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梁現瑞
幾天前,生態環境部通報了10月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雅安空氣品質位列全國第一。
消息一出,雅安很多市民都在轉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得全國冠軍當然是值得祝賀的,但是,當我們環顧另一個賽道時,情況卻大不相同。
今年前三季度,雅安市GDP總量為547億元,排名全省19位,倒數第三,僅高過甘孜和阿壩。
一方是優美的生態環境,一方是墊底的經濟排位。兩相對比,想必很多人,尤其是雅安人,內心一定五味雜陳。
反差為什麼這麼大?
「首」「尾」之惑
雅安「排頭」的還不少:
比如,雅安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區域,有「雨城」的稱號,據說一年365天有200多天在下雨。
在人們熟悉的「三雅」中,「雅雨」是基礎,或者說是「因」,有了「雅雨」才會有「雅魚」和「雅女」。
正是因為雅雨,雅安的森林覆蓋率接近70%,高居全省第一,這是其餘很多地方難以望其項背的。
也是因為雅雨,雅安的「三頭」(木頭、石頭、水頭)經濟盛極一時,在歷史上,雅安為外地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木材和大理石。
又比如,雅安當前的主城區,還曾經短暫成為過省會所在地。1939年,國民政府成立西康省政府,管轄範圍包括如今的四川甘孜、涼山、攀枝花、雅安及西藏昌都、林芝等地,面積達45萬平方公裡,和當前四川省的面積相當。這一建制一直持續到1955年。
為什麼西康省會選址雅安?攤開地圖,答案一目了然:雅安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唯一與甘孜、阿壩、涼山三州接壤的市,同時,它還是成都平原進入彝區、藏區的重要通道。
然而,在四川經濟版圖上,雅安卻是長期沉寂的所在。攤開統計報表,過去20年中,雅安的經濟總量在全省的排位基本上在倒數第三和第四上下徘徊。
雅安和巴中的差距基本在幾個億之間,差距最小的2018年,還不到3000萬,這對於兩個地級市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2019年,這一點微弱的領先優勢也丟掉了。這一年,巴中突然發力,不僅補上了上一年近三千萬的差距,反而反超近30億。雅安被穩穩地釘在倒數第三的位置上。
「低頭」之因
導致一個地方經濟發展遲緩的原因是多元而複雜的。
對於雅安來說,看得見的原因至少應該包括:人口較少,只有150多萬人,僅僅比甘孜、阿壩和攀枝花多一點,排名全省倒數第四;
自然條件較差。尤其是適宜居住和生產的土地比較少。由於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雅安境內適於居住和發展生產的面積不到5%,絕大部分為山地。
自雅安向西向南,就是崇山峻岭,那裡雖然幅員遼闊,但缺乏經濟活動和產業支撐。形象地說,雅安是「背靠絕壁在發展」。
但是,歷史上,雅安經濟也有過紅火的時候,尤其是在2000年前,儘管整體規模不算大,但雅安的背後支柱,基本靠「三頭」。以寶興為例,全縣3100多平方公裡土地,5萬多人口,森林覆蓋率曾高達70%。大理石探明儲量17億立方米。2000年前後,當地發展起100多家礦山企業和300多家加工企業。
此外,由於降雨多,河水豐沛,當地水電產業也發展不錯。
然而,到了2000年前後,由於「兩大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啟動,木頭不能砍了;2006年,國家開始大規模的礦山整頓,當地100多家礦山企業被砍掉了四分之三,最終只剩下30多家,石頭挖得少了;近些年,國家對於小水審批管理得更嚴格,水頭也被按住了。
三管齊下,「三頭低垂」。寶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整個雅安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低頭」?
在筆者看來,原因只有一個:傳統的發展路逕到頭了。
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而雅安的困境在於,當「只有金山銀山,沒有綠水青山」這一掠奪式的發展道路走到盡頭後,沒有找到一條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路子,或者說轉變得還不夠充分。
拿旅遊業來說,這是最適合把綠水青山轉變成金山銀山的產業。但是雅安,過去三年,當地旅遊綜合收入255億元、320億元和391億元。相比之下,眉山同期的旅遊綜合收入分別為356億元,404億元和476億元。
又說茶葉。這更是一個老話題了。2018年,雅安全市茶園面積100萬畝,茶葉總產量9.18萬噸,綜合產值170億元。迄今為止,雅安幾乎沒有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茶葉品牌。
反觀毗鄰的樂山,憑藉竹葉青等品牌的強勢崛起,2019年,僅峨眉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地,茶產業綜合產值就達135億元。
「抬頭」之路
回到旅遊業。
眉山的領先有很多客觀因素,比如距離成都更近、交通更便利等等。但不容否認,也跟自身的努力又相當關係。
拿近期來說,眉山的東坡水街著實火了一把。這條從南到北、全長約1500米的商業街,包括東坡印象水街、穿越城水街、東坡裡水街三個部分,從9月至今,這條街接待遊客380多萬人次,日均約4.7萬人次。
有人把東坡水街的火歸結為四個原因,一是建築本身具有特色、二是燈光表演很吸引眼球、三是不收門票、四是有較為完善的業態。
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創新。一是景點本身的創新,既有特色建築,還有燈光表演,體驗感代入感很強;又有營銷理念、介質和方式的創新。
相比之下,雅安的景區,最近幾年,不僅是沒有新的景點推出,同時老景區的改造升級也較為遲緩,在營銷方面同樣鮮有記憶點。
這是有數據支撐的。川報全媒體集群MORE大數據工作室通過搜索統計發現,在2019年,雅安的當家景區,碧峰峽的百度搜索指數為1070,而同期浙江的烏鎮為6934,峨眉山為4305;
今年8月22日至11月22日,碧峰峽的資訊指數為752,烏鎮為81209,峨眉山為10948;
同期,碧峰峽的微信指數為24萬;烏鎮為228萬;峨眉山為1292萬。
「出頭」之策
放眼未來,「出頭」的機遇正在降臨雅安。
就在本月,川藏鐵路正式動工建設。
前不久召開的雅安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雅安要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建設「四地一樞紐」,其中的「樞紐」指的就就是成渝地區西向門戶樞紐。
樞紐背後,是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作為川藏門戶,成渝地區西向門戶樞紐,雅安無疑將迎來巨大利好。而把紙面上的利好變成實質的發展動力,雅安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服務好這些客流,在服務中發展自己。
具體來說,筆者認為,未來雅安應該做好幾件事:
第一,聚焦門戶樞紐,建好「川藏新城」。作為曾經的西康省的省會,雅安在藏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未來的雅安,是西藏人民進入成都平原的首站,也是內地遊客進入藏區的最後一站,當地要抓住這個特徵,致力於把雅安建成川藏兩地人員的中轉站、商品的集散地。
第二,瞄準目標受眾,發展「高原產業」。西藏和甘孜地區人口多達400多萬,從當前來看,當地商品的自給率很低,絕大部分依賴內地輸入。如此大的人口基數,無疑將形成巨大的市場。
未來川藏鐵路通車後,大量的商品無疑將從青藏鐵路轉移到川藏鐵路。作為藏區的橋頭堡,雅安理應抓住這一機會,利用空間上的優勢,在這裡規劃相應的產業園區,引進相關的企業,核心方向只有一個,服務高原地區。
具體來說,那裡的人們需要什麼,雅安就生產什麼,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同時,雅安還應該成為高原地區的特色產品進入漢族地區的中轉站和加工區,比如畜禽肉、藏藥材等等。
第三,堅持從點到面,擴大旅遊縱深。鐵路首先利好的是旅遊業,川藏鐵路是一條線,對於雅安來說,未來的旅遊業發展,首先,要圍繞這條線展開,在路過的站點打造、改造相應的景區,串珠成鏈,留住旅客;
其次,要提前布局快速通道甚至軌道交通,接駁川藏鐵路,把遊客從少有的幾個點,引向南北兩側縱深,比如寶興、滎經、漢源等地。
過程中,各地要突出特色,差異化發展。比如,寶興專注打好熊貓牌,滎經的牛背山優勢,漢源的陽光鮮花,各有側重,讓遊客走一趟川藏線,體驗了多種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