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走天下的時代 別落下老年人

2021-01-09 中國經營報

文/王言虎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無碼可謂寸步難行。但是,相比於眼明手快,熟練玩轉智能機的年輕人而言,老年群體,自疫情發生以來,可謂「為碼所困久矣」。

老年人為健康碼所困,自疫情發生以來,屢屢被媒體提及。此前,一老人因無健康碼而步行千裡前去浙江打工的事件,被媒體曝光後,關於健康碼難住老年人的話題就已經引發了廣泛關注。

雖然事後發現,這名老人是乘坐火車抵達的,新聞有假,但是此事也將老年人出行難的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一個健康碼,難倒了無數過去的「英雄漢」。

老年人無碼難行,是時代的癥結

如果套用網絡上那句話,老年人無碼難行的問題,可以說成:「時代的一個碼,落在老年人面前,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山。」

「浙江老人」之後,「黑龍江老年人無碼被公交司機拒載」「大連老人無碼乘地鐵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等事件,相繼又引發了廣泛爭論。

這些接連出現的事件,都反映出因無健康碼出行遇困,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老年群體所共同面臨的境遇。

健康碼是應疫情防控之所需而出,它的出現,對於全國疫情防控有「安全閥」之效,對管控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備案個人防疫信息、推動精準化防控治理有不滅之功。

但同時,不能否認的是,健康碼的出現讓不少本就落後於數位化時代步伐的老年人,出行變得更加「舉步維艱」,也更映射出他們在數位化電子時代生活所遭遇的窘境。

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的統計數據,60歲以上的人,會上網的比例僅佔23%;到2019年底60周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約為18.1%。據此推算,全國上億名老年人無法享受網際網路的便利,成了被數字時代拋棄的群體。

這個群體,在日常生活中,無法上網購物,無法使用電子支付,無法在網上預約醫院掛號,無法叫網約車等等,而這些「網際網路+」的行為,對於普通的中青年一代來說,都已經成為了生活的日常。

對於這類數字鴻溝問題,此前公眾輿論並未聚焦。只不過,疫情到來、健康碼的出現,讓這一問題更充分地暴露了。

就使用健康碼而言,老年人使用智能機能夠直接掃碼的本就是少數,因而對於無法掃碼的人來說,造成的不便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對於大多數城市中的老年人而言,無智慧型手機可用,便只能去社區等相關單位開具通行證或持紙質健康碼出行,不過,各地點要求不一,在不少只能自行掃碼進入的地點,他們也不得而入,出行多有不便。

除此之外,對於身在廣大農村的老年人和無晚輩照料的孤寡老人而言,他們的多數,可能並不知道這世上還存在「健康碼」這一事物。一旦進城或跨地域遠行,他們便會大概率「碰壁」。

更何況,就健康碼自身而言,還有地域互認限制,以及各地區「層層加碼」、搞形式主義等現象。因此,健康碼對老年人出行造成的困境,實在不能小覷。

老年人不該成為數字時代的「棄兒」

在日新月異的數位化時代,老年人因為學習能力下降,而無法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數位化生活的節奏,一方面是生理、心理自然演變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時代特殊性所致。

試想,將時間推至一兩個世紀甚至更早之前,技術變革沒有如此迅猛,那個時代的老年人也未曾被像如今一樣遠遠落下,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沒有面臨如此多的困擾。直至今朝,數字時代才將代際間的鴻溝拉得愈深愈大。

然而這個問題,是一個社會普遍性的問題,它不僅彰顯於這代老年人身上,在未來,如今的中青年一代,或許將被後浪們落下更遠。

因此,數字時代如何不落下老年人,本就是一個該給予充分重視的社會問題。如何將他們接入時代軌道,需要緊急思量,嚴肅應對。

以健康碼為例,如何解決老年人出行難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對相關部門,也是對社會的一項大考。

日前,對於無健康碼出行難的問題,央視也不斷跟進做了系列報導。在有些地方已經在不斷探索,採取有效方法,化解這一難題。

比如,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幫助那些數位化操作困難的人群熟悉掌握相關操作。社區可以組織動員,幫助老人開具相關紙質證明,並主動幫助孤寡病殘的老年人,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作為子女,也應盡力幫助老人熟悉智慧型手機操作,並及時辦理紙質證明等材料。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術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打通數據壁壘,充分調動通信大數據,突破地域限制,優化步驟程序,讓掃碼通過變得更簡捷更高效。

有效解決老年人使用健康碼的問題,對於整個社會都有重要價值。

健康碼是一道孔,從這孔中能夠瞥見老年人在數字鴻溝面前的窘迫、無奈等種種情狀。陷入這種境遇的老年人,不僅僅是見諸網端的當事人,更有我們身邊的親人、長輩和鄰居。因此,幫扶他們,既是客觀應對這一社會問題的必要之舉,也是文明社會應有的人情之誼。

是時候拉老年人一把了。

(校對:顏京寧)

相關焦點

  • 掃碼時代,別把老年人落下
    無獨有偶,家中停電,老人找不到手機裡的手電筒;老人不會用叫車軟體,一路走了4小時;老人交電話費被告知不收現金等涉老話題頻頻牽動著公眾的神經,不少網友呼籲「掃碼時代,別把老年人落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進入了網絡時代。買票可以網上支付,出門可以用打車軟體,看病可以網上預約……我們的生活幾乎與移動互聯技術緊密相連,高科技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 掃碼時代背後,是2億被落下的老年人
    前段時間,在哈爾濱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因為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拒載。老人遲遲不願意下車,還被乘客斥責「為老不尊」,直到民警趕來,才把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帶走。疫情期間,就有很多老年人因為不會用健康碼,連乘坐公共運輸都很困難。
  • 處處掃碼 處處碰壁——手機掃碼時代老年人尷尬如何解?
    進門掃碼、掃碼點餐、手機在線繳費、看病自助掛號……如今,一部智慧型手機在手,吃穿住用行,全部都可以完成。數位化快速融入生活,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成為了不少老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那麼,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手機技術遇到的「難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幫助老年人破解這種尷尬?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智能時代 請別落下老年人
    周圍人都投來異樣目光,有好心人告訴我:「大爺,現在都『20G』時代了,誰還用智慧型手機!」看著這陌生的世界,年老而無助的我,只能默默流淚。這不是笑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可能就是現實。因為,老年人面對「數字鴻溝」的困境,在現實生活中正一幕幕上演著:一高齡老人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視頻認證;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老人沒有「健康碼」而無法通行……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事件頻頻發生,反映出在數位化時代浪潮下,老年人被加速邊緣化。面對「數字鴻溝」,這些老人那麼無助、辛酸。未來,當我們老去,是否也會被邊緣化?
  • 老奶奶對著公交司機的「頭」掃碼:我不懂「你掃我」是什麼意思
    如今不一樣了,在這個時代,由於智慧型手機、掃碼支付、智慧機器人的普及,老人還不如小孩。012017年支付寶官微發布一條信息:用五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支付。就在前日,西安的網友在公交車上拍到了這樣一幕:一位老奶奶站在駕駛室的旁邊,拿著點開掃碼頁面的智慧型手機,一直對著司機的頭掃了好久,公交車搖搖晃晃的,為了聽到"滴"的一聲,老奶奶一手扶著把手一手舉著手機堅持不懈的在"掃碼",卻始終沒有聽到那悅耳的聲音。
  • 天津老年人乘這些公交不用掃碼!
    >沒有智能機或者不會掃碼的老年人該怎麼辦呢?別著急解決方法來了!「敬老卡」有效線路,可以不用掃碼針對老年乘客不方便「掃碼」乘車的問題,天津公交集團服務部副部長楊靜表示,公交集團已經採取了一些有效措施:1對於敬老卡有效路線對於敬老卡有效線路,目前不需要掃碼,直接刷本人敬老卡就可以乘坐公交
  • 來論|「無健康碼徒步千裡」,智能時代別落下老年人
    一路上因為沒有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多次想要乘車被拒。無奈之下,大爺只好徒步,已經走了半個多月。劉師傅載著他深夜趕往親戚所在的菜市場,菜市場早已大門緊閉。劉師傅想給大爺安排住處,卻被拒絕:「不想再添麻煩了。」隨後,大爺轉身去往公園露宿。那位好心的劉師傅,雖然只是個平凡的貨車司機,但他做的這件事情,卻感動了社會,溫暖了人心。
  • 掃碼時代 別讓老人落在身後
    本報記者 蘇茜茜 因為擔心手機裡的錢會不小心被轉走,今年56歲的李阿姨至今不會掃碼支付。兩年前,兒子給她的手機綁定了一張銀行卡,卡裡的5000元錢她一直沒花。出門口袋裡大大小小的現金是李阿姨與外界溝通的保障,遇到不得不掃碼時,她會選擇放棄。
  • 破局 | 如何讓老年人跟上智能時代的腳步?
    吃穿住行越來越多地依靠智慧型手機,很多老人去超市和菜市場不會掃疫情二維碼,想去醫院看病不會網上掛號,外出吃飯也不會掃碼支付,更別提打車軟體和外賣訂餐了……公交、地鐵、火車、機場,出門必須持有健康碼,常人的一碼走天下是老年人的「噩夢」。許多老人上了年紀,行動緩慢,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連健康碼是什麼都不知道。而各地工作人員為了社會大眾的安全,也是切實履行職責,只能攔下他們前進的腳步,這類新聞今年頻頻發生,也是社會治理中的一大難題。
  • 「社會37度」掃碼時代,請等等年邁的「前浪」!
    信息轟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只希望安靜記錄身邊的故事,關注冷暖人生,帶你觸摸社會的體溫。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25日電 題:掃碼時代,請等等年邁的「前浪」!中新網記者 張尼打開手機微信、掃碼、登記流調信息……這一系列操作對於年輕人來說,只需要不到一分鐘時間,但對很多老人來說,卻成為他們與數位化生活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 掃碼!掃碼!掃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打開『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點『掃一掃』,對準設置在各個場所入口的場所碼進行掃碼,掃碼後就會出現個人健康狀態和場所信息等結果。」據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要求,要在重點場所應用場所碼。原則上,在張貼「四川天府健康通」場所碼的重點場所,都應掃碼。張貼場所碼的公共場所參照行業及其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執行。
  • 明明設置了密碼,商場「掃碼槍」為啥能直接把錢掃走?
    行動支付時代時代的發展速度遠遠會超出我們的現象,比方說在支付這件事情上。現金支付是經過歷史的考驗,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然而時代的一個浪潮就直接被淹沒了,現在鮮少有人會使用現金來支付。行動支付的付款方式也開始越來越便捷了,最原始的密碼支付已經過於單一了,比方說指紋支付,刷臉支付,掃碼支付等。其中掃碼支付應該是我們非常常見。「掃碼槍」直接把錢掃走我們知道掃碼支付作為我們付款最主流的一種模式,這裡面又有所不同,那就是角色互換的問題。
  • 問政|走向數字時代 別落下白髮蒼蒼的他們
    掃碼進專題,看視頻,讀問卷,了解老人怎麼想二維碼、線上預約、無接觸支付……我們如今的生活正在被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著。這些新興技術深受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群的喜愛,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邁向數字時代的路途中,老年人似乎被落下了?今年以來,特別是疫情後數字健康碼的推廣,一個接一個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的案例見諸媒體。有的老年人不懂如何註冊健康碼,有的不會操作各種複雜的手機功能,甚至沒有使用過智慧型手機。
  • 快評|期待「一卡走天下」照進現實
    老年人不用手機,也能「亮」出健康碼。近日,北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完成「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簡單便捷,目前已在朝陽醫院等10處場所試點運行。在醫院、公園、商超等公共場所,老年人只要刷養老助殘卡就能實現測量體溫、來訪登記、健康狀態查詢「三合一」。這樣的一卡查詢,既簡單又實用,是一種務實的「適老化」改造。現實中,老年人需要用到的卡片其實不算少,比如養老卡、社保卡、敬老卡、就診卡、身份證等。它們不僅增加了老人出門帶卡的麻煩,同時因為數量多,也容易出現遺失的情況。
  • 掃碼時代當心二維碼騙局 制碼技術幾乎零門檻
    掃碼時代,當心二維碼騙局  近日,網絡上一段視頻傳播很火,視頻中男子在掃碼使用共享單車時,發現有幾輛共享單車的二維碼處被貼上新的二維碼,將原碼完全覆蓋,如果不仔細辨認,根本察覺不出來,還好男子心細發現並撕下了假的二維碼。
  • 明明設置了付款密碼,為何商場的「掃碼槍」還能把錢掃走?
    當然有時候我們已經知曉其規則了,看到櫃檯上的二維碼直接掃碼支付了,那麼像在超市或者是商場裡面,一般很少看到二維碼,那麼就會問商家,一般會讓你出示付款碼,商家進行掃碼。可以說現在的支付已經非常的方便,只要拿出手機進行簡單的操作就完成了,因此目前市場上行動支付早已成風,所以說在支付這件事情上非常的雷同。
  • 網絡時代拋棄了老年人?時代大步前行,他們卻步履蹣跚
    如今深有同感,同時也反應了一個如今老年人在社會上的遇到的問題:生活越來越科技化,越來越智能化的時代所拋棄。先給大家看個數據: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5億,佔總人口的18.1%。:1、要麼下載app2、要麼關注公眾號3、要麼使用小程序試問,對於很多老人而言,這些操作比登天還難,歲數和文化都已經不允許他們去掌握這些現代化的東西,難道就無路可走了
  • 掃碼點單 疲憊不堪
    「掃碼點單。」服務員伸個手指頭點了點桌角的黑白馬賽克。你握著手機,關注、註冊、登錄、一鍵授權,店家比相親對象還迫切地想看到你的頭像和電話號碼。飯店內網絡很差,你望著跳轉不出的白色屏幕,心中抱怨我只想吃碗熱乎餃子,還得在手機上打報告。都市生活裡,掃碼點單勢如破竹,用於點單的二維碼在蒼蠅館子、連鎖餐廳和私房菜館中瘋狂複製。
  • 不會手機掃碼,老人會被「丟下」嗎?
    昨日,記者兵分多路體驗鄭州公交、地鐵、辦事窗口等服務行業,替老人進行探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丁豐林文圖  智慧型手機時代,各種場合都是手機掃碼。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和不會掃碼的老人來說很不方便。
  • 被健康碼搞得直生氣!「移動互聯」時代不應落下老年人
    疫情防控期間,一個健康碼就難倒不少老年人;刷短視頻卻不理解大數據推送,有老人以為某明星跟自己有互動,打著「飛的」追星到北京……移動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便捷「紅利」的同時,卻讓一些老人感到無所適從。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宋全成則提出,當今社會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避免「技術歧視」「數字代溝」的出現。一個健康碼難倒不少老年人北京市朝陽區66歲的王阿姨前陣子剛結束成都的旅行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