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迎門而見筆墨紙硯,十二獸首分道而立,標有「友朋」「春秋」等名字的包間以及包間內古風紋路的壁紙……處處展現著儒雅風尚。這間充滿中國氣息的餐廳是由一位瑞士「90後」小夥Alexander Frey在經營。他生於瑞士琉森,出於對中國的熱愛,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叫「費騰」。
【解說】5月28日,記者在山東濟南東城的一家中式餐廳內見到了費騰,他正用流利的普通話跟餐廳服務員了解近日的銷售情況。2009年夏天,還是高中生的費騰初到濟南遊玩時,就被這裡的文化和美食所吸引,回國後,由於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他便努力學習漢語。4年前,再次來到濟南時,費騰已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通」。
【同期】蘭迪儒悅府 負責人 費騰
2009年的時候,我在瑞士上了高中,當時有一個中國的朋友跟我一起上課的,然後通過他,他給我慢慢地介紹中國文化,我就非常的感興趣,因為畢竟和我們瑞士的文化和國家很不一樣的。所以我2009年的時候第一次來中國,也接觸到一些中國文化。後來我在溫哥華上學的時候,那邊華人也很多,所以一直有這個環境,利用了這個環境慢慢地把我的中文給練出來了。
【解說】為了能更了解中國,費騰先後到過上海、濟南等地,還喜歡上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並最後應朋友邀約決定留在山東濟南。在這裡的4年間,他利用自己所學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開始步入餐飲行業,經過不斷發展,費騰先後在濟南經營了牛排店、披薩店等4家西餐廳。現階段,他與朋友在濟南籌備了一年的中式魯菜館也進入試營業階段。
【同期】蘭迪儒悅府 負責人 費騰
山東、濟南文化也比較深,第一步我們都認為通過一些美食去了解這種文化,還有飲食。再加上我們開餐廳,我們也會接觸到不同的客人,我們是從稍微低端的餐廳到高端的餐廳,什麼樣的客人都會接觸的,所以當時也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了解濟南文化、山東文化、儒家文化。
【解說】當下,費騰將自己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家魯菜館的管理中。每當閒暇的時候,他都會去廚房更細緻地了解每道魯菜的歷史和烹製方式。費騰覺得,現在一定要把魯菜做好,將每一道魯菜所蘊含的文化更好地展示給每一位客人。記者在該魯菜館的廚房內看到,主廚馮光朋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百合塑形、帶糊油炸……經過幾道繁瑣的步驟,一道經典菜品「佛珠百合」烹製完成。馮光朋告訴記者,這道菜採用的是蛋黃焗的做法,該做法早在民國時期就廣為流傳。
【同期】蘭迪儒悅府 行政主廚 馮光朋
魯菜有很多做法,像我們選的這個做法就是以蛋黃焗,蛋黃焗這個菜從民國時期開始流行。選用了高山百合、蛋黃,還有山藥糕,把它們結合到一起做了這道菜。一個是為了養生,另一個就是為了現代人的生活快節奏。
【解說】目前,費騰的魯菜館已有200餘道菜品,除了100餘道為傳統魯菜,其餘的則是費騰與主廚馮光朋所創新的中西融合式菜品。費騰說,未來,他計劃將世界各地的特色飲食與魯菜相融合,推動新的餐飲文化理念發展。他希望幫助魯菜「走出去」,推廣到舊金山、蘇黎世和倫敦等城市,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中國的佳餚。
【同期】蘭迪儒悅府 負責人 費騰
中餐就是分八個菜系,我們都知道非常豐富,有那麼長的歷史,那麼多的美食,為什麼不能引到國外去。特別是魯菜,我們不僅會把魯菜,這個飲食分享到國外去,或者引到國外去,我們也想把一些理念,還有文化其實也很有意思,都想給他們慢慢地講。
(楊飛 濟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