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彭明
落榜「4+7」帶量採購,樂普醫療(24.480,?0.29,?1.20%)股價閃崩,公司第一時間召開電話會議,券商、外資、保險、公募、百億知名私募等800多家機構1400餘人在線參會,可是,依然無法阻止股價繼續跌停,機構拋售趨勢明顯。
如此劇烈的市場反應、龐大的調研陣容、機構的嚴陣以待,樂普醫療究竟遭遇了什麼?公司說明會又透露了哪些內容?更讓人關注的是,明天開盤還會不會繼續跌?
「4+7」帶量採購落榜逼停樂普醫療
私募:市場原本預期過高
12月6日下午,樂普醫療股價閃崩,第二天繼續一字板跌停,股價收於26.88元/股,兩次股價跌幅為19.01%,換手率2.91%,成交額11.75億元。
兩天暴跌市值蒸發百億。樂普醫療12月5日收盤價為33.19元,連續兩個跌停後12月7日收盤價26.88元,兩天跌去6.31元,公司總股本17.82億股,意味著兩天市值蒸發112.44億元。
股價閃崩主要受到消息面的影響。
12月6日,「7+4」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樂普醫療參與競標的兩個產品氯吡格雷和阿託伐他汀均未入選。
而此前的天風證券(6.050,?0.04,?0.67%)等券商研報中,均對樂普氯吡格雷和阿託伐他汀參與此次國家集採持樂觀態度。並稱如若此次能中標11個城市的國家集採,除了帶來業績增量,還能建立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依靠臨床和零售藥店雙營銷平臺,推動公司產品在這些城市滲透。
在投資人士看來,樂普醫療之所以大跌主要是市場給予的預期過高,結果兩個品種都沒能中標。
滬上某私募投資人士表示,除了未中標的消息面影響,樂普醫療大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仿製藥的盈利模式變了,未來要拼品種多成本低。
此外,新進入者即這種光腳的也不一定能搶到市場,原有市場份額很高的公司寧願大幅降價也不想放棄市場。
什麼是「7+4」帶量採購呢?
11月15日,《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發布,確定了31個藥品進將行帶量採購試點,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和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試點地區委派代表組成聯合採購辦公室(簡稱聯採辦)作為工作機構,代表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實施集中採購。
除了樂普醫療外,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的公布也讓整個醫藥板塊遭受打擊,醫藥醫療股遭遇集體「閃崩」。
之所以中標了也跌,是因為中選品種多會大幅度降價。很多中標品種比賣方預期的低30-40%甚至更低,部分品種降價甚至達到90%,市場也因此擔心影響2019年利潤。
當天召開緊急電話會議
券商、外資、險資、公私募等804家機構參會
落榜帶量採購,6日當天,樂普醫療緊急召開電話說明會,董事長、總經理蒲忠傑和高級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郭同軍出席說明會。
參會的機構陣容頗為龐大券商、險資、外資、公募、私募等804家機構1422人參會。如北京源樂晟、鼎峰資產、高毅資產、景林資產、重陽投資、朱雀等知名私募,以及富國基金、華夏基金、財通基金、富安達基金等公募基金均出現在參會名單中。
電話說明會都說明了啥呢?公司主要表明了幾個要點:
1、儘管沒中標,但公司還將與原研廠家參與11個城市剩下的50%的市場份額,比較好的情況可以獲得其中15%-20%的份額,預計在這11個城市醫療機構的市場份額還是有一定幅度增長。
2、競標成功也不一定是好消息,低價中標,市場份額30%到50%的提升並不能換來利潤的增長,相反利潤是嚴重下滑的。集採未來會不會推的更快,能否繼續推下去,量是否還能保證,目前還是未知數。降價後其售價僅有原研10%-20%? ,醫生和老百姓(58.400,?0.40,?0.69%)是否信任其品質,是否會懷疑有偷工減料情況,還需要觀察。
3、樂普從未將仿製藥作為公司長期的發展戰略,而是一個持續產出現金流的策略性業務。
4、公司已藉助這幾年仿製藥的高速成長完成了可降解支架的培育期和AI-ECG的研發期,即將進入收穫期。明年現有器械產品將維持高度增長,可降解支架的推出,將產生較大的利潤貢獻;AI-ECG心電系統近2億的營銷收入和一定比例的利潤;
5、明年藥品利潤貢獻將從2018年的近50%降至35%左右,其中集採仿製藥製劑利潤貢獻僅佔比25%。
機構出逃明顯
單日合計賣出1.37億元
但是,6日的電話說明會並未能消除投資者的擔憂。7日,開盤樂普醫療繼續跌停,而從當天龍虎榜來看,機構出逃情緒比較明顯。
前五大賣出席位中有四個為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賣出1.37億元。賣出席位排名第一的機構當日賣出4489.11萬元,賣出佔比為6.29%。
從前一日的龍虎榜數據來看,機構拋售也較為明顯。12月6日,龍虎榜顯示,賣出席位合計賣出1.03億,其中有兩大機構席位分別賣出2383.86萬、2389.6萬元,賣出佔比分別為5.17%、4.55%。
有投資人士表示,除了受到消息面的影響,樂普醫療下跌或還因為估值過高。
從此前季報來看,樂普醫療頗受機構投資者青睞,三季報中機構投資者合計65家,社保基金和匯添富醫療服務靈活配置基金均現身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榜單。但對比過往數據來看,機構對其熱情在下降。匯添富醫療服務靈活基金今年以來持續減持。
此外,從整體數據來看,公募基金共持有公司股票1.99億股,而半年報顯示,這一數據為2.57億股,相比下滑超20%。與此相對應的是,樂普醫療2018年三季度股價跌幅達到17.26%。
不過,連續兩日也有機構進行了反向操作。
7日,買入前五席合計買入金額為1.15億元,排名第一的便是機構專用席位,買入金額2693.71萬元,買入佔比3.78%。
6日的買入席位中也出現了機構和深股通的身影。當天前五席買入金額合計為7552.13萬元,其中買入席位排名第一的是機構專用席位,買入2232.43萬元,深股通專用席位買入1713,48萬元,第三名依然被機構席位佔據,買入金額為1630萬元。
相關報導:
「帶量採購」持續衝擊醫藥板塊? 私募短期規避風險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12月6日,「4+7」帶量採購預中選結果出爐,隨後醫藥板塊開啟了連續兩天的大跌,醫藥B淨值連續兩天跌停,AH兩市醫療醫藥板塊市值蒸發近3800億元。對此,私募表示,這和「帶量採購」中降價幅度大超預期有關,短期來看板塊全面利空,後市對於醫藥板塊的投資策略會重醫輕藥,少投藥品,多做一些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
最高降價96%
私募稱藥企盈利能力大受打擊
據悉,此次推行的「帶量採購」,在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中,有25個集中採購擬中選,其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22個,原研藥3個;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平均降價52%
對於此次擬中選藥品價格大幅下降,不少私募表示悲觀,對於藥企的盈利能力十分擔憂。華東一私募負責人表示,這是「自殺式」搶份額,對於中不中標的企業而言,都不是利好。
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認為,雖然「帶量採購」從正面來講,可以降低社保費用、降低老百姓的開支等,但所帶出來的負面問題也是相當多。其中首要問題就是中國醫藥(13.110,?0.09,?0.69%)企業的盈利能力迅速的下降,藥企出現生存危機。「我前幾天參加醫藥論壇,幾個老總還說肯定要降到1000家,這麼一殺價,現在5000家藥企,很可能2-3年之內就只剩下幾百家了。」
其二,林存擔心利潤的迅速下降,很難保證藥企的創新能力。「比如做仿製藥需要做BE試驗,也是需要上千萬的投資,如果投入那麼多但做出來之後回報那麼低,那麼企業很難說繼續投入。所以中標也虧損或者不賺錢,不中標的已經投了這麼多,現在更是虧得一塌糊塗。」
據林存分析,「帶量採購」現在是11個城市48%的量來試點,採購佔全國近15%的比重。「而按照目前的降價幅度,最高渠道96%,即使藥品能壟斷全國市場,15%的佔有率提高到100%,藥企也達不到原來的利潤。「在他看來,6個流標的藥品就是因為上述原因。
此外他表示「帶量採購」必然會遇到各方面巨大的阻力。「很多人沒有考慮到醫院跟醫生的利益上,中國財政對醫院的覆蓋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的。醫生和藥品的灰色地帶還是存在的。『帶量採購』後,醫院的運營運營費用和醫生的實際收入會立刻打折,傳導效應最後吃虧還是老百姓。」
不過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孫春蘭隨後也強調,藥品改革涉及生產流通使用多方利益調整,試點地區和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層層壓實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加強宣傳引導,以試點工作的平穩有序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讓改革成果更多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投資邏輯生變,有的重醫輕藥
對於後續醫藥企業的評估,林存主要從三各方面來考慮。一是剩者為王,因為醫藥總盤子是不會降低的,能夠活下來的公司,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二是要看公司的綜合能力,關注有多品種的、不同領域的藥企,而非孤品藥企。三是重醫輕藥,少投藥品,多做一些醫療服務、醫療器械。
星石投資副總經理、合伙人易爰言則認為,在採購量未明確,但降價幅度大超預期的情況下,市場對仿製藥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大幅擔憂,短期來看市場對於醫藥的悲觀情緒過度反應。對於後市,他關注中標藥品能佔到的市場份額。他表示,對於一些銷售相對薄弱的企業來說,帶量採購中標後能獲得原本屬於原研藥的巨大市場份額,量價相乘,對企業的影響並不一定是利空的。
在易爰言看來,長期來看,由於國內仿製藥利潤是高於歐美的,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未來藥品降價是大趨勢,這也會倒逼藥企向利潤更高的創新藥轉型。而從仿製藥降價節省出來的醫保經費,也將更多的騰挪到臨床效果明確的創新藥、物美價廉的藥品和質量療效安全可控的進口替代產品上。
本文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 王豆豆_NBJS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