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日本和果子的做法

2021-02-07 港式點心師網

成品數:10個

材料
A. 糯米粉....105gm
水.105gm
B. 細砂糖... 105gm
水麥芽 16gm
C. 日式太白粉. 少許


餡料
紅豆泥餡.... 200gm
草莓... 10顆

作法
1. 將水倒入鍋中架上蒸籠後,加熱煮至水滾沸,將糯米粉與水拌成糊狀後放入蒸籠內,
以大火蒸約20分鐘至熟。
2. 趁熱將作法1放入鋼盆中,並以攪拌器攪拌,過程中再分次加入細砂糖與水麥芽,
混合拌勻成光滑Q狀後,即可放入抹了沙拉油的塑膠袋中備用。
3. 將紅豆泥餡分成每個20公克後,再包裹住1顆草莓,但記得要讓草莓尖端露出約1/3,
不要全部都被餡料包住了。
4. 將作法2分割成每個30gm,再包入作法3的餡料後,先將雙手沾上少許日式太白粉後,
再整成圓尖形即可。

★ 由於麻糬皮會黏手,建議可先裝入抹上沙拉油的塑膠袋中,會較方便食材後續步驟之運用。


~~水饅頭~~

材料:
A
洋菜粉 ....4gm
水.. 150ml



B
細砂糖 50gm
水麥芽 20gm

C
蕨粉3. 25gm
水.... 100ml
D
桑椹果醬 適量
橘子果醬 適量
白豆沙... 160gm

作法:
1. 鍋中放入材料A,加熱拌煮至沸騰後轉中小火,繼續拌煮至洋菜粉完成溶化後,
再加入材料B繼續攪拌煮勻後備用。

2. 將材料C先拌勻後,再慢慢加入作法1混合拌煮,至呈光澤透明狀後熄火備用。

3. 用湯匙取作法2舀入軟質塑膠模型中,填入約至1/2的份量後,再加入桑椹果醬或橘子果醬。

4. 先將白豆沙分成每個約20公克重後,再放入作法3中,並加入作法2填滿模型,並放涼備用。

5. 食用前再將水饅頭扣出即可。


製作和果子
【葛粉】是由一種名為「葛」的植物根部所提煉出來的澱粉,日本和果子經常使用葛粉來做類似麻糬口感的點心。 替代材料:太白粉、蓮藕粉、綠豆澱粉、地瓜粉
【蕨粉】是由植物「蕨菜」的根提煉而成的澱粉,可用來製作飴糖、糕餅、粉條等,成品的口感與葛粉相似。替代材料:太白粉、蓮藕粉、綠豆澱粉、地瓜粉
【白玉粉】白玉粉是由糯米去殼直接加水研磨成漿,再經過脫水乾燥而成。多用在製作具有Q軟口感的和果子上,如白玉、求肥、大福等
替代材料:元宵粉
【道明寺粉】起源於大阪府的道明寺村宗尼姑庵,將糯米乾燥後磨成粗粒粉狀。日本和果子經常使用葛粉來做類似麻糬口感的點心。
替代材料:糯米粉
如果要利用替代粉類的話,視製作的成品性質不同,要使用的粉類與比例也會不同。例如太白粉作出來的東西透明度較差但質感會軟滑黏Q;蓮藕粉則具有自己特殊的風味,較難去除;地瓜粉是以樹薯或馬鈴薯提煉而成,黏度較太白粉更高,可製作出Q黏有彈性的口感

要是喜歡本文,就轉發到朋友圈同大家分享吧。港式點心師網微雜誌是一個日閱讀量超10萬的專業餐飲微信公眾平臺,加關注即可免費查閱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技術交流QQ群:68199357

【關注港式點心師網公眾微信帳號流程】:在微信上直接點按「添加朋友」--->
「搜號碼」,輸入:港式點心師網
即可,如需分享本文到朋友圈,請點右上角分享


相關焦點

  • 精選配方:日本和果子的做法
    製作和果子 【葛粉】是由一種名為「葛」的植物根部所提煉出來的澱粉,日本和果子經常使用葛粉來做類似麻糬口感的點心。 替代材料:太白粉、蓮藕粉、綠豆澱粉、地瓜粉 【蕨粉】是由植物「蕨菜」的根提煉而成的澱粉,可用來製作飴糖、糕餅、粉條等,成品的口感與葛粉相似。
  • 日本點心「和果子」
    和果子 - 日本小吃 也叫和菓子,菓同果 讀guo ,和果子,也就是日本的點心,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深深受著人們的青睞
  • 和果子的由來
    在古代,人類在種植糧食、打獵釣魚的同時,也採食路邊自然的果實來充飢,這就是果子的源頭。水果在當時是很珍貴的食物。一開始是直接食用,但為了方便保存,也開始利用太陽進行乾燥,例如柿子製成的柿幹;有些果實的味道較苦澀,就將果實搗碎、浸泡、研磨,使其成粉末狀、粥狀,再加工處理,而此加工過程,是將其搓圓水煮,就形成了現在糰子做法的雛形。
  • 「海豹和果子」顛覆你對日本和果子的印象
    最近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因為劇情狗血、劇組顏值過高而人氣飆升,劇集以日本老鋪和果子店為背景,每一集除了看狗血的故事之外,就是看讓甜食黨興奮的各種和果子了!
  • 帶你品嘗日本四季的和果子 | 日本美食
    而訪唐回來的日本僧人空海則帶回煎餅的製法,對後世和果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正是在研習唐果子製法的基礎上,日本和果子的發展也突飛猛進。 八種唐果子示意圖1549年左右,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將西洋點心帶到日本,被稱為「南蠻果子」,意為「洋果子」,逐漸受到歡迎。 進入江戶時代,和果子技術全面開花,從當時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和果子的形式已經豐富多樣化。
  • 和果子'日本飲食文化中的花
    經過改良過後的蔴糬外皮變得色彩豐富,精緻甜點的造型除了有中國元素的桃子、兔子造型,以櫻花、葉子等植物造型的和式甜點也加入其中。大小從原來的掌心大小,變為一口就可吃掉的大小。由於和菓子與抹茶味道相得益彰,因此在日本戰國時代和菓子也隨著茶道文化的興起而流行於公家與武家之間。到了江戶時代,京都的京都果子和江戶的上果子兩派之間的激烈競爭,帶動了和菓子製作技術的大幅躍進。
  • 日本必吃14種和果子!
    「和果子」就是日本的傳統糕點。從明治時代開始,為了與歐洲流傳過來的「洋菓子」區別,因此將日本傳統的果子改稱為「和果子」。
  • 5款日本和果子! 日本美食
    有「和之國」之稱的日本,和果子則是他們對於日本糕點的統稱。
  • 日本推出依據天氣3D列印的和果子
    【新華社微特稿】和果子是一種日式甜點,內含餡料。日本首都一家企業別出心裁,依據天氣狀況、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和果子,把天氣數據轉化為吃得到的美食。日本「天空新聞24小時」網站9日報導,「網絡和果子」由食品創新企業「開放飲食」製作,在東京六本木之丘的「月亮」餐吧銷售。製作靈感源於日本依據氣候和時令製作食物的傳統。「廚師」主要依據某一天氣溫、風速和氣壓等氣象數據編程計算法則,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專屬於當天的和果子。
  • 日本美食大揭秘 最好吃的和果子在這裡!
    「果子」即點心,「和果子」就是日本傳統點心。雖然這些果子最初可能並非源自本土,不過人們通常把明治時期之前出現的果子稱為「和果子」,之後傳入的近代西式甜點稱作「洋果子」。
  • 和果子指南: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糖果的歷史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一詞涵蓋了所有日本甜點,從茶道美食到日常甜點。您可能已經在日本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它們的特色,例如団子串起來的麻團球或夾著紅豆沙的櫻花餅等等。與以黃油和雞蛋豐富為特徵的歐洲甜點相比,傳統的和果子要求油、香料和乳製品最少。
  • 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和果子羊羹
    長大尤其來日後,漸漸得知它由中國引進日本,四五百年或應說成七八百年脫胎換骨大轉身地變成了和果子,再被引回成京津等地。作者:龍昇(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出版過長篇小說《血色煉獄》) 和果子,是按日本傳統製作出來的點心,而其中又多是自遣唐使以來引進的唐(中國)果子。
  • 和果子 茶道中的「無上美食」
    2015年11月的一個周末,在北京草場地的「茶家十職」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茶人與日本茶人的茶事交流活動。在李曙韻不遺餘力的推廣中國茶文化的10多年時間裡,她將更多的茶人帶到中國茶文化愛好者的面前,木村宗慎便是其中一位宣導現代風尚茶道文化的日本茶人,在他不拘泥於物化的茶道世界裡,營造茶之境的樸素心意更彌足珍貴。日本人氣茶道師,本名慎太郎。1976年生於日本愛媛縣宇和島市。畢業於神戶大學。少年時代開始學習裡千家茶道,1997年設立茶道文化組織芳心會。在
  • 新技能 日式和果子 草莓紅豆大福做法圖解&視頻講解
    大福餅是日本和果子中非常有名的一種點心。它和麻糬的做法很像,是由糯米粉包上各種豆沙餡製成。
  • 天氣澄和,風物閒美,日本的和果子總是期待和你一期一會
    和果子,最具日本特色的甜點,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之花」。清新可愛的外表下,卻呈現出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精彩。飽含著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生活的感悟。和果子在日本古代指樹上結的果實和水果。和果子的歷史大概和日本的歷史一樣長。
  • 可可愛愛的日本和果子,造型如此逼真,就問你怎麼捨得吃!
    經常去日本玩的朋友肯定都聽過或品嘗過和果子,這應該是除了壽司、拉麵、居酒屋之外,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當地美食啦!大部分西點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但和果子,它的設計和造型是與環境、器皿搭配一體的,除了味道,也講究造型和意境。日本傳統和果子的精美程度,令人讚不絕口!匠人們希望會按照四季的更換來製作不同類型的和果子。所以,品嘗和果子總是能讓人想起某個季節的回憶。
  • 日本知育果子到底是什麼
    看過我視頻的都知道我拍攝了很多關於日本食玩知育果子系列的視頻,那又是為什麼那麼鍾愛知育果子系列呢?其實,知育果子在日本是特別受小學生歡迎的,現在也成了各自媒體人的拍攝素材,"知育果子「是一系列好玩又好吃的糖果,有各種各樣的題材,可以做漢堡薯條,冰淇淋蛋糕,拉麵,壽司,便當,蘑菇力等等孩子們愛吃的零食,因為每一款都自己親自做了,也都嘗過味道,酸酸甜甜的,味道甚好。
  • 從一枚和果子裡觀四季
    而在日本,你卻可能會找到另一個答案——和果子。夏目漱石曾在《草枕》中藉故事裡的畫家之口,表達自己對和果子的喜愛:「我在一切小吃裡最愛吃羊羹。它的質地光滑細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半透明的光澤,怎麼看都是件玲瓏可愛的藝術品。在西洋點心中沒有一件能給人以如此快感的。」
  • 從唐果子到和果子,這個武漢姑娘將日本精緻茶點帶到武漢
    在古代,糖是奢侈品,是權力的象徵,是地位的榮耀,將其帶往日本的是鑑真大和尚。鑑真率眾弟子一行,歷時十二年,五次失敗,航海三次,幾經絕境,在第六次時搭乘日本遣唐使歸國之船,幾經周折,抵達日本。《唐大和尚東徵傳》記載,鑑真帶往日本的物品目錄寫道,「石蜜、蔗糖等五百餘斤,蜂蜜十斛及甘蔗八十束。」石蜜也就是冰砂糖,傳入日本後,代替了和果子原來的靈魂甘葛煎。
  • 時節咒語的和果子
    ,「後の名月」又叫慄名月[10];只拜一天則為賞單月「片見月」,是忌諱的,要買月見糰子來祭拜;時至秋分,宮中在這日供奉御荻餅,春分則是赤豆牡丹餅;神無月,中秋已過,十六夜叫做「躊躇」[11],十七夜叫做「立待月」,十八夜叫「居待月」,十九夜是「寢待月」,二十夜則叫「更待月」,這幾日高臺寺有觀月茶會,半月上烙著雁影的雁金煎餅和糖霜豆餡的松露是茶點首選,霜降之後,各類名為「武藏野」的慄子和葡萄成為果子舖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