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就業衝擊有多大?招聘直降27%,低收入群體麻煩大

2020-12-23 騰訊網

疫情對勞動力市場衝擊有多大?企業對人才需求有哪些新變化?一份新出爐的報告給出詳細解讀。小微企業、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的就業受疫情衝擊較大;低收入人群一旦失去工作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報告提醒解決小微企業、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的就業問題最為緊迫

文 |《財經》記者 王延春編輯 | 蘇琦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一季度招聘公司數量沒有顯著變化,但招聘職位和人數同比均下降27%左右;低收入群體就業受疫情影響最大;職位需求下降幅度和經驗要求成「倒U型」關係,1年-3年工作經驗的求職人員面臨更大壓力。自3月開始,2020年與2019年每日職位發布數量的差距慢慢縮小,表明隨著疫情的穩定和企業復工,企業開始逐漸恢復人才招聘。但是從疫情開始到疫情穩定之間每日損失的職位數量暫時還未得到彌補。每日職位發布數量是否會繼續回升?甚至已經失去的職位數量未來是否會得到補償?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4月15日,《新冠疫情對勞動力市場、中國及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基於招聘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對100萬+家企業、2300萬條+職位數據進行研究和解讀。該研究報告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盧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智聯招聘數據團隊的支持下完成,詳細調查了2020年一季度中國勞動力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狀況和面臨的挑戰。

該報告建議,對低收入的失業群體應提供一段時間的直接補貼;在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的同時,要關注具有短暫全職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同時提醒,吸納就業最多的小微企業和全球生產鏈密切相關的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的就業下降問題值得關注。

不同行業就業下降幅度不同

本報告分析了智聯招聘2020年一季度(1月-3月)所有的招聘廣告數據,並與2019年同期的數據進行了比較。疫情影響下,發布招聘廣告的公司數目同比並沒有減少,而是略微有所增加。但是,招聘職位數2020年第一季度相對於2019年同期下降了27.8%,招聘人數同比下降了26.8%。無論是招聘職位數還是招聘人數,在此次疫情下,都下降了較大的比例,即27%左右。

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有較大差異。從智聯招聘提供的一級行業在2020年一季度發布的職位數量相對於2019年同期的變化看,所有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疫情的影響,職位數相比2019年都有所下降。但是各行業之間差異明顯。調查顯示:文化傳媒行業和服務業受影響最大,招聘職位數下降幅度超過了40%。其次是文體教育業、IT網際網路行業、金融業和貿易批發零售行業,下降幅度在30%到40%之間。農林牧漁業和生產製造業下降幅度在20%到30%之間,房地產、交通運輸和商業服務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在10%到20%之間。受影響最小的行業是政府非盈利機構和能源礦產行業,職位數相對2019年下降比例低於10%。

圖示: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有很大的差異。圖表展示智聯招聘提供的一級行業在2020年一季度發布的職位數量相對於2019年同期的變化。

該報告比較了2020年和2019年春節前後各行業職位發布的恢復情況。2020年和2019年各行業在春節復工後(2月11日之後)平均每日發布的職位數量和春節前(農曆大年廿八前)平均每日職位數量的倍數。若沒有疫情影響,專家預期兩年間的春節前後日均職位倍數沒有差別。2019年所有的行業在春節後的日均職位數量都是春節前的日均職位數量的4倍左右,不同行業可能由於季節性原因略微有所差別。但是,2020年的所有的行業的春節前後日均職位倍數都比2019年低,且都小於3倍。表明受疫情影響,各行業在春節後招聘需求都沒有恢復到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

文體教育、服務業和文化傳媒行業依舊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三個行業。能源行業和政府非盈利機構依舊是受影響最小的兩個行業。

不同規模企業的就業冰火兩重天

報告認為,不同規模的企業在2020年一季度的職位數量相對於2019年同期的下降比例。可以明顯發現,規模越小的企業,受疫情的影響越大,職位數的下降幅度越高。

僱員規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職位數目下降超過了30%。僱員規模在100人-1000人的企業,平均職位數下降比例為20%-30%之間。而僱員規模超過了1000人的企業,受疫情影響最小,但是職位數目依舊下降超10%。

調查顯示, 僱員規模在100人以下的企業,平均公司數量在兩年間呈下降趨勢,其中僱員規模在20人以下的企業數量減少了20%。相反地,僱員規模在100人以上的企業數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僱員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數量增加超過了40%。

圖五和圖六表明新冠疫情對不同規模的企業的影響差異較大,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最為脆弱的小微企業。

在疫情面前,小微企業的招聘需求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一部分來源於存活的公司減少了用工,另一部分則來源於部分小微企業停止了招聘。但是,目前的數據還無法證明這些企業是否沒有挺過這次疫情,被迫倒閉。

不同薪酬職位受疫情影響差異大

不同薪酬的職位受疫情影響的大小不同。疫情對不同薪酬職位的影響有非常明顯的趨勢,薪酬越低的職位,2020年一季度職位數量同比下降比例越高。對於月薪低於4000元的職位,職位數下降比例高達44%。而對於月薪超過15000元的職位,下降比例僅為12%。低收入人群受疫情的影響最大,這些低收入人群一旦失去工作,更不容易找到工作。

關注高校畢業生就業,「裸辭」需謹慎

此次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引發了極大的關注,教育部也相應出臺了系列措施和指導意見。報告調查發現,職位數下降的比例和經驗需求呈倒U型的關係。不需要工作經驗的職位需求下降相對較小,僅僅下降了11%。對比而言,那些已經有過一定的工作經驗(1年-5年)的職位需求下降最多,均超過了15%。而對於有較長工作經驗(超過5年)的職位數目下降較少。

因此,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高校畢業生相對來講受到的影響較小。此次疫情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有少量工作經驗,近期準備跳槽的求職者。這些求職者更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裸辭」需謹慎。

對於某些行業,在總體數據和本科畢業生數據中呈現出明顯的不同。例如,在總體數據中,金融業下降比例是第五高的,而在針對本科畢業生的數據中,金融業成為了下降最多的行業。IT網際網路行業在總體數據中,下降比例排名第四,僅次於文體教育、文化傳媒和服務業。但是在針對本科畢業生的職位招聘中,IT網際網路下降比例相對較小,處於中間的位置。

該報告的這一發現可以為2020年本科畢業生在不同行業求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提供線索,也可能對即將在2020年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選擇本科專業時的就業預期有所啟示。

據了解,今年87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教育部也相應出臺了系列重要措施和指導意見。但是,對不需要經驗的本科畢業生的市場需求雖有下降,但更嚴峻的是有1-3年工作經驗的群體。這是一個最容易失業的群體,職位需求下降最快說明如果失業,他們更加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報告建議,國家在關心畢業生的同時,同樣要需要關心已經畢業數年但失去工作的這一群體。

該報告描述統計結果表明,中國勞動力市場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招聘職位的數目同比下降27%,受影響程度和行業類型,企業規模,企業性質等因素高度相關。3月招聘的逐漸恢復和招聘企業數目沒有下降的事實反映了經濟活動漸趨正常,也反映了企業穩就業的努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盧海教授告訴《財經》記者,數據揭示的一些嚴峻事實希望能為政策決策者提供參考。譬如,小微和外資、合資企業需要在政策上特別關注。針對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最大,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的招聘需求下降的新變化,建議儘快出臺精準落地的政策,做到防患於未然。對低收入失業群體應在經濟層面得到政策救助,可以考慮在一段時間內給予直接補貼。

報告提出的政策建議,因為發現小微企業和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這進一步提醒解決很多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全球生產鏈密切相關的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需要得到更大強度的精準的政策支持。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疫情衝擊下的中國就業市場:短期波動與長期展望
    重點群體的就業狀況也趨於惡化,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群體由2019年底的1.7億降低到2020年2月底的1.2億,16-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13%左右的高位。    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利用智聯招聘大數據發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以下簡稱CIER指數)也驗證了上述分析結論。
  • 疫情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的影響估測
    對於「穩就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穩就業」的兩大重點人群,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至關重要,必須首先把握疫情對其產生的直接影響。疫情對農民工返崗就業的衝擊。疫情對農民工返城復工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以勞務輸出大省四川為例,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有50%—60%的勞動力外出受阻,即會造成60—80萬農民工返崗困難。
  • 縉雲創新招聘模式搭好「就業臺」
    11月中旬,縉雲縣第四場「送崗下鄉」招聘會在舒洪農貿市場舉行,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將18家企業300多個就業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深受群眾好評。  今年來,縉雲縣人力社保局以供需兩側定「靶向」,以市場需求做「定製」,創新推出雲上招聘、夜市招聘、集市招聘、愛心招聘四大招聘模式,搭建「線上+線下」「白天+晚上」「城區+鄉鎮」「縣內+省外」於一體的就業服務平臺。
  • 經濟日報談如何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千方百計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從目前看,疫情帶來的嚴峻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及貧困勞動力身上。2020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當前部分畢業生離校時尚未落實工作。同時,農民工等就業群體抗風險能力弱,受疫情影響也更為直接。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但目前中國與全球經濟體系、全球價值鏈都有深度關聯,意味著在歐美國家經濟活動停滯後,中國可能遭受經濟上的第二次傷害。這不僅在於境外輸入病例可能導致國內疫情二次反彈,還在於全球疫情對供應鏈、外需環境變化的影響。第二次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可能會超出此前評估。一季度的GDP數據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可以反映出疫情衝擊的程度。
  • 李濤 等: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從「疫情影響」來看,「新冠」與「非典」疫情時期有巨大不同,表現在:貿易交易成本放大、貿易破壞效應更明顯、對中國參與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衝擊嚴峻、貨物出口下滑加劇中國進口下滑和就業壓力,短期內勞動力市場需求將相應減少(沈國兵,2020a;嶽昌君,2020)。
  • 報告顯示:美國少數族裔和低收入群體在疫情中遭受更大傷害
    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國紐約聯儲銀行發布報告顯示,原生健康狀況差、保險覆蓋率低和人口密度高等原因,正在導致少數族裔和低收入群體在新冠疫情中遭受額外傷害。美國非裔人口佔全美人口的13.4%,然而在新冠死亡病例中,非裔所佔的比例卻高達16.4%。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人佔美國全部人口的76.3%,而在死亡病例中僅佔60.9%。這表明少數族裔在疫情中正在受到不成比例的傷害。
  • 874萬畢業生最難就業季:縮招、毀約、尷尬雲招聘
    即便沒有發生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畢業生,也將迎來最難就業季。根據數據,今年報名參加考研的人數是341萬人,在教育部宣布研究生擴招之後,這其中大約有100萬畢業生可以繼續讀研。再扣除專升本、讀博、留學等畢業生群體,剩下的大部分學生將面向就業市場。疫情,無疑使得這一局面雪上加霜。越來越多的數據,透露出不容樂觀的形勢。
  • 後疫情"就業季:提早"備戰" 就業趨理性
    「年初疫情發生後,畢業生就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求職方式全部由線下改為線上。不少在秋招時持觀望心態的學生,原本想在春招期間大展身手、斬獲理想offer,哪承想學校乃至全國都沒有線下招聘會了,加之長時間居家學習生活,求職壓力倍增,『二戰』考研、慢就業、不就業等情況明顯增多。」於涵宇說。
  • 高善文:疫情後富人更富?為啥疫情反而會導致貧富差距變大呢?
    來源:江瀚視野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日前表示,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和消費的增長顯著慢於新冠疫情前水平,而高收入群體的財富增長卻更快了。財政政策在針對低收入群體的支持方面存在瑕疵。高善文周六在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說,疫情期間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升了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和房地產價格,而這些資產主要由中高收入群體持有。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出爐 大專學歷就業最困難
    8月13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視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等因素,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智聯數據顯示,6月份平臺上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
  • 促就業:舉措應出盡出 辦法能用盡用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保就業就是保民生,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必須優先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工作,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
  • 作好穩定就業這篇「大文章」
    2020年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活動推出第二期行業專場,本期行業專場重點圍繞高校畢業生展開,將有740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超56萬個。獵聘、BOSS直聘、智聯將分別推出高校畢業生招聘專場,共有590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近44萬個;智聯將推出教育培訓招聘專場,共有50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約3.5萬個;微信將聯合脈脈、獵聘、58同城共同推出微信生態招聘專場,共有近1000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6萬多個;正邦集團將推出「正青春 邦成長」2020校園招聘專場,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超2.5萬個崗位。
  • 北京市為低收入農戶和來京務工貧困勞動力推薦崗位
    本報訊(記者甘皙)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10月17日,第7個全國扶貧日期間,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全市範圍內同步組織開展了「就業扶貧行動日」活動,集中為有就業意願的北京市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和來京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崗位推薦服務。
  • 35歲以上難找工作,中高齡人員就業困局怎麼破?
    文|「中高齡求職者研究」課題組編輯|蘇琦中國就業市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保持平穩,但不同年齡的勞動力群體間出現結構性分化。人力資本貶損、知識更新能力弱化、專業技能和崗位要求錯配、家庭流動性低等因素,導致中高齡求職者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對此,要賦予中高齡求職者「心理勢能」、「數位化技能」和「創業動能」,以拓寬其再就業之路。
  • 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
    原標題: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除了民眾普遍關心的疫情對健康的影響外,疫情對中國經濟與就業的衝擊也引起高度重視。隨著疫情的發展,如何調整相關政策,確保今年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順利實現,兜牢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底線,是必須未雨綢繆的重大事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12日召開會議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
  • 58同城副總裁杜巖:全面促進穩就業,打造一站式領先招聘平臺
    舉辦多元招聘活動,超職季、千萬補貼招聘行動穩就業   據杜巖介紹,近期國務院副總理胡 春華來58同城調研,勉勵58同城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多渠道靈活就業
  • 競品分析 |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使用報告
    積極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著力緩解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就業壓力。二是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暢通創業創富通道,擴大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三是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能力。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統籌好睏難群體、特定群體就業及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四是提高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匹配能力。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提升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匹配效率。
  • 準度 力度 溫度——看廣西如何發力「穩就業」「保就業」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區迅速行動起來,接連打出政策「組合拳」,從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提升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等多個方面加大力度、範圍和服務,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各項工作,千方百計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 BOSS直聘發布《2020年三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平均薪資最高的崗位...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就業形勢也受到影響。由於政府和人民齊心協力進行疫情防控,經濟逐漸恢復發展,就業情形也有所好轉。