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上等人會捧人,中等人會擠人,下等人會踩人!

2020-12-14 騰訊網

世俗中,往往以財富來劃分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於是,有錢人大多被稱為上等人,沒錢人就被貶為下等人。

其實這種劃分非常狹隘,真正區分一個人是上等人還是下等人,應該是心胸、格局、智慧、善惡。具體到為人處世上,會捧人的是上等人,會擠人的是中等人,會踩人的是下等人。

要說起陰人、踩人,就不能不提擅長揣摩、工於心計的古代的縱橫家們。所以有人將鬼谷子稱作是陰人的祖師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個評價很有道理。這個時代經常有人會喜歡踩著別人,追求利益,顯得自己高人一等。

如果有人踩你,你該怎麼辦?

踩人四板斧

說起歷史上最會挖坑陰人,使絆子踩人的群體,若說縱橫家第二,那沒人敢排第一。人們評價縱橫家最常用三個詞,「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為了達到目的,縱橫家們會排除面前所有的障礙,不管眼前這人是朋友還是領導又或是下屬。在縱橫家們看來,只要阻擋了前進的路,這個人就是「敵人」。

鬼谷子的弟子張儀當年行走列國搞陰謀,煽風點火,是以嘴殺人的老祖宗。張儀有個特點,他衝誰笑,誰就倒黴。

張儀坑人的套路主要分為四個步驟:笑、踩、反、收。

1、笑:向受害者微笑,示好。

2、踩:背後造謠、捅刀子。

3、反:賊喊捉賊、欲蓋彌彰。

4、收:兩頭討好,假裝無辜。

這招說起來簡單,可很多人就算明知被坑了,卻也無可奈何,無計可施,只能自認倒黴。張儀也憑藉於此,踩人無數,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直到他遇到了同樣是縱橫家的陳軫。

張儀為什麼要踩陳軫呢?

原因很簡單,同行是冤家,而張儀認為陳軫要過來搶他的飯碗了。

有一年,陳軫離開楚國前往秦國就職,當時張儀在秦國正如日中天。秦惠王認為陳軫和張儀都很有才能,對他們都很看重。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張儀和陳軫之間必然產生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於是乎張儀便又使出了他的踩人絕技。他跟秦惠王說:「陳軫這小子的忠誠度實在不怎麼樣,經常將我們秦國的情報出賣給楚國,跟這種人共事簡直是我的恥辱,我不想他成為我的同事。請大王待會兒問他,下回還想去哪個國家工作,如果是想去楚國的,乾脆就把他殺了。」

秦惠王聽了張儀誣陷陳軫的話,就找陳軫對證說:「我聽說先生想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有這事嗎?」

秦王這麼一問很顯然是懷疑陳軫了,明顯是找他算帳的。如果換著別人肯定就慌了,必然會馬上否定,可是如果陳軫否定就中了張儀的計了,給人感覺就像是為自己狡辯。

那麼陳軫怎麼做的呢?

舉手還擊,不如借勢用勢

結果陳軫說:「大王,是張相國告訴你的吧,他說的沒錯。」

秦惠王生氣地說:「張儀的話果然可信。」

陳軫不慌不忙地繼續說:「現在不僅僅是張儀知道這件事,就連過路的行人都知道這件事。」

接著,陳軫打了個比方:「某位楚國人有兩個妻子,有一個好色之徒前去勾引她們,結果其中一個嚴詞拒絕了,而另一個則欣然接受。等她們的丈夫死去之後,好色之徒反而說,要娶就娶那個當年拒絕過他的,而非有意於他的女人。因為,現在的立場不同了,當初拒絕過他的女人,才可以放心養在家裡做妻子。原因很簡單,因為靠得住,忠誠度高。」

陳軫接著說,「同樣的道理,如果我現在把秦國的機密告訴楚國,楚國就會換位思考,既然他能人在秦國,卻為楚國賣命,那麼當初就能人在楚國,卻為秦國辦事。楚王和楚相都不是吃素的,他們會再次接納我嗎?我陳軫之所以說離開秦國後,就會去楚國,僅僅只因為我是一個正人君子,到哪兒都會受到歡迎。」

秦王一聽,明白了陳軫的用意,就不再懷疑他了。

陳軫不愧是傑出的縱橫家,面對秦惠王的發問,一般人都會立即予以否認,直接指出張儀是在造謠。而陳軫卻沒有這樣做,在關鍵時候打了個太極,先坦然地承認自己有離開秦國去楚國的想法,再迂迴得以反話的方式進行了辯解,打消了秦王的猜忌,使張儀的讒言不攻自破。

面對踩人的局怎麼破?陳軫給了我們一個方法,這招其實就是鬼谷子「轉丸術」的謀略。面對別人攻擊,算計,採用借勢用勢,化掉對方的套路,自然可以出現轉機,用套路化解套路。

遇到被人算計時,很多人首先是不知所措,急著辯解、反駁。但是有些事情是說不清楚的,甚至會越描越黑。試想一下,如果陳軫一開始就指責張儀,那麼效果反而不好,給人一種犯錯之後為自己推卸責任、辯護的感覺,倒會加重他人的疑心。

但是如果把事情轉而圓,圓而緩,等待時機,找到機會反戈一擊,倒不失為是一種好方法。與其舉手還擊,不如往旁邊讓一讓,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思考一下應該怎麼反擊,找準適當的時機,用巧妙的話術破解別人的算計。

害人者害己,捧人者達己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整天琢磨著如何讓別人不痛快,那麼,你身邊一定會聚集一群這樣的人,如果你積極陽光,心胸寬廣,你身邊也一定會聚集很多正能量的朋友。

其實,做個上等人根本不難,不需要你有很多錢,也不需要你有很高的地位,只要你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三觀端正,其實你就是個上等人。另一方面,這樣的人,不必去追求財富地位,財富地位自會反過來追隨你。

上等人,人捧人,互相成就了彼此,因為他們懂得和氣才生財。

中等人,人擠人,比來比去氣不順,心生嫉妒恨。

下等人,人踩人,整來整去整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這世上,最蠢的一種人就是看見別人好了,憤憤不平,一心琢磨著怎麼給對方使點壞,怎麼把人家從高處拽下,讓他跌落塵埃,看他落魄潦倒,就覺得心情舒暢。

漫漫人生路,就是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方能提升自我,建立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方可助人達己。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無論當下處境如何,無論我們處於什麼位置,都要學會看一個人的優點。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財富數量級就有多大!

當我們遇到那些嫉妒心強,善於算計的小人時,你只要在內心默念一句話:對不起,我真沒時間討厭你。輕輕一揮手,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千萬不要讓那些人浪費你人生的一分一秒。

而且請記住:把別人踩下去了,不代表你就上去了,還是那句話:上等人會捧人,中等人會擠人,下等人會踩人,你想成為哪種人,由你自己決定。

相關焦點

  • 鬼谷子:上等人會捧,中等人會擠,下等人會踩
    其實這種劃分非常狹隘,真正區分一個人是上等人還是下等人,應該是心胸、格局、智慧、善惡。 具體到為人處世上,會捧人的是上等人,會擠人的是中等人,會踩人的是下等人。
  • 下等人踩人,中等人擠人,上等人抬人
    所謂「下等人踩人,中等人擠人,上等人抬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存善意,知恩圖報,水漲船高,助人者天助!
  • 人的格局是分層次的,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
    上等人幫人,格局決定成就,互相捧臺,好戲連臺;中等人擠人,一心解決問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下等人踩人,專論是非對錯,爭個你輸我贏。現在中小學生都有安全逃生方面的教育和演習,就是為了應對當發生「火災」等一類的安全事故時,能夠迅速有序的撤離,不然擁擠不堪的逃生會造成嚴重的傷亡。而下等人的格局就像是在逃生過程中的人踩人現象,而導致的結果就是互相傷害。有一種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 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的區別在哪裡?讀後醍醐灌頂!
    世界上有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但這並不取決於人的出身、地位、財力等外在因素,而取決於人的素養,做事的方式。這種劃分不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是精神層次,人生境界的劃分。上等人付出、中等人交換、下等人索取人際關係的處理,首要在於懂得付出。
  • 鬼谷子的處世謀略:上等人借時機,中等人靠能力,下等人靠運氣
    鬼谷子的處世謀略:上等人借時機,中等人靠能力,下等人靠運氣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蘇格拉底。時機有多重要?我們來講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吧。這個世界變化極快,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並沒有十分清晰的界限,或許在某個領域裡面,當風口起來的時候,下等人很快就變成了中等人甚至是上等人,而如果錯過了風口,錯過了改革的時機,那麼上等人中等人也是很有可能變成下等人的。由此可見,事業需要時機、愛情需要時機,同樣做事說話也需要時機。
  • 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的劃分,把人看透,把事算清!
    人雖然不分高低貴賤,但是每個人思維的深度,卻有層次之分。小到智商差異,中到見識迥異,大到格局高異,這就是人跟人之間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以把人分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不是用財富多少來界定,而用從精神層次來分析。
  • 有格局的人都懂得: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只會踩人
    下面需要畫個重點:社會上好人的標準是樂於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人。一個樂於犧牲自己的人,也會樂於犧牲自己的家人去幫助別人。常常幫助別人的人,絕大部分並不是因為想要對方,而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價值感,證明自己是樂於助人的人而去幫助別人,證明自己比對方高人一等去幫人。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一些人不斷的去幫助人,甚至讓接受幫助的人因此停止了成長或產生了依賴。
  • 人分三六九等,那麼你知道什麼是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嗎
    對於人的等級劃分,古已有之。人們除了依據權力和職務上的標準,劃分人的等級,還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來劃分人的等級。按照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表現劃分,可以把人劃分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而且,這三種人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見。
  • 生而知之者,上也,那什麼樣的人稱為下等人,看孔子怎麼說!
    我們可以在行萬裡路中結緣不同的人,但你永遠如何與聖人對話呢?如儒家的孔子、佛家的佛陀、道家的老子。讀書卻不同,我們可以在書中學習他們留下的智慧,我們可以少走一點彎路。所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並非明智之舉,倘若我們在行萬裡路中,又能讀萬卷書,收穫自然更加豐盛。
  • 鬼谷子:人倒黴前會出現三個徵兆
    他所流傳下來的奇書《鬼谷子》歷經幾千年依舊為後世迷途之人指引著方向。《鬼谷子》這本書不僅行文流暢簡潔,其中所蘊含的哲理髮人深省,寥寥數字就可以給人啟發。並且這本書對人類的心理有著極其深入的研究,幾千年來都被人們奉為接人待物的聖經。
  • 鬼谷子的警世良言:人在倒黴前,會出現這3大「預兆」,儘量避免
    他一生隱居山谷之中,寫出《鬼谷子》一書,其中關於佔卜術,他寫道:看一個人是否要走黴運就看有沒有這3大徵兆,早日避免則可逢兇化吉。馬克·吐溫說:形象建造一個人,一個不修邊幅的人是沒有影響力的人。這樣的人沒有理想,延挨度日。長此以往,身邊的朋友將會離你而去,你的生活也變得毫無生機,生命慢慢地消磨殆盡。黴運自然也就會慢慢來到你的身邊。
  • 鬼谷子的警世良言:人在倒黴前,會出現這三大「徵兆」,引以為戒
    關於佔卜術,在《鬼谷子》一書中,曾記載著人要走黴運的三大徵兆,如果你提前預知,可逢兇化吉。01邋裡邋遢,不修邊幅生活邋遢的人,往往表現為長年累月不洗頭、不換衣服、不收拾家務的人,對於生活,總是敷衍、潦草的態度。從表面上看,這個人活得很隨意。
  • 鬼谷子識人術:人在倒黴之前,會出現這3大「徵兆」,非常準!
    而這個人,就是具有著濃厚神秘色彩的謀聖鬼谷子。正是他,創立了縱橫家學派,這個學派的學問相比其他學派,更加的容易被人讀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但是有好必有壞,每個人都有倒黴的時候,現在的人在倒黴的時候,會說自己遇上水逆了,在那段時間,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其實,世間萬物是因果循環的,蝴蝶效應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可怕的。而鬼谷子總結出了其中的規律,人在倒黴之前,會出現這3大「徵兆",非常準!
  • 鬼谷子:人在倒黴前,會出現三大「徵兆」,歷史時刻在上演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類除了有動物本能外,還有自己的思想。大腦是人類的武器,也是人類生存下去最有力的工具。人的力量不如猛虎,速度快不過豹子,重量剛超不過大象,但是經過一番協作這些動物都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無論在何時都要時常動腦,不要用直覺來辦事。大腦會是你最可靠的夥伴。
  • 說話太直,會得罪人,學習鬼谷子的兩招,做個嘴巴富貴的人
    春秋戰國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思想家,而鬼谷子便是一個集百家所長的存在。他研習百家思想,並創立自己的縱橫派,且培育出了孫臏、蘇秦等,能影響戰局的優秀弟子。但很多人對鬼谷子不了解,鬼谷子的才能到底體現在哪個方面呢?能不能將他的才能,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呢?
  • 小人,人踩人,君子,人幫人
    小人,人踩人,兩敗俱傷。君子,人幫人,彼此成就。弱者,渡自己,只能自保。強者,擺渡人,胸懷格局。 格局高的人,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相映成輝;境界低的人,相互為難,抵毀妒恨,寸步難行,損人不利己!上等人,人幫人;中等人,人擠人;下等人,人踩人,互相不當對方是人。
  • 鬼谷子:人過半百,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鬼谷子將其總結為:「如果你五十歲以上,那麼貧窮就不關心兩件事,如果你富裕則不關心兩個人。」如果你五十歲以上老了,如果你很窮,你不必擔心兩件事;如果你有錢,那有兩種人無需交朋友。這兩件事是什麼?哪兩種人?又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看看。鬼谷子:人過半百,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 鬼谷子智慧:人身上有這「3個特徵」,會出人頭地,前途不可限量
    鬼谷子是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他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弟子像是蘇秦、張儀、孫臏等,其中他的著作《鬼谷子》更是一本為後世留下的珍寶,影響了很多人,被稱為「智慧之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做事前要有周密的計劃,周密就是周全慎密,沒有疏漏,我們常說的「事成於密,而敗於疏」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一個人做事前要顧全大局考慮,一個成功的人會考慮到很多細節,把每一個關鍵點都想到,思維縝密。
  • 老子、鬼谷子、徐福都是經天緯地的人傑,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了?
    老子、鬼谷子、徐福,三人都是洞察世事、經天緯地的人傑,他們消失其實是想過逍遙自在生活,擺脫政治的束縛。若想不留蹤跡,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社會,偏遠地區又多,真心想躲並不難。所以,後人不知道去向,就只能說消失了,這又增添幾分神秘色彩,但是,傳說歸傳說,古代典籍還是捕捉到他們的大致去向。
  • 鬼谷子謀略:能夠成就大事的人,會在這4個方面,越來越小氣
    這些智慧可是由早在幾千年前就成為大謀略家的鬼谷子說的。鬼谷子一生精通百家,開創了縱橫學派,門徒眾多,其中像孫臏、龐涓、蘇秦這樣的兵法家、謀略家等等都是他的學生。他一生鑽研謀略、還精通相術與識人術。鬼谷子一生如傳奇般的存在,他的許多話語直到現在還流傳,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前面說的,人不要一味的大度,學會聰明的「小氣」,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這裡有什麼高深的道理呢?又該如何「小」氣呢?鬼谷子給您支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