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主席:建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還應加大對監護人處罰力度

2020-12-08 拳擊時空

7月17日,吉林散打協會主席鄭環宇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於前段時間有代表建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其中譚平川代表建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將現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十四周歲降低到十二周歲,將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從十六周歲調整為十四周歲,以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對於這個提議,廣大網友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部分都持有支持的態度,而鄭環宇也認同這種提議。

鄭環宇表示:「不但應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而且應該加大對監護人的處罰力度及罰款額度。只靠道德批判,輿論譴責,行政處罰你不能治標,也不能治本。人本能的還是畏懼法律的,特別是監護人是成年人,他們是在乎名利得失,不動真格的,就不會對法律產生敬畏,對道德更加不屑一顧。」

鄭環宇強調:「解決未成年犯罪問題,是國家、社會、家庭共同對未來的希望擔負起責任。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起伏決定著犯罪率的起伏。破壞公序良俗,違法犯罪,有物質的誘惑,也有精神文明的坍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與時俱進,根本上改變國民素質,共同打造大國文明社會,提高國民素質。」

此外,另一位網友表示:「我也認為應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我雖不是專業學法,但或多或少也有了解,近些年低齡化犯罪的案例越來越多,眾說紛紜,有的人老是用「ta還是個孩子啊」來開脫,但我想說的是,時代已經變了,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直接影響了正在成長的新一代,渠道多了,接觸的也就多,誰又能知道他們看到聽到的就是正確的呢?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僅是採用了底線思維,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當然僅靠法律的制約是不夠的,教育才是根本,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導青少年不該做的絕不觸碰紅線,當下的教育力度仍然是不夠的,應該向全社會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識,父母也要做好學法懂法守法的榜樣。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法律和教育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

相關焦點

  • 「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低齡不能成為「免罪牌」
    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育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草案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矯治教育。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附立法歷程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 ...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已滿十二周歲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
    比如,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否有新的變化?對於收養人等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是否考慮規定預防措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嶽仲明: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刑事責任年齡要下調了,小屁孩不再是犯罪的「避風港」
    全國人大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已滿十二周歲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應負刑事責任。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降至13歲?他們這樣說!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降至13歲?他們這樣說!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其向本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建議中,他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的相關條文作出修改,調整中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14周歲下調為13周歲。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肖勝方還列舉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手法殘忍的案例。
  • 快評|教育未成年人尊重生命,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是一個好的開始
    此次被修訂的刑事責任年齡條款,脫胎於1979年刑法。原刑法條款認為,未滿14周歲即未達刑事責任年齡,原因是未成年人無辨認與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是,近年來發生了多起未成年人惡性暴力犯罪案件,犯罪者往往以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作為自身犯罪的護身符,其犯罪手段往往特別惡劣,令人觸目驚心: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陽湖山鎮一名12歲男孩,因吸菸被母親責打。
  • 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
    最低刑責年齡擬下調,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寫入刑法......12至14歲故意殺人等犯罪或將負刑責草案規定,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草案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 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擬降至12周歲?聽聽雲南法學專家怎麼說
    其一,刑事責任年齡不是入罪年齡,而是承擔刑事責任或可處罰的年齡;其二,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個別下調是全社會進一步承擔社會防衛職能的治理性反應,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青少年犯罪治理的理念社會上普遍存在「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構成犯罪」的觀點,這是一種誤讀。客觀存在的犯罪是有害於社會,可能引起刑罰處罰的行為。
  • 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年齡:14歲、16歲、18歲是重要界限!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曆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人大代表擬提議,網友:到10歲吧
    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問題,也時常引發討論。「相比上世紀七十年代,現代未成年人的心智更加成熟,鑑於目前犯罪日漸低齡化的現狀,下調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 如何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兩高相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加大刑事打擊力度,研究降低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入罪標準,提高量刑處罰力度,修改罪狀表述,推動解決涉案侵權物品處置等問題」。司法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爭議問題較多,亟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
  • 低齡未成年人犯以下罪,要負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重大修改,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規定12周歲以上低齡未成年人實施以下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現行刑法作出多處修改。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全國人大常委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羅沙、劉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2日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與會人員圍繞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等問題展開討論。
  • 精神病人傷人事件頻發 監護人法律責任需落到實處
    卓小勤說,民法通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傷亡的情況下,監護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精神衛生法第七十八條也對監護人職責作出了相應規定。刑法規定,對於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即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依法應當由監護人負責嚴加看管和送醫,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 代表熱議刑責年齡,如何挽回低齡犯罪少年?|問2020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表示,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越來越小,犯罪低齡化趨勢愈發凸顯。「未成年人」是否成了少年犯罪的護身符、保護傘?修改刑事責任年齡的提法近年來也成了學界與公眾爭議的焦點。肖勝方建議,調整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起點,從原來14周歲下調至13周歲。全國人大代表陳建銀也建議下調刑事責任年齡,擬提交《關於修改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議案》。
  • 頂格處罰60萬元,全劇終
    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處罰力度,強化對控股股東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並明確將保薦人作為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是繼證券法修改完成後涉及資本市場的又一項重大立法活動。雖然時值周末,但刑法修訂案的審議通過依然立刻在市場引發激烈反響,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數位投行人士、律師,解讀修訂案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影響。
  • 獨家丨滬銀監局2017年加大現場檢查力度,處罰「三並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銀行人士處獨家獲悉,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在開年2017年上海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上表示,今年要強化規制監管,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深入開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的專項整治。除了要落實銀監會今年要求的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三套利」專項治理,還明確相應處罰做到三個「並重」,分別是:沒收非法所得與罰款並重;對機構處罰與對相關責任人問責並重;追究案發層級機構高管責任與對上級高官問責並重。同時,對屢查屢犯的機構將從嚴處理,將處罰結果與市場準入、履職評價、監管評級等掛鈎,強化處罰結果的通報。
  • 古代法律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規定的演進與特點
    即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周禮·秋官·司刺》中,也有「三赦」之制的記載:「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最早在法律上明文規定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據已知的史料,當推戰國時李悝所作的《法經》。其《具法》中規定:「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即15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減輕處罰。這一原則,在以《法經》為基礎制定的秦律中也得到體現。
  • 13歲孩子殺人放火,不負刑事責任,火白放人白死了嗎?
    那麼,這樣年齡的人放火也好,殺人也好,火就白放了,人就白殺了嗎?其實不然。以下筆者結合兩個案件,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展開分析,敬請指正和討論。 現行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01 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犯罪時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所有的罪均不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