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電影《銀翼殺手2049》,導演是拍攝過《降臨》《邊境殺手》《焦土之城》的「節奏掌控大師」---丹尼斯·維倫紐瓦。很久沒有看過如此大快朵頤的電影了,163分鐘絲毫沒有覺得漫長,反而是意猶未盡。丹尼斯也為自己的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門派--- 科幻文藝片,在此就不多劇透了,推薦喜歡「賽博朋克」類型的朋友親自感受一下。
提起《銀翼殺手2049》,就不能不提它的前篇《銀翼殺手》。據說影片1982年剛剛上映之時,票房慘澹,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也在之後出了7個不同版本的結局,最後終於在2007年,影片的25周年紀念版發行之際,剪輯出了自己最滿意的版本。
我在幾年前才初看《銀翼殺手》,除了對故事的主線和營造的色彩氛圍有些許記憶之外,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人造人Roy Batty最後的雨中獨白了。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 tears...in the rain. 「我曾見識過你們人類難以置信的情景。戰艦在獵戶星座之肩燃起熊熊之火。C射線在幽暗的宇宙中划過唐懷瑟之門。 但所有的這些瞬間,都將消逝於時間,就像淚水...終將湮沒在雨中。
當時只是覺得這是一段十分優美的獨白,如今再次回顧,卻讓人有了基於哲學層面的思考。
如何才能定義「生命的意義」?
如果人生是一場體驗,那人造人比我們的經歷更加豐富和精彩,我們對待他們,是看作為「機器」還是「人類」?
人們所認為的真實,都是真實的記憶而已,但大腦會篡改記憶,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
人類創造了人工智慧,但是可以完全掌控人工智慧嗎?
究竟何為「人性」?擁有「人性」之後的人工智慧,可以算作是真的人類嗎?
這些關於人類終極問題的拷問,至今無人可以給出完美的解答,也許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了「存在主義危機」,比如說我,就在今年十分糾結於「生命的本源」「宇宙的意義」「人類的意義」等飄忽不定的哲學問題。淺讀了很多哲學家的思想,也終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根本就沒有答案),於是放棄了對追尋答案的偏執,就像維根斯坦所述的那樣,很多哲學問題都不是被解答的,而是被消除的。
本以為知曉答案後會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但是追尋一個並不存在完美答案的舉動,好像對於我的人生意義而言並沒有什麼意義。不如珍惜當下,認真感受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畢竟在歷史的洪流中,所有一切悲歡離合不過是滄海一粟,萬物終將消亡。
有意思的一點是,這段經典的「雨中獨白」,出自扮演Roy Batthy的演員魯特格爾·哈爾的即興之作,在原有劇本上並不存在。可以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演員,哈爾真的是吃透了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才能寫出說出這段歷久彌新的詩句。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在ANZAC Day(澳新軍團日)的宣傳口號是「Lest we forget」,這一點和《銀翼殺手》所表達的主旨不謀而合。當Roy在生命最終時刻救了哈裡森福特扮演的獵殺者,我想他已經意識到「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肉體得到永生,而在於和其他個體間產生羈絆(和《火影忍者》的主題也頗為相似),從而以「記憶」的形式在生者的回憶中繼續活下去。
就像人造人Roy一樣,他遇到了那麼多人類無法體驗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可供分享的夥伴,那他的這些體驗就會隨他的生命離去而消逝。想起《荒野求生》中的很有名的一句話,「與人分享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那些為了尋求自我所做的一切孤獨體驗,如果到最後無法與相似的靈魂分享,也許只能帶著遺憾走進墳墓(但首先你需要有值得分享的東西)。
之於我而言,在孤獨中尋找自我,然後有一兩知音可以分享,讓每天接觸你的人能留下美好的回憶,甚至給他們帶去啟迪,這大概就是現階段生命的意義了吧。
最後,再友情提示一下,有條件一定要看IMAX版本的《銀翼殺手2049》。觀看本片之前,需要先觀看導演和他朋友們拍攝製作的三部小短片,幫助你了解主線劇情和這三十年間發生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