像一下開車時你會和什麼部件頻繁接觸?方向盤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姿勢習慣,時間長了常用力的位置一定會發生磨損。
也許你會問,之前車主用了方向盤套怎麼算?即便是這樣,套的中間也不是完全包裹住的,外露和包裹住的部分會形成明顯的色差。
就算從方向盤看不出紕漏,轉向燈杆總不能也加個套吧?前車主可以不打轉向燈,掛擋總是少不了的,這些地方的磨損都可以直接和裡程數掛鈎。
當然機智的車販會告訴你前車主加裝了各種套套來保護內飾。再告訴你一招,看腳踏板。如果制動踏板的橡膠紋理已經模糊不清,那絕非幾萬公裡能達到的效果,除非前任車主的腳底板踩的是砂紙。
除了這些日常手腳可觸及的部件,你還可以看看主駕座椅的磨損程度。
如果皮面開裂、鬆弛、或是磨得很光亮,就都可能說明這車的裡程數不低了。而主駕座椅如果明顯新於其他座位,還可能說明曾經的椅面已經不堪到不得不換的地步了。
內飾辨別
當然這也得結合其它情況而定,比如安全帶、頂棚,地絨的潔淨程度都能側面體現前車主的用車習慣。
如果這些座椅周邊的部件都破舊不堪,卻配上一個嶄新的座椅,這樣不是一套來的搭配明顯很可疑。
二、看剎車
下面的鑑別需要你稍微了解車輛構造,我們可以從剎車盤的磨損進行判斷。
比如這輛車儀表顯示60000公裡,內飾比較規整。但前輪的剎車盤卻新到連溝槽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就請開始你的懷疑吧。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還要看一看同軸的兩輪剎車片薄厚,並檢查後輪剎車碟片的磨損程度。
一般剎車盤的更換周期為100000km,且前輪比後輪磨損嚴重。在壽命過半時,磨損更嚴重的前剎車盤更不可能比後盤新,所以前輪的剎車盤一定更換過,基本可以判斷實際公裡數與裡程表不符。
三、看輪胎
看完了剎車順便看一下輪胎,一方面是看輪胎的磨損,如果不超過100000km,胎肩就已經磨得圓滑,那嫌疑就進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也要看看輪胎的生產日期,如果車是2010年生產的,輪胎上卻是近年的日期,那儀表的公裡數也不盡屬實。
四、看機艙
機艙的迷惑性要高於內飾,因為車販會把機艙收拾得煥然一新,不光是為了好賣相,更重要的是為了「遮醜」。
裡程數越高的車輛,發動機磨損越嚴重,伴隨燒機油、滲油、滲水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清潔機艙後可以去除這些「陳年包漿」,不過這樣依然難不倒我們。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橡膠件,大到塑料板,小到密封條,發動機長時間運行讓橡膠在高溫過程中龜裂、變硬,而橡膠件經歷幾萬km的耐力還是有的。
再有,即便機艙從上面看起來潔淨如新,但95%的商販會忽略車底的風景,我們可以要求查看車底。
車升起來後哪裡漏油、哪裡漏水就一目了然了。如果車販顧左右而言他,那大可不必多費口舌,連這點信心都沒有,還有什麼談下去的必要。
五、看維修記錄
一般在車輛的手套箱裡都有一本維修記錄手冊,這裡有該車每次維修的時間和裡程數,就像醫院的病曆本;也有的人說可以去4S店調取記錄。
編輯認為這個方法的借鑑率最低,只適用于堅持去4S保養的車輛。而實際上超過100000km的車基本也失去再到4S維修的必要了,能不能查到全看運氣。
編輯總結:其實選擇二手車的利弊大家心裡再清楚不過,新車價格能買到高一級別的二手車已成為黃金定論,對於這樣的受眾群體,二手車再合適不過。但更多人則是對二手車抱著戒備的心理,這個便宜不是不想佔,而是不敢佔。水深坑多的二手車市場不會讓每個買家都擁有一次撿漏的經歷,調表只是二手車貓膩中的小學課程,二手車交易的過程中考驗的不是消費的底線,而是買賣雙方智慧和心理的過招。今天提到的五個小方法不僅能讀出裡程表數字之外的信息,同時也能為內心傾向二手車,又遲遲不敢出手的你建立一些信心。不過編輯更希望未來全面解除限遷的二手車市場,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機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