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牛莉的幸福人生

2020-12-22 素一的人生導圖

文|素一

01

17歲,在部隊射擊比賽中拿了冠軍的牛莉,沒想到自己短暫的運動員生涯也將從此畫上句號。

少年時期,一直夢想著可以憑藉練射擊,成為運動員中的佼佼者,參加世界級比賽為國爭光的牛莉,最後卻成為了一個被觀眾熟知的春晚小品演員。

很多時候,生活的戲劇化,比編劇手底下的妙筆生花還更精彩百倍。

左1 牛莉

1973年,著名的大導演楊亞洲還在東北一家中專讀醫,在北京一個普通的軍人家庭,一個粉嫩可愛的女娃娃降生了,她就是牛莉。

一個是東北的有志青年、一個是北京的女娃娃,27年後,他們的命運因一部戲產生交集。楊亞洲的適時出現,也間接的給了牛莉事業、生活的新起點。

從小到大,牛莉因為挑食、身體一直不好,三天兩頭跑醫院。

在部隊裡專門搞體育的母親,於是把牛莉送到了離家很遠的遊泳隊學習遊泳。

每天坐車往返於家和遊泳隊之間,這份功夫最終沒有白費,牛莉不僅身體變好了,11歲還加入了花樣遊泳隊,2年後遊泳隊還獲得了全國第一屆花樣遊泳的團體冠軍。

關注體育的朋友都知道,運動員練遊泳跟當演員一樣,吃的是碗青春飯。

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從前做過射擊運動員的母親,在牛莉15歲那年又把她送到了八一射擊隊進行射擊訓練,於是牛莉和後來的世界冠軍王義夫、李對紅成了隊友。

多年前學習遊泳的經歷,讓牛莉的運動細胞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再加上母親的指導培養,牛莉練習射擊2年,就獲得了整個軍區的射擊比賽冠軍。

正當牛莉的運動員生涯在廣州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思念女兒的母親,卻一紙「調令」把女兒調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之後,牛莉加入的射擊隊意外解散,她不得不面對生命中少有的迷茫。

02

牛莉能做演員,得感謝她的母親。母親對女兒的心性是最了解的。

17歲,回到父母的身邊,本來母親想培養女兒去學畫畫,但畫畫這事17歲才開始碰,有點為時已晚。

後來身邊的朋友就跟母親說,你這女兒長得這麼漂亮,不如去學戲劇吧。

對當時的牛莉來說,但凡有個出路,都想去試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但是人生總得有個目標、有個努力的方向,這是父母從小教給她的做人的道理。

於是,在報考藝術院校的道路上,牛莉又拿出了自己當運動員時候的拼勁,中戲、北影,只要是在家門口的學校,她都報名了。

但考大學這件事,跟找對象差不多,也是講求緣分的。

牛莉從小出生在軍人家庭,註定她與部隊的緣分不淺,最終她報考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把她錄取了。於是,牛莉與同年進入軍藝「蘭州班」學習的閆妮成了同屆同學。

在軍藝的學習是嚴格而又艱苦的,牛莉時常是早上買了一個煎餅果子,邊吃邊開始練功,嘴裡吐出來的「八百標兵奔北坡」都帶著一股子煎餅果子味。

而那時候的牛莉,也從來沒覺得自己長得多美、多漂亮,剛開始進劇組,她跟所有軍藝出來的小演員們一樣,從場記開始做起。

有了前面踏踏實實學習專業課的功底,再加上進劇組後多種工種的轉換,為後來她能登上熒幕、再到後來成為女主角做了充分的鋪墊。

03

作為解放軍藝術學院90級的知名校友之一,牛莉現在已經為觀眾所熟知,不大不小也是個名人,到哪裡都會被人稱為老師,受到尊重。

但剛畢業那會,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演員,牛莉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各類影視劇中跑龍套,經受過娛樂圈中拜高踩低的各種洗禮。

有時候,已經和劇組籤約去試戲了,但是最終劇組還是選擇了名氣更大的演員,委婉拒絕她。

有的戲,因為導演的要求很高,哪怕只是一個「拖地」的動作,她要反覆的演20多遍,所有的劇組人員都看著她,一遍遍的被打回去重新演。

牛莉深深感悟到,作為一個演員,尤其是在自己還籍籍無名之際,如果把自尊和面子擺的太高,就無法繼續吃這碗飯。於是她也學會了如何把自己放低,努力抓住來到身邊的機會,積累好的人緣。

牛莉和楊亞洲導演初次相識,是在一部戲中她僅有3場戲的電視劇劇組,牛莉北京大妞的爽朗個性被楊亞洲記在了心裡,後來他們還彼此留了聯繫方式,約定未來有合適的角色,可以再合作。

後來楊亞洲籌拍的首部獲獎電視劇《空鏡子》開拍,對於劇中姐姐孫麗的扮演者,楊亞洲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牛莉。

於是,陶虹、牛莉,兩個同樣都有過做花樣遊泳運動員經歷的姐妹花,在劇中實現了「重逢」。

電視劇《空鏡子》根據萬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北京一個普通家庭裡一對姐妹截然不同的人生。

電視劇一經播出,反響空前,牛莉扮演的姐姐和陶虹扮演的妹妹,用她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展現了兩個女孩鮮活的人生歷程,也詮釋了電視劇所歌頌的人性本善的主旨。

電視劇的主題曲《好人好夢》,唱出了人的一生在悲歡離合過後,洗盡鉛華、人與人之間無言的祝福。

儘管這夜色朦朧

也知道何去何從

我和你走過雨走過風

慢慢地把心靠攏

就讓我默默地真心為你

一切在無言中

有緣分不用說長相守

讓感覺與眾不同

就算是人間有風情萬種

我依然情有獨鍾

親愛的我永遠祝福你

好人就有好夢

這部電視劇之後,牛莉的事業衝上了至高點。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4

就在《空鏡子》籌拍的前後,牛莉選擇了和相戀4年的戀人結婚。

牛莉的老公並非娛樂圈中人。

兩個人在牛莉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時就經人介紹認識,此後多年,兩個人一直相依相伴。

在牛莉因為名氣不夠,拍戲時角色被替換掉後,當時還是牛莉男友的他,曾安慰牛莉說:

人啊,吃虧是福。這個角色沒拿到,也許後面還有更好的角色在等待著自己。

關於結婚,兩個人之間並沒有發生大家所期待的轟轟烈烈的求婚,甚至連結婚這件事都是牛莉先提出來的。

感情一天天的從無到有培養起來,水到渠成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他們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而就是因為有這份自然而然在,也保證了他們的感情始終保持了該有的溫度。

和大部分的女演員一樣,為了能在最好的年紀,毫無負擔的在事業上全力打拼,牛莉結婚後一直沒要孩子。

直到他們結婚的第10年——2007年,34歲的牛莉感到時機已經成熟,這才生下女兒,女兒長的非常像爸爸,也很有氣質。

電視劇《空鏡子》的走紅,不僅給了牛莉帶走入婚姻的勇氣,還帶給她帶了另一個讓她大顯身手的舞臺。

05

軍藝這麼多年出了不少諧星,這其中有近幾年觀眾特別熟悉的沈騰,沙溢,也有早些年在各類情景喜劇中出鏡率很高的洪劍濤、高亞麟等。

同樣作為軍藝畢業的牛莉,在出演了電視劇《空鏡子》之後,她的走紅,讓她生活中幽默詼諧的藝術細胞也被看到和認可,從而她受到了春晚導演組的邀請。

春晚這個平臺的魅力是非比尋常的,比起一部電視劇可以讓一個演員火一兩年,在春晚上要能連續表演幾年小品,那幾乎可以讓這個演員火上半輩子。

牛莉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是在2003年,搭檔是黃宏。

在小品《足療》中,牛莉飾演了一個足底按摩中心的服務員。

隨後,2005年,牛莉再次登上春晚舞臺,這時她已經遇到了自己在春晚舞臺上的黃金搭檔郭冬臨。

牛莉和郭冬臨這對夫妻檔,可以說是配合的天衣無縫,他們表演的小品要包袱有包袱、要顏值有顏值。

兩個人搭檔小品的巔峰作品,要數2010年表演的小品《一句話的事》。

這個小品講述了一對夫妻,互相併不是100%信任,於是在來電話的時候,彼此的手機都開了免提,以此來證明自己。

後面,免提裡聽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丈夫郭冬臨曾經讓同事幫忙,在自己沒按時回家這件事上說過謊的事情被妻子發現。

兩個人對於這種善意的謊言看法不一,於是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在他們的爭論中,出現了當年的流行金句:「能不能陽光點,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能壞事。」意思是,人在必要的時候,為了維護別人家庭的和諧,作為同事或朋友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幫忙圓個小謊。

最後小品,小品以夫妻二人達成共識,幫著二婚的姐姐跟姐夫撒謊結尾,小品旨在提醒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互相理解。

而這個小品節目除了語言幽默,其中一件道具也成了當年春晚過後人們競相討論的熱點。

彼時,1986年出生的楊冪才剛剛在影視界嶄露頭角,社會上還沒流行起明星帶貨一說。

但牛莉在小品中穿的一件粉色大衣卻成了眼尖觀眾心上種草的好東西。

牛莉當演員拍戲這麼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沒有緋聞也沒有炒作,但是萬萬沒想到,卻因為自己從家裡拿來的一件表演道具用的大衣,讓她成了輿論的焦點。

思前想後,既然大家討論這件衣服的熱度不減,後來牛莉索性將大衣以3000元低價進行公開拍賣,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給希望小學,做公益事業。

原本是一件佔用了公共資源的危機,讓牛莉以公益拍賣化解,事件性質得到了徹底的逆轉,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

06

有了女兒之後的牛莉,雖然也一直在拍戲,但她更多的是希望在拍戲和照顧女兒兩件事中能平衡。

有時候,她會帶著女兒到片場去看自己拍戲。

當女兒在監視器裡,看到媽媽表演的是一場哭戲,導演喊停之後,女兒會衝上去抱住牛莉,這種時刻,總是讓她感覺特別的窩心。

牛莉和全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特別愛自己的女兒。

她甚至想,到以後老了,無論女兒走到哪裡,自己都要跟著去到哪裡。

但丈夫聽到她這番言論後,急忙制止,說那樣會被人家嫌棄。

於是牛莉轉而決定,等女兒大了,女兒去哪個城市,她就跟著去,然後在不遠的地方也安一個家,等女兒需要的時候,她就去幫忙。

2014年前後,牛莉在主演電視劇《老農民》期間,為了把劇中人物從20歲到80歲的人生歷程演繹好,她傾盡全力,幾乎情緒透支殆盡。

這部戲殺青以後,大概過了2年時間,牛莉才慢慢的將情緒恢復到平靜,從戲裡走出來。

而她的付出,也讓最終讓她在演技上得到認可,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關於牛莉老公是否是一個億萬富翁,網上各種傳說版本,一直熱度不斷。

但其實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值得關注的是20多年來,牛莉是怎樣一邊盡全力拍戲、一邊還維持了一個家庭的穩定?

一次採訪中,牛莉坦言,愛情的保鮮沒有什麼秘訣。作為女孩子,就是要在結婚之前,睜大雙眼,為自己選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而在結婚之後,要在婚姻裡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是牛莉婚姻幸福的秘訣,也是所有女孩子在漫長的生活裡需要用心去體會的人生哲理。

今年已經47歲的牛莉,依然保持著完美的體態,日常生活裡她幾乎每天都健身。好的心態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給了她不老的容顏。

比起早些年一部有一部接戲不斷的生活,牛莉更享受現在的自己,紮下心來一年出1部好戲,然後其他的時間就去演演話劇,過過戲癮。

人生其實就像一場旅行,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初想到達的目的地,但是一路上沿途的風景很美,很容易讓人迷失,忘記自己的初心。

像牛莉一樣,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做一件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並且把她做好,發揮到極致,人生就是成功的。

期待牛莉有更多的好作品,祝福牛莉一切都好。

相關焦點

  • 透析斜槓青年現象:加這道斜槓,是對人生的鄭重選擇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  「斜槓青年」怎麼一下子多了起來?
  • 做好兼顧與平衡 「斜槓」青年才有充沛人生
    (《勞動報》7月8日)  所謂的職場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可以說,職場中的「斜槓」青年,的確令人羨慕。一則能夠通過多面手的工作能力,增加自身的收入;二則也可以在「斜槓」中不斷提升自我、充實自我,讓自己的人生很豐滿。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單詞「斜槓青年」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所寫的書《雙重職業》,這意味著不再滿足例如:阿珍,行業銷售美食家/editing;阿強:Programmer/物流管理/遊泳者。
  • 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斜槓青年」不只是身份的疊加,自主選擇的職業觀和以興趣為出發點的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個體的人生體驗,也能進一步釋放個性、激發活力,有助於新生一代青年成長為多思多研的人才,在職場的海洋裡乘風破浪。不過,「斜槓青年」不是想做就能做,需理性而行,不能盲目跟風。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撒胡椒麵式」的選擇和愛好,容易導致淺嘗輒止、術業不精。
  • 奮鬥在路上的「斜槓青年」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對寧夏人民質樸實幹精神的激勵。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
  • 斜槓青年技能多?在線職業教育,助力你擁有多彩「斜槓」人生!
    在這些人的名片或是簡歷上,關於職業信息的介紹常常用斜槓來區分,例如:作家/畫家/演員/攝影師。 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Slash/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為何會出現,並在青年人群中流行開來?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18 20:04   來源:網絡流行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 斜杠人生,指的是一種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的生活方式。
  • 王一博的遊戲人生,是玩物喪志,還是斜槓青年?
    遊戲人生,玩物喪志?古人云,玩物喪志,大意指醉心於玩賞某些事物或迷戀於一些有害的事情,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但是看到王一博的興趣,想重新審視這句話。如果說于謙的三大愛好是,抽菸、喝酒、燙頭,那王一博的三大愛好就是,賽車、滑板、樂高。
  • 靈活用工——斜槓青年的自由人生
    現在「斜槓青年」一詞很流行,甚至可以說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們除了一份穩定的主業,手裡還有幾份副業,他們用斜槓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身份,比如工程師/畫家/作家/淘寶店主/培訓師,所以,「斜槓青年」就是擁有多重身份、多重職業的年輕人。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斜槓青年是如何通過斜槓工作獲得自我實現?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具體而言,本文依據將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進程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嵌入、表達和認同,關注斜槓青年如何通過斜槓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實表達,以及他們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規劃反思實現目標獲得自我認同,最終獲得自我實現。
  • 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俄羅斯世界盃上,冰島守門員哈爾多松撲出梅西點球,震驚了所有球迷。
  • 華訊投資:斜槓青年人生沒有退費環節,認真對待未來的自己
    據了解,大部分認為的斜槓青年其實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是一個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有很多身份,比如說:"我是林安,我是一個自由撰稿人,然後斜槓自媒體人,斜槓視頻博主,斜槓播客主播,不同的身份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要用斜槓把他們給區分開來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閃電評論丨斜槓青年,為「不設限的人生」激發更多潛能
    有媒體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有數據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斜槓青年」一下子多了起來。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斜槓青年? 2007年《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在其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正式提出了「斜槓一代」(Slash Generation)的概念,也就是指通過多種職業、身份生活的人群。
  • 讓「斜槓青年」激發更多潛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斜槓青年」一下子多了起來。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身份之間用斜槓進行區分,這就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指的是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獲取正常的收入之外,另外拓展出收入渠道的年輕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和人脈圈做微商,賣產品換取差價收入,他們就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前一段時間,一個收費站的中年婦女下崗言論的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