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雜談之想到哪說到哪第二彈
對抗喪屍不用槍枝,改用長城裂縫科技打造的「七神兵」;神生化危機是卡雷拉公司階級區分的總稱:神(GOD)、生(生物參謀)、化(化學司令)、危(精危戰將)、機(機甲工兵);精危戰將手下「精危十傑」:金木水火土、鬼獸人妖魔。上述的這些設定有沒有勾起你曾經的回憶,如果你是一個遊戲加港漫迷,那麼一定會知道這些有趣的設定出自哪裡,對,就是港漫《生化危機2》。
港漫《生化危機2》的來龍去脈
1996年3月22日,對於整個遊戲史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史上最強黑馬《生化危機》第一部在這一天正式發售,從此引領了一個「恐怖時代」的到來,正式開創冒險遊戲的最新分支生存恐怖類遊戲。在當時2D街機遊戲逐漸走向沒落,整個遊戲屆準備迎接3D洗禮的關鍵時刻,CAPCOM和製作人三上真司將《生化危機》推到了世人面前,從此風靡全球。
在《生化危機》開始大紅大紫的時候,香港浩一有限公司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於是在遊戲《生化危機2》於1998年1月29日正式發售的9天後,也就是同年的2月7日,經CAPCOM獨家授權的正版創刊號港漫《生化危機2》開始發行。依靠港漫獨特的風格以及正版授權,本作的銷量得以節節攀升。
漫畫版前期基本上遵循遊戲的劇情發展,男女主角的人設大致相同,作品的世界觀同遊戲一樣籠罩在喪屍來襲的末日恐懼之中,各種充滿港漫風格的喪屍怪獸也讓人大呼過癮。可是隨著第四本單行本的發售,劇情開始暴走,作者開始徹底放飛自我,整個風格越來越往科幻武俠靠攏,遊戲原作的設定被徹底拋棄。
說實話,我個人覺得劇情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還是比較帶感的,雖然已經徹底偏離遊戲原作,但是在港漫風格的加持下,各種神兵、妖獸的出現也足夠吸引眼球,尤其是主角裡昂與反派GOD的超能力大戰,頗有點《超人之鋼鐵之軀》結尾超人與佐德大戰的影子。可是,劇情的發展大概超出了控制,就連作者都不知道怎麼繼續往下編,索性就交給助手來處理結局,結果不出預料的爛尾了。
港漫《生化危機2》的爛尾是我看漫畫這麼多年最糟糕的一次體驗,以至於十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如今還寫出這篇文章發洩胸中的憤懣之氣。別的作品爛尾,爛的是劇情,爛的是結局沒有達到預期,而本作不光最後的劇情一塌糊塗,就連畫風也崩的無與倫比,完全就是小學生塗鴉一樣,即便現在我已經記不清結局都講了些什麼,但那扭曲的人物卻仍然歷歷在目。
像《生化危機2》這樣的爛尾作品,港漫當中並不是少數
其實對於港漫爛尾大部分漫迷早已經見怪不怪,畢竟能夠有一個完美結局對於港漫來說太難得了,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善終。除了那些根據小說改編的結局還算不錯,大部分的作品要麼是爛尾,要麼是腰斬,更甚者來個所謂的開放式結局,只不過是作者編不下去的藉口罷了。是什麼原因造成港漫面臨如此的局面呢?下面咱們細說一下:
背景港漫最開始的定位非常狹窄,僅僅是市民階層中的男性青少年,原因很簡單,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人口數量並不多,沒有必要細分太多的市場,港漫作品、漫畫家、雜誌社想要活下去,必須要抓住最核心的受眾。由此我們發現,港漫作品的類型就動作、武俠、玄幻那麼幾種,滿眼的肌肉猛男,成天為了神功、權力、女人打來打去……打來打去……
既然知道類別太過單一,為什麼不選擇像日漫一樣多元化發展,搞笑、少年、少女、兒童之類全面開花呢?因為起步太晚,日漫在60年代就已步入成熟期,以手塚治虫為代表的漫畫家正當年,而日漫作品在香港差不多是同步的,港漫市場幾乎都已被日漫所佔領,想要出頭必須要走差異化路線,而港漫作者正是借著功夫片的熱潮,硬生生地從日漫包夾中殺出一片血路,佔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從而奠定了港漫打天打地打老爸的風格。
競爭港漫作品不僅需要與份額巨大的日漫爭市場,還需要在狹窄的武俠類作品中與同行相競爭。而多年的競爭發展讓港漫形成了作坊式流水線的獨創風格,主編主筆劇情,而後有人畫肌肉,有人畫線條,有人畫背景,有人畫特效,這樣的結果讓港漫的更新頻率更快更高,讓讀者養成定期購買的習慣,一旦作品大火能夠持續保證輸出,提高銷量,從而帶來前所未有的收益。但這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港漫人物同質化非常嚴重,非港漫愛好者很難區分出不同作品的人物,而這也是最為人詬病的存在。
爛尾流水線式的生產確實為港漫帶來了興盛,但是也成為港漫爛尾最大的源頭。這裡主要有這麼兩個決定因素:
其一是銷量。對於作者來說,一部作品最大的價值就是取決於它的銷量,甚至決定了能否持續連載的命運。由於流水線式的出版風格,竟然形成了銷量主導劇情的怪圈,漫畫並沒有具體的故事主線,想一回畫一回,直到最終走入低谷徹底不能挽回,匆匆結局,有的甚至就直接腰斬。
其二就是更換編劇。港漫界的恩怨情仇其實非常有意思,絲毫不亞於小說劇情,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到網上搜搜,這裡就不多提了。如果了解這裡面的故事,就會發現更換編劇也是作品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拿我最喜歡的作品《神兵玄奇》來說,就是因此走了下坡路。神1和神2前期絕對是經典,神2後期換了編劇劇情就徹底開始崩壞,直到最後剎不住車。
爛尾只是一個開始,港漫的輝煌在一點一滴中逐漸沒落
說實話,過去提起港漫我是自豪的,佳作頻出,黃玉郎的《龍虎門》、神兵系列、天子系列,馬榮成的《中華英雄》、《風雲》,許景琛的《超霸世紀》,溫日良的《海虎》、《武神》,牛佬的《古惑仔》等等,哪一部單拿出來都是絕對的神作,可是現在呢?一部《西行紀》幾乎就沒有了對手。
我很是懷念曾經還在讀書的日子,到書店裡儘是琳琅滿目的優秀港漫,隨便拿起一本就馬上能夠沉浸在那神奇的世界裡。可是現在,即便畫風越來越好,故事的腦洞越來越大,卻早已沒有了那種驚豔的感覺。也不知道是自己長大了還是眼光更高了,對於港漫新作品很難再有那種全身心投入的感覺,但是偶爾翻看《神兵玄奇》《武神》卻仍然覺得精彩。
爛尾仿佛就像是一把快刀,將港漫的輝煌一點一滴的削去,逐步引向沒落。爛尾又像是一個引子,將港漫的弊端逐一展現在我們面前。提到港漫不得不說的一部作品就是《龍虎門》,我就以它為例。
這部脫胎自《小流氓》的港漫精品,引領了港漫時代的輝煌,也讓黃玉郎成為了港漫的領軍人物。自2000年《新著龍虎門》推出,連載至今已經近千話,是最長壽的港漫之一。就是這樣的一部佳作,見證了港漫的興衰,而它本身,也將港漫的缺陷徹底展現,雖然《龍虎門》還沒有爛尾,但是我怕它連爛尾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獲得額外收益,推出了《石黑龍傳》《王風雷傳》《火雲邪神傳》等等,這樣的決定無可厚非,但是劇情與主線相悖,甚至多次出現主線劇情為外傳劇情讓步的情況,這就讓人很難理解和接受了。
《龍虎門》說是長壽,其實在我看來就是又臭又長,打不完的反派,做不盡的任務,層出不窮的「金銀銅鐵、龍獅虎豹、鬼獸妖魔」隨機組合的反派,用著可以比肩主角神功的不知哪門子功夫,說打爆就打爆,戰力根本就沒有平衡一說,崩的一塌糊塗。
港漫的沒落是不爭的事實,隨著新興媒體的崛起,漫畫雜誌就已經進入了死局,大量盜版網站的出現,也將這個進程持續加快。然而這些都是時代進步的結果,是必須面對的現實,除了這些客觀因素,港漫不作也不會死的這麼快。爛尾只是一個開始,曾經無比輝煌的港漫終於還是走到今天沒落的地步,何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