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針對「老年人辦事難」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吸引了不少關注。而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也表示,將通過技術手段把健康碼和各種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整合起來。
那麼,健康碼目前這種廣泛使用的「通行證」老年人究竟用得如何呢?
近日,媒體在北京東城區隨機街採,了解了相關情況。採訪過程中,有老人家表示,因老年機沒有健康寶,子女特地為他更換了智慧型手機。也有老人稱,會因此減少外出。
現場,人臉識別等手段他們操作起來顯得比較吃力,老花眼容易看不清手機是個問題。
有老人家表示了對智能產品潮流的接受,但也表示自己不打算學:「不是非學不可。」
從這些情況來看,顯然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場景的便利性還需要兼顧和進一步增強。
疫情當下,不少人的日常出行都變得越來越「數位化」,健康碼已經在不少省市推行,用作實施動態管理的「通行憑證」。健康碼、網約車、智慧型手機……在這些數位化操作的背後,屬於老年人的關心和便利不應該被忘卻。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才能讓他們更加「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