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趕屍」是過去流傳在湘贛一帶的特殊職業,可以看成是一種「巫術文化」。
在鬼片中我們也看過這樣的鏡頭:通常是師傅帶著徒弟,趕著一群屍體,屍體額頭貼著符咒,趕屍人晝伏夜出。當帶頭的師傅念動咒語後,這些屍體就會蹦著跟著師傅走,徒弟在後面斷後。
在行走的過程中,師傅搖動銅鈴,意思提醒人們躲避。趕屍人住的客店也是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白天關著門,晚上開著門,據說這些屍體就在門後站著。
開這樣的夜店投資很少,不用準備那麼多的床位。
這就令人產生了疑問,既然是「趕屍」,屍體是怎樣跟著趕屍人走得?其中的秘密又是怎樣的呢?
「湘西趕屍」的傳說由來已久,據說在遠古時期,湘西的祖先蚩尤被黃帝打敗後,為了把這些死去的士兵帶回家,蚩尤想了一個辦法,把屍體排成隊,念動咒語,這些屍體邁著步子就隨著蚩尤回到了家鄉,這就是最早「趕屍」的由來。
「趕屍」一般流行在湘西苗族大山一帶,在過去人們經商或者外出死在了外面,古人有「葉落歸根」之說,意思是死在千裡之外也要葬在家鄉的祖墳裡,這樣會入土為安。
苗族一帶都是大山,路難走,用車運屍體無法行走,於是就出現了「趕屍」這一職業。
由於「趕屍」都是晝行夜出,並且是師傅帶徒弟口口相傳,外人很難知道其中的秘密。另外到現在道路修好了,並且實行火葬,這門古老的職業早已經消失了,由此更增加了「趕屍」的神秘性。
不過經過多年的探究,最後人們總結出了趕屍三原理。
第1種,趕屍的原理其實就是背屍或者抬屍。為了增加這種職業的神秘感,也為了安全起見,趕屍人故意在屍體額頭貼上符咒,並且都是在夜晚進行,這樣藉助夜色掩蓋小動作。
乘黑夜趕屍人僱上兩個壯工,把屍體一個一個地往前背,到白天再把這些屍體排成隊,外人看就是趕屍,其實就是背或者抬屍,這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招數。
第2種,說趕屍人事先已經把這些屍體的內臟掏空了,屍體只剩下了一副皮囊,然後趕屍人用一種特殊的防腐藥劑處理, 處理後的屍體看著很沉,其實沒多大重量。到晚上,趕屍人和助手用竹竿把這些屍體串聯起來抬著走。
想想也有道理,趕屍人有「三趕三不趕」,比如剛被官府砍頭的人可以趕,淹死多日的不趕,主要意思是說,新鮮的屍體可以趕,陳舊放時間長得不趕。這是因為新鮮的屍體能立馬防腐,陳舊的屍體已經腐爛了,也就沒防腐的意義了。大家試想,山高路遠運輸不方便,如果不防腐,夏天趕屍到家還不臭了?
第3種說法,是說趕屍人用一種特殊的藥劑處理屍體,屍體腳上的神經能夠暫時恢復,其他的神經都是僵硬的。然後把屍體掏空,用繩索和竹竿把所有的屍體的腿串聯起來,到了夜裡,師傅在前徒弟在後,隨著鈴鐺的節奏邁動腳步,帶動屍體一起往前走。
據說這種靈感來源於苗族的竹竿舞。只要跟對節拍,用提線像提線木偶那樣,提著幾個皮囊往前走也不是難事。
據資料記載,在六幾年這種職業就已經絕跡了,趕屍有行規,那就是不能隨意外傳其中的原理,還說假如誰洩露出去,就會對己不利,對後代不利。因此趕屍的原理成了歷史之謎,直到現在人們還在探究中,有知道的朋友不妨分享其中的秘密。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