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3日電 垃圾分類是民生「關鍵小事」。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如何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帶動全社會為綠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更是一道檢驗城市、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的「考題」。
據了解,在浙江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稱金華開發區),當地通過實行「撤桶並點」「垃圾分類督導員」「獎懲制度」「閉環管理」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小區住戶垃圾分類投放率提升至100%、廚餘垃圾精準分類也已提升至99%,垃圾分類在該區現已「蔚然成風」,這也成為中國城市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的模範樣本。
制度獎罰分明 垃圾分類漸成居民習慣
早在2013年,金華開發區就已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從原先的13家試點單位開始逐步分階段實施,現已城區內全覆蓋垃圾分類。2019年垃圾分類工作改革創新實施小區(城中村)「撤桶並點」由原來的6600個減至782個投放點,嚴格按照「兩定四分」——「兩定四分」即定時、定點投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及其他垃圾。2019年,這項工作在當地實現全覆蓋。
事實上,不斷出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是這項工作推廣過程中的常態。
「最開始,每個樓道門口都有一個垃圾桶,加上地下車庫的垃圾桶,一共有132個。夏天氣味很重,有許多老鼠和野貓出沒。」居民賈春仙說。
賈春仙是金華開發區三江街道東萊社區泰地世錦園小區業委會成員,也是這個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據了解,該小區建於2010年。此前,該小區隨意投放垃圾、垃圾清運制度不合理等現象,一直為居民所詬病。
「最開始我們摸索了好久,想用柔性方式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但效果一直不明顯。」賈春仙說,在去年金華全市推行「撤桶並點」 「兩定四分」垃圾分類模式後,社區狠下心來,藉此契機把原先散落在各角落的垃圾桶全部撤走,並樹立溫馨告知牌,要求住戶在每日早晚6時至9時之間在集中投放點投放垃圾,並啟用智能化垃圾分類設備推行垃圾分類。
2019年7月13日,泰地世錦園小區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兩定四分」制度,並實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的規則。賈春仙通過培訓,成為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的一員——她需要在投放時間守在投放點,防止住戶分錯類,並進行監督教育。
賈春仙說,若居民每次能將廚餘垃圾自行破袋並正確分類,可刷卡得積分,按每分0.05元折算,每月10日可到社區兌換點換取相應價值的生活日用品。
根據積分情況,東萊社區還以戶為單元進行評比。每月、每季度積分最多的前10戶家庭,經社區居委會及業委會審核無誤後,可獲得積分獎勵。若居民故意不分類,則會被投放點處的攝像頭拍下,上報至管理中心,依據情況受到20元-200元不等的懲罰。
「制度剛實施的時候,很多居民都不理解。但經過宣傳教育、培養習慣,三個月後,大多數的居民已經能夠自覺垃圾分類了。」賈春仙說,「環境好了,住戶心情自然舒暢,矛盾也變少了。」
目前,金華開發區持證上崗垃圾分類督導員近千人。當地51個社區已完成782個垃圾投放點建設,投入使用率達97%。在已運行垃圾投放點,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度亦實現全覆蓋。
理念轉變 垃圾分類成「新時尚」
「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理念很重要。」金華開發區三江街道陽光社區金信花園業委會副主任吳南成說。
他介紹,金信花園開始進行垃圾分類時,他就希望把「小區最臭最髒的地方變成最美的地方」理念樹立起來,「讓住戶對垃圾投放不產生抗拒,從而變成一種習慣、一種自覺。」
據了解,金信花園小區推行垃圾分類前共有16處垃圾桶。小區裡「只要可扔的東西都混裝在一起」「遠拋近丟」「垃圾經常堆成小山」「臭味、蚊蠅無法散去」……
在將垃圾投放點建設成「生態景點」的理念下,金信花園小區將兩個垃圾收集站設置在小區中心,保證住戶前往兩個垃圾投放點的距離時間大抵相同,還在垃圾站周圍鋪上草坪、種上花草,改變垃圾站在住戶心中「髒亂差」的形象。
該小區業委會還利用收物業費等與住戶接觸的機會,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手冊500餘份,組織小區家庭做垃圾分類遊戲,逐戶拜訪住戶,把垃圾分類的知識與意識傳播給每位住戶。
此外,智能垃圾桶的安裝,亦是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獲得感的「法寶」之一。
「我們小區的智能垃圾桶可以記錄投放垃圾的住戶,並測量其所投放垃圾的重量。」吳南成介紹,業委會對住戶垃圾投放還有獎懲制度:對於投放合規的住戶,業委會會給予積分獎勵,並在其所居住樓道口公示榜處張貼笑臉;不合規用戶則有可能被通報至相關部門,受到罰款懲罰並被張貼公示。
「若是不清楚如何分類,投放站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與巡檢員可以幫助住戶分辨垃圾種類。」吳南成說,一年多來,從知曉時的好奇,到分類試投的實際體驗,小區住戶沒有發生過一次不愉快的爭執,雖然個別年紀大的業主有些急燥,但通過耐心宣傳都能理解,「理解了就會配合,轉變了就會支持。『美麗家園』不是概念和口號,而是垃圾分類工作產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據了解,2019年,金華開發區開始在每個垃圾分類投放站配備雨陽棚、照明設施、清洗龍頭、工具存放處等設施,希望讓「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宗旨落在實處。
今年1—10月,當地生活垃圾總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量率達1.3%,城區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5.4%,資源化利用率達90%,無害化處理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