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教育科技組織Edtech Europe在2017年發布了《2016教育科技趨勢報告(2016 Edtech Trends)》,指出目前全球教育開支超過 5 萬億美元,是軟體產業的8倍,是媒體娛樂產業的 3 倍。
而在中國市場上,據2018年藍象資本發布的《教育科技融合:2018教育科技趨勢報告》指出:到2019年,中國教育行業總體規模預計將突破10萬億元。同時,由於教育產業強抗經濟周期的屬性,更讓其成為資本冷靜期的一大熱門產業。
這一趨勢在東南亞地區,再次得到了印證。近期,Volanews在專訪東南亞語言類培訓機構Cakap創始人Tomy Yunus Tje時,Tomy表示,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英語普及率不足10%,遠低於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英語水平,這讓他看到了增長的機會。
在中國發現教育商機
在創立Cakap之前,Tomy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中文,畢業之後在北京的IT公司工作過幾年,六年的中國生活讓他意識到和當地人練習語言是學習語言最快的方式。
「2013年,我看到了科技教育行業在中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讓我開始發現這個領域的商機,相比於韓國日本的科技教育行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壯大成熟,東南亞科技教育領域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印尼,那時候印尼還沒有在線語言學習平臺。」
Tomy從他學習中文的經歷萌生出創立一個能和母語者學習語言的平臺,於是Tomy和他的合伙人Yohan Limerta 便創辦了Cakap(當時的網站和產品名叫做Squline)。
從面向印尼當地用戶開設中文課程開始,而後拓展到英語、日語,以及面向跨國公司外派駐印尼的人員開設印尼語課程。
「直到現在,我們平臺仍然是印尼唯一一個在線語言學習平臺,我們的競爭對手只有線下的語言學習中心。」
Cakap從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印尼當地聘請來自大學或者語言學習中心的專業教師,並根據時間表來進行一對一授課,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線上課程。由於沒有了授課地點的限制,時間又相對靈活,立刻受到了大批學員的歡迎。
學習第二語言,迎接全球化競爭
「學習第二語言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除了韓國、日本、歐美公司之外,近幾年中國公司在印尼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華為、OPPO、百度、小米這些公司的工資比本地公司要高許多,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更高的工資,你就必須得學習第二語言。」
為了保證平臺的教師質量以及與線下語言中心相抗衡的競爭力, Cakap和大學、語言學習中心的專業教師合作,並在選定這些教師之後進行線上教學的指導訓練,還為學生提供線上教材。
憑藉著紮實的師資力量和穩定的課程量,Cakap在過去五年間迅速發展,累積服務10萬用戶。
「目前我們還是主要靠線上語言課程盈利,就像學校一樣,學生根據時間(一個月/半年/一年)繳納一定的費用,我們再支付費用給老師,此外我們也有提供留學學習語言的服務。」
Cakap還和中大型企業比如Go-jek、印尼Toyota建立合作關係,為員工提供在線英語課程以增強員工的語言能力作為公司福利,「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時間成本、空間限制和師資不足的問題,還有一定的時間靈活性,很受僱主和員工喜愛。」Tomy說道。
去年12月,Cakap獲得了來自印尼早期風投基金Investidea Ventures以及其他投資機構共同投資的A輪融資,並表示將把這筆融資款項用於提昇平臺技術、招聘以及擴張上。
今年2月,Tomy決定將公司的產品名由原來的Squline正式改為Cakap by Squline,因為Cakap在印尼語中代表著能力和競爭力。
根據Bloomberg(彭博)的報導,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將在2030年進入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之列。而在Tomy看來,提高印尼人民的外語水平意味著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讓他們找到更好更高薪的工作,甚至是出國留學工作。致力尋求可以負擔得起的高質量教育來提高印尼人民的競爭力,這是Cakap的願景。
END
VOL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