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前幾天,應採兒因為教育方式又上了熱搜。
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中,高情商的Jasper也犯錯了。
因為沒有買到自己喜歡的閃電俠衣服,Jasper覺得拍出來的東西不完美,於是就把所有的拍攝素材都給刪掉了。
刪完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闖禍了,主動跟媽媽坦白。
面對犯了錯誤的兒子,暴脾氣的應採兒沒有罵他,更沒有打他,在嚴肅指出兒子的錯誤之後,給了他充足的反省空間,讓Jasper自己去解決問題。
最終,在經過深刻反省之後,意識到自己錯誤的Jasper跑遍家裡的每個房間,對著各個角落的攝像機,認真地說「對不起」。
應採兒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甚至有不少網友呼籲她出一本育兒書。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反應了家長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採取的教育方式。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孩子才能在錯誤中更好地成長。
01不打不罵,但原則問題一定要堅定
在Jasper告知他刪除了視頻之後,應採兒的表情馬上變得嚴肅了起來,但是她仍在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耐心。
她沒有一上來就發脾氣批評,而是用一句「為什麼」的質問,讓Jasper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且給他解釋的機會。
應採兒心裡明白,在孩子犯錯之後,他的內心已經處在情感受挫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大人的情緒也不穩定的話,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且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就像那個湖北的14歲男孩,在教室打牌被老師請家長,他的心情原本就已經很低落。可媽媽來到學校之後,還當眾打了他幾巴掌,男孩最終轉身從教學樓跳下。
不打不罵,不借孩子的錯誤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並不意味著要一直忍讓,在原則問題上還是需要保持堅定。
應採兒沒有對Jasper隨意發洩情緒,但她仍然很嚴肅地指出了錯誤:
「那些視頻你不用就不用,但是不能把它刪掉。平板電腦是你的,你可以刪掉,但是不能刪掉別人的東西。」
對事不對人地指出錯誤,讓孩子看見自己的錯誤,孩子才有改進的方向和目標。
而應採兒嚴肅的背後,還藏著「私心」,她希望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望,獨立應對挫折,這樣才能提升抗壓能力,未來遇到困難時才不至於輕易被擊垮。
02與其一味放大錯誤,不如給孩子緩衝的空間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喜歡把犯錯的後果放大: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以後你就等著蹲監獄吧……」
他們想用這種帶有標籤的負面語言,宣洩自己負面情緒的同時,去反向激勵孩子。
殊不知,這種「激將式教育」,卻如同一把插在心口的刀一般,摧毀著孩子的自尊。
原本一件小事,在被不斷放大之後,孩子偏偏就會往父母所描述的樣子去發展。
美劇《去他媽的世界》中,處於青春期的女主邦妮,出於愛美之心偷了一支口紅。
媽媽發現後,認為她不好好學習,便狠狠地批評了她:
「你知道什麼樣的女人用口紅嗎?是妓女,妓女會化妝,會塗口紅。」
甚至還逼邦妮把口紅全部吃掉。
邦妮一點點吃掉口紅的同時,也吃掉了自己的人生。
她變得不再好好學習,輕易地被渣男誘騙,甚至還為了渣男而撞死人。
一直抓著錯誤不放,孩子為了逃離這種壓迫的環境,就會說謊、隱瞞,從而走錯誤的方向。
聰明的父母,在指出孩子的錯誤之後,不是步步緊逼,而是給孩子一個緩衝的空間。
犯了錯的Jasper因為心情不好,吃飯的時候一口沒吃就離開了餐桌。
這時,應採兒並沒有強行讓他吃飯,而是給了他一個反思的空間。
這是對Jasper情緒調節能力的一種信任,也是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和信心。
被接納和信任的孩子,才會更加積極勇敢地面對錯誤。
03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責任感的缺失
獨自回到房間後,Jasper躲到被子裡小聲地啜泣一小會兒,釋放著自己的情緒。
很快,調整好狀態的他找來了一個對講機,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找遍家裡各個角落的攝像頭,認認真真地說「對不起」,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從這也可以看出,應採兒平時就注意教育孩子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於孩子來說,犯錯應該被允許,這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責任感的缺失。
前段時間,廣西一個13歲的男孩在屋頂縱火,好在有人及時發現並滅火,才避免了災難的發生。
然而在事後問及放火原因時,男孩只說了一句「因為好奇。」
責任教育的缺失,讓一個孩子做事不計後果,險些釀成慘劇。
而另一個案例中,家長則做了教科書級別的責任教育的示範。
江蘇一個7歲男孩從樓上潑了一瓶墨水,導致樓下住戶陽臺上的衣服都被染了。
孩子闖禍後,媽媽立馬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把弄髒的衣物拿回家和孩子一起洗,洗不乾淨再買新的賠給人家。
爸爸請了清潔人員清洗外牆,而在清理的過程中,要求孩子一直陪在太陽底下看著。
孩子的媽媽說:「我是沒有對他留情的,必須讓他認識到錯誤和事情的嚴重性。」
一個孩子真正的成長,並不是生理上的長大,而是身心的成熟,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04請擁抱那個犯錯的孩子
繪本《大衛,不可以》中,調皮的大衛每次犯錯的時候,媽媽都會大喊「大衛,不可以!」
當他帶著一身汙泥回家,在客廳裡留下一串黑腳印時,媽媽會大聲喊道:「天哪!大衛,不可以!」
當他在洗澡,把家裡弄得到處都是水時,媽媽會說:「不行,不可以!」
當他洗完澡光著屁股直接跑到了大街上時,媽媽會在後面緊追不捨,大喊:「大衛,快回來!」
有一天,大衛打破了一個花瓶,媽媽罰他坐在牆角的小凳子上思過。
看著一地的碎片,認識到錯誤的大衛,心中充滿了惶恐和無助。
看到大衛情緒低落,媽媽對他說:「寶貝,來這裡!」
然後,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並對他說:「我愛你。」
這個犯錯的孩子,終於在媽媽的懷抱裡,慢慢平靜下來了。
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到了錯誤,一定不要忘了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就像節目中,在Jasper道歉之後,應採兒把他叫到身邊,給了他一個擁抱,並告訴他:「沒關係,沒有那麼嚴重的事情。」
事情就這樣很快翻篇了,一家人又回歸到了嬉笑模式。
很多不肯認錯,甚至一犯錯就撒謊的孩子,是因為他們一直沒有被接納,內心充滿了惶恐。
這個擁抱,不僅是撫慰孩子的情緒,也是在告訴他,不要害怕犯錯,更不要害怕認識錯誤。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不被接納的孩子,用犯錯的方式,來讓我們看見。
看見他,理解他,支持他,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功夫媽咪說:
在節目中,除了應採兒的教育方式,應採兒的爸爸媽媽的表現也讓我很感動。
他們雖然都很疼愛孫子,但並沒有和稀泥,而是和應採兒站在統一戰線,即便有不同的看法,也是等Jasper離開之後,再進行溝通。
教育孩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一個人教,另一個人在拆臺,這只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對孩子改正錯誤沒有任何的幫助。
所以,在教育那個犯錯的孩子之前,不要忘了,先統一一下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