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臺商:大陸西部正在重現「臺灣錢淹腳目」盛景

2021-02-22 AM585東南廣播

「1990年代,臺灣錢淹腳目。現在,大陸錢淹腳目。」山西省太原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宋言鏞9月25日表示,山西省太原市正掀起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浪潮,發展潛力巨大,商機無限。

當天,宋言鏞在太原臺協會辦公室接受福建東南廣播公司記者專訪的時候作如上表述。

宋言鏞(右)介紹,山西省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將為來山西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創業培訓、工商登記、法律諮詢、政策解析等服務,協助他們圓創業夢。

宋言鏞來自臺灣花蓮,2年前到太原創業,開辦山西樺達樂齡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有床位6000個,可以居家養老,也可以旅居式養老,「夏天在太原,冬天到臺灣,哪裡舒服往哪養老」。

今年8月,山西省首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在晉中市揭牌。該基地將為臺灣青年創業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大陸沿海經濟發達,市場較為成熟。相對來說,大陸西部發展空間更大,機會更多。」宋言鏞面對一位剛來太原不久的臺灣青年,語重心長,「再不來,又晚了。」

蕭迪爾(右)認為,在大陸創業有奔頭,在太原生活很美好。

蕭迪爾也是一名臺灣創業青年,來自臺灣高雄,2002年到太原開發房地產。

據蕭迪爾觀察,這些年,大陸社會呈現「跳躍式」發展,經濟活力無限,「我的現在在大陸,我的未來還在大陸,我慶幸當初選擇來大陸創業,才成就今天的事業。」

至今,蕭迪爾已在太原生活了15個年頭,妻子、孩子也都在一起,一家人紮根太原,「在太原生活久了,回到臺灣反而不習慣了。」

每次到北京出差或者旅遊,蕭迪爾都會起早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當國歌奏響,國旗升起的時候,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以自己是一名堂堂中國人感到驕傲。」

除了自身在山西發展得風生水起,不久前,蕭迪爾還引薦一位臺灣青年朋友前來太原創業,推廣臺灣美食。

下一步,蕭迪爾計劃回祖籍地河南開展公益事業,捐建希望小學,「還想開發一些項目,帶動當地百姓致富。」

「發展快,機會多」,是宋曉軍(右)對山西的評價,他堅信,當初來太原創業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裡有大確幸,為什麼要在臺灣守著小確幸?」

宋曉軍來自臺灣新北,目前擔任太原富力鉑爾曼大酒店總經理。大學讀機械工程專業的宋曉軍原本以為將來的工作是面對冷冰冰的機器,哪想後來從事酒店管理,天天面對活生生的人,「相同點是都要有工匠精神。」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宋曉軍認為,山西的旅遊景點如繁星滿天,正在大力開發,前景可期,「遊客多了,酒店業當然直接受益。」

在酒店16樓會客廳,站在玻璃幕牆後面,指著外面林立的高樓塔吊,宋曉軍很感慨,「酒店剛開業的時候,周邊基本上是荒地,才兩年,一座座高樓大廈正在拔地而起,馬路寬敞通暢,樹木越種越多。」

同是臺灣來的妻子剛到大陸時非常不適應,現在她已經很習慣這裡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女兒就讀於當地一所小學,接受大陸九年義務教育。「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羅生佳在上海、鄭州工作生活過,但始終不以「我是臺灣人」而心生優越感,他堅信「是否有所作為,不為我是哪裡人,而為我的專業素養。」

和宋曉軍一樣,山西田森集團有限公司商管子集團策劃總監羅生佳也來自臺灣新北。

一年前,當羅生佳決定來山西闖天下的時候,家裡人都支持,「卻有一些臺灣的朋友不解、反對,因為太原,太遠、太原空氣汙濁、人是不是有點野蠻……」

當下了飛機,踏上太原的土地,羅生佳發現,「低頭抬腳是乾淨的路,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太原已舊貌換新顏。」跟西北人民一打交道,「熱情、豪爽、樸實,很好相處啊。」

在大陸創業10年,羅生佳感慨萬千,大陸發展非常快,變化超級大,「有種催人跑的感覺,老覺得有人在後面推著你往前衝。」(東南廣播公司記者 葉軍民 謝映珊 藍松祥)

 

相關焦點

  • 難道臺灣真的變窮了嗎?
    大學生起薪22K新臺幣、二十年實質薪資所沒有上、臺灣經濟停滯不前,臺灣民眾苦哈哈。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臺灣經濟不景氣,錢難賺,記得要省點用」。一句「臺灣經濟不景氣」道盡臺灣人的悲哀,但這一說就是二十年,臺灣經濟也已經失落了二十年。
  • 臺灣對大陸疫情的冷血反應是怎麼回事?
    不僅如此,臺灣的社群網路和新聞媒體上還充斥大量惡毒醜化謾罵大陸的言論,謠傳什麼新型冠狀病毒是大陸政府研發的「生化武器」,本於人道和同理心呼籲送口罩到大陸的臺灣藝人被洗版撻伐,搭武漢臺商包機返臺的陸配也被當成輿論箭靶……。
  • 臺胞發現新大陸 慨嘆臺灣太落後
    ,使臺灣部分民眾對大陸的了解仍停留在上世紀。最近有臺灣網友在網上發文說:「去了一趟大陸,才發現臺灣是多麼落後……」文中還提到,親眼見到的大陸和臺灣教科書、媒體上看到的大陸完全不一樣,從方便的支付寶再到井然有序的都市規劃,甚至是大陸民眾的素質都贏過臺灣。多年來臺灣在「悶經濟」的漩渦中徘徊不前,而大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 臺商在大陸賺錢多
    最近臺灣的經濟部門調查結果顯示,大陸有54.8%的臺資企業營業額持續增長,盈利的臺資企業的比例首次超過了四成,達到41.9%,比虧損的臺資企業所佔比例高出10個百分點,這一結果顯示,大陸地區大部分的臺資企業已經進入了收穫期。  呂秀蓮曾經警告臺商說,到大陸投資就像飛蛾撲火。臺灣還有人說,大陸歡迎臺商來投資,但是沒有歡迎臺商來獲利。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灣人看大陸:遇見臺商巧實力
    臺灣人看大陸:遇見臺商巧實力 2011年01月27日 10:3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署名遊正田的文章《臺灣人看大陸 遇見臺商巧實力》,作者系臺北海洋學院講師,通過穿梭於兩岸間自身感受,認為「臺商依靠的不僅是軟實力
  • 新黨陳麗玲:臺灣不能想賺大陸錢,又要罵大陸
    新黨主席特別助理陳麗玲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當局關閉中天新聞臺,加上蘇偉碩醫師事件,寒蟬效應全面蔓延,兩岸原本很多論壇因疫情改視頻方式進行,「現在連錄視頻都不敢」,兩岸議題幾乎變成沒人敢碰,但是不能「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臺灣不能想賺大陸人的錢,然後又要罵大陸。
  • 臺商盼回到「一中」基礎:大陸無須對臺絕望,臺灣也不必對大陸充滿...
    11月3日,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在杭州開幕。正在參加浙江臺灣周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旺旺集團北京首席代表林天良對中評網記者表示,「兩岸只有和平發展一條路,在臺灣,仍有許多像我這樣,期盼回到一個中國,以共同政治基礎展開對話。希望能夠藉助兩岸交流平臺,替未來兩岸中國人找到出路。」
  • 臺商溫世仁:「西部開發,十年可成!」
    「通過網際網路與國際接軌,使山區孩子們的夢想,醒來就可以實現,」臺灣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欣慰地說。以生產電腦軟硬體著名的英業達集團10年前來到大陸投資,目前在上海、南京、天津、北京、西安、崑山等地都設有工廠。
  • 蘇臺企業家 , 呼籲兩岸臺商 , 須搶抓機遇、深化合作、融合發展……
    臺灣的四、五年級生肯定沒有忘記9O年代的股市瘋狂。當時的臺灣,不但全民炒股,更伴隨著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除了錢淹腳目,還號稱一年可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事過境遷,今天大陸正在推動的「雙循環」,看不懂的人拒絕深究,看得懂的人肯定明白,對岸正在推動一波資本市場的新戰略。臺灣觀點Covid-19發生之後,以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全球央行引入了超乎尋常的大量資金進行救市,長期、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會對全球資本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 臺商發展論壇:為臺商提供廣闊空間
    臺灣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認為,兩岸關係在2016年後陷入愈來愈嚴重的困境,近期風險更是陡增。不過,大陸提出的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可以讓臺海緊張氛圍有緩和空間,大陸陸續推出「31條」「26條」「11條」措施,地方陸續推出落實措施,都讓兩岸關係存在正面因子,更讓臺商的發展存在樂觀機遇。
  • 臺商:臺灣無緣RCEP,未來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
    與會臺商陳祖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是海島,經濟外向型明顯。臺灣無緣RCEP,未來臺灣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 臺商陳祖望表示,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圖自文匯網) 陳祖望1987年首次「登陸」,今日以「世華巨晶(福建)
  • 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
    中新網海口12月1日電 題:臺商黃金牌瓊島創業近30載 鼓勵臺灣年輕人多來大陸走走  記者 張茜翼  27年、近40家連鎖店、300多名員工……臺商黃金牌在海南創業打拼出的海口欣奇食品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運輸、銷售為一體,其旗下門店品牌「欣奇蛋糕」已遍及海口,成為當地烘焙行業的佼佼者。
  • 今年臺商選擇在大陸過年的方式..
    由於返臺一趟的成本過於昂貴,今年有許多臺商、臺生首次選擇留在大陸過年。有臺商心疼臺生離鄉背井、隻身一人負笈北京求學,特地製作富有臺味的便當,分送到8所大學,讓149名留校過年的臺生一解鄉愁。「不對!這是麻油!給我黃酒,我要黃酒!」
  • 臺商持續看好大陸市場
    「大陸不僅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更是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經貿深度融合是不爭的事實。」經過充分調研後,臺灣最大工業行業組織臺灣工業總會在2020年發布的白皮書中作出如上結論。白皮書認為,兩岸經濟密不可分,臺灣已經無法割捨大陸。
  • 視大陸吳下阿蒙?大陸早已今非昔比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一篇《大陸崛起,臺灣何必緊張》評論,指出和平崛起的大陸,是臺灣的機遇和福音。同文同種的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就在身邊,還有「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善意,是何等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但該文也不客氣指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7年前,臺灣是亞洲4小龍之首,錢淹腳目,大陸經濟總量只有臺灣的兩倍多。
  • 臺灣農產品亮相合肥受追捧 臺商看好大陸市場
    中新社合肥9月15日電 題:臺灣農產品亮相合肥受追捧 臺商看好大陸市場  中新社記者 趙強 張強  在「臺灣館」的一個展臺邊,圍著很多買茶和品茶的合肥市民,臺灣茶商簡智澕正在向他們推介臺灣「高山茶」。期間,前來尋求合作的安徽茶商絡繹不絕。
  • 大陸臺商返臺12天後確診 臺當局: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
    (觀察者網訊)臺灣防疫部門發布消息稱,島內今日新增兩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一人為浙江臺商。不過臺灣防疫部門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表示,由於這名臺商是入境十二天後發病,「雖然機率小,但確實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臺灣防疫部門將培養病毒,查清病毒序列是否與大陸流行病毒株相似。
  • 臺商被逼打「飛的」來大陸?奉勸蔡英文一句: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臺灣地區本來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是臺「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曾經再三表示不會引進大陸疫苗。這也逼得比較了解大陸情況的臺商暗中籌謀,他們計劃自己包機到大陸注射新冠疫苗。也難怪有人嘲諷稱,自己沒能力獲得「想要的」疫苗,蔡當局就不要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 臺灣人均高但生活水平比陸低!臺商說出真相
    華夏經緯網1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什麼臺灣人均GDP高、但生活水平卻低,一個在廣西南寧發展的臺商說出「最根本原因」,他在「天涯小區」貼文說,臺灣地區的GDP高是因為人口少但富人多,人均GDP是高,但錢還是富豪的,對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沒有實質意義;但大陸人口多大企業多,人均GDP更能反映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