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有不少的怪人,捧著錢送給別人的杜少卿、最愛美貌男子的杜慎卿、專好結交高士的婁家公子以及尋父幾十年的郭孝子等等,他們的行為舉止與思維模式都與常人大不相同,都是名副其實的怪人。
馬二先生,原名馬靜,字純上,處州人,擁有秀才的功名,是遠近聞名的選家,選家就類似於現在編寫高考衝刺模擬卷的人,而馬二先生在選家行裡又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洪憨仙實為一個江湖騙子,計劃以馬二先生為誘餌,來騙取胡三公子的大筆錢財,可是騙術進行到一半,洪憨仙突然死了。馬二先生後來知曉了這一切,明知道自己是受騙者,卻還要主動拿錢給洪憨仙辦喪事,豈不也是一個怪人?
不了解馬二先生的人,或許會這樣想,如果了解馬二先生的為人,就斷然不會這樣想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君子也分等級,馬二先生一定是處於最上層的真君子。馬二先生給原本打算害他的洪憨仙辦喪事,不是因為他是個怪人,只是因為他心中的正義感,驅使著他去做這件事情。
當洪憨仙的騙局被揭穿時,馬二先生也意識到了假如騙子最終得逞,被騙者胡三公子將損失巨大,而自己也會成為替罪羊而受到嚴厲的懲罰。即便如此,馬二先生還是選擇善待洪憨仙,選擇以德報怨,不去追究對方曾經的惡行,俗話說「君子坦蕩蕩」,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馬二先生的優秀品質不只體現在對待洪憨仙這一件事情上,對別的人別的事也是如此。《儒林外史》寫馬二先生的篇幅不長,主要講述了他與三個人交朋友,除了洪憨仙,還有蘧公孫、匡超人。馬二先生聽聞匡超人的悲慘遭遇後,非常同情他,又送錢又送書,希望可以有所幫助;當蘧公孫有把柄落在別人手中,性命攸關的時候,馬二先生更是傾其所有,解救朋友於危難。
可見馬二先生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善良仁義的君子,見了可憐的人他就會心生憐憫並伸出援手,朋友有難時他更是可以為了朋友而兩肋插刀,這樣的人沒有理由不受人喜愛。讀《儒林外史》時,我甚至為馬二先生的故事太短而感到憤憤不平,但是作為一本諷刺小說,正面人物常以龍套的身份出場和結束,而反面人物卻成為故事的主角,這也無可厚非。
因為《儒林外史》所描述的社會,原本就是一個無比黑暗的社會,像嚴貢生、匡超人這樣的無恥小人,恃強凌弱、欺上瞞下、作惡多端,卻永遠不會受到該有的懲罰。像馬二先生這樣的正人君子只是鳳毛麟角,他身上的光明也只能夠照耀身旁的一點點距離而已。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生活在這樣一種病態的社會中,卻仍然能夠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初心,以一顆善良仁義的心去對待眾人,這又是何等難得。回頭再看馬二先生的名字,馬靜馬純上,的確是人如其名,馬二先生的善良與仁義真正配得上「純上」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