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氏理論達人陳少川
「跌勢中,任何反彈都要賣出」,這句經典詞語是下跌趨勢中應用最廣為應用的一句話,也應該是股民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要真的做到在反彈中出脫,是割肉的賣出,這個難度與考驗就不是一般股民可以做得到。
分析,可以隨意說說,簡單的說賣出不難,文字念一念易如反掌,要能徹底執行止損,乾淨利落的認賠損操作,對多數股民來說是錐心之痛呀!一談到止損割肉,虧錢,基本上都下不了手,難以下決心執行,這是人之常情。但不割肉一樣是虧錢,錯過最好時機賣出後,要不是越虧越多,那只有等待下一次輪迴股價再重新漲回來。
有沒有可能漲到原來買的價格呢?無法說清楚啦!總之,時機是最重要的關鍵,要堅定不移堅決執行止損操作,是必須經過大徹大悟教訓後才做得到。
如何確認「跌勢中」呢?【麥氏理論】以「20天是最有效率的周期」原則設定,只要股價在20天周期內循環偏弱,20日均線助跌就會從原來助漲轉為跌勢,此時就必須認定為中短周期的跌勢。不完全是依據20日均線為基準,還要搭配40日均線「最有作用力周期」演變,一旦確認20與40日均線形成「第3圈」「向下交叉」或「同步死叉」就必須堅決出脫,因為正式轉為跌勢。
周三,上證指數20日均線降低到3337點,40日均線在3336點,它們還沒有正式交叉但已經「同步下跌」,顯示領跌在前,意謂股價早已在前面周期下跌了。關鍵的K線轉折變數在9月3日這一天,隔天9月4日直接跌破20日均線形成小缺口,此時就是20日均線轉為助跌的開始,到9月7日再壓低下跌後,20日均線正式下跌,經過3~5天後確認跌勢。
40日均線進入「扣高助跌」是從9月14日開始,目前進入連續三天的下跌,最大的扣減變數在周五,進入7月24日3196點扣減,不管是周四或五隻要跌破這個點位就會造成更明顯的趨勢轉變,尤其是當80日均線在周二越過3196點,上升到3200點,周三再上升到3205點,意謂7月24日收盤3196點已成為跌破的重心與焦點,所以周四必須關注這個點位的「被跌破」,儘管周三收盤3283點,看起來仍有87點的差距,2.72%的差距,當它跌破時一樣可以是一根帶大量長黑直接摜壓,別以為不可能。
比對滬深300指數同樣時間點位在4505點,差距157點,仍有3.37%差距,關鍵在上證50指數同一天在3158點,周三收盤3295點,仍有137點差距,4.34%,怎麼看都不像會跌回這個頸線位置,尤其是銀行及保險板塊指數如此穩定,它們的成交手數又構成明顯的第二階段「黃金坑」,到底會不會直摜而下呢?這個時候會困擾所有人的分析。
本欄的看法,請看周K線,只要周K線明顯偏跌就認定會跌就好,至於要用什麼方式下跌?何時下跌?到時再說,目前不必糾結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必須關注深市的變動,以深證成指來說是明顯的跌勢,本周毫無疑問會跌破上周的收盤12942點,等於跌破7月24日收盤12935點,這是周K線演變中的必然變數。
最明顯的下跌會落在創業板指數上,它上周收盤2536點已經跌破前面頸線位,雖然前期跌幅不大,但正因為持續高位累積換手達到飽和點後再壓低下跌,這樣的跌勢與跌幅會更甚,所以周四必須盯緊關注創業板的走勢演變,雖然周三它的成交手數換手率降低到4.93%,還是明顯偏高的換手率,從8月24日至今18個交易日累積換手率達到113.74%,這是非常糟糕的統計數字,它偏向以大量大跌補跌的特徵,務必注意殺跌動作。
另一個截然不同對比的是中小板指數,它一而再的縮量一路下跌但低位沒有承接盤,會一而再的下跌,主要是10~20~40~80~160日均額量及均數量已經全面下跌,但指數仍在80日均線之上,顯然隨時都會有破位下跌的演變,務必注意這個變數。
下跌有風險,操作需謹慎,知道跌勢的傾向後只有迴避它、遠離它,才會安全避開跌勢。跌勢中,別輕易搶反彈,別抄底。請以10日均線作為操作依據,只要觸及10日均線或低於它就會隨時再創新低,注意這個變數。趨勢下跌,往往就會有「黑天鵝」事件伴隨下跌,究竟有什麼是「黑天鵝」事件呢?不知道,自然循環規律演變既是如此,那就尊重市場的自然演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